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之風(fēng)

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澤木耕太郎  頁數(shù):193  字數(shù):119000  譯者:陳寶蓮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神子之家——印度,作者和印度最底層人民的子女共同生活,體驗他們生活的辛酸和無奈,并且不無同情地觀看街頭上時時顯現(xiàn)的生死悲劇,面自己所住旅館里的吸毒青年的死亡事件又刺激他不得不盡快離開此地;經(jīng)過一路的顛簸,他疲憊不堪地來到加德滿都,近距離觀看了吸食大麻的中年人的墮落生活和一場異國情調(diào)的愛情悲??;他坐上有如瘋狂快車的巴士一路西進“絲綢之路”,從巴基斯坦奔往阿富汗,意外地在喀布爾久居,后來,一封來自家鄉(xiāng)日本的信件刺激他繼續(xù)邁向德黑蘭,終于完成了絲路之旅。

作者簡介

澤木耕太郎,1947年生于日本東京,橫濱國立大學(xué)畢業(yè)。在其記者生涯時,他以鮮明強烈的感性及嶄新的文體獲得了廣泛的注意。在陸續(xù)發(fā)表《年輕的實力者》《不敗者》等書后,1979年以《恐怖行動的決算》榮獲大宅壯一非小說獎,1982年以《一瞬之夏》榮獲新田次郎文學(xué)獎。在持續(xù)追求小說的可能性后,1995年以檀一雄遺孀第一人稱的形式發(fā)表《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神子之家——印度(一)第二章 雨使我入睡——寄自加德滿都的信第三章 殘亡的味道——印度(二)第四章 翻山越嶺——絲路(一)第五章 石榴與葡萄——絲路(二)第六章 波斯之風(fēng)——絲路(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波斯之風(fēng)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這本書很特別,不是別的,作者澤木耕太郎在年輕時候的作品今天看來依然迷人且深刻。建議讀他的全部作品-午夜快車系列,前兩部也非常刺激,他對香港的和澳門賭場的描寫是我至今看過的最精彩深刻的賭博體會。印象非常深刻。澤木寫作不是用筆,而是用心和身體。筆觸清新,完全不同于國內(nèi)的游記。建議閱讀。
  •   喜歡作者的細膩描述和獨特感受
  •   感覺一般吧,但也比ctrip里還有網(wǎng)上泛濫成災(zāi)的那些爛游記有趣多了。
  •   完全不太明白這本書到底寫了些啥~沒有故事 沒有景色的描繪
  •     這是一本看完一本就催著你看下一本的書。你可以說他是書,你也可以說這只是一個一邊走著一邊記錄故事的人的剖白。
      
      我看過梅爾的普羅旺斯,我看過比爾的英美澳大利亞日記,澤木則是讓我感受到了亞洲國度的風(fēng)情。
      
      黏濕的東亞區(qū),再到中東,無一不是我一直想要涉足的地方。
      
      嬉皮士背后的是什么,是逃避,當回到平凡的生活之后還能接受這樣的生活嘛?
      
      這樣的問題充斥在作者筆下。
      
      當去設(shè)身處地考慮如果是自己會不會敢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睡在火車站外一晚。
      
      當這些你都做過了,當你真正地做到隨行而過,不考慮明天的事,明天總有明天的辦法過的時候,還有什么事是看不穿的。
      
      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你看過不一樣的山川,喝過不一樣的水,然后突然就豁然開朗。
      
