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家族筆記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檸  頁數:226  字數:21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眼睛家族”具有敏銳的文化感受力和直指事物和事件本質的思想穿透力。《刀鋒文叢:眼睛家族筆記》以“眼睛家族”特有的眼光和眼力對各種大眾文化現象仰觀俯察,筆鋒所向不惑于眾生亂相,不昧于文化浮云,力圖以知識理性的圣光為“歷史鬼臉”祛魅,為浮躁、繚亂的文化現實撥云見日,將啟蒙的當代意義演繹成普遍的理性救贖。

作者簡介

  張檸,批評家,作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有《敘事的智慧》《詩比歷史更永久》《文化的病癥》《沒有烏托邦的言辭》《土地的黃昏》《再造文學巴別塔》等,主編《刀鋒叢文》《媒介批評》等叢書。

書籍目錄

總序
歷史鬼臉
 大眾傳媒中的“歷史熱”
 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
 中國人的財富觀念
 科舉應該被招魂嗎?
 學術變身:從喪家犬到古惑仔
 公祭:反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儀式
 后宮文化是最骯臟的歷史遺產
 歷史劇要擺脫“演義思維”
 文化戀母情結和重拍經典的危險
 老經典救不了我們蒼白的靈魂
 西南聯(lián)大是戰(zhàn)時辦學的標本
 近30年生活史中的物質標本
 現代都市里的歷史收藏癖
 青花瓷:農耕美學的隱秘容器
文學碎片
 魯迅永遠是20世紀中國文化的標本
 文學是當代人精神生活的鏡子
 時代的精神氣象和青春文體
 沒有城市的中國當代文學
 一個審美趣味負增長的年代
 “羊羔體”與“文學的終結”
 中國當代文學評價的兩個極端
 20世紀新文學傳統(tǒng)的兩次變異
 文學牧場上的純牛奶與純文學
 當代漢語文學中的邊疆神話
 囚籠中的當代文學
 人文精神討論的意義和困惑
文化亂象
 俗文化的生命力和雅文化的焦慮
 山寨的歸山寨,城堡的歸城堡
 我們能做不是禍害的父母嗎?
 騙文化:小騙子與大騙子
 層出不窮的大師和騙子的溫床
 過于務實的文化是衰老的文化
 節(jié)日噪音是一種休克療法
 搖滾精神,唱法分類與聲音管理
 中國節(jié)日文化中的冒險精神
 漢族文化中為什么缺少笑的基因
 全球思維和民族腸胃
 學術不只是體力活,更需要智慧
個案批判
隱秘城市

章節(jié)摘錄

  過于迷戀“傳統(tǒng)文化”從而美化“文化傳統(tǒng)”,這是一些海外學者的通病。他們遠離文化產生的母體,或許是為了自己文化的尊嚴,經常在自己的文化中挑好聽的說,說著說著,就以為是真的。我們承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認中國古人思維的智慧和預見力;但我們感到有切膚之痛的并不是傳統(tǒng)文化,而是文化傳統(tǒng)。傳統(tǒng)文化可能集中在書本典籍里,文化傳統(tǒng)卻銘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中,鐫刻在一代代人的肉體上。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是專制主義而非民主的、集體主義而非個人的,這已經成了常識。近代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所反抗的,主要是文化傳統(tǒng),而不是傳統(tǒng)文化,以至于他們最終對文化傳統(tǒng)和傳統(tǒng)文化一概深惡痛絕。魯迅將中國歷史分為兩個時代,一個是“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個是“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進而更發(fā)現了文化傳統(tǒng)在國民心靈深處留下的難以磨滅的阿Q式陰影。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詩意”的、“樂感”的、“直覺”的、“系統(tǒng)”  的,而不是解剖學的、工具理性的、邏各斯(logos)中心主義的。因此,在西方知識分子對“現代性”進行反思和批判的時候,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常常會用來作為另一種參照。在這一背景下,美國一些大學里的華裔學者,正在考慮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能否成為一種“普世倫理”的問題。他們津津樂道于“先秦”“原儒”。這些問題不但跟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關系不大,甚至在古代,儒家的文化理想也從來未曾得以實施。其根本原因在于,天下被私家所僭越,王道被霸道所取代。我贊成一位學界前輩的觀點:傳統(tǒng)專制主義的遺毒不肅清,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揚光大就是一句空話,傳統(tǒng)文化也就只能在文化傳統(tǒng)中繼續(xù)鼠竄。  王亞南在《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中指出,中國古代專制主義和官僚政治有兩個支柱,一是“兩稅制”,一是“科舉制”。前者是經濟和戶籍的鉗制,后者是改變身份等級的唯一出路。所以,發(fā)展經濟和擴大民間生存空間,都是改變專制主義的必由之路。啟蒙不是空泛的理想主義說辭,它必須與社會實踐和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才有效?!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眼睛家族筆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批評叢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