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2-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汪淏 頁數(shù):235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自序 我之所以寫作這樣一本關(guān)于詩人毛澤東的書,并非一件偶然的事情,也不是去湊什么熱鬧——熱鬧早已過去,現(xiàn)在剩下的只有沉靜了——這是源自我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個人行為,或者干脆說是靈魂深處的一次事件?! ∫簿褪钦f,這是在微不足道的我個人歷史上,必然去做、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正像許多事情我不想做,也不會去做一樣。我想,我想是這樣的?! “凑赵?jīng)有過的那種說法,我們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一代,是在毛澤東思想陽光雨露哺育下成長的一代。作為一個20世紀(jì)60年代出生的人,我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毛主席”、“毛澤東思想”這些“巨型語言”作為一種無可比擬的存在,也一樣是鋪天蓋地般籠罩著我們,影響著我們幼小的心靈和成長?! ≈辽伲覀冊?jīng)在那個由集體無意識誕生的“創(chuàng)世神話”時代里生活過。那時候,我們的作文,我們的話語,我們的行為,都或多或少地跟“毛主席”、“毛澤東思想”有關(guān)。應(yīng)該承認(rèn),我們也是跟毛澤東有關(guān)系的一代人?;乇芑蚍裾J(rèn)這些,我以為是不必要的,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钡浇裉煳乙廊磺逦赜浀茫欠N“神話”消失時人民的悲傷和恐懼?! ∧且荒甑那锾?,“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離開了這個我們還在生活著的世界。 那時候,我和我的父老鄉(xiāng)親一樣,和很多很多的成年人一樣,痛哭、害怕。也跟大人們一樣,戴著黑紗和白花,徒步十幾里去公社所在地參加上萬人的追悼大會。一個偌大的追悼會場上,臺上臺下哭聲一片,人們悲慟欲絕。那種情景,真是令每一個在場的人終生難忘。當(dāng)然,現(xiàn)在無論是誰去世,那種情景是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 ∧菚r候我已經(jīng)知道,人們痛哭是因為悲傷、害怕,是因為不知道以后該怎樣活下去?! 《且磺?,在當(dāng)時都是非常真實的?! ≌f實話,在此前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幼小的或年輕的我,對于“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是充滿著崇拜、敬仰之情的,至于“無限忠誠”之類的,我還談不上?! ‖F(xiàn)在我得承認(rèn),這其中的幼稚和盲從的成分居多,甚至也可以說是很“愚昧”?! 】墒?,這么多年過去了,經(jīng)歷了許多這樣或那樣的事情之后,至少經(jīng)歷了多次的“思想解放”之后,這樣的情感并沒有完全消失或淡化。對于我個人來說,這其中的許多東西仍是很可寶貴的?! ∥蚁嘈?,這一切正是我寫作關(guān)于詩人毛澤東這本書的基礎(chǔ),或者說是一種“原動力”?! ‘?dāng)然,我現(xiàn)在所寫的這本關(guān)于毛澤東的書,與我那時候的情感是有一段距離的?! ∑鋵?,我生也晚。對于毛澤東這樣一位影響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巨人,這樣一位黨和國家的領(lǐng)袖,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一個天才的軍事家——而這些恰恰是毛澤東的直觀形象——我是所知甚少的?! ⊥旰蜕倌陼r代自不必說了,就是在長大成人,讀了許多關(guān)于毛澤東的書籍資料之后,我也不敢說已經(jīng)從根本的意義上理解了毛澤東這個匡世偉人了。而且,這么大的題目也不是我現(xiàn)在所想關(guān)注的?! ∶恳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毛澤東,只要你愿意。如何全面而準(zhǔn)確地評價毛澤東這個人,那是歷史學(xué)家和政治家們的事情。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力求更真實、深刻地展現(xiàn)偉人、詩人毛澤東的“背景”和深層世界,具有以下特點:
A.視角:以其人、其詩為經(jīng)緯,進(jìn)行散點透視,融詩性、人性為一體,納多種研究方法于書中,探求歷史內(nèi)涵與當(dāng)代價值的對接。
B.語言:以詩性的語言來談?wù)撛娙说娜松褪澜?,風(fēng)格深沉大氣,情理交融。
C.圖卡:遴選100多幅能表現(xiàn)毛澤東生平風(fēng)貌的照片,相當(dāng)一部分人們所少見。
此外,本書還收入了近年確認(rèn)的毛澤東重要詩詞,并做了仔細(xì)的校訂。
作者簡介
