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搭車客

出版時間:2006-1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布魯范德  頁數:203  譯者:李揚,王玨純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最恐怖、最鬼怪、最搞笑、最尷尬……“男友之死”:一對戀人駕駛的汽車被迫拋錨,男友讓女友呆在車里,自己出去求助。男友一去不回。第二天,前來救援的警察警告說:“小姐……不要回頭看!”回頭看的女友嚇得頭發(fā)一下子變白了,因為她看到……“消失的搭車客”:一個女孩請求司機送她回家,司機看她很冷,還借了外套給她披上。當他們經過長青墓地時,女孩請他們稍停一會兒,但是女孩一直沒有回來……外套掛在一塊墓碑上,墓碑上照片中的人就是那個女孩。“令人難堪的裸體”:一位老板因為妻子、孩子似乎忘記他的生日而郁悶,所以他欣然同意和一向暗戀的女秘書到她的公寓共進午餐。女秘書出去買蛋糕回來之際——后面跟著老板的妻子、孩子——發(fā)現(xiàn):老板全身脫光,只剩下襪子……“黑暗中的屁”:珍妮第一次赴男孩子的約會,肚子因為午飯吃的紅辣椒而發(fā)脹。她趁男孩子給她開車門并走到另一邊的時候把屁給放了,其聲音如響雷,她把窗戶搖下來扇去臭氣。她以為萬事大吉,結果發(fā)現(xiàn)后座坐著兩個人……

作者簡介

作者:(美)布魯范德 譯者:李揚 王玨純布魯范德(J.H.Brunvand),美國著名民俗學家,曾擔任美國民俗學會主席,人稱“都市傳說先生”,代表作是《美國民俗學》。布氏影響最大的治學領域,是他在都市傳說方面所作的開創(chuàng)性搜集和研究工作。他的都市傳說研究專著《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在學界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有“學術暢銷書”之稱?! ±顡P,香港大學哲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教授?! ⊥醌k純,文學碩士,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舊篇新章 作為民俗的都市傳說 傳說的講述 “男友之死” 作為文化符號的都市傳說 都市傳說的闡釋第二章 經典的汽車傳說 “死亡之車” “花心男人的保時捷” 路邊幽靈:“消失的搭車客”第三章 “鉤子”和其他少年恐怖傳說第四章 可怕的污染第五章 尸盜第六章 令人難堪的裸體第七章 購物的噩夢第八章 正在生成的傳說后記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這是一本關于美國當代民間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些故事,并把它們當作真人實事——的著述。    作者融會了有關最著名、最搞笑、最離奇、最驚險的美國都市傳說的發(fā)現(xiàn),并試圖揭示這些當代民間敘事的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義。誠如作者所指出,人們花時間講述和聆聽傳說,不僅僅是因為其奇異有趣的情節(jié),更深層的原因是它們真實地傳達出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所處的語境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心理,并進而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知識和行為規(guī)范系統(tǒng)。

編輯推薦

  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本書當代都市傳說的開山之作,美國最成功的學術暢銷書,洞悉美國社會與都市人心靈的哈哈鏡。  最恐怖、最鬼怪、最搞笑、最尷尬……“男友之死”:一對戀人駕駛的汽車被迫拋錨,男友讓女友呆在車里,自己出去求助。男友一去不回。第二天,前來救援的警察警告說:“小姐……不要回頭看!”回頭看的女友嚇得頭發(fā)一下子變白了,因為她看到……  “消失的搭車客”:一個女孩請求司機送她回家,司機看她很冷,還借了外套給她披上。當他們經過長青墓地時,女孩請他們稍停一會兒,但是女孩一直沒有回來……外套掛在一塊墓碑上,墓碑上照片中的人就是那個女孩?!  傲钊穗y堪的裸體”:一位老板因為妻子、孩子似乎忘記他的生日而郁悶,所以他欣然同意和一向暗戀的女秘書到她的公寓共進午餐。女秘書出去買蛋糕回來之際——后面跟著老板的妻子、孩子——發(fā)現(xiàn):老板全身脫光,只剩下襪子……  “黑暗中的屁”:珍妮第一次赴男孩子的約會,肚子因為午飯吃的紅辣椒而發(fā)脹。她趁男孩子給她開車門并走到另一邊的時候把屁給放了,其聲音如響雷,她把窗戶搖下來扇去臭氣。她以為萬事大吉,結果發(fā)現(xiàn)后座坐著兩個人……  這是一本關于美國當代民間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些故事,并把它們當作真人實事——的著述。作者融會了有關最著名、最搞笑、最離奇、最驚險的美國都市傳說的發(fā)現(xiàn),并試圖揭示這些當代民間敘事的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義。誠如作者所指出,人們花時間講述和聆聽傳說,不僅僅是因為其奇異有趣的情節(jié),更深層的原因是它們真實地傳達出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所處的語境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心理,并進而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知識和行為規(guī)范系統(tǒng)。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消失的搭車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3條)