      境界各有區(qū)別,你可以麻木地回去,你也可以憤世嫉俗的回去。
      
      東南亞的雨磨去的動力,或許哪一天你就會因為一次朝拜的儀式而起身坐上前往倫敦的野雞車。
      
      
  •     隨著近年來出國旅游熱的持續(xù)不衰,圖書市場上各種游記也多了起來,但寫得好的、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旅行讀物要么是“到此一游”的流水賬,要么是名勝古跡的資料堆砌,缺乏作者的獨特感悟和文化內(nèi)涵,因而無法打動人心。上海譯文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日本作家澤木耕太郎《深夜特急》(2)告訴我們,一本成功的游記應(yīng)該具備哪些要素。
      在《深夜特急》(2)一書中,澤木耕太郎以真實而感性的筆觸,講述了自己在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與伊朗旅行的經(jīng)歷。作為一個背包客,他在從南亞進入阿富汗、伊朗的旅途中,可以說是風(fēng)餐露宿,風(fēng)雨兼程,備嘗艱辛。在擁擠不堪的印度列車上,他睡過行李架;凌晨時分的圣城菩提迦耶火車站廣場上,他像幾千個當?shù)厝艘粯勇短於P;為住上便宜的旅店,作為交換條件他甚至被老板拖去拉日本客人;在開往巴基斯坦的巴士上,被司機互不相讓的瘋狂飆車嚇得目瞪口呆;當然,也會像我們外出旅行時那樣,不時遭遇讓人掃興的宰客行徑。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阻擋不了他行走天涯、探險人生的熱情,阻擋不了他體驗絲綢之路的沖動。他認真地觀察當?shù)厝说纳睿翡J地感受所到之處五花八門的風(fēng)俗民情。于是,我們在他的筆下,看到了賣青草的女人與偷吃草的公牛無可奈何的“拉據(jù)戰(zhàn)”;聽到了安坐在佛陀菩提樹下的老瞎子擊鼓而歌時仿佛蔓延到印度無盡的紅色大地里的蒼涼的歌聲;聞到了阿富汗紅茶的獨特飲法所飄散出的甘甜沁人的清香……
      閱讀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作者很少描寫所到之國的山川景物。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風(fēng)景名勝、歷史掌故可以通過專業(yè)圖書和影像資料去了解,假如人云亦云,依樣畫葫蘆,那樣寫出來的游記很可能費力不討好。因此,作者把著力點放在了他沿途交往、感受最深的形形色色的人的身上,展現(xiàn)了交流與溝通如何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心與心彼此靠近,寫出了人性的真與善。比如,沙曼巴亞道場由甘地的第二代追隨者達爾科以佛教精神所創(chuàng)建,它的教養(yǎng)院專門收容賤民階層的兒童。作者在此住了幾日,與被稱為“神之子”的印度社會最下層的孩子們產(chǎn)生了真摯的情感;教養(yǎng)院里唯一的一位英國女教師美麗而又讓人難以親近,卻在作者臨行時露出了惜別的淚光;卡車開動,好幾名印度少女流著眼淚追來,把自己身上唯一的私人物品小發(fā)卡送給日本的大學(xué)生志愿者。這是何等感人的場景!抱病抵達克久拉霍后的作者迫不及待地想住進旅館休息,由于沒有單獨的房間,旅館經(jīng)理只好安排他住進了已有兩個法國女孩的四人間,想不到她們毫不介意,反而主動詢問他的病情,還買來蘋果送給他吃;分手之際,又與他交換了巴黎的地址,相約法國再見。萍水相逢,困頓之時,得到他人如此友善的幫助,讓作者分外感動。他坦露心語,假如再相處一段時間,他說不定會愛上那個送他蘋果的金發(fā)女孩的。最有意思的是,在伊朗的美麗古都設(shè)拉子的旅館里,與作者同住大通鋪的白人青年,先是冷冰冰地回絕了作者交換地址的請求,又口氣強硬地拒絕了送給他的葡萄,但身體虛弱的他到底還是吃掉了這些水果,然后靦腆地向作者表示謝意。第二天分別時,他主動向作者提出交換地址,并暗示希望一起去伊斯法罕……人的個性會因為家庭、環(huán)境、閱歷的不同而各異,但真誠與善意畢竟能超越種族、膚色與信仰的差異,融化心靈的堅冰,走向理解與和諧的彼岸。
      旅行的最大誘惑,莫過于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體會不同文化的碰撞對心靈的震撼,拓展視野,升華精神。書中描述的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殘疾老婦與烏鴉爭搶剩飯,地鐵動工典禮上印度技師阻止作者將點心送給工人,旅館里可愛的少年服務(wù)員打罵比他更低階層的孩子等場景,所激起的不僅是作者心靈上的震動,讀者同樣為印度社會等級森嚴的種性制度對人的毒害而觸目驚心,引發(fā)思索。印度雖然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與新興經(jīng)濟體,但要與這古老的、戕害人性的封建殘余徹底告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深夜特急》是澤木耕太郎撰寫的系列旅行讀物,文筆生動,內(nèi)涵豐富。除了第二冊“中東篇”,已經(jīng)出版的第一冊為“亞洲篇”,不久譯文社還將出版第三冊“歐洲篇”。《深夜特急》(2)曾獲日本第二屆JTB紀行文學(xué)大獎、日本冒險小說特別獎,1996年被改變?yōu)槿談 渡钜固丶保ㄎ缫箍燔嚕?。相信讀者,特別是驢友讀者在看了《深夜特急》(2)之后,會明白它被譽為“自助旅行者的圣經(jīng)”的奧妙所在。
      
