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素材

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丹青  頁數(shù):239  
Tag標簽:無  

前言

  去年,這本書與山東畫報出版社的合約到期了。念及書市時常斷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意新出修訂版,順帶編成與《退步集》之類同樣的版式?! ∥一貒竺媸赖念^一冊書原是《紐約瑣記》,時在2000年秋初,其實,《多余的素材》先已印妥樣書,夏天就寄到了。此前我從未見過自己寫的“書”,拿在手里翻。幾天后,我的責編,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顧華明電話里壓低聲音說:《多余的素材》不能發(fā)行了?! ∑婀郑何衣犃艘稽c不奇怪。理由呢,好像是寫了個別不宜談?wù)摰臍v史人物吧?沒錯。我原就喜歡弄些不安分的小把戲,自己寫著玩。稍后得知并非什么局子下禁令,而是社里另有同志覺悟高,報上去,社領(lǐng)導遂決定不出版。那領(lǐng)導.三十年前與我是知青江湖老相識,都畫畫,曾在招待所共用一盆洗腳水,如今居官,有為難,我當然體諒的,不久見面搓飯,彼此心照,只字不提這回事。然而三五冊樣書散出去了,怎么辦?上海文藝出版社表示樂意出,條件是抽去幾篇,并請位資深老編輯逐篇批注,很夸獎,還打印成字條夾在書頁中,使我感動而受用,但我故意扭捏,不愿刪,事情便自黃了。又有熱心朋友送呈北京三聯(lián)書店試試看,婉拒的理由倒是很懇切:無關(guān)內(nèi)容,而是市面上散文類圖書太多了,不好賣——我心中一喜,從此得知自己的文字涂抹居然可以算“散文”?! ∮腥さ募毠?jié)是,江蘇那邊承印的廠家在蘇北,長期業(yè)務(wù)印制中文版《圣經(jīng)》;國中還在印《圣經(jīng)》?可見廣有圣徒在,唯不知此說是否詳確;至于《多余的素材》經(jīng)已印妥的一萬本書芯,據(jù)說按照慣例,隨即搗成紙漿了?! ∮谑俏彝诉@件事,只存本樣書在身邊,好歹是個紀念。  兩年后,山東畫報出版社劉瑞琳同志問起清華美院的杭間教授,打聽廢書稿還在不在,于是安排見了面。謝謝杭老師與劉老師:不久我已坐在濟南一個小房間支使編輯來回擺弄書中的圖片……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上回作“引”我曾將以上事故閃爍其辭提一筆,給大家留面子,現(xiàn)在想想,書中所寫全是無事之事,此番沒話找話講,索性給《多余的素材》再添一小點多余的素材——說來好笑,我索性寫寫“肉蒲團”之類淫書,或斗膽撩撥所謂政治話題,倒也風流一把,然而都不是,只是初涉書寫的習作,既印且毀,實在抬舉了,何況不久又出版,不虧不盈,不起微瀾,連個小小的冤案也談不上,只是前后三易出版社,由江蘇而山東而廣西,一路下來,分明變成舊貨色,如今好比微波爐里轉(zhuǎn)轉(zhuǎn),原樣端上,誰起興致買? 封面總要重新弄過的,適可將前兩冊書樣子縮小了,印在封底上,算是此書前身的如實交代;圖片則大可添換——書中寫到邱岳峰,結(jié)果邱公子輾轉(zhuǎn)尋到我,贈我邱先生早歲與晚年的照片;有一篇說及早夭的鋼琴才女顧圣嬰,也給我獲得她生前的麗影;又有學者徐宗懋送我從未面世的蔡元培林語堂等民國前輩老照片,都是難得覓見的影像史料,補入書中,正合適:末尾有幾篇涉及民國的教授與教師,當時下筆,哪想到自己翌年會有受聘教書的機緣,近時重讀,頗驚訝怎在七八年前即已留心國內(nèi)的教育和大學……文字內(nèi)容,則補進兩篇遺漏稿,太過短促而油滑者,刪除二三,其余照舊:倘若讀者不嫌棄,當然很感激,但我是作者,贈書到手,好意思送人么?我知道,若是誠心巴結(jié)舊雨新知,莫如多寫新篇幅,無奈我不再如那些年有閑空。即便零零星星寫起來,新書起個什么題目呢?眼下,只能預(yù)先謝謝再次破費的讀者,并請對這本書的修訂與再版,多多包涵?! ?007年8月11日

內(nèi)容概要

國內(nèi)知名公共知識分子、畫家、文化批評家陳丹青繼《退步集續(xù)編》后再出力作。     本書為《多余的素材》修訂版,內(nèi)容稍有改動,增加添換了多幅插圖,體現(xiàn)了更為精妙的圖文搭配關(guān)系。     這一冊散文集,以日常細節(jié)牽動種種記憶,并獲得歷史感,本次修訂增添或更換部分罕見的老照片,佐證文字,為許多變形、遺失,但離我們并不久遠的歷史,提供了獨特的圖文敘述。

作者簡介

陳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zhuǎn)贛南與蘇北農(nóng)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以同等學力考入中央美術(shù)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1980年畢業(yè)留校,1982年赴紐約定居,自由職業(yè)畫家。2000年回國,現(xiàn)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書籍景物系列。業(yè)余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陳丹青音樂筆記》、《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xù)編》。

