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作者:趙毅衡 頁數(shù):322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套以原典閱讀為特點的新型教材,其編寫基于我們較長時間的教改研究和教學實踐。有學者認為,中國當代幾乎沒有培養(yǎng)出諸如錢鐘書、季羨林這樣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師,以至錢鐘書在當代中國,成了一個“高山仰止”的神話。誠然,錢鐘書神話的形成,“錢學”(錢鐘書研究)熱的興起,有著正面的意義,這至少反映了學界及廣大青年學子對學術的景仰和向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是中國學界的悲哀:偌大一個中國,兩千多萬在校大學生,當錢鐘書、季羨林等大師級人物相繼去世之后,竟再也找不出入來承續(xù)其學術香火。問題究竟出在哪里?造成這種“無大師時代”的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但首當其沖應該拷問的是我們的教育(包括初等教育與高等教育)。我們的教育體制、課程設置、教學內(nèi)容、教材編寫等方面,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導致了我們的學生學術基礎不扎實,后續(xù)發(fā)展乏力。僅就目前高校中文學科課程設置而言,問題可總結為四個字:多、空、舊、窄。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把現(xiàn)代批評理論分成四個支柱體系和四個新生體系,外加一個體裁分論部分。四個支柱體系指馬克思主義、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闡釋學、精神分析、形式論。四個新生體系是指后結構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性別研究、后殖民主義。編者通過精選這些理論體系中的數(shù)十篇經(jīng)典文本并適當解讀,引導讀者獨立思考,掌握西方文論的基礎知識。
書籍目錄
I 馬克思主義 盧卡奇 ·原典選讀現(xiàn)實主義辯 本雅明 ·原典選讀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巴赫金 ·原典選讀長篇小說的話語 阿爾都塞 ·原典選讀意識形態(tài)和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 詹姆遜 ·原典選讀文化與金融資本Ⅱ 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闡釋學 英伽登 ·原典選讀現(xiàn)象學美學:其范圍的界定 薩特 ·原典選讀為何寫作? 海德格爾 ·原典選讀藝術作品的本源 加達默爾 ·原典選讀藝術作品的本體論及其詮釋學的意義 姚斯 ·原典選讀文學史作為向文學理論的挑戰(zhàn)Ⅲ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原典選讀創(chuàng)作家與白日夢 榮格 ·原典選讀集體無意識的概念 拉康 ·原典選讀助成“我”的功能形成的鏡子階段——精神分析經(jīng)驗所揭示的一個階段Ⅳ形式論 什克洛夫斯基 ·原典選讀作為技巧的藝術 艾略特 ·原典選讀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 索緒爾 ·原典選讀語言符號的性質(zhì) 皮爾斯 ·原典選讀像似,指示,規(guī)約 雅柯布森 ·原典選讀隱喻和轉(zhuǎn)喻的兩極 巴爾特 ·原典選讀作者之死V 后結構主義 ??? ·原典選讀人文科學 德里達 ·原典選讀外與內(nèi)Ⅵ 后現(xiàn)代主義 格林布拉特 ·原典選讀通向一種文化詩學 德勒茲 ·原典選讀塊莖 利奧塔 ·原典選讀知識合法化的敘事 布迪厄 ·原典選讀合法語言的生產(chǎn)與再生產(chǎn) 波德里亞 ·原典選讀仿真與擬象Ⅶ 性別研究 伍爾夫 ·原典選讀一間自己的房間(第四章) 巴特勒 ·原典選讀模仿與性別反抗Ⅷ 后殖民主義 安德森 ·原典選讀民族意識的起源 薩義德 ·原典選讀東方主義Ⅸ 體裁分論 龐德 ·原典選讀作為詩歌手段的中國文字 貝爾 ·原典選讀藝術 麥克盧漢 ·原典選讀媒介即信息20世紀文學/文化理論術語與人名表
章節(jié)摘錄
原則上,藝術作品向來都能復制。凡是人做出來的,別人都可以再重做。我們知道自古以來,學徒一向為了習藝而臨摹藝術品,也有師父為了讓作品廣為流傳而加以復制,甚至也有為了獲取物質(zhì)利益而剽竊仿冒的。然而,藝術作品以機械手法來復制卻是個新近的現(xiàn)象,誕生于歷史演進中,逐步發(fā)展而來,每一步的發(fā)展都有一段長久的間隔,而跳接的節(jié)奏是愈來愈快。古希臘人只曉得兩種復制技術方法:熔鑄與壓印模。他們能夠系列性復制的藝術品只有銅器、陶器和錢幣。其他類型的作品只可單件存在,無法利用任何形式的技術來復制。有了木刻技術之后,素描作品才第一次被成功地復制,而這是早在印刷術大量復制文書以前很久的事了。眾所周知,印刷術,也就是文章的復制技術,為文學帶來了重大的轉(zhuǎn)變。這項發(fā)明無論有多么不同凡響的重要性,就我們此處所著眼的世界歷史來看,也只是一般現(xiàn)象中個別的一環(huán)而已。中世紀時代除了木刻之外又出現(xiàn)了銅刻版畫與蝕銅版畫,19世紀再加上石版。石版使復制技術跨出了關鍵性的一大步。這項技法更為忠實,直接素描于石塊上,而不是在木板上切畫或是在銅片上鏤刻,有史以來第一次讓圖畫藝術制品可以流人市面上,不僅是大量出現(xiàn)(這一點早已做到了),而且是日復一日地推陳出新。這樣一來,素描便能夠為每日的時事報道配上插圖,也由此成為印刷術的親密搭檔。可是這項發(fā)明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到幾十年的工夫就被攝影所取代了。攝影術發(fā)明之后,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的手不再參與圖像復制的主要藝術性任務,從此這項任務是保留給盯在鏡頭前的眼睛來完成。
編輯推薦
《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系列教材?現(xiàn)代西方批評理論(原典讀本)》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