汪淏,1964年10月生,河南虞城人,1992年文藝學(xué)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居鄭州。發(fā)表過文學(xué)評論文章多篇,出版著作有《王蒙小說語言論》等。1994年開始發(fā)表小說,近年來已在《花城》、《山花》、《大家》、《小說家》等刊發(fā)表中篇小說三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被《小說月報》、《中華文學(xué)選刊》及文學(xué)選本選載。出版有長篇小說《隔壁情人》、《八戒傳》、《誰能拒絕溫柔》,中篇小說集《匱乏歲月》、《我們的草莓河》、《孤獨與激情》等。
書籍目錄
前言——詩人與我們第一章——詩人與詩第二章——詩人之路第三章——詩人之志第四章——詩人之情第五章——詩人之思第六章——詩人的幻想第七章——詩人的“自傳”第八章——詩人的“史詩”第九章——大地之子第十章——山水之友人第十一章——夢家望鄉(xiāng)者第十二章——詩人的歌唱第十三章——詩人的提問第十四章——詩人的“詞語”第十五章——詩人與詩人第十六章——胸懷·視野·靈魂第十七章——精神·意志·信仰第十八章——詩人的“苦悶”第十九章——詩人的孤獨第二十章——詩人的悲劇第二十一章——詩人之死后語——我們與詩人附錄——毛澤東主要詩詞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毛澤東是一座渡橋,他連接著此岸與彼岸,這邊與那邊。 毛澤東是一面鏡子,他映照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形象和圖案。 時間是一個奇妙無窮的放大鏡,一個生前偉大的人,死后不僅更加偉大,而且對于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構(gòu)成一種影像。 背影,一個偉岸、厚重的背影,別離人們而去,漸行漸遠(yuǎn)…… 靈魂,一個崇高、神秘的靈魂,在中華大地之上,在人們心靈的天空上徘徊,回旋,飄揚…… 于是,人們帶著各自不同的視角和心態(tài),呼喚、尋覓毛澤東,渴望重新打量和解讀毛澤東。 完全可以這么說:毛澤東即使平生連一首詩也沒有寫過,也定然是一個深層意義上的大詩人,因為他的生命歷程即是一首回腸蕩氣、千古風(fēng)流的好詩、大詩。 細(xì)究起來,詩不能算作是毛澤東的生命,也不是他賴以存在的生活方式。然而,毛澤東是那種用生命來寫詩的大詩人,詩是聯(lián)結(jié)著他個人生命歷程的一個不容忽略的紐帶。 是的,毛澤東是用心血與生命寫詩的人。在所有的詩人之中,只有這樣的詩人才可以被稱為真正的詩人,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詩人,才能得到人們最高的景仰。 寫詩作詞是毛澤東個人的一種生命狀態(tài),這種生命狀態(tài)呈現(xiàn)著燦爛輝煌的光影,就從他留存于世的詩詞上看,無論是思想境界,還是其達(dá)到的藝術(shù)成就,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人們有理由這么說:毛澤東的詩詞絕大部分是杰作,膾炙人口,萬人詠唱,如黃鐘大呂,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回蕩于詩界的天空,這無論是從中國詩史以及文學(xué)史,還是從當(dāng)代世界文學(xué)史上看,都是一種相當(dāng)罕見的文學(xué)景觀。 毛澤東的詩詞必然地成為中華民族文學(xué)寶庫中無可替代的珍品,占據(jù)著一席特殊的位置。 大家知道,與愛好風(fēng)雅作詩的乾隆皇帝的“一萬多首”詩相比,毛澤東的詩并不為多,但乾隆的詩幾乎一首也沒能廣為流傳,而毛澤東那近百首詩卻萬人傳誦,流傳海內(nèi)外。 詩,貴在精,而不在多。 毛澤東之所以被人們稱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并不僅僅是他個人在政治、思想上的地位所襯托、所決定的,而是基于他寫下了那么多首精美絕倫的輝煌詩篇。 高位只能顯赫一時,好詩才能流芳百世。 對于毛澤東這個極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偉大詩人來說,寫詩并不單單是一種詩性的沖動,也不僅僅是由于興趣和愛好,而是他的生命狀態(tài),是與他的革命生涯相隨相伴的一種形影,即革命實踐的行為方式。在這里,詩歌不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一個分支,而是構(gòu)成毛澤東個人生命的有機(jī)材料。 毛澤東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始終都與詩作伴。在他一生的各個重要階段,或于轉(zhuǎn)戰(zhàn)千里的馬背上,或于千里冰封的雪原上,或于咆哮翻騰的江海邊,或于風(fēng)口浪尖的歷史關(guān)頭,毛澤東都用飽滿的生命和如椽的大筆下了不朽的詩篇。他給人世間留下的一首首詩詞,猶如一排排戰(zhàn)國編鐘,鑄錄著血與火、劍戟與旗幟、風(fēng)雨與云煙、暗夜與光明交織的歷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的詩與他個人的生命,與民族的命運,與革命者的道路,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正如美國人特里爾先生所認(rèn)為的那樣,毛澤東的詩詞不僅代表了毛澤東本人,也代表了中國。 用心血與生命去寫詩,詩所寫下的是一種民族和個人生命的歷程,這是詩人毛澤東及其詩作的一種鮮明的特色。 