書籍目錄

修訂版序 引 題記 我的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 我的第一次油畫肖像寫生 我的第一次素描人體寫生 歸國的確認 閑散美人 炎黃子孫 飯米穗 大上海 參考與消息 《上??燔嚒?表皮脂肪 基本如此鬼見愁 青春的名實 動物兇猛 鄉(xiāng)村騎士 捉奸與雞湯 恐怖與效果 階級與鋼琴 犧牲與死亡 懷舊與革命 紅色娘子 《紅色娘子軍》 看煞 瓦西里、沙夏、艾蓮娜 弗哭 胡說 形式與形式感 形式、樣式、模式 邱岳峰 于是之 亞明 趙丹 顏文 老家伙與小家伙 人猶如此 樹何以堪 單身囚禁 胡蘭成 革命與相貌 北伐與戰(zhàn)爭 民國的下午 民國的教授 民國的教師 凄涼的喜悅 魯迅的墓園 眾所周知 《絲瓜》 彼哉

章節(jié)摘錄

  去年,這本書與山東畫報出版社的合約到期了。念及書市時常斷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意新出修訂版,順帶編成與《退步集》之類同樣的版式。    我回國后面世的頭一冊書原是《紐約瑣記》,時在2000年秋初,其實,《多余的素材》先已印妥樣書,夏天就寄到了。此前我從未見過自己寫的“書”,拿在手里翻。幾天后,我的責編,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顧華明電話里壓低聲音說:《多余的素材》不能發(fā)行了?!   ∑婀郑何衣犃艘稽c不奇怪。理由呢,好像是寫了個別不宜談?wù)摰臍v史人物吧?沒錯。我原就喜歡弄些不安分的小把戲,自己寫著玩。稍后得知并非什么局子下禁令,而是社里另有同志覺悟高,報上去,社領(lǐng)導遂決定不出版。那領(lǐng)導,三十年前與我是知青江湖老相識,都畫畫,曾在招待所共用一盆洗腳水,如今居官,有為難,我當然體諒的,不久見面搓飯,彼此心照,只字不提這回事。然而三五冊樣書散出去了,怎么辦?上海文藝出版社表示樂意出,條件是抽去幾篇,并請位資深老編輯逐篇批注,很夸獎,還打印成字條夾在書頁中,使我感動而受用,但我故意扭捏,不愿刪,事情便自黃了。又有熱心朋友送呈北京三聯(lián)書店試試看,婉拒的理由倒是很懇切:無關(guān)內(nèi)容,而是市面上散文類圖書太多了,不好賣——我心中一喜,從此得知自己的文字涂抹居然可以算“散文”?!   ∮腥さ募毠?jié)是,江蘇那邊承印的廠家在蘇北,長期業(yè)務(wù)印制中文版《圣經(jīng)》:國中還在印《圣經(jīng)》?可見廣有圣徒在,唯不知此說是否詳確;至于《多余的素材》經(jīng)已印妥的一萬本書芯,據(jù)說按照慣例,隨即搗成紙漿了?!   ∮谑俏彝诉@件事,只存本樣書在身邊,好歹是個紀念?!   赡旰?,山東畫報出版社劉瑞琳同志問起清華美院的杭間教授,打聽廢書稿還在不在,于是安排見了面。謝謝杭老師與劉老師:不久我已坐在濟南一個小房間支使編輯來回擺弄書中的圖片……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上回作“引”,我曾將以上事故閃爍其辭提一筆,給大家留面子,現(xiàn)在想想,書中所寫全是無事之事,此番沒話找話講,索性給《多余的素材》再添一小點多余的素材——說來好笑,我索性寫寫“肉蒲團”之類淫書,或斗膽撩撥所謂政治話題,倒也風流一把,然而都不是,只是初涉書寫的習作,既印且毀,實在抬舉了,何況不久又出版,不虧不盈,不起微瀾,連個小小的冤案也談不上,只是前后三易出版社,由江蘇而山東而廣西,一路下來……        書摘    我的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    1968年,“文革”亂世,我滿十五歲,趁亂學起油畫來。在大墻面大鐵皮上才畫了幾幅毛主席“紅寶像”,我就認定自己已經(jīng)是個油畫家。冬季頭一場雪,我約了兩位大我?guī)讱q的工人畫友,鄭學明、李云暉,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陽公園,瞄準園外那座有五個圓頂?shù)臇|正教教堂畫寫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盧灣區(qū)抄家物資管理辦公室,但圓頂不容易“抄”走,我們早就選定一下雪就畫它:它多像蘇聯(lián)畫冊中的景象——什么是蘇聯(lián)、舊俄、東正教,我們?nèi)欢?,但那又怎?    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第一次使用刮刀。三小時后,“蘇聯(lián)油畫”大功告成,我站起來正要呼叫走開游蕩的兩位畫友過來欣賞,身后站立良久的一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開口了:    “初學油畫吧?同志,我也是搞藝術(shù)的,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你看,那是什么建筑?你為什么偏偏要畫它?再看看你的調(diào)子,同志,又灰又暗,哪里看得出是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簡直像16世紀的窮鄉(xiāng)僻壤!”    “16世紀”?“窮鄉(xiāng)僻壤”?而且他說“調(diào)子”,顯然懂行。    我心跳,緊張,寫生的狂喜頓時蒸發(fā)凈盡。兩位畫友早已過來,幾次張嘴想要辯說,但這位年紀至少大我們二十歲的男子不容插嘴。他沉著臉,表情誠懇,重復說道:“同志,你要好好想想!”    這句話,是當年“政治”上極為嚴厲而流行的“起始句”或“結(jié)束語”。    現(xiàn)在想來,這男子的心態(tài)真是好不難說:他站我身后看這許久,最低限度也還喜歡看見有人在畫風景畫——那年,我曾親見一位有名的右派老畫家,居然一邊在禮堂畫著“紅寶像”,一邊扯開喉嚨唱:“敬愛的毛主席,我們心中的紅太陽!”五十多歲的人了,分明唱給別人聽,也分明僥幸自己被起用,畫著革命畫——時勢嚴峻,天氣嚴寒:這位男子仍會走來公園逛一逛,看看雪景,看人畫畫,而終于要對陌生少年來說那番革命的話……    他說的全是假話套話么?那是彼時彼刻的真心話。及長大成人畫下去,一路曾有多少老同志好同志語重心長找我談?wù)勗挘骸靶£惏?,你要好好想一?”    三十多年過去了,那天我們就這樣在雪地上僵持著。我不怕他。以我那時的個頭和年齡,最后一招是打架(三個對一個);但我怕他說的話:我知道那是大道理,是“文革”初始天天聽到的革命腔,可我心里知道自己的確不想畫“社會主義新中國”,存心?!?/pre>