  •     澤木耕太郎的午夜快車三部曲,這個系列日文原版是由6本組成,中文版的壓縮成3本了。講的是作者從亞洲到歐洲的旅人生涯。其實我是不太喜歡那些講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的書的,因為一般的游記類讀物總或多或少的流露出炫耀的痕跡,那些讓我很不舒服,羨慕或嫉妒的情緒都有,總之是讓我不爽的。
       但是這個系列不同,作者的筆端散發(fā)出的是平凡溫暖的調(diào)子,他并沒有過多的描寫各國引以為豪的,各種觀光書上寫的必去、不可不去等等之類的著名景點,而是關(guān)注走過的地方的人和他們的生活,細致真實的觀察,加上日本人特有的敏感,還有作為記者的寫作特長,讓這套書的感覺非常好。雖然他會時不時在字里行間穿插著小小的自負,比如他偶爾會把某國人民對他的親切歸因于自己是日本人。
       不敢說每個人,至少是我是很期待環(huán)球旅行的,但是我不敢想象我會像這個作者這樣把自己像托運行李一樣扔到破爛的公車上,把性命交給巴基斯坦恐怖的司機,或者天天擠在大通鋪里,還得吃著廚房里的蒼蠅吃剩的飯,于是我心甘情愿的把自己交給書里的作者,跟著他細膩真實的筆去旅行。跟著他看印度往西到中東的男性在野外蹲著小便,看加爾各答公園里養(yǎng)老鼠賣花生掙錢的人,還有形形色色在外鄉(xiāng)人看來奇怪的人和事,跟著他一路坐巴士從德里到倫敦。
       判斷作者的好壞的標準不過如此吧,能把讀者帶到書中的世界難以自拔,作者的情緒變化嚴重的影響讀者的情緒,看著他遇到的好玩兒的事情嘿嘿傻笑,隨著他的感傷而心頭一緊,讀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實仿佛親眼所見。。。。還有從書中回到現(xiàn)實的時候能體會到空虛和茫然。
       這樣的作品,會讓人產(chǎn)生沒有這種機遇自己去旅行的話,看了他的書也就夠了的感覺。
       這部書后面的推薦辭是這樣寫的“作者將自己的旅行之路視為一次‘逃獄’,空間的放浪之行轉(zhuǎn)換為文字的脈絡(luò),以一顆悲天憫人之心所思所想,情感的跌宕起伏為文思的精血,舒展了亞歐大陸有關(guān)國家地區(qū)諸階層人們的悲歡離愁的社會生活畫卷”。雖然這個推薦辭有些官腔兒,或者說提升了太高的高度,但是它提到的,這本書的確做到了,尤其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心情。
       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旅行,是跟旅游不一樣的??赡芪页鋈サ臅r候跟這個作者關(guān)心的角度比較相近,都是喜歡看當?shù)氐娜撕退麄兩砩习l(fā)生的故事,對那些名勝并不太關(guān)心,所以才會“心有戚戚焉”,不見得所有人都會喜歡這種類型的游記,不過我還是要推薦一下哦
      
      《午夜快車三部曲》澤木耕太郎 翻譯 陳寶蓮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4.1
      
      寫到這兒,想起來應(yīng)該贊一下這個翻譯,雖說有些地方看上去不太準確,但是把握這本書的精髓本質(zhì)方面做的很好,語言也很吸引人,不錯不錯!!??!
      
      名言錄:1、我知道的就是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大概是這樣,有些忘記了
       2在同樣的土地上一起行動,感受因人而異。(感同身受啊?。。?!在崖州就跟我二姨父感受不同,我想都走,他不愿意。。。。說沒勁兒)
       3歐洲的冬天很冷,不是那種下雨下雪的冷,而是回到旅館時空無一人的冷
       4Breeze is nice
      話說,后來我買了原版的那六小本。。。。然后又買了中文版的三本。。。。我果然是個bt的家伙啊。。。。
  •     比任何一本YY小說都要精彩,沒有另一些游記的做作,一點都感受不到年代的代溝,能鉤起每一個流浪之心.第一視角和第二視角的自由切換,時間和空間的輪回使人不自覺的把自我?guī)肫渲?..從香港的"豪賭"到印度的<<波琵>>之后的搭乘(From youth to Death)之車都讓人神往不已,這個系列絕對值得一讀!
  •     在讀圖畫面時代,游記很少沒有旅游照片的,哪怕只是作者自己從網(wǎng)上下載的。而我深深的被澤木耕太郎吸引了。
        