 
 

  •   “都市傳說”這種題材勝在新鮮有趣,知道的人并不多,這本書可作為入門不過,要是有綜合描述全世界的都市傳說的書就更好了
  •   布魯范德是美國資深民俗學家,其對現(xiàn)代都市民俗學的關注影響很大,這本書正是反映其對都市民俗、民間文學、口頭敘事研究思想的很好范本。
  •   我很少寫評論的,但這一本確實非常INTERESTING(有趣),如果你是個喜歡看恐怖故事或美國恐怖電影的人,一定合你口味,整體上說很好,有那么一兩章沒什么感覺,可能因為是生長環(huán)境的原因,所以沒能產生同感。這也是一本具有想象力的書呢!
  •   內容不咋的,我還以為是一個個的小故事,原來是跟報告差不多的。。沒啥看頭。
  •   都是講國外的民間故事,俺大略的看了下,不怎么喜歡。
  •   書不錯,很快就收到了,態(tài)度很好
  •   后悔沒有聽評論里的話,這本書不是什么神話傳說之類的有意思的傳聞,而是對一些傳聞什么的進行分析溯源,比較像教科書,枯燥無聊
  •   給朋友買的 他說紙張不怎么好 也就這個價錢的書了 別有什么期待
  •   跟想像的不一樣 有點浪費錢
  •   本來就是類似雜志文摘類的東東嘛,畢竟美國的歷史還是比較短的阿,也可以叫做美國的鬼文化。
  •   比我想像的要簡單,學術性不是很強,適合非專業(yè)的人看
  •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
      
      《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
      
      因為我不是社會學專業(yè)的,所以我不知道它的學術水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作者的確是收集了很多資料,而且,很有趣。(有趣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書中收錄了很多我們很熟悉的都市傳說,比如說,一對男女出去聚會,回來車子拋錨,男的出去找人修車被瘋子(殺人狂什么的)殺了,吊在樹上,女的躲在車中天亮才被救等等(插一句話,我是在故事會看到這個故事的)。
      
      作者在收集這些故事的過程中,注意到收集不同版本的傳說。這些傳說有一些共通點,比如說故事情節(jié)聳人聽聞,講述者在講述的時候往往會加上一些特征(比如說,一個有確定性,但也非常模糊的地點,或者故事是由一個親戚的朋友的親戚告訴講述者的),故事廣泛流傳,而且在過程中保持核心內容不變,同時一些細節(jié)可能會改變,這些傳說都是反映了我們時代的焦慮等情緒的,所以不同年代的傳說有比較明顯的特征(表現(xiàn)在細節(jié)上面)。
      
      這本書對我們還有一點特別的意義,就是,如果你聽到一些比較“震精”的故事的話,你往往不會像果殼網的謠言粉碎機那樣,通過查找翔實資料,甚至親自試驗來驗證其中的真實性(當然我們對謠言粉碎機的真實性也往往不經試驗就相信的話,那就有違果殼的精神了),但這本書可以給你一個光是從文本方面就能判斷其真實性的方法。
      
      比如說傳說中的保研路,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實在比較低。首先,它的情節(jié)聳人聽聞,這引起我們的注意,同時留意到,它有分布廣泛的起源地。再次,我們無法對其證偽的。在這幾點綜合之下,就算我不能證明它是假的,起碼我就不會也不應該把它當真的來說(開玩笑當然例外啦,不過很多傳說就是在玩笑中生長出來的)。
      
      由于現(xiàn)在的網絡環(huán)境,很多傳說的傳播變得很容易,而且它們不再像傳統(tǒng)的傳說那樣,會在細節(jié)上有各種的再加工,這點也比較值得我們來注意。
      
