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與理論

出版時間:2003-8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汝倫  頁數(shù):31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就像理性的運作從來,就不是純粹的,而是要受制于種種非理性的因素和意欲一樣,理論也并不完全受邏輯的支配。尤其是如果良知泯滅的話,理論的拙劣便會暴露無遺。    哲學于我不是形而上學的游戲,而是對這個世界及其事情的思考和對真理的追尋。哲學不是另一個世界里的東西,它倒是和安泰一樣,一旦離開了大地,就失去了一切力量。正是在屈從于一種學院體制后,哲學的地位才江河日下。學院里出不了真正的哲學家,盡管作為現(xiàn)代知識分子,他們也會在學院教書謀生,如黑格爾、杜威和海德格爾。但學院體制正在葬送哲學。    也許可以將哲學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專業(yè)的哲學;一種是作為生命的哲學。前者與人生無關(guān),也與哲學家無關(guān)。后者則相反,它是生命對真理的承諾。這就是為什么真正的哲學總是激動人心的。

作者簡介

張汝倫,1953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先后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87年畢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并留校工作。1988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獎金赴德深造,先后在圖賓根大學和弗萊堡大學從事博士研究。1991年赴美國在賓州州立大學作博士后,后又去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作訪問學者。1992年秋回國工作。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5年升為正教授?,F(xiàn)任復旦大學現(xiàn)代哲學研究所所長、西方哲學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西哲學和文化比較學會常務(wù)理事。東南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秶馍鐣茖W》雜志特約編委、《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主要著作有:《激情的思想》(1998年),《堅持理想》(1996年),《歷史與實踐》(1995年),《張汝倫集》(1991年),《意義的探究》(1986年)及近百篇論文。

書籍目錄

自序馬克思和“哲學的終結(jié)”主體的顛覆:從黑格爾到馬克思知識分子·中國知識分子·現(xiàn)代性中西倫理學對話的可能性和條件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認同全球化的政治后果哈貝馬斯和帝國主義恐怖主義的本源伯林和烏托邦記憶的權(quán)力和正當性良知先于理論歐克肖特和中國自由主義杜威在中國的命運“第三條道路”關(guān)于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zhuǎn)型問題黑格爾與現(xiàn)代國家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海德格爾:在哲學和政治之間關(guān)于海德格爾的兩個批評伽達默爾和哲學阿倫特:不用扶手思想波普的棍子和帽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良知與理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前兩篇關(guān)于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文章,很到位。
  •   一本不錯的書。良知先于理論,是一個學者的社會責任感的吶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