         有的時候,我很欣賞日本人的格調(diào):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不用那么虛偽。兩年前,一個日本人來到學(xué)校,介紹關(guān)于他們在中國的關(guān)愛麻風(fēng)病村的愛心項目。一個日本男人,身體修長,穿著很有味道,長發(fā)卻扎起來,有莫名的陰柔,很漂亮的男人。他說英語,說話不張揚,冷靜低調(diào),從來不像中國人的喧鬧以及大肆張揚,做了一點什么事就唯恐別人不知道。
        
         看日本文學(xué),有淺淺的憂傷,透過紙張傳達到你的心里面,憂傷的人們靜靜的生活,卻不嚷嚷著他到底哪里痛,他有多痛。日本人的隱忍,一種純正的東方格調(diào),相比中國,日本東方性格更為完整。
        
         從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的日本古典文學(xué),到村上春樹,澤木耕太郎,日本純文學(xué)總是讓人大為驚喜,我們總以為日本人是色情的,是愚昧的,其實以日本國的現(xiàn)代化與經(jīng)濟實力,日本依然是東方文化的佼佼者。
        
         這本游記是澤木的亞州之旅,主要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尼泊爾,這篇廣袤的土地是曾經(jīng)波斯王國的版圖,波斯王國極盛之時,打敗了古希臘城邦聯(lián)盟,征服埃及,控制了遠東與歐洲之間的聯(lián)系。
        
         說是旅游,其實澤木更多的是在隨性的流浪,一切隨性。因為隨性,所以更真實,這種隨性的生活態(tài)度可以在挪威的森林里面找到很多有同樣態(tài)度的人。從香港飛到新加坡,再到加爾各答,菩提格雅,加德滿都,德里,德黑蘭,安卡拉,伊斯坦布爾,伊斯法罕,一路西行,交通工具主要是當?shù)氐墓财?,火車,住處都是廉價的小旅館,有時是好幾個人一起睡的大通鋪。
        
         如此的接近于當?shù)厝说娜粘I?,沒有一般旅游者的挑剔和揮霍,做作,所以可以才觀察到其他國度人們的生活,經(jīng)歷他們的生命過程,生活并且死亡。分分力爭的討價還價,到處躺著的乞丐,四處閑游的西皮客,偶爾相遇的日本同鄉(xiāng),熱熱鬧鬧的人群,冷漠的工程師.....
        
         有一段我很喜歡,澤木參觀印度的日本寺,住持說起經(jīng)歷:他以前住的招待所有個靠跑腿為生的孤兒。雖然是小孩,卻是個抽煙喝酒、生命力旺盛的小孩,住持偷偷幫他取了個名字“哈克貝利”。有個晚上,一個印度小孩拉肚子,撒嬌說要買這個想吃那個吵個不停時,住持聽到中庭傳來悲傷的哭聲。他望向窗外,哈克貝利正把臉埋在膝蓋里哭著,那孤立無助的身影讓主持大受沖擊。
        
         還有一段,澤木碰到一個瞎眼的賣藝人,茫然的時候,經(jīng)常望著天空,身體縮的小小的,只有臉望著天空,微漲的眼睛露出混濁的瞳孔,那瞳孔茫然的望著天空。偶爾有人經(jīng)過,他立刻擊鼓。但是行人沒有停止的跡象后,他又仰望天空。隔一陣子再度敲起大鼓。
        
        
         這種跨越語言,民族,文化的人文關(guān)懷讓我很感動,這或許就是日本文學(xué)不朽的地方。
  •     從我14歲第一次看過這三本書之後,我就發(fā)現(xiàn)這其實才是我人生的目標, 遊蕩.
      
      前年趁著暑假的時候出去背包了一個半月,當做是練習(xí)吧~
      
      等明年賺夠了錢,我已經(jīng)都做好計畫要和他一樣走一趟.(只是要直接從伊朗到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暫時不敢去了)
  •     如果要跟中學(xué)語文一樣總結(jié)一個中心思想的話,我想說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旅行的意義。
      
      因為即將到來的馬來西亞之旅,先看了黃金宮殿,有點失望,這本書都在浸淫在追隨香港的影子未果而帶來失望中,即不能讓我這個讀書人愉悅也不能讓人深思。
      
      可這本波斯之風(fēng)便不同。
      非常感興趣的內(nèi)容是書中關(guān)于70年代嬉皮士的描寫,在我看來最精彩的也就是關(guān)于那輛開往德黑蘭的嬉皮士大巴之行的部分。
      一直以為,旅行是一項讓人身心充實的活動。對我自己來說,最大夢想的事情也就是能有半年一年的時間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環(huán)亞洲,環(huán)歐洲,環(huán)世界之旅。
      可是澤木一二再,再而三地提到經(jīng)過長途旅行之后的旅人,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中深深的頹廢和冷漠的狀態(tài),讓我震驚,怎么會這樣。長時間的旅行,會帶來與我想象的截然不同后果,這絕非一件浪漫的事。
      