編輯推薦

  繼《紐約瑣記》之后,《多余的素材(修訂版)》是陳丹青歸國前夕寫成的另一部紀實文集,其主題首次越出“藝術(shù)”之外,觸探人性的深淺,文化的歧變。在書中,時代的質(zhì)感體現(xiàn)為日常細節(jié),歷史的分量,舉重若輕,那就是我們親歷的生活,而作者嚴肅地戲稱為“多余的素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多余的素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9條)

 
 

  •   讀王賽《藝術(shù),是常識還是嘗試?》隨想




    感受孩子的成長是一件美妙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好的書籍,真誠的作者是孩子的良師益友。陳丹青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個有知青背景的藝術(shù)家的成長經(jīng)歷,大概可以代表那個時代在知識分子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一代人的共同經(jīng)歷。文革的狂熱,上山下鄉(xiāng)的無奈,十年浩劫結(jié)束后的出國潮。他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在美國成了有一定影響力的藝術(shù)家。這個特殊的成長背景,讓他對自己的經(jīng)歷對國家命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尤其在東西方文化的比較中,可以更冷靜更理智地看待很多問題,他的《退步集》重在思想問題上的一些探討。而他的《多余的素材》,則更多表現(xiàn)了他感性的一面,其中的許多小文章我都是讀了又讀,尤其是幾篇人物素描,寫趙丹的,寫亞明的,著墨不多,但是生動傳神,真正抓住了人物的靈魂,仿佛呼之欲出。寫邱岳峰的,竟然可以在一個人身上承載那么多人的共同記憶,并且準確地分析了邱岳峰現(xiàn)象的社會背景和當時集體無意識的心態(tài)。我驚嘆于作者對事物的感知和描摹能力,比如對邱岳峰的聲音,通過他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三十多年前的記憶喚醒了,仿佛就在昨天,剛剛在團部露天電影院看完《簡愛》。簡愛的自尊獨立,羅切斯特的孤傲、不幸、以及被愛征服的幸福,黑白影片所散發(fā)出來的懷舊氣息,尤其羅切斯特沙啞深沉的獨特嗓音,以及觀影過程中自己內(nèi)心的起伏,一切的一切都隨著陳丹青的文字復活了。
    還有一篇《參考消息》,寫上海人的共同記憶。那長長的一大段不帶任何標點符號的文字,那樣直接那樣痛快淋漓地表達了一個上海人對上海的熱愛、得意和迷戀,毫不掩飾的恣意宣泄,讓我腦子里多年的上海印象瞬間清晰起來。
    我不是上海人,不可能有最直觀的感受,但是從小我的目不識丁的母親嘴巴說出上海兩個字時,前面一定是要加一個“大”字的,而且是不常見的神往且遙不可及的神情。從小在新疆的團場生活,見過幾個上海人。雖然平時的生活上沒有什么直接的交集,但是他們身上所共同散發(fā)的東西還是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上海知青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仿佛他們每一個人都與眾不同,那種優(yōu)越感,那種大城市生活的市民氣質(zhì),那種種的生活習慣和細節(jié),以及在眾人面前說話時的神情,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也是復雜的,很小的時候有羨慕,成年之后有欣賞,上師專時看過余秋雨連載在《文匯報》上的《上海人》之后,有會心的一笑和笑過之后的思考。
    也許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童年的記憶對一個人的影響會很大,可能真的在對待上海這個城市上對我是有影響的,可以說在我的潛意識中可能是有上海情結(jié)的,原來不自知,現(xiàn)在逐漸清晰起來。難怪我那么喜歡程乃珊和陳丹燕的作品。八十年代,我讀過很多程乃珊的小說,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藍屋》。主人公身上的獨特氣質(zhì)曾深深地吸引過我,現(xiàn)在知道了那就是小資情調(diào)。其實不僅僅是小資了,主人公的原型確是當年上海灘叱咤風云的大資本家顏料大王吳同文的小兒子,是真正的大資本家。藍屋也確有其屋,真名被上海人叫作“綠房子”,是吳同文的私宅,建于三十年代,由國際設(shè)計師鄔達克設(shè)計完成,當時被稱為“遠東第一豪宅”。這在程乃珊前幾年的紀實隨筆《上海Lady》中的《綠屋情結(jié)》里有專門的介紹。我喜歡看這一類的紀實隨筆,陳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風花雪夜》,那一個個充滿懷舊氣息的人和事,那已經(jīng)帶有一絲絲歷史感的老照片,就是那樣得吸引我,那是一種風情,一種氣質(zhì),一種讓平凡生活變得不平庸的味道,一種在現(xiàn)今赤裸裸的物質(zhì)社會中再難感受到的氣息!
    不知道自己這樣總帶有一點懷舊情懷的心態(tài)是否正常,似乎與現(xiàn)實中的很多人和事不自覺地總保持著一點點的距離,也許社會環(huán)境真的太不相同了,能引發(fā)共鳴的東西不多見了,也許是自己已經(jīng)out了,感謝陳丹青以及和陳丹青一樣真誠的文人,用他們的文字帶給同時代的人一些美好的回憶,帶給現(xiàn)在的孩子一些純真的情感和冷靜的思考,不至于在浮躁的世界中飄得太輕!

