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研究

出版時間:2001-09-0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  作者:李學(xué)勤 謝桂華  頁數(shù):876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20世紀(jì)是簡牘帛書大發(fā)現(xiàn)的年代,特別是70年代以來的幾批重大發(fā)現(xiàn),震驚了中外學(xué)術(shù)界。如今,筒帛研究已成為專門之學(xué),與甲骨學(xué)和敦煌學(xué)一起被視為國際顯學(xué)。為推動簡帛研究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簡帛研究中心曾先后編輯出版了《簡帛研究》一至三輯及《簡帛研究譯叢》一至二輯,受到了學(xué)術(shù)界的一致好評。這裹奉獻給大家的《簡帛研究-二oo-》,脫胎于以上兩種刊物,集中收,錄了近年來簡帛研究的前沿成果,尤其是有板郭-店楚筒、尹灣漢簡、走馬樓吳簡的最新作品?! ?本密所收論文,既有微觀的考證,也有宏觀的闡釋,對歷史學(xué)、哲學(xué)、考‘占學(xué)、文獻學(xué)、古文字學(xué)等學(xué)科的專家和廣大讀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李學(xué)勤,1933年生于北京,就讀于清華大學(xué)哲學(xué)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國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參加編著《殷墟文字編合》,1954年起到中國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隧史研究所所長?,F(xiàn)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wù)院學(xué)位委貝岔委員,夏商周斷代1: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xué)家,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古代文明薪究中心主任、甲骨學(xué)與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xué)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先秦史學(xué)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簡帛研究中心顱閥。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簡論》、《中國青銅器的輿秘》、《柬周與秦代文明》、《古文字學(xué)初階》、《新,出青銅器研究》、《比較考占學(xué)隨筆》、《周易經(jīng)傅溯源A、《簡帛秩籍典學(xué)術(shù)》、《走出疑古時代》、《古文獻叢論》、《四海尋珍》、《綴古集》、《夏商周年代學(xué)札記》、《擁騖集》等?! ≈x桂華,1938年10月生,湖南省新化縣人,1963年8月事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愿史系菩嗣年到中國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塺吏研究所秦漠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F(xiàn)代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dǎo)瞬,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簡帛研究中心主妊,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理攀:主要著作有《居延謨簡釋文合?!罚ê现ⅰ毒友有录?-甲渠》(合著)、《中國展民戰(zhàn)爭史秦漢卷》(合繁》、《居延新籍--甲渠候官》《合著》、《尹灣漢墓簡牘》(合著)《簡牘研究譯業(yè)》第一、二輯(合譯);《筒帛研究》第一、二三輯(共嗣:主編),《簡帛研究譯叢》第一、二輯(共同主編)先后發(fā)表有關(guān)秦漢史及簡牘研究的學(xué)術(shù)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信陽楚簡第1組38號和3號研究楚簡“識”字簡釋關(guān)于包山楚簡中的“弱典讀包山司法文書簡札記三則包山祭禱簡研究包山楚簡釋地六則關(guān)于“東宮之師”的討論關(guān)于郭店楚簡年代及相關(guān)問題的討論從楚簡“娩”的釋讀談到甲骨文的“娩劫”——附釋古文字中的“冥”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讀郭店楚簡《成之聞之》與《老子》札記楚簡老子校釋(九)《太一生水》與《易》學(xué)——兼談中國古代的宇宙論《太一生水》與南方的柔教讀《太一生水》札記《郭店楚墓竹簡·五行》篇校釋《性自命出》的編聯(lián)及分篇《六德》柬釋郭店竹簡選釋郭店楚簡釋讀五則釋郭店簡《成之聞之》中的“逮”字郭店楚簡文字三考《郭店楚墓竹簡》釋注續(xù)商榷郭店楚墓竹簡考釋(四篇)郭店楚簡文字拾零(四篇)郭店簡《語叢》文字試解(七則)說慎釋楚簡中的“懇”字——兼釋楚璽中的“弼”江陵磚瓦廠M370楚墓竹簡睡虎地《日書》甲種《稷辰》疏證龍崗秦律所見程田制度及其相關(guān)問題沙市周家臺秦墓出土線圖初探馬王堆帛書房中術(shù)的內(nèi)容馬王堆帛書《式法,天一》補釋痛的溯源——論痛、厥與經(jīng)脈中氣循環(huán)理論的形成江陵高臺18號墓木牘釋文淺析漢簡中所見舉、劾、案驗文書輯釋居延漢簡中的燧長和候長《居延新簡--甲渠候官》中與朔閏表不合諸簡考釋河西漢代驛道與沿線古城小考懸泉漢簡羌族資料輯考試論漢代邊塞刑徒的輸送及管理漢簡叢考(一)定州漠簡《論語》校讀舉例讀《尹灣漢墓簡牘》雜記尹灣漢簡研讀三題尹灣漢墓簡牘《集簿》中的“春種樹”考《束海郡吏員簿》所反映的漢代官制《尹灣漢墓簡牘·東海郡下轄長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釋證……后記下冊

