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5-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雷頤 頁數(shù):35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這里,讀懂百年中國與世界。
本書分為“歷史總會被記起”、“斯人已逝”、“歷史的余波”、“不該遺忘的傷痛”四輯,上溯晚清,對比當今,聚焦近代中國與幽暗人性。從辛亥革命之前大變局,到底清王朝還能撐多久,看末世預言,看權(quán)臣發(fā)家,看衙門矛盾,看政黨興衰,看博弈游戲,看天災人禍,看時代叛逆,看愛國流亡,看官場風氣;百年前后,讀林則徐,讀曾國藩,讀李鴻章,讀左宗棠,讀張之洞,讀郭嵩燾,讀梁啟超,讀胡適之,讀宋美齡……追蹤歷史人物在歷史隙縫中的矛盾、困惑與思考,人性的閃光與幽暗。
憂天下,探世變。大清王朝的被動改革,官辦企業(yè)的正負效應,民營政策的搖擺結(jié)果,立憲運動的風生水起,革命力量的迅速聯(lián)合,天朝崩解的民意原因,從“起朱樓”到“樓塌了”國民黨一黨治國的大陸歲月,以及茨威格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反思與人性的絕望,卡夫卡對于東方民族“文革”遭遇的驚人預見……回望歷史,反思中國模式,我們變革的動力與空間在哪里?
人若不知出生以前發(fā)生之事,則將永如幼童。莫讓心靈在黑暗中行走。
作者簡介
雷頤,1956年出生,中學畢業(yè)后下鄉(xiāng)插隊當農(nóng)民數(shù)年,然后當兵,又復員當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1982年考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yè),1985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同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現(xiàn)為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長期在《經(jīng)濟觀察報》、《南方周末》等報刊發(fā)表文章,著有《取靜集》、《經(jīng)典與人文》、《被延誤的現(xiàn)代化》、《薩特》、《歷史的裂縫》、《歷史的進退》等,譯有《中國現(xiàn)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之間》、《胡適與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選擇》等。
雷頤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iyi
書籍目錄
[第一輯] 歷史總會被記起
[末世預言] 曾、趙之辯:清王朝到底還能撐多久
[權(quán)臣發(fā)家] 成大事不能昧于歷史大勢
[衙門矛盾] 李鴻章與阿思本艦隊——清政府初次試辦海軍的失敗
[小國強國] 在“理”與“力”之間——清季的中國外交
[邊患國防] 事關(guān)全局,全局討論——晚清海防、塞防之爭
[新式事物] 鐵路與政爭——李鴻章修鐵路
[洋務運動] 清末企業(yè)的官辦與商辦
[義和團案] “臣不得不死”——封建專制下的君臣關(guān)系
[立憲革命] 1905:三種力量角力中國
[博弈游戲] 學術(shù)與政治——1940年中研院院長補選記
[天災人禍] 白修德與40年代“中原大饑荒”
[政黨興衰] 從“起朱樓”到“樓塌了”——國民黨的大陸歲月
[第二輯] 斯人已逝
[轉(zhuǎn)型悲劇] “一蓑煙雨任平生”——郭嵩燾的崎嶇人生
[啟蒙新民] 中國的“百科全書式”巨人——梁啟超的現(xiàn)代意義
[自由主義] 胡適晚年政治思想述要——從新近公開的一封胡適致蔣介石信函談起(附:偶販書記)
[教育獨立] 校長當如竺可楨
[文人自尊] “我們都是民眾!”——關(guān)于顧頡剛
[史家本事] “寓論斷于序事”的陶菊隱
[國民批判]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儲安平與《英人?法人?中國人》
[傳奇主角] 風華絕代,終成歷史——漫話宋美齡
[第三輯] 歷史的余波
[國際接軌] 林則徐與“文化安全”
[官場風氣] 從李鴻章隱瞞疫情說起
[時代叛逆] 帽子、辮子與傳統(tǒng)的形成
[納粹屠殺] 莫讓心靈在黑暗中行走
[消費社會] 文人還會被尊敬么
[角色變遷] 臣民?公民?知識分子
[制度失信] 測謊器的哲學原理
[私產(chǎn)保障] 拿伯的葡萄園
[民間團體] “社會”的意義——任鴻雋與中國科學社的啟示
[文化開放] 新詞與方言
[權(quán)力屈從] “五四”雕塑與“公共記憶”
[歷史定律] 憂天下,探世變——柏楊與《中國人史綱》
[史劇誤導] 復雜暖昧:《走向共和》的價值取向
[影視編造] “歷史”的熒屏書寫
[第四輯] 不該遺忘的傷痛
[政府鎮(zhèn)壓] 歷史的“傷疤”
[人性血案] 用罪惡證明“存在”
[愛國流亡] 淚為誰流——海涅的一次心靈震蕩
[暴政狂熱] 托斯卡尼尼的洞見和良知
[世界大戰(zhàn)] 牢記“昨日”——讀《昨日的世界》
[關(guān)鍵時刻] 歷史的“靈感”——讀《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蘇聯(lián)崇拜]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良知為何癱瘓
[斯大林熱] 愛倫堡的困境
[中國寓言] 關(guān)于卡夫卡的“另類閱讀”
[跋] 不可缺少的精神維生素
章節(jié)摘錄
