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2 出版社: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萬曉霞 頁數(shù):97
Tag標簽:無
前言
兩年前到香港參加香港“l(fā)ife Style”設計大賽的頒獎典禮時, 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參賽的平面設計作品都是印刷品,哪怕參賽的印刷作品的樣張只有一張。從印刷的角度來講,印刷工藝的復雜性使一張起印的這種做法十分奢侈,但從設計的角度來講 如果該設計是以廣為傳播為目的,需要大量復制時,以印刷的樣張未比較其作品的效果就顯得意義重大。 一直以來,一些設計師與印刷的印前制作人員之間似乎有條鴻溝。我不停地聽到平面設計師們抱怨:瞧,我設計的作品看起來多棒!客戶在電腦屏幕前也有同樣的感覺,他們永遠認為印刷產(chǎn)品與設計作品之間的差距來源于印刷質(zhì)量的控制問題;我也不停地聽到印刷的印前設計人員抱怨:瞧,廣告商及設計師們傳來的電子文檔幾乎沒有可以直接使用的,有些設計根本無法復制,設計師還在使用RGB顏色空間輸出等等。盡管他們最終都是為了表達藝術(shù),但一個是注重視覺,一個是注重過程。如何讓這兩個“注重”最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呢? 為印刷而準備的設計作品的最終表達是印刷產(chǎn)品,所以印刷一直也被稱為“印藝”,這從“香港印藝學會”,“大中華印藝網(wǎng)”的取名上可見一斑。印刷尤其是印前制作與設計的關系十分密切。正像本書中所述,印刷是“再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新時代新工藝已經(jīng)賦予印刷許多新的內(nèi)涵和外延,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由于科技的進步、印刷材料的豐富,將越來越能夠為設計的作品錦上添花。印刷復制的印前制作人員應該懂得藝術(shù),同時,藝術(shù)設計人員也應該十分了解印刷工藝,這不僅能夠使設計師們了解如何將自己的作品做成能夠復制的作品,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印刷工藝來體現(xiàn)設計的新意。 本書是為藝術(shù)院系的學生介紹印刷工藝,主要著眼于印前設計的工藝和要求,目的是為藝術(shù)設計人員與印刷的印前設計人員搭建橋梁,建立溝通,讓藝術(shù)設計的作品能夠更好地獲得再現(xiàn)。 許多人為這本書的編著付出了辛苦的勞動。武漢理工大學的楊濤和王文祥老師策劃了這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武漢精一印刷有限公司為本書提供了所有的圖片資料并設計了版式,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的研究生張宏偉、李效周、金楠、言崢嶸和魏曉欣等均參加了本書編著、校對等工作。在此一并感謝。
內(nèi)容概要
《印前制作與印刷工藝》是為藝術(shù)院系的學生介紹印刷工藝的教材,它主要著眼于印前設計的工藝和要求,目的是為藝術(shù)設計人員與印刷的印前設計人員找尋橋梁,建立溝通,讓藝術(shù)設計的作品能夠更好地獲得再現(xiàn)。
書籍目錄
1 印刷的基礎知識1.1 印刷的起源1.2 印刷的分類1.3 印刷工藝流程1.4 印刷的要素2 原稿2.1 原稿的類型2.2 原稿的分析與評價2.3 原稿的數(shù)字化2.4 數(shù)字原稿的存儲格式3 圖文信息處理3.1 圖像、圖形與文字3.2 色彩模式和顏色空間3.3 文字和圖形的處理3.4 印前圖像處理4 版面設計與拼大版4.1 版面設計4.2 圖像為主的版面設計4.3 以文字為主的版面設計4.4 色標4.5 版面設計的原則和注意事項4.6 排版軟件4.7 拼大版4.8 印前檢查5 輸出和制版5.1 菲林5.2 計算機直接制版5.3 打樣5.4 數(shù)字印刷6 印刷材料6 1 印刷的紙張6 2 油墨6.3 印刷的方式及表現(xiàn)特點7 特種印刷7.1 噴墨印刷7.2 全息照相印刷7.3 立體印刷7.4 靜電印刷7.5 金屬印刷7.6 軟管印刷7.7 磁性印刷7.8 移印7.9 木刻水印7.10 液晶印刷8 印后加工8.1 立體加工8.2 光澤加工8.3 裝訂9 印品質(zhì)量檢測與控制9.1 文字檢查9.2 圖像質(zhì)量9.3 不同印品的檢測事項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本書是為藝術(shù)院系的學生介紹印刷工藝的教材,它主要著眼于印前設計的工藝和要求,目的是為藝術(shù)設計人員與印刷的印前設計人員找尋橋梁,建立溝通,讓藝術(shù)設計的作品能夠更好地獲得再現(xià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