    2012年2月28日
  •   社會的變革,文化的變遷,都會給時代的不同個體留下不同的但也大體相似的影響。很多歷史事件更是集體的共同記憶。只是在民間人們的述說中,歷史事件越來越有更多的版本,越來越多地加進不同人們對待事件的態(tài)度、心態(tài)以及評論??傊@些事件的發(fā)生,這些共同的述說,這些事件與述說的集合,就構(gòu)成了社會民眾對整個歷史變革和文化變遷的一種集體記憶與講述。
    歷史記憶之于個體,也是有很多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匯聚而成的,這些故事的發(fā)生,實實在在地說明的歷史就是這樣發(fā)生的。故事給人們一種歷史發(fā)生的現(xiàn)實感。這些故事,通過在個體身邊的發(fā)生、演繹以及很久以后的回憶,構(gòu)成了一個人對社會最感性的歷史感。而這種歷史感對于一個人而言,才是最可靠,最生動,也最值得不斷的回味、思考、抒發(fā)!
    陳丹青的《多余的素材》就是這樣的一本抒發(fā)自我歷史感的一本文集。老實說,自己知道陳丹青這個名字,也是一年時間之內(nèi)的事情,又一次拜訪我的啟蒙導師劍云先生,他給我提建議,要我在學習民俗學、人類學有關(guān)理論方法的同時,要注意一些有關(guān)民間美術(shù)方面的知識,要學會一些美學理論來處理面對研究當中的一些問題?;叵肫饋砬榫耙廊簧鷦印V皇菚r過境遷,自己不能如愿以償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閑來讀讀書以慰藉自己的一點心里缺失。離開的大學,要看書就得買書,我所在的城市在我看來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所以網(wǎng)上買書成了我每月都要做的一件事情。這本丹青先生之《多余的素材》就是網(wǎng)購得來的。
    文章多數(shù)關(guān)注有關(guān)文革的事情。這些事情都發(fā)生在作者最為寶貴的年輕時代,所以不能忘卻的這些事件,聚會在一起,形塑了作者的一種有關(guān)文革的歷史感。
    書中的文章有事件的專門敘述,有人物和事件的交匯,有特定時代現(xiàn)象的具體呈現(xiàn),還有作者對有關(guān)現(xiàn)象的評介,等等??傊?,大都置于文革這樣一種歷史語境之中,所以,這種時空的特殊性給這些作者的記憶一種大眾化,放佛我們在讀的不是一個人的記憶,一個人的經(jīng)歷,而是歷史演繹中,一群人集體的反映。這也就是這本書給我們最有特色的地方,至少我這么認為。能通過一個人的經(jīng)歷來反映整個一個歷史時段,這需要很大的洞察力,需要很耐心的思考,也需要對人和社會的高度責任與關(guān)注,有關(guān)文革的事情述說,還需要一定的勇氣。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坦率地說道,幾家出版社不想出版此書的原因就是作者的一些用筆可能會給出版社帶來消極的影響,而作者的執(zhí)著成為這本書出版很遲的一個原因。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進行過一些的想象。我想《多余的素材》可能是一本有關(guān)美術(shù)的專論,和開卷后的情景截然相反。于是乎,我就在想作者為何要將書名題為“多余的素材”?現(xiàn)在我想有這樣的意義在里面:作者所提供的這些有關(guān)文革時期的歷史素材,其實和官方很多公開的歷史材料是不一樣的,它受到史學家的關(guān)注也和那些正史中的材料有不同的待遇。對于專門研究文革歷史的人而言,這些素材就可能顯得多余或者沒有用處,微微透露出作者的一點批評之意,也折射出作者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歷史情感。
    其實,口述史的研究正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撐,這些平生的經(jīng)歷講述,就是一種歷史的再建構(gòu),就是一種不同史觀的表達,代表民眾集體的有關(guān)歷史的講述,它的意義也大于所謂的官方歷史書寫,特別是對于普通的民眾而言。知道了這點,我們就不得不明白有這樣一種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普通人經(jīng)常會買一些歷史有關(guān)的書籍來讀,而這些書籍當中野史筆記或者另類歷史著作占有了自己閱讀量的很大比例。當然,這里提到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是將陳丹青先生之著與野史筆記相提并論。
