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蓋仙談民俗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夏元瑜  頁數(shù):318  
Tag標簽:無  

前言

說起來大約有二十年了,八十年代中,我做古典文學的編輯,每天沉浸在大量來稿中,昏頭昏腦看了一天稿子后,往往想讀點兒文學作品輕松一下。我所在的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圖書館有個“港臺部”,收有幾萬冊港臺書,以臺灣文學著作居多。臺灣文學的各種體裁中,我以為散文為最優(yōu),其中柏楊、李敖和幾位老北平作家如齊如山、唐魯孫、夏元瑜等各有特色。齊、唐二先生的散文大陸近年都有出版,他們的作品都以寫大陸舊事為主,從內容到寫法都與大陸作家不同,有點“北平夢華錄”的味道,使人耳目一新,受到讀者的歡迎。夏元瑜先生雖與唐魯孫先生是好朋友,他的散文雖有懷舊成分,但大多篇章還是以寫臺灣情事為主,其特點是以老北平人教養(yǎng)、心態(tài)來寫,別有風味,大陸人,特別是北京人讀來倍感親切。夏元瑜文章特點是“一讀就懂,一懂就笑”,很宜于人們放松時讀,可惜當時我們文學所圖書館的港臺書庫僅有他《弘揚飯統(tǒng)》《生花筆》等少量幾本,不過其中也有許多令人噴飯的文章。例如《大興水利》就是如此。侯寶林先生的名作《戲劇與方言》中有“論戲劇與水利的關系”的噱頭,而夏先生這篇可以說是“論水利與食品業(yè)的關系”,文中更是笑料迭出。

內容概要

“老蓋仙”夏元瑜于老北京生活近半個世紀,對民國風俗浸潤頗深,點點滴滴,由《老蓋仙談民俗》呈現(xiàn),皆沾染一種淡淡美感:吉祥畫、聚寶盆、吸大煙、傳飯統(tǒng)、老爺升堂、小民聚賭、喪禮、鬼節(jié)、扶乩的、要賬的……種種可愛與無奈,無不折射出幾千年文化積淀下來的特性。民間生活習俗,自有一種鳶飛魚躍的生氣,歷經現(xiàn)實動亂仍得傳承,為百姓生息提供一方綠蔭,這也是民俗一再讓“老蓋仙”牽掛的原因。

作者簡介

夏元瑜(1909—1995),祖籍杭州,生于北京書香世家,其父夏曾佑為著名史學家,其兄夏元瑮為中國第一代物理學家。早年負笈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后赴日本深造。曾為北京萬牲園(今北京動物園)園長,南遷臺灣后,任過公務員,制過動物標本,當過大學教授,做過電視名嘴,評過“金馬獎”。退休后專注于爬格子,人稱“老蓋仙”,遂文名勝過本業(yè),成為“左手拿刀、右手執(zhí)筆”的幽默大師,與至交唐魯孫共被視為臺灣文壇奇人。夏元瑜作品堪稱當代幽默文學代表,畢生著作二十余部,均膾炙人口,其新書在臺灣曾出版一周即再版。此次推出的“夏元瑜幽默精選”為其作品首次在中國大陸大規(guī)模結集出版。
一般所謂的“蓋”,指“吹”“侃”得天花亂墜。“老蓋仙”夏元瑜卻自道:“‘蓋’不是吹牛,吹牛就像違章建筑,會被取締?!w’是引而申之,言之有物,且字字有所本?!毕脑さ摹吧w式幽默”,雜糅著老北京的京味逗趣與臺灣的綜藝化詼諧,善以“無論說古論今,總是不忘適時幽自己一默”的自嘲自諷,將世間諸般煩惱、不順,在莞爾一笑中釋懷、解壓,可謂嬉笑中透著樂觀哲學。