      無論是讓擇木匆匆離開印度的有著超頹廢眼神的法國人,還是撿掉在地上的餅干吃但是會把身上所有的錢分一半給小乞丐的鹿特丹人,又或者是躺在病床上但仍把你拒之千里之外又慢慢接受你的好意而欲與同行的倫敦人,都讓我覺得感受復(fù)雜。感動?同情?還是。。?我不知道。
      
      為什么70年代的西方年輕人都選擇旅行來告別青春呢,這絕非時尚(像現(xiàn)在的中國),也許是對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的抗拒,是對青春說再見之前的放縱。鹿特丹人指著載著嬉皮士回家的亞歐巴士說的:youth to death的話深深印在我心里。
      
      想起來前幾天在某個陌生人的blog上說最近一次出行在越南遇到的一個法國年輕人,一直漂在東南亞,此時是潛水教練,彼時打算來中國學(xué)廚藝當廚師,談到為什么不回家時說回去了也已很難溶入那樣的生活。這也許可算是現(xiàn)代嬉皮士吧。在外遇到這樣的一些西方人,心里會有親切感,但說不上羨慕。背井離鄉(xiāng),也絕非僅僅是一件浪漫灑脫的事情。
      
      那些在旅途中經(jīng)常遇到的西方年青人,旅行對他們來說,也許也不是一件如何宏大的事,這不就是從他們的嬉皮士父母繼承過來的對青春告別的一部分么?
      
      對于生長在中國的我,青春來不及告別就已經(jīng)只剩了尾巴,這是如何的一種哀傷啊。
      
      扯回來說起作者澤木,之前不了解他,但是經(jīng)過澤木和妹尾河童的旅行書籍,漸漸越來越習(xí)慣和喜歡日本人的游記方式。相比西方人,日本人一般都站在旁觀者的立場,觀察周遭,并不覺得疲倦;相比國人,則少了很多莫名的炫耀和浮夸。無盡的好奇,適當?shù)闹t恭,旺盛的精力,獨立的態(tài)度,這樣的旅行同樣會影響我看世界的方式。
      
      
      
      
  •     尤其是印度的那段
      我覺得當你在2000年后讀這本寫于1992年的書時,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差距,當時只是從異鄉(xiāng)人的角度看.
      看完這本書后很有旅行的沖動
      正如澤木自己所說的.
      旅行更在乎的是過程
      
      我先看了波斯之風(fēng),再去看另2本,覺得似乎是這本對我誘惑力更大,也可能是因為這本是在路途上靜靜看的。
  •     黃金宮殿,波斯之風(fēng),海角之岬。
      92年完成的這套三部曲,記錄了作者作為背包客旅游的經(jīng)歷。但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游記,寫景少,寫人多,小處著眼,落筆有情,一切都是從澤木先生的心中寫出。
      套用一下結(jié)尾吧:
      送給看完后想要旅行的朋友,不要害怕,但要小心。
      
  •   很喜歡這篇:)
  •   很慚愧 我學(xué)日語的 但是對日本文學(xué)一點都不了解 也可以說沒有接觸過 ——!
    呵呵 不過就文字來講 我喜歡 大江健三郎的
  •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人呢,負劍走江湖,流浪世界,這是每個人小時候都會做的夢啊。
  •   是這樣,你的想法和我驚人地相似.
    1,相比其他2本,這本有他獨特的魅力,或許是印度本身帶來的神秘,或是作者在旅行徒中精神的深化.似乎他原本對香港早有判斷而事實卻相差甚遠
    2,澤木最讓我欣賞的就是那種旁觀者的態(tài)度,日本人似乎有一種低調(diào)且平靜的旁觀態(tài)度,中歐人少了對宗教的包容,美國人少了對民主與政治的包容,日本人恰恰彌補了這一點.
    3,對于國人的游記,多少有點夸耀自己的獨立于世,或是憤憤于世的無奈.
    4,我最愛的情節(jié)就是那輛野雞車了呵呵.
  •   我倒是更加3本例更加喜歡《黃金宮殿》,畢竟那里更加熟悉。
  •   小心啊,旅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