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曉蘭 頁數(shù):27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19世紀中期的巴黎與20世紀前40年的上海最集中地體現(xiàn)了法國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成就和惡果。巴黎與上海成為文學的中心城市并被神話化。巴黎被描繪為罪惡之城、動物園,酒神的城市;上海則被濃縮為十里洋場,醞釀著革命風暴的魔都、幻境。
作者簡介
陳曉蘭,1963年10月出生于甘肅張掖。文學博士,現(xiàn)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出版專著《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譯著《婦女·瘋狂·英國文化:1830~1980》,發(fā)表論文50篇。研究領域:比較文學、婦女文學。
書籍目錄
前言導論歷史文本中的中西方城市上篇:左拉小說中的巴黎第一章左拉:作為城市“游逛者”的文人第二章巴黎的空間第三章罪惡之城第四章城市的救贖下篇:茅盾小說中的上海第一章茅盾:作為集團與黨派成員的文人第二章上海的空間第三章畸形魔都第四章城市的革命結論:茅盾與左拉的交叉與平行附錄1大街和女人:作為上海都市現(xiàn)代性的象征--中國“現(xiàn)代派”小說中的都市女人附錄2“原始的”上海--西方作家對上海的想像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知識分子在茅盾有關上海的小說中一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茅盾通過一系列的小說探索知識分子的道路。知識分子的形象也隨著他個人的態(tài)度和政治形勢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但就整體而言,茅盾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基本上是軟弱無力的邊緣人,在上海這個大都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他們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許這也意味著在上?,F(xiàn)代化的過程中,知識分子力量和作用的缺場,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茅盾個人對于知識分子的角色和作用的認識。如前所述,茅盾更多地從政治角色和作用確定知識分子的價值和目標,那么,當革命失敗、政治角色無法實現(xiàn)時,便產(chǎn)生了徹底的失望甚至絕望。同樣,他也更多地關注知識分子的政治生活,而很少關注知識分子之所以為知識分子的本質。從寬泛的意義上而言,知識是一個人成為知識分子的最起碼條件,只有那些創(chuàng)造、傳播并利用知識的人,才稱得上是知識分子,而從狹義的層面而言,知識分子是那些“絕對真理的承擔者”。①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茅盾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很難說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的本質。盡管茅盾一直以追求真實為文學目標,但他小說中的知識分子遠未能體現(xiàn)20世紀上半期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歷史及現(xiàn)實作用。嚴格地說,他所謂的那些知識分子幾乎沒有知識,知識既不是他們追求的內(nèi)容,也不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基礎。如果說他們以實際的革命斗爭表現(xiàn)出了可歌可泣的“拯救主義”使命感,但是他們的目標卻總是過于抽象而不夠具體,他們的行動和思想也總是受時事左右,他們或者隨波逐流,或者腐化墮落,或者躁動不安。正如陳思和所說:“在救世活動中熱情有余而能力匱乏,批評深刻而空無建樹?!雹诰椭R和思想內(nèi)涵、人格氣質、精神特質而言,他們都顯得十分貧乏、虛弱。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