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曉林 頁數(shù):175
前言
做這本書,是我的夢想之一。 邀請了六十多位師從名門、學藝大家,來自全國數(shù)十所高校的年輕學者,在“百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品鑒”的旗幟下聽將令,我也有種自豪感,因為我明白,他們中的許多人,學養(yǎng)深厚,碩果累累,堪為我?guī)?。要讓大家唯余馬首是瞻,除非我的計劃,我的意見有道理。大家各自選了自己最為熟悉和熱愛的作品,盡平生之所學,探幽發(fā)微,道人所未道,洋洋灑灑,揮筆成文。本書集學院派各路青年學者的新銳觀點,同時在表述上力求溫柔敦厚,講究學術文章的以理服人,或華美,或平易?;蛐坜q滔滔,或娓娓道來,皆才情四溢,機杼自出。在集萃成書、審閱統(tǒng)稿的日子里,我的確是懷著一份春華秋實的喜悅。 說心里話,我對自己能完成這樣的“分析偉業(yè)”也暗自佩服。曹丕說: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貴寸陰,懼乎時之過己。在當今時代,蹉跎歲月,甘心碌碌無為者稀矣!所有人都是忙人,在學苑、在職場、在家里,為生存、為生活、為夢想在打拼。以余為例,俗務如山:各種應酬、會議、約稿、策劃、寫劇本,還要每天在籃球場上過兩個小時的籃球癮,閃轉騰挪,搶截扣投,度過人生那大汗淋漓的美妙時光,沾沾自喜于竟然還有二十歲的體能。夜闌上網,環(huán)顧朋輩,成績斐然者多矣!于是又不得不揚鞭奮蹄! 我們常在問自已:我是誰?我在干什么?何時才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要達到什么目標?再過五年我是誰?再過十年我又是誰?常這樣問自己的人,活得很累很累……我和本書的所有撰稿者一樣不能免俗,也不能不自省。但大家累并快樂著,雖然每個人都為各種事情所擾,也都有過憂心如焚、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光,但是我們所熱愛的電影會讓我們對生活充滿熱愛。雖然這個世界的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卻是絕對的。但只有自己不拋棄自己,人先自救,方有天救。要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對于困境與磨難,微笑面對。 本書的文字就時間而言,不能說是引導觀眾消費的“勁片熱評”,也與投資方、制片方的市場需要完全無關,完全是八十多部電影大熱大賣,塵埃落定幾年幾十年之后,在春夜聽雨,向壁品茗的心境中,靜心靜氣地著述。重翻歷史舊案,拂開塵封故事,道其短長,辨其是非,點一燭之明,存一家之說,為中國的電影人和電影愛好者贈一份言論,為中國電影的繁榮添燭光之輝。 學術乃天下公器,人皆不可得而私之。電影好壞,公道自在人心,做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拿奧斯卡最佳影片來說我們六十多位青年學者自己想說的話,唱我們自己想唱的歌。也是有意想為中國電影批評家掙回些面子,因為中國的批評家有自己的苦衷,真正的電影批評很多都是滯后的。 余曾撰一文《批評家的苦衷與滯后的電影批評》,發(fā)表干《人民論壇》2011年9月(下)。后被《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電影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求是理論網》《中國日報網》《文化發(fā)展網》《前線網》《新文網》《同濟大學新聞網》等全文轉載。文章分析了中國電影批評家進退失踞的尷尬狀況,現(xiàn)將未刪減版原文轉附如下: 2009年編劇程青松接手主編《青年電影手冊》雜志,在采訪中他說:“有了大片以后,很多人寫公關稿宣傳稿,還有組織很多博客寫手寫宣傳稿,跟影片本身混在一起。每當大片一開始出來都是被吹捧,我覺得就像電視廣告一樣,難免里面會形成一種欺詐。大家覺得中國電影不容易,而這種沒有底線的吹捧,反而是對中國電影的損害?!贬槍υS多影評人為金錢而評論、淪為“皮條客”、“批評,失語與失身太久了”的現(xiàn)象,程青松表示,《青年電影手冊》堅持獨立性和非依附性,發(fā)展獨屬于自己的批評話語系統(tǒng),要以電影批評影響電影創(chuàng)造乃至推進電影創(chuàng)造。 程青松的憤慨以及想有所作為的精神令人尊敬,但是,中國影評人有自己的苦衷。 中國電影自2002年的商業(yè)巨制《英雄》后,經過近十年的發(fā)憤圖強。終于躍出了曾經所謂的“深坑”。