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范文昭 編 頁數:259
前言
根據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等專業(yè)對本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要求,結合近年來我們在課程建設方面取得的經驗,重新修訂了本教材?! ”窘滩脑诰帉戇^程中,力求體現職業(yè)技術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收集采用了新的標準和規(guī)范,繼續(xù)強調對節(jié)能環(huán)保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加強對建材質量性能檢測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增加了綜合實訓內容?! ”窘滩木w論,第2、13章和試驗七由范文昭編寫;第1、3、4、5章由范紅巖編寫;第7、8、9章,建筑材料試驗和綜合實訓由宋巖麗編寫;第6、10、ll、12章由陳立東編寫。范文昭擔任主編,范紅巖、宋巖麗擔任副主編?! ≈饕梢陨辖處熼_發(fā)的2006年國家精品課程“建筑材料”,網址:WWW.sxatc.com點擊“精品課程”,可供師生共享?! ∮捎诰幷咚接邢?,書中疏漏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配有多媒體課件,請選用本教材的老師與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聯(lián)系有關贈閱事宜。
內容概要
《建筑材料(第3版)》是根據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等專業(yè)對建筑材料課程的基本要求編寫的。主要介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天然石材、氣硬性膠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漿、墻體材料與屋面材料、建筑鋼材、木材、防水材料、絕熱與吸聲材料、建筑塑料、建筑裝飾材料等常用建筑材料的種類、名稱、規(guī)格、質量標準、檢測試驗方法、保管及應用,以及新材料發(fā)展動態(tài)等內容。為了便于學習和復習,每章前列出內容提要,說明本章應該掌握和了解的要點,每章后有小結和復習思考題。編寫過程中力求內容適用和新穎,注意能力培養(yǎng)。全書采用了現行規(guī)范、現行標準及法定計量單位。 《建筑材料(第3版)》可作為高等職業(yè)院校、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或經濟管理類專業(yè)教材,也可用作職業(yè)崗位培訓教材或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0 緒論0.1 建筑材料及其分類0.2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0.3 建筑材料的發(fā)展概況和發(fā)展方向0.4 建筑材料的技術標準0.5 本課程的內容和任務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1.1 材料的物理性質1.1.1 材料與質量有關的性質1.1.2 材料與水有關的性質1.1.3 材料的熱工性質1.2 材料的力學性質1.2.1 強度1.2.2 彈性與塑性1.2.3 脆性與韌性復習思考題2 天然石材2.1 建筑中常用的巖石2.1.1 火成巖2.1.2 沉積巖2.1.3 變質巖2.2 石材2.2.1 石材的主要技術性質2.2.2 石材的品種與應用復習思考題3 氣硬性膠凝材料3.1 建筑石膏3.1.1 石膏的品種與生產3.1.2 建筑石膏的凝結硬化3.1.3 建筑石膏的技術性質和特點3.1.4 建筑石膏的用途3.2 石灰3.2.1 石灰的生產與品種3.2.2 石灰的熟化與硬化3.2.3 石灰的技術性質和特性3.2.4 石灰的應用3.3 水玻璃復習思考題4 水泥4.1 硅酸鹽水泥4.1.1 硅酸鹽水泥的生產及礦物組成4.1.2 硅酸鹽水泥的凝結硬化4.1.3 硅酸鹽水泥的主要技術性質4.1.4 水泥石的腐蝕和防止措施4.2 通用硅酸鹽水泥的其他品種4.2.1 混合材料4.2.2 通用硅酸鹽水泥其他品種的主要技術要求4.2.3 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性能及適用范圍4.3 其他品種水泥及水泥的運輸和保管4.3.1 其他品種水泥4.3.2 水泥的儲存、運輸和保管復習思考題5 混凝土5.1 普通混凝土的組成材料5.1.1 水泥5.1.2 細骨料——砂子5.1.3 粗骨料——石子5.1.4 混凝土用水5.2 混凝土的主要技術性質5.2.1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5.2.2 混凝土強度5.2.3 混凝土變形5.2.4 混凝土耐久性5.3 混凝土外加劑5.3.1 外加劑的分類5.3.2 常用的外加劑5.3.3 外加劑施工和保管注意事項5.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5.4.1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參數5.4.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方法、步驟及實例5.5 輕混凝土5.5.1 輕骨料混凝土5.5.2 多孔混凝土5.6 其他品種混凝土5.6.1 摻粉煤灰混凝土5.6.2 防水混凝土5.6.3 高強、超高強混凝土5.6.4 流態(tài)混凝土5.6.5 耐腐蝕混凝土5.6.6 纖維混凝土5.6.7 瀝青混凝土5.6.8 高性能混凝土復習思考題6 建筑砂漿6.1 砌筑砂漿6.1.1 砌筑砂漿組成材料6.1.2 砌筑砂漿的性質6.1.3 砌筑砂漿的應用6.1.4 砌筑砂漿的配合比設計6.2 抹面砂漿6.2.1 流動性6.2.2 保水性6.2.3 黏結力6.3 裝飾砂漿6.3.1 拉毛6.3.2 彈涂6.3.3 噴涂6.3.4 水刷石6.3.5 干黏石6.3.6 水磨石6.3.7 斬假石6.4 特種砂漿6.4.1 防水砂漿6.4.2 保溫砂漿6.4.3 吸音砂漿6.4.4 干混砂漿復習思考題7 墻體與屋面材料7.1 砌墻磚7.1.1 燒結普通磚7.1.2 燒結多孔磚和燒結空心磚7.1.3 蒸壓(養(yǎng))磚7.2 建筑砌塊7.2.1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7.2.2 粉煤灰砌塊7.2.