      最后就是,我個人在這里沒有很好地區(qū)分謠言和傳說的概念,這是論證不嚴謹之處。當然考慮到這不是論文,不必太過介意。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一種理性思考的習慣。真正理性的人不會認為理性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起碼能解決很多的問題。聽到一個傳說先保持懷疑,作個文本分析再上果殼網看看,最后甚至自己實驗一下,就算不能證明真?zhèn)?,起碼不會有危險。
      
      我想,要是之前的人有這種習慣,大家也不必那么辛苦地買鹽了。
  •     你一定在很多場合看到這樣的新聞:1.幾個富婆一起去找鴨子,最后需求太旺盛,把鴨子累死了;2.富婆重金求子的騙術,在無數報紙上都被報道過;3.小姐用鴿子血扮處女做皮肉生意;4.撿到錢還給失主反而被埋怨或者被陷害;5.500萬大獎開出,傳說得主是建筑工地的農民工。
      
      以上便是當下中國經常能聽到的故事。
      
      由于社會新聞的性質,使其不用進行嚴格的求證,記者完全可以根據已經有的故事內容,換幾個主角,換一些背景,成為自己的稿子,這些在我看來,連同《故事會》上那些文章一起,都屬于中國的都市傳說。
      
      《消失的搭車客》,是一本關于美國的都市傳說,以鬼故事為主。其中里面一個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一個年輕人晚上開車回家,路上遇到一個搭車的女孩,年輕人看她很冷,還借了外套給她,當他們經過一處墓地時,女孩請求停留一會,但是女孩一直沒有回來,司機下車去尋找,發(fā)現(xiàn)外套掛在一塊墓碑上,墓碑上的照片,儼然就是剛才搭車的那個女孩……之后又有了很多“消失的搭車客",比如搭車的女孩跟司機說了一句話,等司機回頭的時候,女孩已經不見了,當他到達要訪問的目的地時,接待他的主人聽完他所說的后,稱這個女孩正是他的女兒,數年前已經去世了,已經有好幾個司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了。除此之外,還有”男友之死“、”令人難堪的裸體“等等。
      
      "都市傳說,大致反映了人們在其生活中關注和幻想的種種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死亡、鬼魂、汽車的話題最為興盛,這些傳說正好也反映了人們所關注的東西。
      
      再來看看我們所流傳的故事,也正好反映了當下社會,中國人在生活中最關注和幻想的種種景象。我們關注什么?一夜暴富、性壓抑、做好事也有后顧之憂、”小姐“成了警 察顯威風的唯一對象,是各大報紙社會新聞的主要來源。你也肯定記得,小時候寫作文的時候,編個好人好事,不是撿到10元錢交給警 察叔叔,就是幫助老奶奶過馬路,或者在敬老院給老人打掃衛(wèi)生,大家都有這樣的故事,大家都是小雷鋒。
      
      對于中國來說,目前是社會轉型時期,“在民眾與精英、鄉(xiāng)村與城市、農業(yè)與工業(yè)、口頭語言與大眾傳媒、迷信與理性、落后與現(xiàn)代”,這些對立元素的沖突,應該是最激烈的,都市傳說的版本,相信也會更多。
      
      《消失的搭車客》值得一讀,翻譯也很簡練,很通暢。
  •     實在也只能給三星。不過對比下中國和美國的鬼故事還是有意思的。
      
      對中國人而言最難以想像的故事恐怕是“丟失的奶奶”了。一家人出外旅游,途中年邁的奶奶突然去世,在回家的途中,卻被盜賊偷走了包得嚴嚴實實的尸體……在作者看來,這個故事在美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廣泛流行,反映了人們潛意識中對家族中的老年人的厭倦。而故事中的家族往往又因丟失遺體無法證明老人的死亡,而要等待多年才能領取遺產。無疑是一種道德上的譴責。
      
      同樣是“運尸回家”的要素,在看重“落葉歸根”的中國人這里演繹成了另一種樣子。最為典型的故事是:
      
      那天晚上我坐公交回家,很晚了,車上人不多,我看見兩個人架著一個人上來,中間那個人好像喝醉了。但他們坐了一會以后,我驚悚地發(fā)現(xiàn)那個人其實是死人,因為他隨車晃動的動作與物體無異。后來我才知道運尸回家的費用很高,一般人承擔不起。
      
