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學說史(上下)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豈之  頁數(shù):1239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思想學說史》的撰述從1999年開始,至今已整整六年。在我寫序的時候,全部稿件已整理、修改完畢。朋友們曾建議我寫一篇長序,敘述本書對思想史這門學科的理解以及研究方法。也有朋友不贊成這樣做,因為一部書的思路、方法是不能脫離具體內(nèi)容的,沒有必要單獨提出并加以論述。以我個人讀書的習慣來說,特別是讀學術著作時,首先要看序,希望序扼要地敘述書是怎樣寫成的,以及閱讀時應注意哪幾點。如果是長序,與書的內(nèi)容沒有多大關系,我往往略過,或者待讀過全書以后再來補讀。同時我相信,讀者對于書的評價,并不以序為準,序里說得再好,讀者未必相信,主要還是取決于書的內(nèi)容?;诖耍覜Q定為《中國思想學說史》寫一短序,而且在序里只表述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此書其他作者。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我學習和研究中國思想史,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侯外廬先生。1948年,外廬先生到北京大學文學院開“中國思想史”課,我選讀并且堅持聽到底,受益不少。他將思想家和思想學派放在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進行分析,不是從概念到概念。我當時的感覺是:這樣去說明思想的來源及其影響,力求找到根底,是很有意義的科研工作。外廬先生在講課中不僅給我關于思想史的具體知識,而且給我一種研究學問的方法。離開學校,進入工作崗位,我又有機會參加外廬先生主持的一些編著中國思想史的科研項目,在他的具體指導下,我對他的學術研究有了比較深切的認識。他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有自己的理解,他探索中國古代歷史和思想史,并不以當時蘇聯(lián)官方和某些學者的意見為準,敢于和他們“商兌”。他強調(diào)中國歷史和思想史的自身特點,將社會史研究與思想史研究結(jié)合起來。在外廬先生看來,中國從氏族社會走向文明社會,保留舊有氏族血緣關系去建立國家組織,可以稱之為“早熟”文明,這種血緣的宗法制度一直影響著中國歷史和思想的進程。西周的宗法等級社會以及后來的封建社會都和這種氏族血緣的遺存有關。封建社會中的宗法、宗族力量就是從氏族血緣關系演變而來。外廬先生對中國封建社會中至高無上的“皇權”及其對思想史的影響的分析,也有助于學人們的思考。還有,外廬先生研究中國明清之際思想史的時候,注意到當時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某些變化,認為這在思想史上也有曲折的反映,他稱之為“中國早期啟蒙思潮”,它不同于西歐思想史中的文藝復興,而帶有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和特色。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思想學說史》的寫作提綱。這個提綱將中國思想學說史按照歷史順序和思想特點分成六卷,即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每一卷關于思想學說的論述,并不完全按照時間的順序,而以思想學派和問題為主展開分析,因而每卷都有篇名,下設章、節(jié),這樣論述會更加集中。在注意概括有關研究成果的同時,我們將注意力放在某些獨立自得觀點的闡述上。我們在研究實踐中體會到,即使是同一問題,或者是眾所周知的問題(例如每個歷史時期的主流思潮),只要深入下去,就會發(fā)現(xiàn)研究的空間是相當寬闊的,并不是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確是學術研究的真理。  《中國思想學說史》——一部推動中國思想史學科建設的巨著。它在繼承和發(fā)揚侯外廬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觀點的基礎上,對中國思想史的理論問題,方法問題以及許多重大學術問題,提出了獨立的看法,具有更為開闊的視野和更為濃厚的時代氣息。 本書為《宋元卷》。該書論述了以前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充分展示了理學思潮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揭示出理學思潮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是對宋元時期思想學說史做出的積極有益的新探索。

作者簡介

張豈之,著名思想文化史專家。195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同年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攻讀研究生?,F(xiàn)為西北大學名譽校長,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編和獨立撰寫的學術著作有:《宋明理學史》(與侯外廬、邱漢生合作主編)、《中國思想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學?理學?實學?新學》、《中華人文精神》、《中國歷史》(六卷)、《中國學術思想編年》(六卷)、《春鳥集》、《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歷史十五講》等,發(fā)表中國思想學說史方面學術論文多篇。          分卷主編簡介:朱漢民,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思想文化史。著作有《宋明理學通論》、《湘學原道學》、《儒家人文教育的審思》、《宋代“四書”學與理學》(合著)、《湖湘學派史論》等多種。

