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高見、 王曉春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高見,王曉春 編 頁數:199
內容概要
《地形測量技術》是高職高專工程測量技術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是專業(yè)核心能力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礎測繪理論知識、基本測量儀器及其操作、基本測量工作及其作業(yè)方法、地形圖測繪的方法、地形圖的初步應用等,為學習后續(xù)專業(yè)核心課程做好準備,并為通過國家測繪行業(yè)組織的“工程測量工”職業(yè)資格證書考試,獲得從事工程測量工作的職業(yè)資格奠定基礎?! ”窘滩木帉懼谐浞煮w現以能力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的職業(yè)課程培養(yǎng)模式,凸顯“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yè)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和職業(yè)標準為依據,滿足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需求,適應測繪、國土資源、水利、交通、農業(yè)、林業(yè)、地質等企事業(yè)單位地形測量崗位要求。在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對本專業(yè)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任務和職業(yè)能力分析的基礎上,以職業(yè)能力為依據,設計整合課程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基于生產過程采用遞進與并列相結合的結構來展現教學內容,邊學邊練、以練促學,學練相長。通過地面點位的確定、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地形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地形圖的應用等活動項目來組織教學,采用集中實訓方式強化能力培養(yǎng),倡導學生在項目活動中掌握地形測量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備專業(y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基本職業(yè)能力。
書籍目錄
1地形圖認知 1.1地面點位的確定 1.1.1地球形狀與坐標系的建立 1.1.2水準面曲率對觀測量的影響 1.2地形圖基本知識 1.2.1地形圖的比例尺 1.2.2地形圖與地圖的區(qū)別 1.2.3地形圖的基本要素 1.2.4地形圖的文字和數字注記 1.3地物及其表示 1.3.1點狀符號地物 1.3.2線狀符號地物 1.3.3面狀符號地物 1.4地貌及其表示 1.4.1等高線及其特性 1.4.2一般地貌的表示 1.4.3特殊地貌、土質和植被的表示 思考與練習 2水準測量 2.1水準儀的使用 2.1.1水準測量的原理 2.1.2水準測量的儀器和工具 2.1.3水準儀的使用 2.1.4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 2.2普通水準測量 2.2.1水準路線的選定 2.2.2實地選點與設立標志 2.2.3外業(yè)施測 2.2.4水準測量的檢核方法 2.2.5水準測量的成果計算 2.3四等水準測量 2.3.1四等水準測量路線的布設 2.3.2四等水準測量的實施 2.3.3單一水準路線的高程平差 2.4水準測量的誤差分析 2.4.1儀器誤差 2.4.2觀測誤差 2.4.3外界因素 2.5精密水準儀和電子水準儀簡介 2.5.1精密水準儀 2.5.2數字水準儀 思考與練習 3角度測量 3.1光學經緯儀的構造與使用方法 3.1.1光學經緯儀的構造 3.1.2光學經緯儀的使用方法 3.1.3光學經緯儀的檢驗與校正 3.2水平角觀測 3.2.1水平角及其測量原理 3.2.2測回法 3.2.3全圓方向觀測法 3.2.4水平角測量的誤差分析 3.3豎直角觀測 3.3.1豎直角及其測量原理 3.3.2豎盤結構及注記形式 3.3.3豎盤讀數指標差 3.3.4豎直角測量方法 3.3.5豎直角計算方法 3.4光電經緯儀簡介 3.4.1電子經緯儀 3.4.2激光經緯儀 思考與練習 4距離測量 4.1鋼尺量距 4.1.1鋼尺量距常用工具 4.1.2地面點的標定與直線定線 4.1.3鋼尺距離測量方法 4.1.4鋼尺檢定 4.1.5鋼尺量距成果整理 4.2視距測量 4.2.1視距測量原理 4.2.2視距測量方法 4.2.3視距測量注意事項 4.3電磁波測距 4.3.1電磁波測距原理 4.3.2電磁波測距儀種類 4.3.3電磁波測距儀野外作業(yè)程序 4.4全站儀簡介 4.4.1全站儀的主要功能 4.4.2全站儀使用注意事項 思考與練習 5誤差理論的基本知識 5.1測量誤差 5.1.1測量誤差概述 5.1.2測量誤差的分類 5.2偶然誤差的特性 5.3評定精度的指標 5.3.1中誤差 5.3.2極限誤差 5.3.3相對誤差 5.4誤差傳播定律 5.4.1觀測值的和或差的函數中誤差 5.4.2觀測值倍數函數的中誤差 5.4.3觀測值線性函數的中誤差 5.4.4一般函數的中誤差 5.5算術平均值及其中誤差 5.5.1算術平均值為最或然值 5.5.2算術平均值的中誤差 5.5.3用改正數計算等精度觀測值的中誤差 5.5.4用同精度雙觀測列差值求觀測值中誤差 5.6觀測值的權 5.6.1權 5.6.2加權平均值 5.6.3加權平均值的中誤差 5.6.4單位權中誤差 思考與練習 6小區(qū)域控制測量 6.1直線定向 