      另外更有名的還有湘西的“趕尸”傳說。
      
      有個故事用來教育美國姑娘講究衛(wèi)生:有個女孩做了個非常蓬松的發(fā)型,她每天都用很多發(fā)膠打理,但為了保持發(fā)型從來不洗頭。有一天她突然頭痛昏倒,送到醫(yī)院就死去了。人們發(fā)現(xiàn)她的頭發(fā)里長了許多蜘蛛,把她的頭咬穿了。
      
      看到這個我想起非常有名的《故事會》田螺故事,在無數地方看到人提起,說造成了巨大的童年陰影:
      
      有個小孩特別喜歡吃田螺,后來他變得面黃肌瘦。有一天他爸爸生氣打了他一巴掌,結果把他的頭打掉了。原來田螺里有很多寄生蟲都寄生在他的脖子里,所以變得很不結實了。
      
      書里還提到了“肯德基油炸鼠”“下水道鱷魚”,并精準地概括為“動物對人類生活的入侵”。說到入侵我想起另一個中國版本:一個小孩子吃西瓜不吐籽,后來西瓜在他肚里發(fā)芽了……
      
      汽車在美國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比在中國重要得多。所以“死過人的汽車”在中國的counterpart乃是“死過人的租住屋”,包括最有名的“背靠背”。
      
      “微波爐里的嬰兒”加“嬉皮計時保姆”構成了這么個故事:一對夫妻雇用了一個小姑娘看管嬰兒,回家時卻發(fā)現(xiàn)女孩吸了毒,結果把嬰兒放進了烤箱。據說這反映了人們對現(xiàn)代科技的恐懼(類似的恐懼在八十年代的中國似乎很流行,但最近人們變得格外唯物以致于認為科學什么的不會威脅到人類)。
      
      “把孩子煮了”的中國版本是這樣的:妻子為了燒洗澡水,把嬰兒和澡盆一起放在火爐上,接著就去打麻將/聊天,丈夫回到家發(fā)現(xiàn)一鍋嬰兒湯——到這里還沒有完,接下來有中國特色的是——他拿起斧頭,沖出家門,找到妻子把她砍死。
      
      乍看之下這大概反映了兩點:
      1)婦女是傳宗接代的工具
      2)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比不上兒子
      不過再往下分析(潛意識里這個故事的成因)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三點的:
      男人長期被他的妻子所壓制,以至于只有殺了她才能顯示出他的陽剛之氣,為了這個理由,不惜弄死孩子。
     ?。ǜヂ逡赖陆鈮裟翘走€挺好使的……)
      
      另外一個故事(還是中國的)中,這個目的就明顯得多了。長期被妻子欺負的屠夫丈夫終于忍不住拿刀砍死了她,并把她的內臟掏出來做菜。(在西方,這個丈夫會變成專門襲擊女性的連環(huán)殺手。)
      
      最有意思的大概是鬼故事的跨國傳播了。寫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這本書包括了一個近幾年我們開始耳熟能詳的故事:
      
      一對情侶在汽車中聽到外面有動靜。男生說:“我出去看一下,你不要動。”女生在車中等著,忽然聽到車頂傳來刮擦的怪聲,她非常害怕,但又不敢出去察看,直到天亮了救援的人員才到來,發(fā)現(xiàn)男生被吊死在車的正上方,那聲音正是他的腳摩擦車頂發(fā)出的。
      
      是不是很眼熟?
      
      另一個更經典的例子是“消失的搭車客”:一名司機在路上碰到一個人要求搭車,等到他開到目的地,搭車者卻消失了。后來(不管是通過桌上的遺照或被知情人告知)他發(fā)現(xiàn),那個搭車者已經死了多年,并且常常出現(xiàn)在這條路上(一般是回家的路)要求搭車。
      
      這個故事不管在東西方都有大批的不同版本。
      
      總體來說,這本書感覺比較淺,很多結論隔靴搔癢。不過其價值在于,不僅發(fā)現(xiàn)許多與中國鬼故事相似的情節(jié),更提供了一種對鬼故事、恐怖故事作民俗分析的思路。大熱天的,在用鬼故事來納涼的同時,也能附帶著得出幾個心理的、民俗的結論,活動一下熱得粘在一起的腦子。
  •     urban legend是文化符號,與大眾在社會中產生的社會心理緊密相關。符號的載體,在汽車、青年文化充斥的時代就變成汽車、陌生人的恐懼,雖然那個時代性解放流行,但越是頻繁被人們遭遇到的東西,越會引起心理反應和焦慮。因此才有了后座上的陌生人、男友之死這樣的具有警示作用的傳說,告訴人們陌生人、約會的危險。書中反復強調,如果在過去,類似的故事應該以“很久很久以前”“五月的好日子里”這樣的陳詞濫調開頭,但是這些我們看來是陳詞濫調的句子,在過去恰恰是身臨其境的表達,正如“在情人道”“我從報紙上看到一個故事”這些開頭對我們來說很真實一樣。
      