書籍目錄

第一篇  社會篇  第一章  宋元社會與士林風氣    第一節(jié)  宋元時期的社會歷史條件    第二節(jié)  宋元士林風習的嬗變    第三節(jié)  宋元士大夫風習對思想學術的影響  第二章  宋元的文化風尚及其思想史意義    第一節(jié)  民間神鬼信仰與巫術    第二節(jié)  婚喪禮儀習俗    第三節(jié)  風水術的風靡  第三章  宋元的社會生活及其思想內(nèi)涵    第一節(jié)  服飾風尚    第二節(jié)  飲食風尚    第三節(jié)  飲酒、飲茶風氣的盛行第二篇  理學篇  第一章  理學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一節(jié)  關于“理學”之名    第二節(jié)  理學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三節(jié)  理學的學術特征  第二章  周敦頤濂學    第一節(jié)  《太極圖說》的理學思想    第二節(jié)  《通書》的理學思想  第三章  張載及其關學    第一節(jié)  關學源流    第二節(jié)  “太虛即氣”的天道論    第三節(jié)  心、性、誠、禮的人道論    第四節(jié)  《西銘》的天人一體論  第四章  邵雍象數(shù)學    第一節(jié)  先天之思    第二節(jié)  象數(shù)之學    第三節(jié)  “觀物”之術  第五章  二程洛學    第一節(jié)  天理論    第二節(jié)  人性論    第三節(jié)  修身工夫論  第六章  胡宏、張杭的湖湘學派    第一節(jié)  湖湘學派的思想特色    第二節(jié)  胡宏的理學思想    第三節(jié)  張枝的理學思想  第七章  朱熹閩學    第一節(jié)  天理論    第二節(jié)  心性論    第三節(jié)  致知論  第八章  陸九淵及象山學    第一節(jié)  陸學淵源    第二節(jié)  陸九淵的學術宗旨及主要思想    第三節(jié)  朱、陸學術異同辨析  第九章  元代的理學    第一節(jié)  元代理學的概述    第二節(jié)  北方理學家許衡    第三節(jié)  南方理學家吳澄第三篇  子學篇  第一章  宋初諸儒的思想學術    第一節(jié)  范仲淹、歐陽修對宋學的開創(chuàng)作用    第二節(jié)  “宋初三先生”的思想學術    第三節(jié)  李覯的思想學術  第二章  涑水之學    第一節(jié)  司馬光的哲學、政治思想    第二節(jié)  《資治通鑒》的史學思想與學術成就  第三章  荊公新學    第一節(jié)  荊公新學的兩個發(fā)展階段及其理論特點    第二節(jié)  荊公新學的治學特點    第三節(jié)  王安石的本體論建構(gòu)及其特點    第四節(jié)  荊公新學的治學成就與學術地位  第四章  蘇氏蜀學    第一節(jié)  蘇氏蜀學的學派特征    第二節(jié)  蘇氏蜀學對佛道之學的汲取    第三節(jié)  蘇氏蜀學與洛學的歧異  第五章  呂祖謙的思想學術    第一節(jié)  呂祖謙的思想學術淵源與治學特點    第二節(jié)  呂祖謙的道德性命之學    第三節(jié)  呂祖謙的的史學思想  第六章  陳亮的思想學術    第一節(jié)  陳亮的經(jīng)世事功之學    第二節(jié)  陳亮與朱熹的學術論辯  第七章  葉適的思想學術    第一節(jié)  葉適的經(jīng)制事功之學及其與理學的分歧    第二節(jié)  《習學記言序目》的學術批評  第八章  鄭樵、馬端臨的思想學術    第一節(jié)  鄭樵的史學思想與學術成就    第二節(jié)  馬端臨的史學思想與學術成就第四篇  宗教篇  第一章  兩宋禪宗    第一節(jié)  宋代士風與禪宗    第二節(jié)  禪門各宗    第三節(jié)  兩宋禪宗的形式與思想特質(zhì)  第二章  元代禪宗    第一節(jié)  元代社會與禪宗    第二節(jié)  元代的臨濟宗    第三節(jié)  元代的曹洞宗  第三章  兩宋時期的其他佛教宗派    第一節(jié)  華嚴宗    第二節(jié)  凈土宗    第三節(jié)  天臺宗  第四章  兩宋道教的發(fā)展與內(nèi)丹學的成熟    第一節(jié)  兩宋帝王之崇道    第二節(jié)  兩宋內(nèi)丹學的傳承及其特質(zhì)    第三節(jié)  陳摶、張伯端的內(nèi)丹理論    第四節(jié)  內(nèi)丹道南宗與內(nèi)丹中派  第五章  金元全真道    第一節(jié)  興起與鼎盛    第二節(jié)  從佛道爭辯到三教合一    第三節(jié)  全真道的教義  第六章  宋元符篆派道教的新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新符篆道派的降生    第二節(jié)  凈明道的流傳與思想特質(zhì)  第七章  白蓮教與佛教凈土信仰及摩尼教之關系    第一節(jié)  白蓮教與佛教凈土信仰    第二節(jié)  白蓮教與摩尼教之關系    第三節(jié)  白蓮教與宋元下層社會  第八章  宋元時期的外來宗教    第一節(jié)  基督教    第二節(jié)  伊斯蘭教    第三節(jié)  猶太教    第四節(jié)  祆教及摩尼教第五篇  格致篇  第一章  技術成就及技術思想的進步    第一節(jié)  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與《武經(jīng)總要》的思想史意義    第二節(jié)  兩部《農(nóng)書》及動植物譜錄的農(nóng)學思想    第三節(jié)  《營造法式》和它的標準化思想    第四節(jié)  宋、遼、金、元醫(yī)學發(fā)展脈絡    