    丹青先生言到,有編輯將這些文章歸類為散文,我自己倒是沒有這樣的歸類意識,如果真是散文的話,它又屬于那類散文呢?從作者的文筆來看,確實有散文的特點,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作者是一位思想獨特的人,行文亦有一點怪異,讀它的文字,甚至有些時候有點不顯流暢,停頓反常,其實慢慢想來,這是有一定道理在里面的,即作者這樣的停頓,這樣的反常用筆,正好流露出作者用筆時的思考。有很多的時候,當人們在遇到一些重要的問題,在面對一些嚴肅的話題需要表達的時候,流暢倒是顯得有些多余的隨意,這符合我們的生活邏輯。作者的這些文字,讓我感到他在賦形當中思考的沉重和下筆時的慎重。當然也能夠透析作者的歷史情感。
    總之,這是一本讓我讀到的不同一般的具有歷史感的著作,雖然不是專門的論著,但是它排除掉一般歷史著作的苦悶、艱澀、沉重之外包容的內(nèi)容卻顯生動、活潑、細微、全面而不發(fā)慎思,這種寫作的視角讓人受益匪淺。
  •   繼《紐約瑣記》之后,本書是陳丹青歸國前夕寫成的另一部紀實文集,其主題首次越出“藝術(shù)”之外,觸探人性的深淺,文化的歧變。在書中,時代的質(zhì)感體現(xiàn)為日常細節(jié),歷史的分量,舉重若輕,那就是我們親歷的生活,而作者嚴肅地戲稱為“多余的素材”。本書內(nèi)容:1968年,“文革”亂世,我滿十五歲,趁亂學起油畫來。在大墻面大鐵皮上才畫了幾幅毛主席“紅寶像”,我就認定自己已經(jīng)是個法畫家。冬季頭一場雪,我約了兩位大我?guī)讱q的工人畫友,鄭學明,李云暉,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陽公園,瞄準園外那座有五個圓頂?shù)臇|正教教堂畫寫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盧灣區(qū)抄家物資管理辦公室,但圓頂不容易“抄”走,我們早就選定一下雪就畫它:它多像蘇聯(lián)畫冊中的景象——什么是蘇聯(lián),舊俄、東正教,我們?nèi)欢?,但那又怎樣?/li>
  •   這本書取名《多余的素材》,我看后在笑丹青的謙虛。丹青的書,除去《退步集續(xù)編》其余盡皆讀過,而讀過三次的有三本:《外國音樂在外國》(《陳丹青音樂筆記》),《紐約鎖記》和《多余的素材》。我很中意陳丹青這樣的以繪畫者的目光來審視身邊的世界的執(zhí)筆者。后來讀木心,發(fā)現(xiàn)木心也是這樣看世界的,簡直不曉得是畫畫兒的都這樣,還是木心與丹青實在有緣,再或者丹青尊師,而受其影響入骨。此書是最能表明陳丹青審視世界的一本書,它或者真的是素材,丹青寫起來也不像其他書里面一樣會抒發(fā),會議論。這本書就是白描,再加上一句輕描淡寫或幽默或睿智或理性或悲傷的自嘆,以為之后拾用引路的。它或者是在記錄一個風塵女子,但她卻很美。它又或者只是在說一個舊人,他卻很鮮活。讀這本書不應(yīng)該渴望得到太多精神上的建樹,它是一本“看見”的指導書。用好了,將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另一層面。Pink Floyd有張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封面上有一個三棱鏡,一束白光被三棱鏡折射成了七種顏色。而這本書就是那個三棱鏡。
  •   國內(nèi)知名公共知識分子、畫家、文化批評家陳丹青繼《退步集續(xù)編》后再出力作。
  •   本書是陳丹青先生從一個畫家的獨特視角,亦莊亦諧地描寫他自己經(jīng)歷的人與事,或者也可以說讓讀者透過他的圖文,了解一些歷史背后的故事,由于他身份的特別,一個老上海的居民,一個與一些名人比鄰而居、或擦肩而過的孩子,一個臺灣老兵的后代,一個下了鄉(xiāng)又出了國的當代名畫家,所以他的文字讓人讀來感慨良多.他寫趙丹的那一篇已被選入《讀者》,那一篇的確很感人。當當網(wǎng)的送貨員很不錯,送書及時,而且書的質(zhì)量也很好,沒有任何折損,我對你們的服務(wù)很滿意。表現(xiàn)好的就是要表揚一下。