人寫詩的時候,詩也在寫入。我們也應(yīng)該如此去看毛澤東這個偉大的詩人和他那光輝燦爛的詩篇。 歷史可以作證,楊開慧是毛澤東真正摯愛也永生難忘的一個了不起的女性。楊開慧英勇就義后,毛澤東痛惜不已,哀悼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他和后來的妻子賀子珍則是一種更加革命化的戰(zhàn)斗情誼,他從未給賀子珍寫過一首詩詞。至于和江青的故事,毛澤東則自認(rèn)為是個人感情生活上的一個莫大的失誤。為此,毛澤東長久地后悔而無奈。雖然他給李進(jìn)—江青寫過一首詩《七絕·為李進(jìn)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但那只是毛澤東的一種自畫像,而不見兩人之間的情感蹤影)直到1957年,他還為友人李淑一寫下了一首流傳更為廣泛的懷念愛妻楊開慧的詞—“蝶戀花”,這首以浪漫主義的神話幻想色彩為基調(diào)的“悼亡”詞,既是懷念自己的愛妻“驕楊”,又是對親友英靈的安慰。這里,詩人毛澤東沒有像唐明皇那樣“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地尋尋覓覓,而是將自己對愛人的懷念思戀凝成這么一句話“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實質(zhì)上,這充分寄托了詩人對愛人最深、最高的愛意和敬意。至于“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不是直跨時空、生死界限告訴亡妻,此時可以“重比翼,和云翥”了嗎?楊開慧泉下有知,一定會為有毛澤東這樣的蓋世英雄、這樣情深如海的丈夫而欣慰的。 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情感是十分深厚而且綿長的。楊開慧生前,他摯愛著她;楊開慧死后,他一直懷念著她。毛澤東對楊開慧的那種特殊的情感與懷念,老而彌篤,愈來愈濃。而他懷念她的一個顯著方式,就是時常吟誦、修改為她而作的這首《賀新郎》,并且多次抄錄它以贈親友,寄寓自己的情感。 關(guān)于這種“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情感,毛澤東自己曾這樣說:“人對自己……過去的伴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引自《在毛主席身邊讀書》,見1978年12月2日《光明日報》)所以,他在1961年寫的《答友人》一詩中以描繪身披紅霞的帝子形象,寄寓了自己對楊開慧的深切懷念之情。 毛澤東對愛妻楊開慧的深情摯愛己成為流傳人世間的愛情佳話,而詩人毛澤東為楊開慧寫下的兒首詩詞更成為愛情詩中的絕唱。 縱觀毛澤東詩詞,可以鮮明地感受到,他的詩具有如高山似江河的氣勢,而詩人毛澤東的形象也如山一樣地堅定挺拔,巍然雄壯,如大海一樣氣象萬千,奔放不羈。 “山”“河”的氣象,就是毛澤東詩詞的氣象;詩人毛澤東的形象,就是山河的形象。 當(dāng)然,從詩人毛澤東的個人生命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中可以看出,他對“山”“水”愛戀得太深,太專注了,其中甚至有著某種或隱或顯的自戀傾向。 而自戀,應(yīng)該看作是詩人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其實“自戀”也并沒有什么不好,只是要看這個“你”值不值得自戀了。 有時候自戀也是一種大自信、大自知。沒有自戀也就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就不可能有“自我”,就沒有這個大寫的“我”—詩人毛澤東。 而且,從一個人所愛戀的對象上,就可以窺探出他的形象和精神世界來,不是這樣么? 恬淡隱逸的陶淵明愛“菊”; 孤高遁世的林和靖喜“梅”; 狂放不羈的李太白詩中常有“酒”; 殺敵抗金的辛棄疾的詞里多有“劍”光…… 而詩人毛澤東愛“山”,戀“水:,寫“山”,狀“水”,這不是一種偶然涉筆為之。當(dāng)今天的人們和下一代、下下代的人們,讀念毛澤東的這些“山水詩”的時候,眼前和心中能不聳立起一個如高山大河一樣令人崇敬和贊美的形象么? 詩人毛澤東—一個“揮手從茲去”的“江湖客”,一個“別夢依稀”望家鄉(xiāng)的大地漫游者。 “家”與“鄉(xiāng)”,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令人心情激動的詞語,不管你是從哪種角度和心態(tài)上來理解它們,體味它們。 對于情感豐富而復(fù)雜、人情味濃重的詩人毛澤東來說,“家”與“鄉(xiāng)”更是一種令他惆悵難言的所在和象征。 毛澤東作為一個大地卜的漫游者,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一個職業(yè)革命家,似乎一直都沒有為自己“構(gòu)筑”一個完整的、安穩(wěn)的“家”,“鄉(xiāng)關(guān)”又是別離經(jīng)年,一去而難返。在他那永無安歇的生命征程中,“家”與“鄉(xiāng)”的位置表面上是排不上號的,雖然他也有自己的妻子兒女。可在他那顆堅強(qiáng)而柔韌的心靈里,何嘗不是也像常人一樣渴望“家”的溫?zé)帷ⅰ班l(xiāng)”的真實呢? 然而,為了他心中的那個“家”,那個更大的“家”,毛澤東卻毅然離家別鄉(xiāng),投身革命即為家了。 最后,他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家”了么? 