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清)蘇繼祖 頁數(shù):132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今年(2008)是戊戌變法失敗的第110年。一個自信的民族,其對失敗的紀(jì)念與對勝利的紀(jì)念其實同樣重要。也許是歷史的一種回報,在這個年份里,奧運會在中國舉行。中國人把這視為一項“勝利”,更視為30年改革開放的一種精神果實。無可疑義,這確實是一顆滋潤的果實。但是,如果把坐標(biāo)放到戊戌年作思考,我們也可以說,這也是一顆遲到的果實?!谶@樣一個日子里,回望一下“戊戌”,對我們會有特別的啟迪。在此,我們選取了幾部舊籍,把它們重新刊印,算是對那場失敗的一種紀(jì)念。這種選取基于這樣一種認(rèn)識:戊戌變法不是一項孤立的事件,它至少與馬關(guān)和談(1895)和庚子國變(1900)一起,共同構(gòu)成一個失敗的事件。因此,我們選取的舊籍,就不是集中在戊戌變法這一個點上,而是力求展現(xiàn)出它前后的照應(yīng)。我們選取了這樣三本書作為它核心的展示點,它們是:《馬關(guān)議和中之伊李問答》、《勸學(xué)篇》、《庚子西狩叢談》。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錄了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染啟超《戊戌政變紀(jì)事本末》、袁世凱《戊戌日記》及陳慶年《戊戌已亥聞錄》四種,從不同角度全程記錄了戊戌變法始末。
書籍目錄
清廷戊戌朝變記 蘇繼祖 序 戊戌朝變紀(jì)聞 跋戊戌朝變記后戊戌政變紀(jì)事本末梁啟超 百日維新 政變正記戊成日記 袁世凱 序 戊戌日記 自書戊戌紀(jì)略后 跋戊戌己亥見聞錄 陳慶年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
章節(jié)摘錄
清廷戊戌朝變記 蘇繼祖戊戌朝變紀(jì)聞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廿三日,下詔定國是,行新政。自甲午乙未兵敗,割地求和償款,皇上日夜憂憤,益明中國致敗之故,若不變法圖強(qiáng),社稷難資保守。每以維新宗旨商詢于樞臣,輒以祖宗成法不可改,夷法不足效,屢言而駁之,上憤極,往往痛哭而罷。惟大學(xué)士翁常熟近年省悟大局,非變法難以圖存,前曾擬變法詔勅十二條,商及恭邸,為恭邸阻之。有與翁不和者,暗中譖于太后,謂翁取悅于皇上,妄思改變成法,此肇亂之道,恐其蠱惑皇上,宜早防范。翁之前此出毓慶宮,即因此也。南海張侍郎曾使外洋,曉然于歐美富強(qiáng)之機(jī),每為皇上講述,上喜聞之,不時召見。其為人雖無足取,然啟誘圣聰,多賴其力。朝中守舊諸大臣皆忌之,呼翁為老奸巨滑,呼張為漢奸。至廿三年冬,德人占據(jù)膠州,上益憂懼,至今春,乃謂慶王日:“后若仍不給我事權(quán),我愿退讓此位,不甘作亡國之君?!睉c邸請于太后,始聞甚怒,日:“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睉c力勸,始允日:“由他去辦,俟辦不出模樣再說?!睉c邸乃以太后不禁皇上辦事復(fù)命,于是商諸樞臣,下詔定國是。四月二十四日,太后召見慶王、榮相。(說為陵工事,不知尚有他事否?)四月二十五日,上諭工部主事康有為、刑部主事張元濟(jì),著于二十八日預(yù)備召見。上年冬,德人占膠州,康有為來京上言,極言事迫萬分,亟須變法自保。上覽奏,欲召見面詢,為恭邸阻以成例,四品以下不得召見,命大臣詢問代奏可也。上從之,令總署王大臣詳細(xì)詢問變法大計,并令告知,如有陳奏事件及著述書文,即由總署代陳,勿許阻難。此正月初間事也。至四月,恭邸薨,上始得與翁常熟一德一心,商辦變法事宜;又值太后許假事權(quán),故敢下詔定國是,召見康有為焉。
編輯推薦
《清廷戊戌朝變記(外三種)》由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今年(2008)是戊戌變法失敗的第110年。一個自信的民族,其對失敗的紀(jì)念與對勝利的紀(jì)念其實同樣重要。 也許是歷史的一種回報,在這個年份里,奧運會在中國舉行。中國人把這視為一項“勝利”,更視為30年改革開放的一種精神果實。無可疑義,這確實是一顆滋潤的果實。但是,如果把坐標(biāo)放到戊戌年作思考,我們也可以說,這也是一顆遲到的果實?!谶@樣一個日子里,回望一下“戊戌”,對我們會有特別的啟迪。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