  •   《退步集》和《退步集續(xù)編》一直在批判這幾件事:中國教育體制特別是藝術(shù)教育體制和現(xiàn)狀;文革思維和文革語法、語氣的遺禍;文藝腔。這里單說一個文藝腔吧,因為《多余的素材》差不多是陳先生的一個“以身作則”——怎樣擺脫文藝腔,不濫用詞匯,而全憑作者心智、閱歷和人格魅力而成好文章。我也是文藝腔的受害者,當年寫情書,不使用文藝腔,整篇情書不看上去又假又油膩,對方是不讓過關(guān)的。就像現(xiàn)在很多拍馬屁的現(xiàn)場,似乎馬屁不夠假,拍者和不拍者就都不滿意,非得一看就是馬屁才舒服。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現(xiàn)象:比如大宴會的菜肴要是可口而順口了,就不是大宴會了,大宴會就得不好吃才行;比如……80年代后,每一代年輕人都遭遇各自的《還珠格格》、《梅花三弄》、《一簾幽夢》,這些都是味精,不能當白米飯吃的。當白米飯吃了,人會變形的!陳先生的上海腔、孔先生的山東腔、易先生的湖北腔,倒是很好的五谷雜糧。
  •   陳丹青的作品已經(jīng)買過《文學回憶錄》《紐約瑣記》《荒廢集》《退步集》《退步集續(xù)集》等好幾本,很喜歡其作品圖文并茂的風格,更顯生動自然。這本《多余的素材》,剛剛看了個開頭。作者在序文里介紹了這本集子誕生的過程,看后深感不易。依舊是圖文并茂,依舊是樸素的語言,大愛這個“老憤青”的作品。書的質(zhì)量非常不錯,字跡大小也很合適,樸素的封面,簡約的設(shè)計風格。喜歡!
  •   看多余的素材的時候總覺得作者在傾訴他們年代的一些人和事,有好的也有壞的。有的時候聽老一代的人總是說他們的那個年代沒有現(xiàn)在那么開放那么亂,其實不然,我想可能是以前通訊沒有那么發(fā)達,消息的發(fā)現(xiàn)和傳播沒有那么便利,所以很多老一輩的人才會覺得現(xiàn)在的社會開放和亂,而作者在書里也有提到當時的一些現(xiàn)在看起來開放亂的事情。我想現(xiàn)代社會也沒有想老一輩說的那樣,反正媒體發(fā)掘的很多都只是個別事件,我不覺得我們的社會真的就那么樣。當然還有的是作者的老師們的一些回憶,多么的真切,我還很是驚訝陳老師就有這么多的記憶和我們分享。對文革年代的反思有太多太多了,我這等晚輩是不能談的,我只是感受到那個年代奪走了很多人的夢想希翼,帶走了一個本該很有價值的年代,但是想陳老師這樣有理想的人還是看到了希望,成就了自己,我總覺得很是感動?,F(xiàn)在的年代好了,我們有更大的空間發(fā)展自己了,讓我們記住那個年代,離我們不遠的沉重年代。多余的素材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   陳丹青的文字流露出一種獨特的清醒,但并不是直白的抒發(fā),而是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目前已經(jīng)看完了《退步集》和《退步集續(xù)編》。他的書品相好,裝幀很老、派,有舊時代那種真心做好書的情懷在里面??上У氖钱敭斮I給我的書里加了一本殘損的書。我買書是純粹閱讀的,也是嗜書者。再說我也是一窮人,買書不易。買書錢都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希望以后不要送殘書給我。
  •   起初,是因為太鐘愛已故配音表演藝術(shù)家邱岳峰先生,在閱讀紀念邱老的文章中,偶爾讀到了陳丹青寫的,于是就記住了,于是就留了心。買來后覺得很滿意,沒有浪費時間和金錢。
  •   從“鏘鏘三人行”里認識這位雙眼炯炯有神的男子,喜歡上他的胡說八道。聽說許多人了解陳是從他的書開始。他竟然還寫書?。”е鴮⑿艑⒁傻膽B(tài)度,讀了這本《多余的素材》,佩服得不得了!筆法雅致,以小民口吻和角度敘述歷史,感情真摯樸實。而對陳的文字的最好贊美,或許就是“丫竟然身份是畫家!”
  •   陳丹青的書,竊以為此書更為細膩及人性化."階級與鋼琴""民國的教授"等頗能讓人感到心靈的栗動.陳丹青的思想和文筆,在我看來竟和魯迅先生有些神似,雖深度和博大稍遜先生.但一樣的正直與真誠足以彌補之,他們一如童真般的魅力就足以迷惑"大眾讀者"了.陳先生的畫好,貌好,文章好,真乃天生尤人也.愧煞阿Q矣!
  •   這次《多余的素材》封面簡介 紙質(zhì)也好 標題是陳老師的筆跡,記得在一本書里讀到陳老師的字也是不弱于他的畫的,這個我想大家看過陳老師一些 靜物畫冊畫的 都應(yīng)該能夠感受到吧。
    里面的老照片給人很深的時代感。
    陳老師的文字和畫我向來都喜歡,這本很樸實 渾厚 安靜。
  •   看過陳先生的退步集,然后就把他的其他書都收了,非常喜歡這套書的封面設(shè)計,沒有一點“多余的素材”
    當然這些內(nèi)容是一定好過封面的,鄭重推薦
