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

出版時間:2007-5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族  頁數(shù):27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匈奴人阿提拉、契丹人耶律大石和蒙古人成吉思汗這三位歷史人物,都是從個人理想出發(fā),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掠奪欲望去征服歐亞世界的。他們?yōu)槭澜鐜響?zhàn)爭和死亡,而后又重新為其布局。西方人在他們剛出現(xiàn)的時候,因為不喜歡他們來自落后的地區(qū),而且缺少文明,所以便稱他們?yōu)椤靶U族”,但當西方的城市被掠奪,建筑被無情地摧毀,高貴被凌辱,乃至文明被撞擊得東倒西歪時,西方人便驚呼:上帝之鞭出現(xiàn)了?!   ∷麄?nèi)松砩嫌幸粋€共同點,都是從東方草原出發(fā),用極富游牧特色的方式去征服世界的。他們把諸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并且因為他們都是來自落后地區(qū)的牧民,所以,他們身上呈現(xiàn)出了一股奇特的地域氣息。按勒內(nèi)·格魯塞的說法,他們是一群大地之子。他們終其一生都要讓自己在開闊的地方生活,并為之不惜一切地去打仗,讓人覺得他們就是為戰(zhàn)爭而生的。

作者簡介

  王族,甘肅天水人,曾入伍西藏阿里,后調(diào)入新疆咯什,現(xiàn)居烏魯木齊。寫作以詩歌和散文為主,多關(guān)注地域文化。出版有詩集《所在》,散文集《動物精神》、《風過達坂城》、《藏北的事情》、《游牧者的歸途》,長篇散文《懸崖樂園》、《圖瓦之書》、《狼界》等十五部作品。

書籍目錄

  引子一 牧人、騎手或戰(zhàn)士  引子二 游牧者走過的地方  阿提拉:最后的單于   匈奴人   一 懷念或記憶   二 狼的后代   三 散架的原始車輛   四 時間的腹腔   五 貶和褒的詞   六 狼性   七 流血的河   八 文明之痛   九 奧爾良戰(zhàn)役   一○ 貓與老虎的游戲   一一 女薩滿傳出的消息   一二 九十九步和最后一步   一三 婚禮背后的陰影   一四 死亡的另一種說法   一五 馬戲表演中示眾的頭顱   一六 冒險的代價   一七 尋找祖先的人   附錄一 匈奴單于世系等  耶律大石:一個人的帝國   契丹人   一 戰(zhàn)爭讓人瘋狂   二 長城第一次被打開了一個口子   三 遼王朝的盛與衰   四 戰(zhàn)狼躍上了歷史舞臺   五 不合時宜的愛情   六 孤獨的突圍者   七 尋找自己的路   八 遠行   九 一個人的帝國   一○ 理智的遷移   一一 稱雄一方   一二 卡特萬大戰(zhàn)   一三 中亞的顫抖   一四 復國之痛   一五 勝利與失敗   一六 消失的背影   一七 一種證詞   附錄二 遼皇帝世系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蒙古人   一 宮帳車大道   二 天族   三 少年的苦難   四 兩個典故或草原上的女人哲學   五 安答的箭   六 蒙古的統(tǒng)一   七 大樹底下的啟示   八 札撒令   九 像圍獵一樣打仗   一○ 西夏的陣痛   一一 金朝的戰(zhàn)栗   一二 西遼之痛   一三 花刺子模的滅亡   一四 英雄的血一定要灑在戰(zhàn)場上   一五 草原的尊嚴   一六 長調(diào)聲音里的馬群   一七 傾倒的巨柱   一八 讓世界年輕起來   一九 科克盟科克   附錄三 成吉思汗世系  后記 他年之史,今日之志