2010年票房過百億,這標志著中國已開始向電影強國邁進,而本土大片對中國電影中興居功至偉。對于大片的宣傳問題,歷來備受爭議,每每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投資人要收益,就會花錢請人為其宣傳造勢,而有名的理論工作者的聲音,就成為宣傳營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自政府和制作方的招待會、研討會、媒體,自然就成了講壇和陣地。影評人為人情所困、為場面所逼,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感想,在影片上映前鋪天蓋地地說一些政府、制片方和發(fā)行方需要的話語,亦勢在必然。但長此以往,這些所謂的“電影評論”就會失去公眾號召力了。 按理說,電影批評家屬于社會精英階層,作為知識分子,應該具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不媚權、不媚錢、不媚世,說自己想說的話,唱自己想唱的歌。但是,在這種場合中,你不和大家“唱同一首歌”,而要另展歌喉,顯然就很“跑調”。 實事求是地講,對于大片,我們需要多一種的聲音,多一種與政府和投資方不同的聲音,但這種聲音,顯然不適合那種場合。好在,這種聲音往往在時過境遷之后就會發(fā)出來,存在于學者的專著中,在喧鬧后的沉寂中發(fā)出,只不過離開了影片沸沸揚揚熱映熱議之當時,在時間上滯后了一點而已。 在中國,被冠以“電影批評家”頭銜的人,大都是高校的教授或社科院、電影研究所的研究員。由于都是體制內的人,難免不為體制講話。其賴以存身的環(huán)境決定了他在建構自己的批評話語時的主流性,但是無論如何。作為一個電影批評者應有自己的話語標準。 早在1926年,影評人連筱癡就明確地談到了作為一個電影批評家所要具備的條件:“高尚的人格”“堅決的意志”和“豐富的鑒賞性”。具體地說,有高尚的人格,寫出的文章必然高尚,必然能成為民眾思想的總匯聚;有堅決的意志,他的主張就一定不是朝三暮四,而是始終一致的,也一定不會為人收買或豢養(yǎng);有豐富的鑒賞性,也可以說是博學多聞,就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批評,就能使用一種科學的方法,幫助電影的發(fā)展。其實,中國的影評人在我看來,不是不說真話,而是在“特定的場合”和“特定的時間段”不說真話。只要“事過境遷”,他肯定會說,且言辭犀利、切中要害,每每多誅心之論。在閑聚的飯桌上給朋友說,在課堂和論壇上給學生說,在著作中給讀者說。有心的電影人會在自己作品掀起的颶風塵埃落定后,聽到很多,學到很多,想到很多。 當面不說,背后猛說,說了還不行,還要出書泄恨,這就是中國的電影批評家。話說回來,中國人是要面子的,當著人家的面罵人家的孩子丑,心里還要人家有足夠的涵養(yǎng)和博大的胸襟來容忍你,那似乎只有不通世故者才偶爾為之。 中外電影史上,對電影批評目的的理解和闡釋,可歸納出以下幾點:移風俗,正人倫;為政治服務;讓影視創(chuàng)作者反省;讓觀眾深度理解影片的價值。而電影評價的標準則可分為:政治標準、道德標準、藝術標準、技術標準、商業(yè)標準。其實具體到批評的實際操作層面上來,由于電影是綜合藝術,各個目的和標準之間難免相互打架、拆臺,以致戰(zhàn)端一起,硝煙滾滾,成就了一段又一段影史逸事。 中國電影需要輝煌,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盛世圖景是國人的理想。我們既要娛樂至上的商業(yè)大片為民族電影的繁榮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也要具有先鋒性、探索性的藝術片為其前驅,為商業(yè)大片在形式上和內容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養(yǎng)分。我們需要商業(yè)娛樂片為我們提供精神的休憩,提供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見的夢想和人生,也要藝術片去探討人類生存的困境,讓我們回到現(xiàn)實,直面慘淡的人生,獲得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作為一個影評人,對于曲高和寡的藝術片,應該放下身價,引導觀眾去消費、去思考、去闡明其價值,不要或者以票房為準繩,對其口誅筆伐;或者自封為神,對普通觀眾的口味冷嘲熱諷。對于商業(yè)片,要冷靜地分析其在商業(yè)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而且對這些原因要區(qū)別對待。