      Kentukey Fried Rat所表達出來的對消費快餐的健康焦慮,和中國現(xiàn)在流行的肯德基吃出蟲子一樣。但在中國,這樣的傳說還有一層排斥外國資本進入民族市場的焦慮。urban legend只在與社會普遍心理連接緊密時才能傳播,這里并不是說具體的某個人不能突發(fā)奇想,幻想關于墓地里的祖先這樣的恐怖情節(jié),但是當代生活方式已經告別了墓地、祖先這些傳統(tǒng)概念,因此這樣的傳說無法在傳播中得到認同。相反,老人在流動性社會中所帶來的麻煩,才會產生出“被盜的奶奶尸體”這樣的傳說。urban legend本質上,是認同和傳播的社會內容。
      
      此書中提到Alan Dundes的精神分析發(fā)來研究民間故事中的鉤男故事,這個恐怖的故事中,鉤男的手象征了phallus,“他刺向女孩一側的門把,隨后被突然車開走而撕開(象征著閹割),這個故事象征著女孩懼怕男人所擁有的東西,一個擁有完整的手的情人可能會傷害她,只有迅速離開才能避免傷害。Dundes解釋:反映了偷偷約會會產生的焦慮”(p54)
      
      但是有個問題是,怎么區(qū)分urban legend和真實發(fā)生的刑事案件呢?在沒有具體的調查時,有沒有辦法先驗地、模式化地斷定一個故事是legend而非真實故事?也許,urban legend并不和真實事件嚴格區(qū)分,傳說并不一定不是真的,關鍵是它們要符合敘述模型和暗藏的教化作用,是敘述造就了urban legend,而不是事件;是social reality,not natural reality.
  •     記得以前北京出版社出過一套 大家小書 叢書,書都很薄,但內容很深,很好。
      好吧,今日的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在一些人的眼中竟有與 三聯(lián)、商務并駕齊驅的勢頭。每每見到此類評價,我都冷笑了,飄過。
      開門見山地說,我對這本書很失望??紤]到我最近正在做文化心理方面的考察,所以對這本書——及封面上的評語——寄寓了強烈的期盼,希望能夠從中吸收些理論和方法。結果,我發(fā)現(xiàn),在書中,對都市傳說的收集和整理的確有可觀之處,但我最看重的“meaning”,卻似乎在故事中銷聲匿跡了。
      呃,這究竟是不是一本學術著作,它的討論和分析,究竟體現(xiàn)在哪里?我誠惶誠恐地在字里行間努力追尋,卻只在后記和每章最后覓得只言片語。
      即使是開山之作,似乎也不能掩飾本書在理論性上的蒼白和匱乏,在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中,有一段對恐怖傳說的精彩的溯源分析,對我的啟發(fā)比這本書大多了。
  •     市圖書館離我家非常近,走路一刻鐘。押金除外,十塊錢可以借一年書,很劃算。
      
      
      這本《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是我喜歡的題材和敘述方式,不斷的列出數字和具體詞語的差別,符合我對考據癖的期待。封面夠簡潔,翻譯也不錯。雖然書中充滿了鬼故事,但因為是作為【美國民俗學】來研究的,所以一個故事后面加上很多的注釋典故,足以削弱恐怖的力量。
      
      
      書中解釋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中【死人正吊用鞋刮擦車頂】與【死人倒吊用指甲刮擦車頂】的恐怖力量區(qū)別,這個說明白天是體會不到的。夜里回想起來,才知道妙處。嚇死我了,好想講臟話啊……
      