書籍目錄

序老北京的幽默掌故新說 土包子考 王八蛋考 蓋仙考 拍馬屁的來源考 長生不老的秘術 不腐的尸體 聚寶盆 石鼓傳奇 北平扶乩的趣聞 北平的財神種種 劉海戲金蟾 吉祥畫兒 對聯(lián) 老爺升堂 砍人頭講古論今 吞云吐霧福壽膏 人類偉大的發(fā)明--賭 五彩繽紛刺人皮 童發(fā)十五式 數(shù)不清的三千煩惱絲——清末民初的女人發(fā)式 穿皮草的學問 看了八百年的歷書 漢唐百戲 告別式 談喪禮 簡化身后事 想當初 中西互畫記 舊中有新,新外有舊弘揚飯統(tǒng) 餓人談吃 六十萬年傳飯統(tǒng) 進補說人參 千年干海鮮 三道古名肴 皇上的伙食 滿漢全席 漢魏烹調 食其肉不知其味——品嘗一百十八道牛羊肉記 看碟 三千年前的食譜 酸梅湯和信遠齋奇風異俗 春節(jié)閑話 財神會議 訪五月花神 七夕離恨天 千古大情人 鬼節(jié)·鬼話·鬼畫 陰歷七月的鬼魅 慶中秋,嫦娥降世 月亮里的兔子 閑話重陽 冬天到了 北平年下要賬的 灶王爺升天 八戒禪師來的電話附錄從自己胸中流出

章節(jié)摘錄

一從“老蓋仙”說起夏元瑜這個名字在大陸還是陌生的,而臺灣幾乎是家喻戶曉。二00三年社科院組織與臺灣一些學者對談“關公”作為文化和文學形象的意義,會下我曾向一位臺灣老人問起夏元瑜先生,他帶有些惋惜的口吻說:“老蓋仙走了?!薄袄仙w仙”是夏先生的自稱,無論作文還是主持節(jié)目都自稱“蓋仙”?!吧w”是臺灣俗語,夏先生自己曾解釋說:“‘蓋’,這字大概起源于本省,以前在大陸上沒聽說過?!w’字的意義是能言善道,多少也有一點宣傳不實在之事的成分。與‘吹?!摹怠煌?,吹者從無說成有,假的成分很多。為人在世,‘蓋’則可以,‘吹’則不可?!保ā墩勗挼募夹g》)看來“蓋”有點類似大陸常語“侃”。  “蓋仙”應是善蓋而帶仙氣者也。“老蓋仙”也有出處,本是臺灣六十年代以來武俠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例如古龍的《那一劍的風情》其中有怪俠“老蓋仙”,他自稱“老夫本來就已名列仙班,已經一甲子不食人間煙火,專以百草為生”。在別人眼中,他老人家則是“一位身材本來應該很高,但經過歲月的折磨,現(xiàn)在已經像蝦米一樣萎縮傴僂,頭發(fā)已經開始泛白,臉上已充滿了歲月無情的痕跡的人”。手里拿著一把三弦。夏元瑜先生以“老蓋仙”戲稱自己,有自嘲,也有自負。因為這個綽號通俗好懂,很快被大家接受和喜愛。因此,夏先生雖是退休后才開始寫作和偶爾游戲于熒屏,但在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大紅大紫,為廣大民眾所知、所熱愛。夏元瑜(一九0九——一九九五)出生于北京,畢業(yè)于北平(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定都南京,北京即稱北平)師大附中、北平師范大學生物系(北師大生物系建系早、設備完善,是全國最好的)。畢業(yè)后赴日本九州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深造,歸國后則在北平西郊“萬牲園”  (即今北京動物園)任園長。一九四七年在臺灣新竹任檢驗局分局長一年,后遂以制造動物標本和有關生物教學的教具為業(yè)。