中國傳統(tǒng)邊患主要在西北邊境,但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遭到從海上來的大規(guī)模外敵入侵,一向較為安全平靜的東南沿海竟成為國防前線。然而,中國海上大門被強迫打開的同時,沙俄在西北的侵逼活動也日甚一日。于是,財政困窘的清廷面臨東西兩面邊防的艱難選擇。東面“海防”與西面“塞防”的爭論,在另一方面說明自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被鎮(zhèn)壓下去之后,中國的內(nèi)部矛盾相對趨于緩和,而外部矛盾日益激化,清廷的“政治路線”從鎮(zhèn)壓內(nèi)亂為主轉(zhuǎn)為抵御外侮為主。具體而言,1874年日本侵臺的炮聲,打破了自1860年以來“中外和好”的相對平靜,“蕞爾小國”日本竟敢發(fā)兵中國臺灣,并迫使中國賠款了事,東南海疆危機再現(xiàn),不能不使清政府大為震驚、再次正視海防問題,從而引發(fā)了海防、塞防之爭?! ?874年11月5日,總理衙門遞上《海防亟宜切籌武備必求實際疏》,強調(diào)籌辦海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出“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等六項具體措施,請求飭令有關(guān)大臣討論、實施。11月19日,正在廣東家居的前江蘇巡撫丁日昌請人代為遞上《海洋水師章程》六條,提出海軍分區(qū)設防、統(tǒng)一指揮的主張,具體說來設立北洋、東洋、南洋三支海軍,分轄北海、東海、南海三面海域。清廷將總理衙門和丁日昌的條陳交濱江沿海各省督撫、將軍討論,限一月內(nèi)復奏。這時左宗棠在陜甘總督任上,因陜、甘不屬濱江沿海地區(qū)故不在飭議大員之列,但總理衙門認為他“留心洋務,熟諳中外交涉事宜”,所以特別咨請他參加籌議?! ≡谶@次爭論中,有關(guān)官員紛紛上奏,提出自己的看法。大體說來,有主張專事海防經(jīng)營而放棄塞防、主張注重塞防放棄海防建設和主張海防塞防并重這三種觀點。其中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觀點。歷史的裂縫事關(guān)全局,全局討論 奏章向來簡短的李鴻章這次破例寫了洋洋萬言的《籌議海防折》呈上,系統(tǒng)地闡述了自己對海防問題的看法,其內(nèi)容不僅涉及海防,而且還進一步引申到洋務運動其他問題?! ∷紫确治鲋袊媾R的國際形勢:中國“與各國條約已定,斷難更改。江海各口門戶洞開,已為我與敵人公共之地。無事則同居,異心猜嫌既屬難免,有警則我虞爾詐,措置更不易周”。他贊揚總理衙門的上疏將“目前當務之急與是后久遠之圖業(yè)經(jīng)綜括無遺,洵為救時要策”。但是,要將其立即付諸實施卻非常困難,因為“人才之難得、經(jīng)費之難籌、畛域之難化、故習之難除”都難在短期內(nèi)解決,所以“今日所急惟在力破成見,以求實際而已”。緊接著他就觸及問題的核心,他所要力破的“成見”是:“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客主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國界限。”而“今則東南海疆萬余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gòu)煽,實為數(shù)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列強憑借近代化堅船利炮實為中國“數(shù)千年來未有之強敵”,而中國仍“猶欲以成法制之”,則如患者不論何種疾病皆以古方治之,肯定不能見效。因此他認為“居今日而欲整頓海防,舍變法與用人,別無下手之方”。所謂“變法”,主要是指變革軍事制度,建立近代陸海軍;“用人”主要是指改革科舉制度,培養(yǎng)新式人才。建立近代陸海軍需要巨額軍費,所以在籌餉方面他主張停止進軍新疆,改用招撫辦法處理阿古柏叛亂,認為英、俄等國一直圖謀新疆,“揆度情形,俄先蠶食,英必分其利,皆不愿中國得志于西方。而論中國目前力量,實不及專顧西域,師老財痡,尤慮別生他變”。在他看來,“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捌渫3分A,即勻作海防之餉。否則只此財力,既備東南萬里之海疆,又備西北萬里之餉運,有不困窮顛蹶者哉?”
編輯推薦
《歷史的裂縫:近代中國與幽暗人性》分為四個版塊,“歷史總會被記起”和“斯人已逝”兩輯說的都是舊人舊事,立腳點卻在今天,希望能打撈一些歷史的殘骸,引起注意。1870年代清政府的海防與塞防之爭,全局問題由于全局討論得以妥善解決;1940年中央研究院院長補選,學術(shù)與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為晚清第一代駐外使臣,郭嵩燾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凄涼;胡適晚年以諍友自居對國民黨提出一系列批評和建議,然不被理睬,獨自彷徨,等等?! 皻v史的余波”和“不該遺忘的傷痛”兩輯收錄了部分文化評論和文學評論。林則徐破壞“夷夏之防”與李鴻章隱瞞疫情的當代啟示,“拿伯的葡萄園”中保護私產(chǎn)的法治意識,美國政府鎮(zhèn)壓“退伍補償金大軍”的歷史傷疤,茨威格對于戰(zhàn)爭的反思與人性的絕望,托斯卡尼尼面對法西斯暴政表現(xiàn)出的良知與洞見,卡夫卡的小說對于東方民族遭遇的驚人預見,等等。內(nèi)容看似龐雜,貫穿其中的是對歷史與人性的反思?! ∽髡咂剿貜V泛參與文化討論,在多家媒體開設專欄,著力從近現(xiàn)代中國史的只鱗片羽來考察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關(guān)注超越時代的復雜人性與社會幽暗的方方面面,具有濃烈的憂患意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