有家而不安居,尋求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家園,這不是詩人的心理事實和生命行為么? 應(yīng)該說,詩人毛澤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離家出走者”。與此同時,也是一個更高層次上的夢家望鄉(xiāng)者。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自序我之所以寫作這樣一本關(guān)于詩人毛澤東的書,并非一件偶然的事情,也不是去湊什么熱鬧——熱鬧早已過去,現(xiàn)在剩下的只有沉靜了——這是源自我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個人行為,或者干脆說是靈魂深處的一次事件。 也就是說,這是在微不足道的我個人歷史上,必然去做、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正像許多事情我不想做,也不會去做一樣。我想,我想是這樣的。 按照曾經(jīng)有過的那種說法,我們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一代,是在毛澤東思想陽光雨露哺育下成長的一代。作為一個20世紀(jì)60年代出生的人,我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毛主席”、“毛澤東思想”這些“巨型語言”作為一種無可比擬的存在,也一樣是鋪天蓋地般籠罩著我們,影響著我們幼小的心靈和成長。 至少,我們曾經(jīng)在那個由集體無意識誕生的“創(chuàng)世神話”時代里生活過。那時候,我們的作文,我們的話語,我們的行為,都或多或少地跟“毛主席”、“毛澤東思想”有關(guān)。應(yīng)該承認(rèn),我們也是跟毛澤東有關(guān)系的一代人?;乇芑蚍裾J(rèn)這些,我以為是不必要的,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種“神話”消失時人民的悲傷和恐懼。 那一年的秋天,“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離開了這個我們還在生活著的世界。 那時候,我和我的父老鄉(xiāng)親一樣,和很多很多的成年人一樣,痛哭、害怕。也跟大人們一樣,戴著黑紗和白花,徒步十幾里去公社所在地參加上萬人的追悼大會。一個偌大的追悼會場上,臺上臺下哭聲一片,人們悲慟欲絕。那種情景,真是令每一個在場的人終生難忘。當(dāng)然,現(xiàn)在無論是誰去世,那種情景是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 那時候我已經(jīng)知道,人們痛哭是因為悲傷、害怕,是因為不知道以后該怎樣活下去。 而那一切,在當(dāng)時都是非常真實的。 說實話,在此前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幼小的或年輕的我,對于“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是充滿著崇拜、敬仰之情的,至于“無限忠誠”之類的,我還談不上。 現(xiàn)在我得承認(rèn),這其中的幼稚和盲從的成分居多,甚至也可以說是很“愚昧”。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經(jīng)歷了許多這樣或那樣的事情之后,至少經(jīng)歷了多次的“思想解放”之后,這樣的情感并沒有完全消失或淡化。對于我個人來說,這其中的許多東西仍是很可寶貴的。 我相信,這一切正是我寫作關(guān)于詩人毛澤東這本書的基礎(chǔ),或者說是一種“原動力”。 當(dāng)然,我現(xiàn)在所寫的這本關(guān)于毛澤東的書,與我那時候的情感是有一段距離的。 其實,我生也晚。對于毛澤東這樣一位影響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巨人,這樣一位黨和國家的領(lǐng)袖,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一個天才的軍事家——而這些恰恰是毛澤東的直觀形象——我是所知甚少的。 童年和少年時代自不必說了,就是在長大成人,讀了許多關(guān)于毛澤東的書籍資料之后,我也不敢說已經(jīng)從根本的意義上理解了毛澤東這個匡世偉人了。而且,這么大的題目也不是我現(xiàn)在所想關(guān)注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毛澤東,只要你愿意。如何全面而準(zhǔn)確地評價毛澤東這個人,那是歷史學(xué)家和政治家們的事情。 ……
編輯推薦
2003年12月26日,偉人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斯人已逝,千古功過后人說。他是杰出的戰(zhàn)略軍事家,是鐵骨錚錚、戰(zhàn)斗不屈的英雄,摯情切切的大丈夫,可親可敬、值得尊敬的人……評論不一。早在20世紀(jì)30年代,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就敏銳地指出:毛澤東首先是一個詩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