其所制作的標本,從昆蟲到大象,無不栩栩如生,享譽臺灣。六十歲(一九六九年)退休后移家臺北,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影劇系教授舞臺語言,并在美術系指導有關動物的繪畫。時在電視臺做主持人,受到觀眾的歡迎,曾獲“金鼎獎有功人員獎”。從一九七五年起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主持“古往今來’’專欄,撰寫了大量傳播知識和弘揚文明的幽默散文,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陸續(xù)出版散文集二十余本,十分暢銷。一九九五年八月一日,遽歸道山,享壽八十六歲。夏先生前四十年基本上生活在北平,后四十多年生活在臺灣,赴臺時他的思想人格和知識體系已經形成,他在臺灣的成功可以說是老北平文化在異地的成就。夏先生曾自嘲地說:“不過,我倒有個心愿,我一輩子善蓋。蓋不可令人討厭,要讓人歡迎。于是沒錢時借得到錢,該還債時躲得了債,利莫大焉?!边@里用的臺灣俗語——“蓋”字,也帶有老北平的風格,夏元瑜的能“蓋”就是老北平的“能說”“能侃”。老北平的“說”和“侃”,都帶有帝京特有的風趣和幽默。老蓋仙的“蓋”也是這樣,因此可以說夏先生的作品是老北平文化在臺灣的延伸。夏先生的主要作品就是散文隨筆,最初我是抱著了解老北平的態(tài)度去讀的。臺灣這類作品不少,大多是大陸遷臺人士寫的。這些人隨著年華老去,思鄉(xiāng)情緒越來越熾,特別是從老北平遷臺的,六七百年舊京帝都所積累的昔日風華,常常縈繞于懷,寫作和閱讀這類作品成為一種排遣,后來漸成風氣。臺灣文學批評家王德威先生說:“一九四九年前后,上百萬的軍民曾隨國民黨政府播遷來臺。他們背井離鄉(xiāng),常懷故園之思。到了七十年代,當令的政治論述已由彼岸過渡到此岸,懷鄉(xiāng)者的熱情也似乎因為時移事往,而漸漸由濃轉淡。唐魯孫和他的北平知交卻在此時異軍突起,就不能不令人另眼看待。離開北平二十多年了,這些作家漸漸老去,他們立意要記下所思所懷,自是人情之長。而相對的,他們心中的北平印象非但不曾褪色,反而益發(fā)鮮明活潑起來。”早在五十年代,舊派學者和文人齊如山先生就寫過大量的這類作品,說北平舊事,到了七十年代更盛。北京(或北平)敘事是臺灣及海外文學的一個小傳統(tǒng)。一九七十年代,唐魯孫以一系列追懷古都飲食風情的文字引起廣大回響。一時之間,像是號稱“老蓋仙”的夏元瑜、名報人及小說家陳紀瀅、學界耆宿梁實秋,以及后來以《喜樂畫北平》見知的喜樂、小民夫婦等,都曾與唐相互唱和。透過他們的文字,舊京的風華仿佛又熠熠生輝起來。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一讀就懂京味逗趣見學問一懂就笑蓋式幽默第一人有人喜歡他的文筆輕松,我卻更欣賞其內容的扎實?!  簩嵡镆回hば值拇笞?,不管是長篇大論或是小品散文,興之所生,想怎么寫就自自然一揮而就寫出來,不但妙趣橫生,而且有靈性有哲理?!  启攲O如果沒有一夏元瑜一那種悲天憫人的幽默感,而一定要去寫雜文,就是婢學夫人,自討沒趣了?!  琵埶娜耍攀且粋€無底洞,博學之外,他的本身便是個精彩的故事。手巧的人,心思亦巧?!  ?/pre>

