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傅國涌 頁數(shù):26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近代中國言論史,就是一部幾代知識分子以筆為槍抵抗強權的歷史。從晚清到民國,從袁世凱到蔣介石,對言論的壓制如出一轍,文人論政的空間一直都是那么嚴峻,沈藎、邵飄萍、林白水、史量才,以及那些連名字都已被湮沒無聞的知識分子,分別在不同的年代慘遭殺戮,他們的斑斑血跡使一部近代言論史總是籠罩著一種悲愴的氣氛。但懷抱言論報國理想的知識分子始終沒有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從19世紀70年代起,王韜、梁啟超、魯迅、胡適、鄒韜奮、張季鸞、王蕓生、傅斯年……他們用筆呼吸,以筆抗爭,他們的筆下既流墨也流血,不斷地尋求“筆的解放”,一次次掀起“筆底波瀾”,書寫了言論史上一個個有聲有色的時代。
作者簡介
傅國涌,1967年1月生于浙江樂清,現(xiàn)居杭州,1999年以來在《南方周末》、《文匯讀書周報》、《書屋》、《隨筆》、《東方》、《老照片》等報刊發(fā)表文章100多萬字。作品曾多次被《報刊文摘》、《讀書文摘》、《雜文選刊》、《中華讀書報》、《中外書摘》、《書摘》等報刊轉載,并入選《大學人文讀本》和多種選本。著有《金庸傳》、《百年尋夢》、《葉公超傳》、《追尋失去的傳統(tǒng)》、《筆底波瀾一一百年言論史的一種讀法》等。2005年在本社出版的《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受到廣泛歡迎和關注。
書籍目錄
前言/1小引/71872年:《申報》的創(chuàng)世紀/11874年:王韜開創(chuàng)“文人論政”的先河/41883年:中國第一部報刊評論集——《歿園文錄外編》/61889年:《萬國公報》開風氣/81893年:“經(jīng)濟獨立,無黨無偏”的《新聞報》/111895年:一個時代的呼聲——“公車上書”/131896年:《時務報》一紙風行/161897年:嚴復翻譯《天演論》/201898年:戊戌變法被絞殺之后/231899年:《清議報》一枝獨秀/281900年:章太炎的“長槍大戟”/3O1901年:《大清律例》的緊箍咒下/331902年:呼喚“新民”/361903年:風雨“蘇報案”/401904年:“中國智識階級的一個寵兒”——《時報》/451905年:《民報》的號角/491906年:“刀放在脖子上還是要說”/541907年:秋瑾遇害之后/581908年:千夫所指批“報律”/631909年:于右任獨領風騷/661910年:《民立報》“凌寒自開”/731911年:宋教仁的“光焰逼人之文”/771912年:“言論自由,為《約法》所保障”/841913年:報人胡石庵拒絕袁世凱授勛/891914年:反對《報紙條例》、《出版法》/941915年:梁啟超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991916年:“嗚呼袁世凱”/1031917年:“《新青年》時代”/1061918年:“必使政府聽命于正當民意之前”/1101919年:陳獨秀被捕之后/1141920年:《爭自由的宣言》/1191921年:《不自由 毋寧死》/1231922年:《我們的政治主張》/1261923年:“我是不跑的”/1301924年:《語絲》和《現(xiàn)代評論》問世/134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之后/1381926年:“四不”開創(chuàng)“《大公報》時代”/1441927年:日歷被鮮血染紅/1491928年:“沒有氣骨的人不配主持有價值的刊物”/1541929年:《新月》的光華/1571930年:《大公報》重申“四不”/1631931年:“確實的消息”和“負責任的評論”/1681932年:從魯迅答《中學生》開始/1721933年:劉煜生以鮮血換來記者節(jié)/1761934年:史量才以身殉報/1821935年:張季鸞——“射雕老手,箭無虛發(fā)”/1891936年:《為爭取言論自由宣言》發(fā)表/1941937年:《大公報》“一不投降,二不受辱”/1991938年:鄒韜奮提案“撤銷圖書雜志原稿審查辦法”/2041939年:朱惺公正氣凜然的公開信/2081940年:鄒韜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2131941年:王蕓生揭穿“飛機洋狗”的丑聞/2181942年:陸蠡用生命書寫正氣歌/2231943年:《看重慶,念中原》令蔣介石震怒/2271944年:國人爭閱《延安一月》/23l1945年:“拒檢運動”全國響應/2351946年:《觀察》絕響/2421947年:《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2491948年:南京《新民報》永久??螅?551949年:一個時代的終結/260后記/263
章節(jié)摘錄