編輯推薦

  馬背上的三個王朝 匈奴人 阿提拉是匈奴的最后一位單于,是歷史上走得最遠的匈奴人。在東方,匈奴要么已融入別的民族,要么進入長城以內(nèi)生活,人們已經(jīng)很少再提到匈奴這兩個字了。但他卻突然在歐洲出現(xiàn)了,把匈奴人樂于冒險的精神推向了極致,在歐洲橫沖直撞,差一點摧毀了羅馬。我們把時間從阿提拉這里回溯四五百年,當時的匈奴在西域像脫韁的野馬,帶著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幻想匆忙上路,在受到阻礙后便又向別處恣肆蔓延。  契丹人 耶律大石從一開始躍上歷史舞臺就命運不濟,他面臨的遼國大廈將傾,人心渙散,但他卻雄心萬丈,企圖力挽狂瀾,拯救遼國東山再起。就這樣,遼國的“大敗”和他個人的“大志”在他身上交織出了痛苦的命運,他苦苦掙扎,作為一個常人的內(nèi)心和精神反應顯得越來越清晰,他的失敗和追求也越來越緊地扭結(jié)在了一起?! ∶晒湃?成吉思汗是統(tǒng)一蒙古并征服歐亞的天之驕子,他將草原民族圍獵的方法十分成功地運用到作戰(zhàn)中,形成大兵團攻擊的優(yōu)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輝煌勝利。他帶領蒙古人征服歐亞,推翻宋朝,是以軍事的方式走得最遠的游牧民族。而且受到他打擊的都是一些強大的國家,這些強大國家的文明和城市被他一舉擊潰,他走后,身后留下了一座座廢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上帝之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我們看不到他們生命中的痛苦,能看到的,只是處于信仰和愛而始終不曾改變的對光榮的追求”,有沒人能猜到書中這段話是描寫誰的?匈奴!
      “世界是可以用心去擁有的,心擁有了,它必然便是你的?!薄杉己?!
      “西夏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很溫和的國家,沒有向別的國家發(fā)起過戰(zhàn)爭,非常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修養(yǎng)?!?
      這些讓人蛋疼的文字在這本四六不靠的歷史抒情散文中比比皆是,這位作者仁兄似乎還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內(nèi)地小縣城,對他而言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來自讀者、知音,最好的作家就是余秋雨、席慕容。
      一個人要和時代脫節(jié)到什么程度才能寫出這種每句必帶諸如“心”、“生命”、“痛苦”之類的東東,奉勸各位,讀這位的大作一定要先把腸胃清空,不然有多少存貨也不夠吐的。
      更雷人的是這位的歷史觀,游牧民族和漢族的恩恩怨怨本來確實說不清楚對錯,但你非要給他們的戰(zhàn)爭冠上理想信仰之類的光環(huán)就實在太雷人了吧!因為他是歷史上的強者,所以他就代表了正義代表了歷史的潮流,這種歷史觀和吮癰舔痔何異!不過是為了搶銀子搶女人,裝什么大鼻子蒜啊,怎么說這些游牧民族的祖先手上也沾滿了漢人的鮮血,一個南京大屠殺算什么,這些家伙侵入中原時那是只要有抵抗就每城必屠的。一個原裝漢人去膜拜這些民族的祖先,和南京人拜天皇、猶太人愛納粹也沒什么區(qū)別了。
      一本靠譜的歷史著作可以理解古人,可以分析古人,也可以喜歡或者不喜歡古人,但用抒情代替分析,用臆想代替證據(jù),五體投地地膜拜征服者和強者,還硬要為征服和屠殺套上正義的外衣,這種東東,實在下作了點。
      