      
      其他還有一些笑話,雖然有些老了,但仍然有趣。
      
      
      現(xiàn)在都市傳說類型的青春恐怖片層出不窮,很多可以從此找到出處??傊?,是不錯的書,觀后感見本文標題。
      
      
  •     對中國民俗學界,本書中譯本的出版無疑是個遲來的驚喜。當原著作者布魯范德于1981年發(fā)表該書時,美國民俗學正朝氣蓬勃地向上發(fā)展。
      
      《消失的搭車客》不但第一次從理論上界定了“都市傳說”這個新的民俗學體裁,而更重要的是樹立了一個榜樣,即將民俗學家的眼光從傳統(tǒng)的、古老的神話、傳說等體裁擴延到當代的、嶄新的、正在被每個人創(chuàng)造的這個新民俗現(xiàn)象上。這部著作體現(xiàn)了作者有關都市傳說研究的主要理論和方法,可以說是布魯范德一系列有關都市傳說的代表作(當然,布魯范德作為當代重要民俗學家之一,對民俗學最大的貢獻當屬他的已出四版的《美國民俗學》(The Study of American Folklore,該書亦已由李揚翻譯出版)。如今,有關都市傳說的研究在理論和方法都有很大的發(fā)展,但《消失的搭車客》所起的作用無法忽視。在美國,“都市傳說”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詞匯,但并非很多人了解民俗學家對此所做出的努力。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因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生巨大變化,中國民俗學亦有方興未艾之勢(如民俗學研究生數量所示),都市傳說不但反映出都市化過程中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百姓正在經歷的面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沖突的心態(tài)歷程,也應成為民俗學家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不可忽視的課題之一。此時,遲來的驚喜仍是難得的欣喜。
      
      《消失的搭車客》以八章的篇幅概述了八大類都市傳說及其諸多異文。例如,男友之死、死亡汽車、后座殺手、肯德雞油炸鼠、聚會中的裸體主人,以及節(jié)油汽車等。對每一類,布魯范德不但從民俗學的角度加以搜集、分類和分析,更重要的是進行了結合社會背景的闡釋,為都市傳說的研究提供了極佳樣本,特別是在第一章(其中“作為民俗的都市傳說”一節(jié))和第八章(正在生成的傳說)。正如布魯范德所指出,都市傳說“大致反映了民眾們在其生活中關注和幻想的種種事象”(第195頁)。這可以說是都市傳說在不同文化和社會中的共性。譯者亦正確指出,“本書介紹的許多美國當代都市傳說類型,在中國也不難找到相似的版本。當然,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獨特類型,更是不勝枚舉”(第202頁)。目前在中國,有關汽車與高速公路的都市傳說正在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民工”對都市與都市對農民的相互影響觸及每家每戶,幾乎方方面面都處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激烈沖突中。但有關這些鮮活的民俗的搜集與分析還寥寥無幾。但愿此中譯本能為中國民俗學在探索自己的新出路時帶來一個新的啟示。
      
      兩位譯者在文字與概念上傳神入畫的翻譯不但保留了原作的精彩,亦適應了中國讀者和社會特色,可謂無懈可擊 。但是,一個遺憾是譯者或出版者省略了原著附錄中的一個,即“都市傳說的搜集與研究”,因為本書的許多年輕讀者可能成為對都市傳說感興趣的未來的民俗學家,這一節(jié)似乎還是很有用的。不過有心搜集研究都市民俗的人可從其他民俗學實地調查手冊中得到必要的知識。無論如何,《消失的搭車客》之可讀性不但會吸引普通讀者,其系統(tǒng)性與開拓性也同樣應成為民俗學家必備的參考書。
      
      張舉文
      崴淶大學 (Willamette University)
      
  •     在網上搜索關鍵詞“七大恐怖”,google有67萬多個相關網頁,百度有63萬。這些傳說,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類似的這種傳說,還有很多,生活里也經常聽人說起,大都有鼻子有眼兒;而且講述者要么是親歷,要么是朋友或是親戚的經歷,總之,都有一個聽上去很確切的消息來源。這些傳說,很多跟鬼魂有關,很靈異,也很恐怖,膽小的人聽了晚上恐怕睡不好覺;還有一些,跟食品有關,例如可樂或是啤酒里的蟲子,或者肯德基炸雞里的死耗子,聽了叫人再也不想喝飲料,也不敢再去肯德基。
      
      但是,這些事情或者傳聞,雖然講述者信誓旦旦、煞有介事,但基本上全是狗戴嚼子——胡嘞,完全不必相信,也完全不必害怕,因為這樣的事情屬于“都市傳說”的范疇,基本上是捕風捉影編造出來的,而且越是時間地點人物等五個W樣樣俱備的,可信度越低。
      