對其商業(yè)賣點要歸納總結,使其向叫好又叫座的路子上走。 其實,我們既不能一頓亂棍子狂扁,將孩子打傷打殘打死,也不能摩挲著、寵慣著,明擺著有了過失還在翹大拇指,凡做過父母的都知道,這不是教子成才之法。其實我們很多電影評論人也都明白這個理,也是這么做的。 程青松先生說將在影評環(huán)境和電影發(fā)展環(huán)境日趨惡劣的情況下。攜手二十余位國內知名影評人對中國電影展開鋒芒畢露的批評。他認為“需要來自民間的,站在觀眾立場上的電影評論。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批評就是給中國電影打的疫苗,可以防止它在一個真空里面,看起來全部是無限好的一種環(huán)境里面,防止有更大的疾病到來”。 這種心憂天下,愛中國、愛電影的心當然是好的,電影圈當然需要這種慷慨激昂的,或者是憤怒的聲音,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溫柔敦厚的、中庸的學院派的聲音了,在懨懨欲睡的昏聵狀態(tài)中我們需要有人來振聾發(fā)聵。但是我認為最為關鍵的是,許多批評的聲音早就存在于專家學者的著作和文章中了,我們如何讓廣大電影人看到它,看懂它。 2012年3月于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 楊曉林
內容概要
《讀電影:百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品鑒(1929-1959)》的文字就時間而言,不能說是引導觀眾消費的“勁片熱評”,也與投資方、制片方的市場需要完全無關,完全是八十多部電影大熱大賣,塵埃落定幾年幾十年之后,在春夜聽雨,向壁品茗的心境中,靜心靜氣地著述。重翻歷史舊案,拂開塵封故事,道其短長,辨其是非,點一燭之明,存一家之說,為中國的電影人和電影愛好者贈一份言論,為中國電影的繁榮添燭光之輝。
作者簡介
楊曉林,筆名搏子,陜西寶雞人,復旦大學博士后。上海大學數(shù)碼藝術學院教工黨支部書記。副教授、編劇、碩士生導師。中國廣播電視協(xié)會數(shù)碼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長影集團主辦的《電影文學》雜志“動漫研究”論壇主持人。在《電影藝術》等國家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影視藝術》全文轉載。創(chuàng)作和改編的劇本有:大型歷史電視劇《大秦直道》、電影《生死諾言》、電影《守護靈魂》、電影《上海1925》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好萊塢動畫電影研究》等4項課題,作為骨干參與教育部及國家社科課題3項。專著有《叛逆·困惑·回歸:中國新生代電影比較研究》、《從比較文學到比較電影與動畫研究》、《動畫大師宮崎駿》,主編教材《影視鑒賞》、《世界影院動畫精品解讀》、《世界動畫電影名片分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分析》、《世界電視動畫名片分析》等,參與譯著《后理論:重建電影研究》。待出版專著《迪斯尼動畫電影研究》、教材《當代熱播電視劇名片讀解》。
書籍目錄
《鐵翼雄風》:“故事講得好,空戰(zhàn)有看頭”的默片 《百老匯的旋律》:歌舞新穎,愛情溫馨 《西線無戰(zhàn)事》:恐怖戰(zhàn)爭摧殘人性 《壯志千秋》:氣勢恢弘的早期西部片 《大飯店》:人生逆旅中的悲喜劇 《亂世春秋》:圣保羅教堂的十字光芒依然熠熠生輝 《一夜風流》:乖僻喜劇的典范 《叛艦喋血記》:怒海征帆 《歌舞大王齊格飛》:百老匯與好萊塢的完美結合 《左拉傳》:為正義、真理而斗爭 《浮生若夢》:互相溫暖,追求陜樂 《亂世佳人》:19世紀美國的新女性 《蝴蝶夢》:雖逝猶在的呂蓓卡 《青山翠谷》:規(guī)范化形式與內在式焦點敘事 《忠勇之家》:“大后方”的“米尼佛夫人” 《卡薩布蘭卡》:摩洛哥北部城市的愛情傳奇 《與我同行》:戰(zhàn)后重建時期的好萊塢寄語 《失去的周末》:關愛酗酒者 《黃金時代》:一場美國人的集體回歸之旅 《君子協(xié)定》:“我當了六個月的猶太人” 《王子復仇記》:“瘋狂”與“延宕” 《當代奸雄》:政客的崛起與覆滅 《彗星美人》:好萊塢的自我審視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浪漫歌舞,視聽盛宴 《戲王之王》:壓倒電視氣勢的超級大制作 《亂世忠魂》:有聲有色的墓志銘 《碼頭風云》:反思“麥卡錫主義”的政治詩篇 《馬蒂》:平凡人物的愛情故事 《八十日環(huán)游世界》:以大取勝的豪華巨制 《桂河大橋》:文明的較量 《金粉世界》:可以粉飾的歌舞升平 附錄1:奧斯卡金像獎的規(guī)則 附錄2:奧斯卡金像獎的“潛規(guī)則”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戰(zhàn)斗結束,杰克回到軍營,看到施維亞的照片及她向戴維吐露愛意的信,更增內疚之感。