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7.3 墻體板材7.3.1 玻璃纖維增強水泥輕質多孔隔墻條板7.3.2 纖維增強低堿度水泥建筑平板7.3.3 紙面石膏板7.3.4 輕型復合板7.4 屋面材料復習思考題8 建筑鋼材8.1 鋼的冶煉和分類8.1.1 鋼的冶煉8.1.2 鋼的分類8.2 鋼材的主要性能8.2.1 抗拉性能8.2.2 沖擊韌性8.2.3 疲勞強度8.2.4 硬度8.2.5 冷彎性能8.2.6 鋼材的冷加工8.2.7 鋼的化學成分對鋼材性能的影響8.3 建筑鋼材的技術標準及選用8.3.1 普通碳素結構鋼8.3.2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8.3.3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鋼絲復習思考題9 木材9.1 木材的分類及構造9.1.1 宏觀構造9.1.2 微觀構造9.2 木材的主要性質9.2.1 木材的物理性質9.2.2 木材的力學性能9.3 木材的應用9.3.1 木材產品9.3.2 鋸材的干燥9.3.3 木材的防腐9.3.4 人造板材復習思考題10 防水材料10.1 瀝青10.1.1 石油瀝青的主要技術性質及應用10.1.2 瀝青的改性10.2 防水卷材10.2.1 瀝青防水卷材10.2.2 高分子防水卷材10.3 防水涂料10.3.1 瀝青類防水涂料10.3.2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10.3.3 高分子防水涂料10.4 密封材料10.4.1 建筑防水瀝青嵌縫油膏10.4.2 聚硫建筑密封膏10.4.3 硅酮建筑密封膠10.4.4 聚氨酯建筑密封膠復習思考題11 絕熱、吸聲材料11.1 絕熱材料11.1.1 影響材料絕熱性能的因素11.1.2 常用的絕熱材料11.2 吸聲材料11.2.1 材料的吸聲原理11.2.2 多孔材料吸聲原理11.2.3 建筑上常用的吸聲材料11.2.4 隔聲材料復習思考題12 建筑塑料12.1 塑料的組成、性能及分類12.1.1 塑料的組成12.1.2 塑料的性能12.1.3 塑料的分類12.2 常用的建筑塑料12.2.1 熱塑性塑料12.2.2 熱固性塑料12.2.3 常用的建筑塑料制品12.3 塑料黏結劑12.3.1 塑料黏結劑的組成、分類12.3.2 常用的塑料黏結劑復習思考題13 建筑裝飾材料13.1 裝飾材料的功能及選用13.1.1 裝飾材料的功能13.1.2 裝飾材料的選用13.2 建筑裝飾陶瓷13.2.1 釉面內墻磚13.2.2 陶瓷墻地磚13.2.3 琉璃制品13.3 建筑玻璃13.3.1 平板玻璃13.3.2 安全玻璃13.3.3 聲、光、熱控制玻璃13.3.4 飾面玻璃13.4 鋁合金型材及制品13.4.1 鋁合金型材13.4.2 鋁合金制品13.5 塑料壁紙和墻布13.5.1 塑料壁紙13.5.2 其他壁紙墻布13.6 裝飾涂料13.6.1 涂料的組成13.6.2 涂料的分類13.6.3 裝飾涂料的要求13.6.4 常用的建筑裝飾涂料復習思考題建筑材料試驗試驗一 水泥試驗試驗二 普通混凝土用骨料試驗試驗三 普通混凝土性能試驗試驗四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五 建筑砂漿試驗試驗六 燒結普通磚試驗試驗七 鋼筋試驗試驗八 石油瀝青試驗試驗九 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性能試驗綜合實訓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輕骨料混凝土的施工與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但因輕骨料具有表觀密度小、吸水能力強等性能,故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應對輕粗骨料的含水率及其堆積密度進行測定?! 。?)必須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防止輕骨料上浮或攪拌不均。 ?。?)拌合物在運輸中應采取措施減少坍落度損失和防止離析。當產生拌合物稠度損失或離析較嚴重時,澆筑前應采用二次拌和,但不得二次加水。拌合物從攪拌機卸料起到澆入模內止的延續(xù)時間不宜超過45min?! 。?)輕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應采用機械振搗成型。對流動性大、能滿足強度要求的塑性拌合物以及結構保溫類和保溫類輕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可采用插搗成型。干硬性輕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澆筑構件,應采用振動臺或表面加壓成型。澆筑上表面積較大的構件,當厚度小于或等于200mm時,宜采用表面振動成型;當厚度大于200mm時,宜先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后,再表面振搗。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插入間距不應大于棒的振動作用半徑的1倍。連續(xù)多層澆筑時,插人式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拌合物約50ram。振搗延續(xù)時間應以拌合物搗實和避免輕骨料上浮為原則。振搗時間應根據拌合物稠度和振搗部位確定,宜為10-30s。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