      我活了四十年,這樣的事情聽說過不少,也親身經歷過幾次。例如,我小時候住過一個大院,那個大院的后院有一棟1917年建造的德國式小樓,那個樓的二樓住著三戶人家,面積最大的一樓大廳是話劇團的倉庫,放置了一些用過的舊景片和舊道具。傳說那個樓鬧鬼,住在樓上的人家經常會在起風的夜里聽見一樓有刷拉刷拉的聲音,仿佛是有人在那個放舊物的倉庫里來回走動。文革的時候,有一個著名的女演員在那個樓里上吊自殺,大人們說,應該是她的鬼魂陰魂不散。但是,大人們似乎都不害怕,因為據說那個鬼魂從來沒有踏上二樓的跡象。這事兒,對我來說,是個很重的心事,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夜里都不敢去廁所,因為那個大院的公共廁所在后院,離那棟樓很近;因為那鬼雖然不上二樓,但未必不會走出樓來在黑黢黢的院子里游蕩。后來,那個關于鬼魂的傳說不攻自破了,因為大人們發(fā)現(xiàn),那樓里夜里經常發(fā)出的刷拉刷拉的聲音,不過是一張舊報紙搞的鬼,因為倉庫的一塊玻璃被打碎,有人就在打碎的玻璃處糊了一張舊報紙,時間長了,漿糊風干,舊報紙的一角就不再粘在窗框上,夜里頭如果起風,那張舊報紙就會隨風舞動,刷拉刷拉地響起來。就這么簡單。這件事情,很是改變了一下我的人生觀,自打揭秘之后,我就不再相信什么傳說,凡事非親見才會相信了。我老家有句俗話,說“不是親眼見,不能吃拉面”。這話其實跟拉面無關,是告訴人們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胡嘞嘞。
      
      這樣的傳說,其實全世界都有,而且很多事情大同小異,只是時間地點人物換了換,故事的基本結構都差不多。我因為不相信這些事情,所以很少往深里想,只是覺得編這樣的傳說、傳這些故事的人都是吃飽了撐的,只是把它當成民間傳說的一個組成部分,類似老奶奶拿抓人的毛猴子或是吃小孩的黑瞎子唬弄愛哭愛鬧的小孩子。
      
      美國人布魯范德,人稱“都市傳說先生”,但是別誤會,他不是將這些故事的人,而是研究這些傳說的學者。他的書《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在這本書里,布魯范德講述了最具典型意義、流傳最廣的美國都市傳說,包括每個傳說的不同變種,并且試圖揭示它們可能包含的意義。
      
      按照布魯范德的說法,人們講述、聆聽和傳播這些故事,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有奇異、恐怖或者有趣的情節(jié),更深層的原因是反映了某種社會心理或者大眾心理。這些傳說的存在,真實地反映出創(chuàng)造者、講述者和傳播者所處的環(huán)境、語境的特點,同時傳達了人們的某些焦慮,是某種社會心理的折射,并進而影響到我們所處的社會的集體心理,影響我們的行為規(guī)范系統(tǒng)。
      
      掩卷長思,覺得布魯范德的說法相當有道理,于是,對現(xiàn)在流傳的一些故事有了些新的看法,明白了這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致屬于民俗的范疇。正如布魯范德在書中指出的那樣,都市傳說是民俗傳統(tǒng),而不是歷史。
      