編輯推薦

《老蓋仙談民俗》是“幽默大師推崇的大師”之《老蓋仙談民俗》,第一次亮相中國大陸,各家媒體、書評作者紛紛熱讀“大師中的大師”,當今活躍的京派大家王學泰特撰長篇序文,鼎力推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老蓋仙談民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0條)

 
 

  •   老蓋仙談民俗,民俗學的好書。
  •   五分是給書的

    在當當買了幾年的書了,一直很滿意,但這次非常不滿意。基督山伯爵這套書的塑封是爛的,那也沒什么,可為什么上冊嶄新,下冊又臟又舊,封皮還有折痕?
    還有《老蓋仙談民俗》,標著余量有限,所以書上有灰塵也能理解,可是哪來那么多黑黑的手指???包裝的時候不能注意一點嗎?
    書都是買來收藏的,非常不滿意!
  •   很多年前拜讀過一些老蓋仙的文章,
    很喜歡,趣味盎然,常常能令我莞爾一笑,
    他那種老北京市的侃大山方式當年在臺灣造成一場旋風,
    很高興看到當當網開始發(fā)行一些臺灣的書。
  •   老蓋仙的經典作品,相當?shù)暮?,收藏了?。。。。。?/li>
  •   夏元瑜,一個多才的人寫的一本多知識的書??上饷胬吓f且有破損,不知為何?
  •   書是難得的好書,可以了解到早年間的民俗風情,語言風趣幽默,大師就是大師,可惜封面很臟......
  •   對民俗評論的專家之語進行搜集整理,也是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的。
  •   知道了不少傳統(tǒng)民俗
  •   因為作者是生物學解剖學出生,所以談起民俗,又比一般作家懂得多得多,能長些見識。
  •   很多舊時代的老故事,頗有意思,語言也很幽默。
  •   挺有意思!寫的很有味!但是有不是很可信?。€人意見哦!可以一觀一笑!
  •   老先生可謂是中西融會貫通,文采過人,幽默中顯露才思.這一套系列叢書置于案頭,隨時隨地讓人放松心情時又可愉悅心靈!
  •   有趣。底蘊厚實。即使沒有折后減,四折也難買到。
  •   質量很好,才4、5元錢,真超值。
  •   夏老真的很風趣幽默!會繼續(xù)收藏的!
  •   好書 幽默詼諧 微言大義
  •   文風幽默,調侃中透著睿智,不乏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
  •   找了好久,終于買到了,雖然書有點舊了,但看在內容好的份上,就不計較啦!
  •   此套書我最喜歡這一本,長見識。
  •   這本書還是挺有意思的,有些地方能學到很多知識。
  •   應該還不錯,內容是自己感興趣的。
  •   這書寫的很有趣,很值
  •   非常好,有意思的書
  •   行文一般 內容頗精
  •   不錯,書皮有些臟了
  •   期待能買到其他幾本。
  •   內容很好,增長知識,夠厚度,價格很便宜,買值了.
  •   能讓我們了解平時所說的俗語等的來歷,孩子長大了以后也可以看.
  •   如題~~~~~~~~~~~
  •   是書作者夏元瑜是史學家夏曾佑的公子,家學淵源不可小覷,且興趣廣泛又從事自然科學工作,視野寬闊,著述頗多意想不到的聯(lián)系,或多或上能啟發(fā)讀者的想象,值得讀一讀。
  •   一讀就懂,京味逗趣見學問,一懂就笑,蓋式幽默第一人。
  •   夏元瑜老先生這本書,讀來親切,文字樸實、流暢,對一些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夏老另外幾本談文史、處世、世態(tài)的書都有同樣的感覺,增添了不少知識,值得一讀。
  •   就像書的題目一樣,內容蠻輕松的,用語也像閑話家常一樣,沒有什么深澀難懂的
    “弘揚飯統(tǒng)”的部分可以了解到一些那個年代皇室飯局的菜單,總的來說還不錯~
  •   很多民俗都失去了,看看吧
  •   名嘴寫的東西,確實不錯,受益匪淺,而且性價比很高1
  •   民間傳統(tǒng)習俗很有意思,讀讀會看到很多東西。
  •   非常棒的一本書,作者寫的很好,幽默大師推崇的大師,用紙也很好。就是封面太次了,送過來就劃破了。也很不耐臟的封面??偸敲乐胁蛔悖瑫L情!
  •   書衣好臟!用橡皮擦了好久,有點影響看書的心情。在當當上買的書已經幾百本了,以這次的幾本書的品相最不令人滿意!內容倒是沒得說。希望以后當當做活動的時候寫明品相。
  •   有意思的老典故。
  •   封面已被撕破,遺憾
  •   名家的通俗讀物,值得一品
  •   還有思想,不錯
  •   可以了解很多民俗掌故的由來,作者旁征博引,但用大白話太多,文字太隨便
  •   個人不是i很喜歡這類書,沒時間看,存著。
  •   看看吧, 文字挺生動的,不錯
  •   說多了
  •   。。二手的書籍也不至于這么破吧,沒有了樣子,讓人不理解。。。難道打折就一定要給破書
  •   喜歡老輩人的文筆,從容而詼諧
  •   也挺有內容的,但我就是不太喜歡那份幽默
  •   打三星有些委屈老蓋仙,其實老蓋仙的文不錯,既輕松又不失嚴謹,看著可樂又能有所收獲,所以給三星并非是說老蓋仙所寫不好,而是覺得內容不夠體系化,讓人總有種隨窺得發(fā)絲卻不見全貌之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