章節(jié)摘錄

  傳曰:君謂有地者也。鄭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编嵤现猓糯f相為君臣,非必天子、諸侯方得稱君,凡卿大夫有地者皆得稱君?!秵史焚Z疏鋪陳鄭說,以《周禮·載師》“家邑任稍地,小都任縣地,大都任疆地”,為天子卿大夫之有地者。以魯國季孫氏之費邑、叔孫氏之后口邑、孟孫氏之瑯邑及晉國三家韓趙魏之邑,為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以上有地者皆得稱君,惟獨士不可,賈氏云,“士無臣,雖有地,不得君稱”。敖繼公不從鄭、賈之說,認為士也得稱君:“諸侯及卿大夫士有臣者皆曰君”。以文獻觀之,士多有臣,如《士喪禮》之“主人之史”,《特牲記》之“私臣”,皆為士之家臣。敖說甚是。足見“君”為有地有臣者之統(tǒng)稱,非特指國君?! ≌撜呙棵磕z執(zhí)于簡文“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一語,而忽略此語前尚有“疏斬布實丈,為父也,為君亦然”一語?!秲x禮·喪服》于宗親正體之外,天子、君亦為“至尊”,亦為之服斬衰3年之喪。簡文為父與為君之喪服等級相同。若父喪與君喪同時發(fā)生,兩者喪服之規(guī)格與時間相同,則服父之喪而不服君之喪,即所謂“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簡文所言,不過為古代喪服之通則,內(nèi)中既無“反對將君臣關(guān)系絕對化的思想”,遑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別、親、義之生成關(guān)系《六德》云:  生民斯必有夫婦、父子、君臣?! ∧信畡e生言,父子親生言,君臣義生言。簡文兩言“六位”,皆以夫婦(男女)為首,父子繼之,而殿以君臣。文獻亦屢見以夫婦、父子、君臣為序排列之文字,如《禮記·哀公問》云“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yán),三者正則庶民從之矣”,即其例。此種排列,意在說明人倫生成關(guān)系。《易·說卦》云: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措。此語由天地萬物之自然生成,引伸及人類社會禮儀之產(chǎn)生。人類生存、繁衍與發(fā)展之法則,與自然相同,故先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君臣、有君臣而后有禮儀。三組人物之生成關(guān)系亦見于《禮記·郊特牲》:  男女有別,然后父子親,父子親然后義生,義生然后禮作,禮作然后萬物安。無別無  義,禽獸之道也。上引諸語,堪為郭店簡“男女別生言,父子親生言,君臣義生言”之注腳,可知其排列自有內(nèi)在之邏輯。  “男女之別”之“別”,究竟何指,學(xué)者鮮有論及。儒家以婚姻為百禮之首、王化之基,故最為慎重?!抖Y記·昏義》:“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孔疏:“婚姻得所,則受氣純和,生子必孝,事君必忠。孝則父子親,忠則朝廷正?!睂O希旦《集解》:“物之茍合者,親也不可以久,故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笔恰皠e”有謹(jǐn)慎之意。  鄙見以為,儒家以男女、父子、君臣為序,意在從理論上證明恩服重于義服。親親而有恩服,尊尊故有義服。然義由恩生,恩重于義,恩服與義服不可無微別。《喪服記》云:“衰三升、三升有半,冠六升?!睌厮ブ?,以為父3升為正服,為君以3升半為義服,冠布則同為6升。齊衰期也有正、有義兩等,正則5升、冠8升;義則6升、冠9升。類似之例尚多,不能備舉。此與簡文“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一以貫之。  袒免《六德》云:袒字為宗族也,為朋友亦然。……為宗族殺朋友,不為朋友殺宗族。裘錫圭先生云“字”為“免”字之訛,至確?!疤幻狻睘閱手浦?,“袒”即袒去衣袖,裸露左臂。“免”則有異說,一說免讀如字,意為解除吉冠;一說免讀問,為寬1寸之布,從項向前交于額,再向后繞于蚧,不成其為冠?!抖Y記·問喪》有“禿者不免”之說,禿者無發(fā),無統(tǒng)可繞,故云。《問喪》云:“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體也,故為之免以代之也?!苯駨暮笳f?! √蛔钟诙Y書僅兩見?!抖Y記,大傳》云:  四世而總,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鄭注:“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親盡無屬名?!笨资瑁骸拔迨捞幻?,殺同姓也者,謂其承高祖之父者也,言服袒免,而無正服,減殺同姓也?!狈参宸酝獾倪h親,無喪服之制,袒免而已,去冠括發(fā),以“免”纏于首,為表哀思。六世則為承高祖之祖者,同姓而已,故不服袒免。又,《儀禮·喪服》云:  朋友皆在他邦,袒免,歸則已。鄭注:“謂服無親者,當(dāng)為之主,每至袒時則袒,袒則去冠,代之以免?!迸笥央m無親,有同道之恩。為朋友而袒免,是比于同宗五世之親,是加服?!  ?/pre>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辨析字形理解文義璣珠重聯(lián)審系篇題終成圖籍補史之逸  ——張政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簡帛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