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記者及其新聞風格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尹均生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尹均生  

內容概要

  《中外名記者及其新聞風格》是對19世紀末以來中國、法國、美國、意大利、德國、捷克、日本等國的中外著名新聞記者,特別是采訪過世界重大事件的頂尖名記者的介紹。對他們的生平事跡、采訪藝術和技巧、名著名篇進行研究和解讀,從中體察他們的新聞風格,以培養(yǎng)新聞專業(yè)學生崇堂正義、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忠于事實的品格,提高他們敬業(yè)獻身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新聞觀,掌握靈巧智慧的采訪和寫作藝術,在繁復、隱秘的事件和人物采訪中,能隨機應變,探詢事實的真相,寫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聞。幫助在校學生畢業(yè)后能盡快進入角色,勝任自己承擔的工作?!  吨型饷浾呒捌湫侣勶L格》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講述了新聞記者的艱辛、甘苦和輝煌,鼓勵年輕的新聞工作者投身時代的洪流,沿著世界知名記者的道路,努力做一名大變革時代的有作為的新聞記者。本書可以作為大學新聞系本科生的選修課教材,也可以作為新聞系研究生和青年新聞工作者的業(yè)務參考書。

作者簡介

尹均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華中師范大學新聞系教授,長期從事新聞學和報告文學研究。曾任校出版社總編輯、校教學委員會委員、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點散文報告文學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湖北省社科委員,1999年被授予湖北省新聞出版界終身榮譽“湖北出版名人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xiàn)任湖北國際友人研究會會長、湖北散文學會會長、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顧問、《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學術顧問。多次主辦斯諾新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出版《報告文學縱橫談》(1983)《新聞體裁寫作》(1985)《國際報告文學研究》(1990)《斯諾評傳》(1 996)《國際報告文學的源起和發(fā)展》(2009)等著作16種。在人民日報、《求是》雜志、解放軍報、紅旗文稿、中國記者、光明日報通訊、文藝報、文藝爭鳴、中國報告文學、外國文學研究等國內外報刊發(fā)表新聞寫作、報告文學研究論文200余篇。其論著被錄入“中國國家圖書館特殊資源書目”,業(yè)績?yōu)橹泄仓醒朦h?!独碚搫討B(tài)》編輯部錄入《共和國60年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實踐卷),十多篇論文為中國人大資料社全文刊載。其研究成果多為同行研究者和大陸、臺灣博士生引做參考文獻。傳略收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家辭典》、《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巴黎公社的戰(zhàn)士、目擊者和記錄人——利沙加勒第二章 美國新聞界的“拿破侖”——約瑟夫·普利策第三章 享譽世界的新聞報業(yè)巨人——沃爾特·李普曼第四章 “十月革命”的歷史見證人——約翰·里德第五章 拍攝曙光、采擷“圣火”的政治記者——瞿秋白第六章 中國現(xiàn)代新聞事業(yè)的鼻祖——邵飄萍第七章 跨越歐亞大陸的“怒吼的新聞記者”——埃貢·埃爾溫·基希第八章 20世紀西方認識中國的導航者——埃德加·斯諾第九章 中國情結書寫傳奇一生——海倫·福斯特·斯諾第十章 不畏坎坷、記錄時代的強音——安娜·路易絲·斯特朗第十一章 為正義而戰(zhàn)的無產者的女兒——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第十二章 中國女兵記者第一人——謝冰瑩第十三章 中國現(xiàn)代新聞記者之先鋒——范長江第十四章 杰出的新聞記者和愛國志士——鄒韜奮第十五章 時代變遷中的中國報業(yè)巨子——王蕓生第十六章 世紀中國的觀察家——愛潑斯坦第十七章 天下風云一報人——索爾茲伯里第十八章 歐洲戰(zhàn)場勇敢的中國戰(zhàn)地記者——蕭乾第十九章 中國寫“西行漫記”的新聞記者——趙超構第二十章 抗日戰(zhàn)爭中升起的記者新星——黃鋼第二十一章 從戰(zhàn)地記者到社會主義新人的歌手——穆青第二十二章 一曲高歌響徹神州——抗美援朝戰(zhàn)地記者魏巍……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蔡元培在北大時,治校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則,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聽其自由發(fā)展。校內各種新文化活動,他都予以支持。1918年10月14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新聞研究團體“北大新聞研究會”正式成立,蔡元培親任會長,并為該會制定了8條簡章,其宗旨為“灌輸新聞知識,培養(yǎng)新聞人才”,研究的內容則包括:新聞之范圍、采集、編輯、選題以及新聞通訊法、新聞紙與通訊社之組織。研究會成立后,因蔡元培校務繁忙,實際工作均由北大文科教授徐寶璜主持。我國新聞教育事業(yè)的開拓者戈公振在《中國報學史》中稱該會是我國“報業(yè)教育之發(fā)端”。同年10月30日,《北京大學日刊》第238號刊出“新聞研究會啟事”:“本?,F(xiàn)增聘邵振青先生為本會導師,……每星期日上午十時至十一時,由邵先生擔任演講?!?1月3日邵飄萍首次講課。5日,《北京大學日刊》第245號刊出《邵振青導師在新聞研究會之演說》全文內容。翌年春,即第二學期起,邵飄萍的課時增至每周兩小時。邵飄萍主要為新聞研究會學員講授新聞學基礎知識、新聞材料的采集方法以及對記者的修養(yǎng)要求,學生的學習輔導也由其負責。邵飄萍傳授新聞采訪之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他認為:新聞之學,期于應用,尤貴在多所經(jīng)驗,這一思想也成為其寫作《實際應用新聞學》的綱領。在授課過程中,邵飄萍主張新聞記者要盡自己的天職,平社會之不平,不能屈服于輿論之制裁。他針對訪員不能自重人格,對于新聞材料不忠實舍取,不求實際真相的態(tài)度,要求記者應以探究事實不欺閱者為第一信條。只有不受誘惑,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不因他人名譽為無足輕重而輕逞造謠之技,進而才能忠實取舍新聞材料,取信于民眾,取信于社會。就此,邵飄萍以張勛復辟時的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為例,說當時新聞編譯社被封,北京的電報局也被辮子兵所占,為盡快探詢實情,他就像戰(zhàn)地記者一樣,冒著生命危險,從北京乘臨時列車,一路采訪至天津,并馬上發(fā)電到滬上諸報館。他以強烈的事業(yè)心感染學生,強調新聞記者探究事實不欺閱者的重要性。此外,飄萍在課堂上,還就新聞的基本概念、價值、真實性、時效性、采訪手段等基本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tǒng)的傳授。他要求記者具備必需的知識與經(jīng)驗,善于觀察、推理和聯(lián)想,機警、敏捷、不失時機,不放過細密之處,進而能判斷出新聞的價值所在。針對各種儀式、突發(fā)之天災地變、傳染流行病以及突發(fā)事故和雜事,他都列了若干類各十幾個要點,讓會員能夠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學會采訪。

編輯推薦

《中外名記者及其新聞風格》是由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外名記者及其新聞風格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我的愛,在多家網(wǎng)站尋你未果,我選擇了亞馬遜。一個星期前下的單,你未守時赴你我二人的約。短信,或是郵件快捷,可是你仍讓我處于等待,等待你的身影。今天終于迫不及待的打開網(wǎng)頁,只有“您的包裹多次配發(fā)失敗”再無下文。我的愛,請快來,你的內容很豐富,奈何你的發(fā)貨商阻斷你我二人?
  •   還成,就是政治色彩過強。
  •   給同學買的,她很喜歡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