  •   非常好,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還有這樣深刻細致的觀察,更難得出國多年還有優(yōu)美的漢語文采.獨立又自由,聰明又老實.他的畫怎樣不知道,但他就是薩義德所說的稀有人種-跨越了自己狹隘的專業(yè),所寫所說的是更廣泛的事情,是個業(yè)余者-真正的知識分子.也許他的文字比他的畫更有價值呢,也說不定.特別是看了他的<退步集續(xù)編>里關(guān)于魯迅的幾篇文字,簡直前無古人,太棒了!
  •   大愛陳丹青。難得這么有勇氣、正義感、責任感的藝術(shù)家。是他讓我知道了陸洪恩、顧圣嬰。歷史的細節(jié)太殘酷。
  •   米開朗基羅說:大衛(wèi)像已經(jīng)在里面了,我只要把多余的部分拿掉就好。不知道陳丹青的寓意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   陳丹青先生的忠實讀者,敢說實話的人不多,知道說實話沒用還說的人少之又少,特意看完了來評的,這本不像《退步集》一樣分專題,都是一些隨筆,更能從中窺得生活的跡象
  •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發(fā)人深省。一本不是雜文,卻是雜文的書,讀來讓人很有些意味。這本書是修訂版,與原書(山東畫報出版社的版本)相比,改動并不是很大,盡可放心購買。雖然是一位畫家的“素材”,但卻從書中看出了作者文學家的思考。一本有思想的書,很好!
  •   書的質(zhì)量很好,牛皮紙封面,很符合書的風格。
    陳丹青的文筆很好,如他自己所說,力求用最質(zhì)樸最真實的文字。書中有很多懷舊的話題,但話語尖銳、思想獨特。
  •   看他閑閑下筆,或一人一事或一時一地,一會兒節(jié)制內(nèi)斂文氣儼然,一會兒又鮮活跳脫粗聲罵娘,過去年代的場景和故事活生生在眼前一一展映,那些記憶很親切,字里行間的情感很熟悉。最喜歡他寫人的篇什,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精簡的肖像,那些人就從文字中立體起來鮮活起來。多數(shù)是舊人,很多細節(jié)很多將要消逝的真實。找不到更好的詞來形容讀他筆墨的感覺,借姜文的“來勁”或可總而言之吧。那小子如何?“彼哉彼哉”——哈哈這個收尾真是有趣得很吶。
  •   很喜歡陳丹青的文字。買了兩本。還有本《荒廢集》。這本還沒有看,放假了。終于有了時間美美地看書了,啊哈哈。
    .
  •   要送人,就先看完了
    一 書質(zhì)量很好,紙張感覺也好,沒味(看到有個人說他買的書味太大了)
    二 前面有幾篇中間幾段沒標點符號,是不是有意為之啊。要有意也太隨意了吧,后面就沒這情況。
    三 偶爾有幾個錯別字,也可以原諒的。
    四 書的內(nèi)容距離我們這些年輕人有點遠,但也正是這樣才充滿趣味。
    五 丹青先生畫的好,寫的也好,我看到有人說他寫的太羅嗦,我覺得是我們看東西不太耐心,畢竟我們和作者差距不小,很多東西都需要慢慢品的,也值得去品的。
  •   看陳丹青的書緣于一種自由的感覺,他寫了有一些我們也許看到了的活者沒有看到的細枝末節(jié),他能夠由小見大,而且感覺真實,有舊時書生的狷狂,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媚俗,真自我.如果寫書的人都是滿嘴假話,書還有存在的價值嗎?看書就是要看這樣的東西......受益匪淺!
  •   現(xiàn)正在在哈陳丹青,所以他的書我基本上都會買。
    很不錯的有思想的畫家!
  •   陳丹青的書都有一種獨特的文藝氣質(zhì),精美的圖片加上恰到好處的文字,喜歡這種風格的朋友可以讀讀,應(yīng)該不會失望的??!
  •   初識陳丹青是在電視人物專訪中,介紹他的經(jīng)歷及他的油畫創(chuàng)作;再識陳丹青是在他的文字里,透過文字可以一窺他的個性,亦如曾經(jīng)的王小波般的特立獨行。
  •   一向喜歡陳丹青的文字,本書風格依舊.封面設(shè)計的簡潔樸素透著股文化味兒.真誠的面對內(nèi)心也沉得下來的人通過陳丹青來做些思考吧.
  •   喜歡讀陳丹青的文章,雖然他不是作家,不能寫出天花亂墜的文字,但他的文章都讓人覺得真實,了解那個時代,了解一些人。
  •   是院長推薦的書,陳丹青的確是一位非常有趣的學者,他的《笑談大先生》也很不錯!
  •   大概算陳丹青最早的一本書了,相當驚喜。無論是文字還是配圖,都十分考究。特別是圖片,令人深感震撼。。