第五節(jié)  蘇頌等人的天文學貢獻及其他  第二章  沈括與《夢溪筆談》    第一節(jié)  沈括的生平、成就及其自然觀、科技觀    第二節(jié)  《夢溪筆談》作為“中國科技史的里程碑”    第三節(jié)  沈括的學術思想及治學方法    第四節(jié)  沈括的科學精神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  宋元科學技術的深化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宋元數(shù)學四大家”的數(shù)學思想    第二節(jié)  “宋元醫(yī)學四大家”及醫(yī)學流派    第三節(jié)  郭守敬的科學成就及其科學思想    第四節(jié)  宋元時期的地學思想    第五節(jié)  宋元科學技術思想與理學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社會篇第一章 宋元社會與士林風氣第一節(jié) 宋元時期的社會歷史條件中國歷史在宋代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的人很容易就覺察到的事情。實際上,早在明代就有學者指出晚唐、北宋以來中國社會的這種巨變:“宇宙風氣,其變之大者三:鴻荒一變而為唐虞,以至于周,七國為極;再變而為漢,以至于唐,五季為極;宋其三變,而吾未睹其極也。今國家之制,民間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與宋近乎?非慕宋而樂趨之,而勢固然已?!钡拇_,宋代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中是一個遠承漢唐、近啟明清的重要的變革和轉(zhuǎn)型時期,其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形態(tài)皆呈現(xiàn)出與前代社會不同的面貌,并引發(fā)了巨大的士風與世風轉(zhuǎn)變。我們認為,宋代是中國古代社會從前期進入后期的關鍵性時期。中國古代社會前期和后期的特點大致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第一,土地所有制。前期,土地國有制有較大的勢力和比重,地主土地所有制還不很鞏固,私有制發(fā)展的水平較低。如戰(zhàn)國、秦漢時期,國家按軍功、爵位的高低賜給軍官、士兵數(shù)量不等的土地,也賜給貴族、官吏土地。東漢的假民公田,三國的屯田制,西晉的占田制,北魏至隋唐的均田制,這幾種土地制度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土地的國家占有。國家是最大的田主,分配的權力則操控在皇帝手中。后期,也就是從宋代開始,土地商品化的趨勢在加強。南宋孝宗時的袁采就曾說:“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光宗時,辛棄疾作詞感嘆:“千年田換八百主。”專制國家不再擁有大量的土地,也不再對它所占有的土地實行均田制式的再分配,國家土地所有制作為一種重要的土地制度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同時,國家也不再強烈地干涉土地買賣,從而承認了土地買賣的自由和大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宋代史家指責本朝“田制不定”、“不抑兼并”,認為這是宋朝土地制度的根本弊病,這種指責實際上完全不能成立。土地自由買賣就是宋朝的“田制”,是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的。整個宋代,政府掌握的土地被稱為“官田”,除沿邊地區(qū)還采用士兵屯田、募民屯田以加強國防力量之外,其余的官田也模仿地主私田的辦法出租給民間經(jīng)營,也就是說,官田經(jīng)營已經(jīng)租佃化了。政府甚至大量出售官田,官田也商品化了。根據(jù)《文獻通考》卷四《田賦考》的統(tǒng)計,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官田僅占全國墾田數(shù)的1.39%,而且以后官田仍時常出售。到了南宋,官田的民間化程度更為加深。明清時期的著名學者顧炎武曾經(jīng)指出,漢唐稱土地所有者為“豪民”或“兼并之徒”,到宋代則公然號為“田主”。事實上,自唐代兩稅法施行之后,專制國家便逐漸承認土地買賣的自由和大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宋代則更為典型。第二,直接生產(chǎn)者的身份問題。

編輯推薦

《中國思想學說史:宋元卷(上下)》適用于哲學專業(yè)人員參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思想學說史(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著名學者湯一介主編的叢書之一,全面介紹了宋元時期理學興起下的各種思想的發(fā)展。理學、子學、史學宗教科技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本書。寫得非常好
  •   有張豈之的名在就不用多說了!
  •   東西還沒到手,想象中應該是有用的
  •   好的書
  •   教材式著作,可以用作復習參考。
  •   親愛的當當網(wǎng),我在貴網(wǎng)已訂購上萬元的書刊,從未出現(xiàn)過差錯,不知這次為什么出了紕漏,本來訂購的中國思想學說史——宋元卷(上下),貴網(wǎng)卻給我發(fā)來兩冊下卷。懇請調(diào)串一下,把上冊給我發(fā)來,我會同時把多余的下冊給貴網(wǎng)退回去。
    希望貴網(wǎng)不要讓我失望,我們的讀書沙龍會和貴網(wǎng)繼續(xù)合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