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位置

出版時間:2001-10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國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收錄散文約50篇,包括《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人生寓言》、《記住回家的路》、《活出真性情》等。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現(xiàn)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主要著作有:《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周國平文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寧望的距離》等。主要譯著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體,筆調(diào)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書籍目錄

1、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
失去的歲月
自我二重奏
在沉默中面對
苦難的精神價值
2、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從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沒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運
從 “多余的人”到 “局外人”
回歸簡單的生活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3、人生寓言
人生寓言
4、記住回家的路
人生貴在行胸臆
習慣于失去
記住回家的路
釋 “回家”
安靜的位置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成功的真諦
5、活出真性情
閑適:享受生命本身
超脫:與世俗保持距離
熱愛生命
親近自然
自愛與自立
獨處
6、幸福與苦難
論幸福
尋常的苦難
痛苦的價值
人得救靠本能
和命運結伴而行
7、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
人與永恒
悲觀?執(zhí)著?超脫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
今天我活著
迷者的話
超驗的死和經(jīng)驗的死
臨終的尊嚴
8、人生難題
困惑與覺悟
追意義
人的悲壯
自我之謎
時間之謎
對人性的不同解釋
9、論死亡
正視死亡
我不愿意愿意死
哲學的和非哲學的死亡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安靜的位置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安靜的位置》中大部分內(nèi)容,我都讀過,是古早的年代,周國平一本叫做《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的書,拿到《安靜的位置》后,我一看目錄,大部分是熟悉的,但也還是又看了一遍,算是復習吧。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我之所以熟悉,是因為我曾經(jīng)做過不少筆記,那個筆記的電子文檔,我隨身攜帶,多年來,讀過無數(shù)遍,是我在十幾年前喜歡的句子,也在十幾年中給我力量。
      
      如今重讀,我很欣慰地發(fā)現(xiàn),它們對我的影響。就象是歲月的伏筆,當時看了、喜歡了,然后,在漫長的歲月里,它發(fā)揮作用,或明或暗。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吸收了無數(shù)的營養(yǎng),有些清晰可辨,有些已模糊不清,所以需要記錄,記錄,是一種銘記,穿透歲月,在反復閱讀中強化,最終形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對于生與死、愛與自由、輕與重、時間等的不少看法,都受到周國平的影響,我知道和閱讀他,甚至更早,是在大學時期,當時讀到的句子已經(jīng)忘記,但是那個影響已經(jīng)植下,屬于來路模糊不清的部分。
      
      經(jīng)歷了那么多年的變遷,我再重讀這些內(nèi)容,仿佛清水漫過心靈。人,仍然是在紅塵中,面臨的事情也遠超當年,但是安靜,非常安靜,而且這種安靜,并非避世才取得,而是身在紅塵之中,各種擾攘,不為所動。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而現(xiàn)在,心有時動,有時不動,前者,是鐘意,是喜歡,是渴望,后者,是不需要、不必要、不想要。
      
      有些書,應該早讀,如種子,然后,在歲月里,反復驗證自我,這本書就是。
      
  •     人生在世喧鬧太多,大家都忙忙碌碌,忘記了照顧自己的靈魂
      
      讀書變得越來越功利,每次都是想在書里去迅速找到最有用的部分,卻難得去靜心讀書
      
      而這本書突然地出現(xiàn),提醒了我,應該怎么去尋求內(nèi)心的平靜。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遷,要記得永遠留一片凈土給自己的心靈。
      
      
      孤獨的獨處本來就是人生的必修課
      
      這個世界變量太多,我們不能確定其他人的任何想法,不是所有的人都會一直陪在你的身邊。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自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對人生態(tài)度,去做最好的自己。
      
      一切有因就有果,而這個果,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種下的。
      
      沒有所謂的成功的人生,有的只是你選擇去過怎樣的人生。
      
      人生短短幾十年,不過一瞬,重要是不能辜負自己。
  •     跨過二十歲的門檻,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僅收獲了成長,也學會了在喧囂塵世中保持一種“沉默”,這種沉默不是消沉,而是學會厚積薄發(fā)。在沉默中面對,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在沉默中面對,一切的紛紛擾擾就會像過眼云煙般消散,不必糾纏,不必煩惱。學會保持沉默,學會在逆境中尋找向上的力量。
  •     書里的文章基本寫于1985年至2000年,在徐圖借時看到了三個版本,從平裝到精裝,選了個最薄的一本,我看的是字,不是紙……基本上,我覺得這本寫得還是很雜亂。
      
      P68上的“西緒弗斯”應該就是西西弗斯吧?
      
      120404晚1306
  •     在彷徨的時候,周國平的書總可以讓我安靜下來,只是矛盾于他即說無人分擔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又說人該自愛,不要以自己的苦攪擾別人。無法理解。一個人該有專一的信仰,怎會如此自己和自己辯論呢。他的思想該怎么去理解。
  •     一直很喜歡周國平,從他的文章中總能找到與之共鳴的東西。哲學是萬事萬物的起源,讀哲學,也讓人不斷找尋遺失的自我。周說,相比萬千世界的紛繁,他更喜歡一個人沉湎在夜的包裹中,抽根煙,呷口茶,享受直面自我的安詳。
      這是一個安靜的位置,它有無數(shù)條通向世界的道路和方式,但無論怎樣任思維徜徉,最終的歸屬地仍是這么一個安靜的位置。我并不是一個很純粹的人,我的生活不可能像哲學家那樣始終鉆研在哲學的命題當中,生活有太多的干擾和刺激,讓我奮不顧身的同時隨時附帶遺失自我的危險。正是如此,我需要一種戛然而止的態(tài)度,一種能夠自覺地意識到危機并警醒地把握軌道的方向和沉迷的深度的態(tài)度。
      記得曾在一本探討心靈寧靜的書中了解到,音樂、文學和其它各種文藝愛好,并不能真正使自我寧靜,那只是暫時的、易碎的、三分鐘的寧靜,而如何做才能達成真正的寧靜,周告訴我了答案。那是苦難、自省造成的深沉的靈魂覺悟,方能使自我覺醒,獲得寧靜。經(jīng)常能看到那些歷經(jīng)苦難有所成就的人,臉上總是閃著與眾不同的光芒,與他們接觸,能深感其思維的靈活,我想,這正是苦難造就的特殊靈魂。
      枕邊一直放著周的書,學著像他那樣在臨睡前三省和反思。這么一個安靜的位置,常常浮于腦海,在我焦躁的時候、悲苦的時候、虛榮的時候。
      無論如何,繼續(xù)尋找這個安靜的位置吧!
  •      當生命中的種種歷練想法,被這個人在我們還是處于懵懂無知的年代,那個我們看來灰灰舊舊的時代就吐露出來。明白了:原來真的,是有可以永遠存在的道理的!
       當我們面對人生手足無措的時候,試著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安靜的位置吧!
  •   真實的美好。
  •   文中引用過多,關于“無聊”的那幾篇文章是真心無聊。 不過他說的“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于言辭”我確有深刻體會??戳四愕姆窒恚壳白x到119頁。
  •   周說“到他有了足夠孕育并因此感到不堪重負時,一切語言之門便向他打開了”u must have undergone so!
  •   U must have suffered enough!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