    推薦這本。
  •   挺喜歡陳丹青寫的書,以后還會買
  •   陳丹青的書值得一讀,還可以看到許多珍貴照片。
  •   多余的素材并不多余
  •   有思想,有見識,有反思.一句話---好書.問陳丹青老師好.文革過來的人,見解不凡.發(fā)人深省.推薦他的荒廢集.
  •   看歷史在你眼前晃來晃去,看大師多余的是什么素材~!
  •   陳丹青這一篇散談,每一章點到為止,或以引起讀者深思,愛!
  •   書中自有陳丹青先生的文氣、雅氣、痞氣……
  •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陳丹青寫的東西蠻詼諧 讀起來很輕松
  •   陳丹青太有魅力了,相信書如其人吧!
  •   陳丹青敢說敢做 文字犀利 好
  •   多余的素材 其實一點都不多于,我們應(yīng)該多多的關(guān)注所謂的多余。
  •   多余的素材不多于哦
  •   一直喜歡陳丹青,他寫的東西有意思,什么都敢講
  •   最近很喜歡看陳丹青寫的東西!
  •   喜歡陳丹青的書!不用多說,就是喜歡他的文筆和對于生活的視角。
  •   陳丹青的筆觸亦莊亦諧,在不羈中透出一種典雅、高貴。非常喜歡這樣的文字。
  •   是陳丹青早期作品,那時候的陳丹青還敢怒敢言,雖說是個憤青但是他的有些觀點和想法還是值得借鑒的,看得出他是一個坦率的人,推薦大家看這本,點醒一下自己。
  •   陳丹青老師的書,值得一讀!有擔當?shù)娜恕?/li>
  •   真正的知識分子可能就是陳丹青這樣的吧
  •   陳丹青從畫到文字,都是夠勁
  •   很好,我本人很喜歡陳丹青先生!
  •   陳丹青先生的文筆,這么這么的好。一邊讀,一邊會心一笑。
    而且是點到即止的寫法,讓人有思考的空間。
  •   陳丹青的書我在書店經(jīng)常翻,翻到最后還是愿意買來讀。
  •   一直支持陳丹青的書,非常值得品讀
  •   這個叫做陳丹青的男人的書從來不去懷疑
  •   陳丹青老師的書非常值得看,語言好,思想獨到。
  •   喜歡陳丹青老師的書,值得閱讀。
  •   還沒看,但陳丹青的書至今沒見到過很無趣的。
  •   陳丹青的書,一如既往的好
  •   買了所有陳丹青的書
  •   當當?shù)臅恢倍疾诲e 買陳丹青老師的書也不是一次了 每次都懷著很美好的心情把書捧在手里 美美的看完 妹妹的品味
  •   一如既往的風格,評論當代藝術(shù),評論當代中國。這本書讀者比較厚重,一遍一遍的讀有些收獲,無論是覺得他的觀點可取,還是反對,相信都會有些啟發(fā)。我還是比較支持陳丹青的。
  •   憑借著兩個,陳丹青,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也買了
  •   讀此書可感受陳丹青所經(jīng)歷的歲月。
  •   從這本書開始認識陳丹青,一口氣買了他好幾本。只是喜歡,說不出理由。
  •   很久就喜歡丹青的文章,今天終于買到手了。這是一本不錯的書,第一:你能從字里行間感覺到老上海的味道,又像看一本黑白的相冊,我只想說“漂亮”。丹青喜歡魯迅,他的文字也像魯迅那樣好玩,當然是不同的。笑過之后讓人有所思,歷史大背景之下的人物是什么樣的生存狀態(tài)。我認為不論從文字還是內(nèi)容上都是值得一看的。丹青是一個個性的人,看了他的書我不后悔。
  •   陳丹青的文筆確實沒得說,最重要的是他清醒地頭腦和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勇氣,讀來蕩氣回腸
  •   喜歡陳丹青的文筆和犀利的思想,該書越出“藝術(shù)”之外,觸探人性的深淺,文化的歧變,令人深思。
  •   陳丹青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好,犀利、深刻,是中國社會當前人文啟蒙和美學教育所需的教材級范本。
  •   正在看,一直都很欣賞陳丹青
  •   犀利的文筆,喜歡率真的陳丹青
  •   好書難得。陳丹青的思想還是值得讀一讀的。
  •   這個商品不錯。喜歡陳丹青
  •   陳丹青的經(jīng)典作品
  •   很喜歡陳丹青老師
  •   等了好久終于有貨了,立馬下手了!陳丹青老師的作品就快收齊了!
  •   陳丹青的作品我都喜歡,而且也都買,喜歡他的真實性格,很尊重個性。
  •   陳丹青的文筆很是銳利,喜歡!
  •   陳丹青的筆調(diào)幽默,真切,文章和其畫一樣有水平!
  •   陳丹青老師的作品,猜想不實在的話連他的關(guān)都過不了。很好的作品,更好的文筆,無比好的桀驁的態(tài)度。贊!
  •   說老實話,還沒時間看。就陳丹青一名,就值得購買
  •   喜歡里面寫的內(nèi)容,更愛里面的老照片~
  •   買的時候就很興奮,不錯的一本書。不多余的,呵呵
  •   世上本沒有多余的素才材。
  •   這本書讓我們了解了很多過去的故事 讓我們通過文字和圖片走近過去的生活 是很好的素材。
  •   前不久在咖啡館看到,丹青先生畫畫很扎實,沒想到他的文字也很有看頭。讀了一半,仿佛跟著作者一起經(jīng)歷了那些故事或事故,心中生出許多感慨來。這本書適合閑暇時光靜心來看。沒有買到當時看到的第一版,心中有些遺憾,但這版的裝幀版式也都很好。
  •   因為看了 笑談大先生 才買的這本 相對沒有原來厚重 都是些民國圖片 還好
  •   以前只知道陳大師會畫畫,沒想到文章寫得也不錯。很有小資情調(diào),但最好是閑暇時,心情放松時再讀,更能體會其中味道。
  •   若干年前在書店站著看完的。久久放不下。決定弄本實體書。
  •   這書修訂后,內(nèi)容更加豐富了。很好。
  •   筆法遜色于退步集
  •   書是很不錯,但是當當?shù)陌b臺坑爹了。。。非常非???,用的泡沫袋不知道是放了多久腐化的,一打開泡沫屑灑得滿地都是,身上穿的衣服正好也吸屑,粘了一身,地板是今天剛剛打掃的,又得重新打掃。很氣憤,以后不打掃再在當當上買東西了.
  •   此書太值得一看了,尤其是在現(xiàn)時,能給人一清醒。作者高屋建瓴,敢說敢言,寓意深刻,是現(xiàn)實不可多得的一部好書。
  •   此書的文章自然是不用夸的,且說說書的質(zhì)量:封皮紙張厚重有手感,打開書頁紙墨香氣撲鼻,握在手中開本大小適中,文字清秀,讀著不累眼啊。之前買了本看,這本作為收藏,好好的塑封包裝書架上珍藏了。
  •   您喜歡這本書嗎?寫點讀書心得與大家哪個一拿到書就看完哦……沒可能嘛~不過我是慕名而買的,應(yīng)該挺好的。
  •   丹青的書已購數(shù)本,這本雖早,卻更重要。
  •   有點懷舊感覺的一本書。有老上海弄堂的味道,70后以后的人還是不推薦了,估計沒什么共鳴。
  •   還沒看完,大致翻了一遍,還要仔細重看,再來補充.敬重陳老師不單為他的文章,是為他是有正義感敢說真話的知識分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