書摘1872年:《申報》的創(chuàng)世紀 1907年生于江蘇宜興的報人徐鑄成說:“在我幼年的江南窮鄉(xiāng)僻壤,都是把《申報》和報紙當作同義語的。”雖然報紙被俗稱為“申報紙”,但其實,4月30日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申報》,并不是近代中國最早誕生的一張報紙。在它之前,1858年香港就有《中外新聞》(《孖刺報》的中文版),1865年有《華字日報》(《德臣西報》的中文版),即使上海也早在1861年就有了《上海新報》。但在前面的這些中文報紙,基本上都是外文報的中文版,內容幾乎都譯自外報,再加上一些洋行的告白、船期消息等,讀者面也很窄。只有到了《申報》問世,“才以一般群眾為讀者對象,開始沖破‘宮門抄’、‘轅門抄’及政治公報的藩籬,重視對國內外大事的采訪和記載,也逐漸注意市井瑣聞和社會變化,第一次形成了一張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報紙?!? 《申報》雖然是外國人辦的,卻處處考慮到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擔任筆政也都是中國文人。內容大到國家政治、中外交涉要務,小至風俗變遷、商家貿易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靡不畢載”?!渡陥蟆芬浴敖鹂谀旧唷?以木為舌的銅鈴)為報徽,試圖擔當起民間輿論的角色,多年后《申報》發(fā)表的論說《論新聞紙之有益》中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袂?,莫捷于新聞紙?!彼趧?chuàng)刊當天的《本館條例》中就提出,言論要“有系乎國計民生”,“上關皇朝經(jīng)濟之需,下知小民稼穡之苦”?!渡陥蟆吩l(fā)表不少批評現(xiàn)實的“論說”,從而成功地打開了局面。正是從《申報》開始,報紙才真正開始走進中國人的生活中。 雖然美查知道辦報不能“利而忘義”,但這位英國商人同樣深諳中國的國情,“慎勿評品時事,臧否人物,以纓當世之怒,以取禁止之恥”。按照這一尺度,《申報》的言論向來是有節(jié)制的,以不得罪清廷為度。 即便如此,在清廷的眼中,《申報》仍然是大逆不道的??偫砀鲊聞昭瞄T的恭親王奕沂曾照會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引用上海道臺給英國駐上海領事的公文說: 查上海英國租界有英商美渣(即美查)于上年創(chuàng)設申報館,所刊之報,皆系漢文,并無洋字。 其初原為貿易起見,迨后將無關貿易之事逐漸列入,妄論是非,謬加毀譽,甚至捏造謠言,煽惑人心,又復縱談官事,橫加謗議,即經(jīng)職道函致英領事飭禁,未允照辦。 奕訴在照會中蠻橫地要求威妥瑪給英國駐上海領事飭令:“凡不關貿易之事,不準列入《申報》。” 可想而知,早已經(jīng)歷近代文明洗禮的英國一定不予理會。這一原件至今還保存在倫敦檔案館里,活脫脫地畫出了清王朝專制、愚昧、無知的嘴臉。這是那一時代中國言論環(huán)境的最好注腳,我們也由此可知《申報》只是租界時代的特殊產(chǎn)物。[記事] 12月31日,在與《申報》的競爭中,創(chuàng)刊十年之久的《上海新報》宣告???。 P1-P3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百年中國,多少悲壯劇,前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卻又多少被遺忘。傅國涌勤奮博學,“百年尋夢”,“追尋傳統(tǒng)”,“筆底波瀾”,為后人找回財富,激人奮進。 ——原中宣部新聞局局長 鐘沛璋 傅國涌在塵封的史料中勤奮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國不少歷史真相,以新的視角給讀者新的啟發(fā),實現(xiàn)了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袁偉時 在我看來,在一代年輕的學人中,傅國涌是非常優(yōu)秀的一位。他的文章帶著他特有的思想光彩,正在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新宇 傅國涌鉤沉半個世紀前中國知識界、新聞界舊人舊事的文字,我在今天讀來卻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動,這種感受的復雜真切遠過于讀《世說新語》。 ——《南方周末》編輯、雜文家 鄢烈山 傅國涌的文字之所以可信,在于他的理性、道義和人格力量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在一個彎彎曲曲的年代,傅國涌是一個忠誠正直的人。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崔衛(wèi)平 傅國涌的寫作堪稱獨樹一幟,他總將龐雜的史料鉤沉與高度的現(xiàn)實關切水乳交融,平靜的史家調子里,暗淌著壯懷激烈的焦灼與隱痛。他使用史料的方式是輕柔自然的,沒有學問家的賣弄和僵硬;語言也是簡潔溫暖的,以確切為限但絕不粗陋。 ——評論家 李靜
編輯推薦
近代中國言論史,就是一部幾代知識分子以筆為槍抵抗強權的歷史。從晚清到民國,從袁世凱到蔣介石,對言論的壓制如出一轍,文人論政的空間一直都是那么嚴峻,沈藎、邵飄萍、林白水、史量才,以及那些連名字都已被湮沒無聞的知識分子,分別在不同的年代慘遭殺戮,他們的斑斑血跡使一部近代言論史總是籠罩著一種悲愴的氣氛。但懷抱言論報國理想的知識分子始終沒有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從19世紀70年代起,王韜、梁啟超、魯迅、胡適、鄒韜奮、張季鸞、王蕓生、傅斯年……他們用筆呼吸,以筆抗爭,他們的筆下既流墨也流血,不斷地尋求“筆的解放”,一次次掀起“筆底波瀾”,書寫了言論史上一個個有聲有色的時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