  •     不知道該怎么去評論這樣一本書。以前曾經(jīng)看過一本書名字叫《秦漢羅馬》,嚴格的說來都是不怎么嚴謹?shù)臍v史書。但是大膽的想象與浪漫的敘述,讓人不由得就喜歡上了。
      有些人是不會喜歡數(shù)學的,說那過于枯燥。然而有些人對他的熱愛堪比作信仰。
      我喜歡這樣一本書,像小說,又像散文,閱讀的時候心潮澎湃。
  •     作為匈奴的最后一名單于,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在其短暫的50年的生命中,卻創(chuàng)下了驚世之功,不僅再現(xiàn)了當年匈奴人的狼性,而且令歐洲顫抖和恐懼。
      《上帝之鞭》第一部分講述的就是阿提拉,看得出來作者做了很多功課,不僅研讀了大量歐洲學者的研究成果,而且作者的文筆相當流暢,作品的閱讀感覺相當順滑,深深吸引了熱愛歷史的我。一氣讀完,感覺很爽。細細品味,回味無窮:
      1. 兄弟操戈,遠走他鄉(xiāng):呼韓邪為了對付當時在匈奴內(nèi)部5單于分立的局面,把隱居在民間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郅支召到跟前,封為左谷蠡王,讓他鎮(zhèn)守匈奴龍庭東方。不料引狼入室,郅支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不久就自立為單于,與呼韓邪開始對抗。于是乎,一山難容二虎,兄弟倆開始了較勁。北匈奴王郅支一門心思發(fā)展牧業(yè),希冀壯大起來與漢朝對抗,所以天天泡在草原上無暇他顧。而南匈奴王呼韓邪則兩次悄悄入長安求親,終抱得美人歸,得到了王昭君(本名王嬙,昭君乃是死后朝廷給她的封號),從此,呼韓邪成為了漢朝的女婿,有了堅實的靠山。很快,漢朝發(fā)兵攻打郅支了,結(jié)果后者寡不敵眾只好背井離鄉(xiāng),踏上了一條流亡之路。雖說流亡途中也取得了不少輝煌,擊敗了不少部族,但卻忽視了一直尾隨其后的由副校尉陳湯率領的漢朝軍隊,終遭受了滅頂之災。郅支被漢朝士兵杜勛砍下了腦袋,其余部眾大部分被殺,一小部分神秘地消失了。而他們正是阿提拉這支后來威震歐洲的匈奴人的起始之源。
      山人點評:
      ?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句本該由呼韓邪和郅支恪守的古訓,卻被他們當成了耳邊風,其結(jié)果就是促成曾經(jīng)威脅漢朝安危的匈奴頃刻間土崩瓦解,南匈奴成為了順民,北匈奴則遠走他鄉(xiāng)。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北匈奴的一小部分神秘消失了,這就為匈奴400年后在歐洲的突然崛起留下了可貴的革命小火苗。所以,堅持就是勝利,只要留得青山在,就永遠不怕沒柴燒。
      2. 童年悲愴,三十而立:阿提拉大約出生在公元406年。年僅12歲時,曾作為人質(zhì)被送到羅馬宮廷生活。后所在部落遭別人謀害,父親被殺死,阿提拉流落在草原上,后被叔叔羅阿斯收留。沒想到卻遭到羅阿斯的另一個侄子布勒達的嫉恨。在布勒達殺掉羅阿斯后,阿提拉與其達成一致,進行決斗。兩人先是各持一弓五箭,騎在馬上射對方。由于未果,雙方拿刀對決,最后以阿提拉的勝利告終。公元441年,建立匈奴國,擔任單于。他是典型的匈奴人,矮個子,寬胸部,大頭顱,小而深的眼鏡,扁鼻梁,皮膚黝黑,幾乎近于全黑,留著稀疏的胡須。
      山人點評: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800多年以后,另一位令歐洲人聞風喪膽的蒙古族英雄鐵木真出世了,他的童年和阿提拉一樣,父親早逝。后來也和自己的安答札木合以及桑昆進行了了斷,終創(chuàng)建了蒙古帝國。也許這正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真實體現(xiàn)吧……
      3. 一生中唯一的戰(zhàn)敗:公元451年,匈奴聯(lián)軍和羅馬聯(lián)軍在奧爾良上演了奧爾良戰(zhàn)役。匈奴聯(lián)軍由阿提拉親率,不僅包括匈奴人,而且包括東哥特人、日耳曼人等,人數(shù)應當在50萬左右。羅馬聯(lián)軍由享有“最后一個羅馬人”之譽的阿埃邱斯(小時候和阿提拉互為人質(zhì)在對方的王庭中長大)率領,主要由羅馬高盧人組成,同時還包括西哥特人和阿蘭人等。戰(zhàn)爭相當慘烈,據(jù)稱雙方戰(zhàn)死的人估計至少有16萬(一說最多有30萬人),戰(zhàn)局也以阿提拉的失敗而告終,最終通過與西哥特人的城下之盟,悄悄利用后者開的一口子悄悄撤走了。
      山人點評:
      ? 田忌賽馬:阿提拉敗就敗在不懂“田忌賽馬”這個中國的經(jīng)典策略,而阿埃邱斯勝也就勝在他運用了類似“田忌賽馬”的策略。君不見,阿提拉將日耳曼人安排在右翼,將東哥特人安排在左翼,而將最精銳的匈奴人安排在正中位置。其意是想用最強的力量沖鋒,而讓左右兩翼起保護作用。但阿埃邱斯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意圖,把最弱的阿蘭人放在中間用來對付匈奴主力軍的正面沖鋒,并拖住匈奴主力軍;而把比較強大的西哥特人安排在右翼,他自己的羅馬軍隊則處于左翼。兩廂一對比,阿埃邱斯在三條線中取得了兩條線的主動,并繼而合圍了匈奴占據(jù)上風的中線,因此得以最終擊敗阿提拉。
      ? 放虎歸山,終留后患:第二天羅馬聯(lián)軍大呼要追擊阿提拉,但阿埃邱斯卻放棄了。也許他知道窮寇莫追,也許他有他的考慮。但后世的歷史學家都認為他當時的指揮不夠英明,沒有及時打擊阿提拉至滅亡以致后來讓他給世界制造了那么多的災難。事實也證明了這一觀點,阿提拉僅僅用半年的時間就恢復了,在第二年又匯集了更大的力量進攻意大利,造成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災難。歷史就這樣發(fā)展下去了,本來有機會朝另一個方向行走的。
      4. 女人改變了歷史:阿提拉兵臨羅馬城下,西羅馬皇帝倉皇逃走,無奈之下,西羅馬教皇利奧一世只好站出來維持次序。他化裝成老百姓,乘著黑夜來到阿提拉的大賬苦勸其退兵,但到手的鴨子焉能讓其飛走。苦勸不下,他又講條件,愿將西羅馬城內(nèi)的所有珠寶貢給阿提拉以換其退走,但阿提拉仍然無動于衷。最后,教皇想用自己的死來換取西羅馬的生,但阿提拉仍不答應。正在教皇絕望之際準備無可奈何離去,阿提拉提到了一個名字——西羅馬公主荷羅麗婭,宣稱羅馬每年向匈奴交納貢賦,并把荷羅麗婭嫁給自己,方可退兵。于是乎,一場有可能聞名于世的大戰(zhàn),就這樣因為一個女人和性的誘惑造成的小插曲而消彌了。
      山人點評:
      ? 女人能頂半邊天:西羅馬最后一刻免受屠城之災,除了感謝用于承擔責任的利奧一世,還得感謝他們美麗的荷羅麗婭公主,正是因為他的美麗徹底迷住了阿提拉,并讓其迷失。而荷羅麗婭公主之所以能夠進入阿提拉的視野,還得感謝匈奴軍中的女薩滿。正是她將羅馬公主說得過于完美,并著重講述了她的裸體是如何如何的美(此處刪去幾百字),而這對于沒有娶過西方女人的阿提拉不啻于是一個致命的誘惑。由此,歷史再次在此時此處進行了大拐彎,兩個女人直接和間接改變了西羅馬的命運,也改變了匈奴人的命運,并最終改寫了歷史的本來進程。
      ? 改變匈奴歷史的兩個女人:一是王昭君,讓南匈奴臣服于漢朝;一是荷羅麗婭,讓阿提拉改變了攻占羅馬城的決定。
      5. 匈奴帝國的結(jié)束:撤兵之后的第二年,阿提拉突然死了。關(guān)于他的死因,說法不一。一說他是在另一場婚禮的晚上死去的;一說他死于荷羅麗婭的下毒。樹倒猢猻散,大樹倒下了,曾被臣服的其他民族聯(lián)合向匈奴人發(fā)起了一場大戰(zhàn),阿提拉的長子埃拉克被殺,軍隊被打得四分五裂,作鳥獸散了。另一個兒子頓吉茲奇后被東羅馬所敗,他的頭顱也被懸掛在君士坦丁堡的馬戲場里。其他幾個兒子則接受了羅馬的封地,過起了安靜平穩(wěn)的日子。
      山人點評:
      ? 制度戰(zhàn)勝個人:正如湯因比所說,“這些蠻族曾經(jīng)馳騁在文明社會的破碎山河上,但是他們的政治命脈完全系于某一天才的軍事首領。只要這根線一斷,就會出現(xiàn)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阿提拉,這個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上帝派來懲罰歐洲文明的)的匈奴曠世奇才一倒,所向披靡的匈奴帝國就頃刻土崩瓦解了。
      ? 南匈奴的告別:最后一個單于呼廚泉被曹操軟禁在漢朝后,突然想起他的一位遠曾祖母是漢朝的公主,就說,我們應該姓劉。于是乎,匈奴人大量采劉姓,用漢名,一個充滿狼性的種族迅速被改變成了馴服的綿羊。
      ? 北匈奴的告別:公元896年,也就是阿提拉死后大概440年,他的后裔阿巴鷗在原匈奴帝國的中心地帶建立了匈牙利國(匈牙利即“匈人之地”的意思)。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曾寫道,“我的遙遠的祖先啊/你們怎樣在那遙遠的年代里/從東方,那太陽最初升起的地方/遷徙到里海、黑海岸邊/到最后,在多瑙河畔找到/一塊水草肥美的地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城邦”。如今,阿提拉仍是匈牙利人常用的男子名字之一。
      
  •   看來你非常信任你已有的知識。
  •   “不僅研讀了大量歐洲學者的研究成果”——呵呵,我看幾乎沒做什么功課,主要就閱讀了兩本,草原帝國和歷史研究,頻頻引用,或引用不加標注。引用影視劇內(nèi)容也許更多些。
  •   荷羅麗婭根本就沒嫁給阿提拉,逾論下毒
    這么說有史料證據(jù)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