      突然想,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搜集這樣一些流傳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和傳說,看看其中反映著怎樣的社會心理和集體焦慮。這,應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古語云,流言止于智者。不過,從這些傳說的廣泛傳播來看,我們身邊的智者似乎不多。而鬼,也從來沒消停過。呵呵。
  •   鬼故事嘛,大多大同小異的。。。西方還是那些精靈傳說,吸血鬼什么的經典。。
  •   好笑的鬼故事,被你當做納涼小菜了,讓魑魅魍魎們情何以堪啊
  •   社會文化沖突的點,往往是造成urban legend的地方.正如歷史轉折點容易被歷史記載.那么更普遍一點的urban memory呢?恐怕更屬于平民敘述吧,我想.
  •   這些傳說只在分散的論文里面見過。感覺Alan Dundes喜歡對民俗學事項進行性心理學分析,好像還分析過華盛頓的櫻桃樹,同樣將其作為phallus的象征。忘了他是否提過反對堆砌資料之類的所謂民俗研究了。關于鉤子男,Dundes還提到那其實是“男友”的另一個心理身份。其實很多美國都市傳說在中國都可以找到對應。比如在某地出產的農產品中有毒蛇,還有著名的“welcome to the world of AIDS",中國前些年也有講述某一患艾滋病的外國人在中國死亡,死前瘋狂性生活留下第一批艾滋病例的都市傳說。這些傳說恐怕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實事依據,農產品的傳說,可能此地的農產品過于便宜,給其它地區(qū)的產品帶來了威脅,在傳說中,這種威脅被具象化成了毒蛇,并推衍到對消費者同樣造成威脅,艾滋病的傳說,艾滋病確實在那幾年傳入中國,大家對此比較恐慌,講述成為宣泄心理壓力的一種途徑。Linda Degh and Andrew Vazsonyi有篇文章叫Legend and Belief,其中提到的一點跟樓主觀點相似:"... in the act of legend-creation there is a much closer cooperar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his audience than in the composition of any other prose narrative genre."可見講述的確是構成都市傳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嗯嗯~我已經注意很久了,的確不錯的說。
    可能Lz對書的期望過高了……
  •   LZ你看了多少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書就下這種評論??
  •   每每見到此類評價,我都冷笑了,飄過。
  •   想咨詢一本書名,那書是無意間在一書店看到的,當時沒買,后來再去買就沒了。沒記住書名,異常遺憾!
    內容的第一個章節(jié)是講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飛行員,有著種種優(yōu)秀的飛行經驗,但是在一個外國的機場,因為種種偶然性,比如正好飛機沒油要去加油,機場因為大霧關閉,這個飛行員必須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返回本國的機場,結果就造成了一場特別特別不應該的撞機事件。
    總結點落在各種偶然因素導致的不應該上,覺得挺有意思的??墒?,書名是什么呢?
  •   “這本書封面手感很好,翻譯更加不錯,網路上購買價格也算公道?!?br /> 說得好!
    這本書翻譯的確不錯。
  •   中國傳說不少,想象力也挺豐富的,可就是沒人當回事。一直很奇怪,國內為什么沒有人研究“都市傳說”?我們建了一個組,專門搜集分享這“都市傳說”。
    都市傳說小組:
    http://www.douban.com/group/urbanlegend/
  •   好啊……馬上加入!
  •   俺國社會新聞=米國都市傳說-_-||
  •   不錯的書 但舉的故事太少 不過癮
  •   我的感覺恰恰相反,故事太多,民俗學要都是這么個搞法,那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   樓主已經看過有這些傳說影子的影視或文學作品再來看一次美國版本,樂趣未免會減少,就如看了金田一或者少包再看占星一樣。
    書的封面——不加塑膜,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潮流了!手感的確不錯,不過稍嫌有點模糊。
    “而論及中國的都市傳說,譬如校園的恐怖傳說等等,都有大力挖掘的可能性。教學樓多出一節(jié)臺階;廁所間里的恐怖聲音;……諸如此類?!?br /> 中國的校園恐怖傳說的確大有前景,另外中國的鄉(xiāng)村迷信也很有發(fā)掘的價值。
  •   至于都市論,島田大神已經運用到自己的推理作品中去了,日本的都市傳說,看漫畫地獄老師可了解不少,哈哈,算是我的啟蒙讀本了。另外京極夏彥的作品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
  •   這本書是都市傳說概念大眾化傳播的第一步,成書于80年代,在此之前,都市傳說還只是學院派的玩意兒,在此之后,都市傳說才真正變成“都市”傳說。
  •   那你可以試著看看看《北大段子》《復旦段子》
  •   不知國內 是否會有相應的課題出現(xiàn)~
  •   聽上去真是一本極有趣的書
  •   覺得也不是很學術,我還看得進去,故事多有趣的,輕度恐怖。
  •   書中多處講到美國的汽車文化,非常有啟發(fā)。
    個人認為是非常好的學術書,在課題開拓性和主題邏輯上都有所成就。
  •   其實 我覺得結合中國國情看的話
    除了 都市 校園 這類的傳說之外
    還有更多的 鄉(xiāng)村傳說 存在與廣大的農村
    只不過 這類的傳說 不具備 都市這樣的放大環(huán)境和條件而已
  •   或許是我國的國情決定,很少有人去系統(tǒng)研究過中國的都市傳說。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