6.1.1基準方向及其關系 6.1.2方位角 6.1.3坐標方位角推算 6.1.4坐標的正算與反算 6.2導線測量 6.2.1導線測量方案設計 6.2.2導線測量外業(yè)觀測 6.2.3導線測量內業(yè)計算 6.3三角高程測量 6.3.1三角高程測量原理 6.3.2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影響 6.3.3角高程測量的應用 6.3.4三角高程測量的誤差分析 6.4交會測量 6.4.1交會測量方案設計 6.4.2方向交會測量方法 6.4.3測邊交會測量方法 6.4.4邊角后方交會測量方法(自由設站法) 思考與練習 7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7.1碎部測繪 7.1.1極坐標法 7.1.2方向交會法 7.1.3距離交會法 7.1.4碎部點高程測量法 7.2地物測繪 7.2.1地物測繪的基本方法 7.2.2地物的綜合取舍原則 7.3地貌測繪 7.3.1等高線的測繪 7.3.2地貌勾繪 7.3.3幾種地貌要素的表示 7.3.4特殊地貌的測繪 7.4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7.4.1梯形分幅與編號 7.4.2矩形分幅與編號 7.5地形圖拼接與整飾 7.5.1地形圖的拼接 7.5.2地形圖的清繪整飾 7.6地形圖檢查與驗收 7.6.1自檢 7.6.2提交資料 7.6.3全面檢查 思考與練習 …… 8地形圖應用 9綜合實訓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一般來說誤差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通過研究觀測誤差的來源及其規(guī)律,可采取各種措施來減少誤差。測量誤差產生的原因很多,但任何測量都是由人操作儀器工具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因此測量誤差的產生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原因: (1)觀測者誤差 觀測者感官(視覺)的鑒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對儀器的操作過程中,會給測量成果帶來誤差。同時,觀測者技術熟練程度、工作態(tài)度和習慣也不盡相同,使得在觀測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也會產生誤差,如儀器的整平、對中誤差、照準目標誤差、估讀誤差等。 (2)儀器誤差 測量工作主要是利用測量儀器來進行的,而儀器的制造和校正不可能十分完善,導致觀測值不可避免存在誤差。例如:用只有厘米分劃的水準尺進行水準測量時,就不能保證厘米以下的讀數準確無誤。另外,儀器各種軸線之間的幾何關系不完全滿足要求,盡管經過了檢驗和校正,但仍然有殘余誤差,因而使觀測值的精度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 (3)外界條件的影響 觀測過程中的外界條件,如溫度、濕度、氣壓、風力和大氣折光等因素是隨時間變化的,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測量的結果,給測量結果帶來一定的誤差。 綜上所述,任何測量工作都會受到以上三方面的影響,這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稱為觀測條件。觀測成果的精確程度稱為精度。觀測條件相同的各次觀測稱為等精度觀測,觀測條件不相同的各次觀測稱為不等精度觀測。 5.1.2測量誤差的分類 根據測量誤差的性質,可將測量誤差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兩類。 (1)系統(tǒng)誤差 在相同的觀測條件下對某量進行一系列觀測,如果觀測誤差的符號及值的大小固定不變或按一定的規(guī)律變化,這種誤差稱為系統(tǒng)誤差。系統(tǒng)誤差產生的原因較多,但主要是由于所使用的儀器不夠完善引起的,另外,外界條件的影響也較大。 例如,用一根理論長度為30 m,其實際長度為29.99m的鋼尺來量距,則每量30 m的距離,就會產生1 cm的誤差,丈量60 m的距離,就會產生2 cm的誤差。這種誤差的大小與所量的直線長度成正比,而正負號始終保持一致。又如水準測量中的水準儀;角對讀數產生的誤差,只與儀器到標尺的距離成正比。還有經緯儀測角時,視準軸與橫軸不垂直而產生的2C誤差。這些都是系統(tǒng)誤差,在測量成果中具有累積的性質,對測量成果的影響較為顯著,但由于這些誤差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所以,我們在測量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消除或盡量減少其對測量成果的影響。
編輯推薦
《教育部高職高專測繪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十二五"推薦教材:地形測量技術》編寫中充分體現以能力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的職業(yè)課程培養(yǎng)模式,凸顯“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yè)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和職業(yè)標準為依據,滿足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需求,適應測繪、國土資源、水利、交通、農業(yè)、林業(yè)、地質等企事業(yè)單位地形測量崗位要求。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