他回鄉(xiāng)向戴維的父母請罪,得到了諒解。杰克重逢瑪麗,向她坦承在巴黎時曾與一不知名女子在一起,瑪麗知道那個人就是自己,乃含笑表示一切已過去。經歷了種種波折,杰克與瑪麗終于找到了愛情。 在奧斯卡金像獎的歷史上,《翼》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默片,其成就可以歸結為“故事講得好,空戰(zhàn)有看頭”,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表現(xiàn)了美國式的英雄主義。影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西方青年對于剛剛過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記憶和浪漫與熱情,節(jié)奏明快,洋溢著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情調。對于戰(zhàn)爭,他們不恐懼、不驚慌,而是滿懷著憧憬和興奮積極參軍。在訓練中一絲不茍,堅決地服從命令,表現(xiàn)的是一種同仇敵愾的精神和勇氣,而且音樂也充滿著昂揚向上的進行曲節(jié)奏。影片有意營造無處不在的喜劇噱頭來表現(xiàn)人們的樂觀情緒:征兵時,有一個士兵在胳膊上文了美國國旗,在遇到麻煩時一向人展示,就能贏得別人的欽佩或特殊招待;訓練時,士兵被裝進翻斗里搖轉后在地上踉踉蹌蹌不辨東西,最后很夸張地一頭栽進救護車中;在做俯臥撐時鮑威爾的腳總壓到后面士兵的帽子,急得帽子的主人很是無奈;而訓練士兵的拳擊場面也充滿著卓別林式的喜劇感,訓練的情節(jié)剪輯緊湊,甚至用了高速剪輯,使動作幅度加快,而杰克和戴維這對戰(zhàn)友和情敵間的拳擊格斗因為激烈而被士兵圍觀,最終相擁和好,眾人歡呼,這使影片具有一種卡通游戲般的喜劇感;戰(zhàn)爭中,瑪麗參加了服務隊,在開車的途中撞倒了一個士兵,士兵一看是個美女,就躺下裝做受傷,當瑪麗扶起他時,長官一聲令喝,士兵當即爬起歸隊,明白過來的瑪麗哈哈大笑;甚至軍隊休息時就有熱鬧的音樂歌舞表演。這種表現(xiàn)手法與中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電影極為相同。 其次,用四角戀故事來構成敘事主線,用小道具、巧合、誤會等賦予本片傳奇性和喜劇性。本片與其說是戰(zhàn)爭片,毋寧說是愛情片,在某種程度上,戰(zhàn)爭可以說是愛情故事的背景。四個青年微妙的四角關系,在通俗劇中很常見。影片矛盾沖突流暢自然,輕松幽默,雖小有牽強但無濫情之弊。影片還用一些小道具,如玩具熊、照片等來串聯(lián)人物,構成情節(jié)。這些小道具是人物情感的依托,能很好地彌補默片不能用語言傳達情感的遺憾。如施維亞的戲份很少,但裝有施維亞照片的小照片盒延續(xù)了她對兩位男主角的影響力,因而發(fā)揮了關鍵性的戲劇功能。影片也用誤會、巧合等戲劇常用的手法來構成故事情節(jié)。如杰克報名參軍,來向施維亞索要照片帶在身邊,恰巧施維亞準備了一張照片要給戴維,杰克以為是給他的,激動地拿到手里,這時戴維進來,以為施維亞移情別戀,施維亞只好不斷解釋,最終得到了戴維的諒解。再如瑪麗偶然在街上知道杰克的消息,馬上到夜總會找尋杰克,卻看到他和別的女人摟摟抱抱,甚至醉得壓根兒不認得她?,旣惡瑴I扶著杰克回到軍營休息,然后自己換衣服離去,不料卻被突然推門進來發(fā)召集令的軍官誤會兩人有染,憤然將瑪麗解除軍人身份,讓她抱憾回到故鄉(xiāng)。作戰(zhàn)前,戴維準備說出施維亞其實深愛自己而不愛杰克的真相,不料杰克先發(fā)制人表示他深愛施維亞?;靵y中,杰克隨身攜帶的小照片盒掉到地上,跌出施維亞的照片,照片背后有施維亞寫給戴維的題字。戴維急忙把照片撿起,要代杰克把照片放回照片盒中,但杰克堅持要自己親手把照片放回去。戴維不想讓杰克看到題字,干脆把照片撕掉,令杰克以為他不夠朋友。
編輯推薦
《讀電影:百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品鑒(1929-1959)》介紹了數(shù)十部近百年來奧斯卡最佳電影。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