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作者:詹妮弗·埃文斯 頁數(shù):213 譯者:蘇彥捷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旨在給心理學本科生在實施和寫作心理學研究(包括定量和質性研究范式)時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南。學生們經常抱怨需要實際的例子以便成功地掌握寫作心理學報告的技能。本書的目的就是清晰地給出心理學研究的要求,并說明滿足這些要求的做法。我指導的很多學生在第一次和我會面時都會提出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的研究問題是否滿足了一個好的研究項目的要求?是否足夠好?就我的經驗而言,學生們經常不能在一個好的研究項目所要求的理論和應用間建立聯(lián)系,比如,說明一個有意義的心理現(xiàn)象,弄清與心理學知識進展的關聯(lián),或參考已有心理學文獻對研究結果進行合理地解釋。學生們經常發(fā)現(xiàn)這種要求難以達到,發(fā)現(xiàn)它很抽象,不知從哪里開始。理論上,他們理解這些概念,但不會把它們應用到自己的研究項目中。本書將利用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如何完成一個心理學研究項目。本書還試圖使學生具有實施和寫作研究項目的知識、技術和能力。本書主要是作為一本手冊或指南,從概念的產生到最后研究報告的寫作,覆蓋了心理學研究的所有方面。本書對學生的指導不僅通過實例說明如何正確地做事情,還告訴了他們如何做正確的事情。心理學常常是指思維上的基本訓練,包括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概念和構念,以及怎樣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地思維。通過這種能力去創(chuàng)新可以推進心理學知識基礎的發(fā)展。本書主要關注成功進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面,特別強調研究問題的作用。研究問題或假設決定了所用方法的適宜性,以及用來回答研究問題的分析程序的適宜性。在研究早期階段,學生們常常不能看到這種切題關系,從而可能會引起隨后的困難。本書也會涉及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思考的想法,以便創(chuàng)造一個個合乎邏輯的工作片段。最后一年的研究項目常常是指一個論文(thesis)或學位論文(dissertation)。這通常是由于學生所進行的是一個定量研究計劃,要求他們提出主張,然后嘗試并給予證明。很長時間以來,這成了一種標準,就像定量研究支配了整個心理學一樣。然而,隨著心理學內部研究本質的變化,術語“論文”或“學位論文”不能再覆蓋心理學本科生最后一年進行的所有研究范圍。例如,一個探索本質的質性研究不會在一開始就做假定和主張,而是在隨后的數(shù)據(jù)收集中產生理論。因此,研究項目(project)這個術語更能描述本科生最后一年所做的作為其學位的一部分的研究。
內容概要
本書試圖使學生具有實施和寫作研究項目的知識、技術和能力。本書主要是作為一本手冊或指南,從概念的產生到最后研究報告的寫作,覆蓋了心理學研究的所有方面。本書對學生的指導不僅通過實例說明如何正確地做事情,還告訴了他們如何做正確的事情。心理學常常是指思維上的基本訓練,包括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概念和構念,以及怎樣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地思維。通過這種能力去創(chuàng)新可以推進心理學知識基礎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詹妮弗·埃文斯(Jennifer Evans) 譯者:蘇彥捷 等
書籍目錄
第一單元 成功的起點 1 作為一種知識獲得途徑的心理學研究 1.1 作為一門科學,心理學的目的是什么 1.2 作為一種知識獲得途徑的心理學研究 1.3 定量研究和質性研究 1.4 怎樣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定量還是質性 2 心理學研究的倫理 2.1 公認的道德框架 2.2 心理學研究中的倫理考慮 2.3 質性研究中的倫理 3 選擇主題和研究計劃書 3.1 選擇主題 3.2 如何形成一個好的研究問題 3.3 澄清和精煉你的研究問題 3.4 研究計劃書的作用 3.5 分解研究計劃書 3.6 寫作風格的注意事項 3.7 常見的錯誤 3.8 核查清單 4 連貫并令人信服的論證 4.1 連貫和令人信服的論證 4.2 清楚的溝通和有效的寫作 4.3 科學寫作的一些竅門 4.4 隱含的假定 5 自我管理 5.1 動機策略 5.2 時間管理 5.3 避免拖延 5.4 克服寫作者障礙的方法 5.5 促進積極的態(tài)度 5.6 核查清單 6 充分利用教師的指導 6.1 建立學生-指導教師關系 6.2 最大化反饋的實用方法 7 如何處理研究文獻 7.1 研究文獻的作用 7.2 從哪里檢索文獻 7.3 警惕基于互聯(lián)網的信息 7.4 如何批判性地評述研究文獻 7.5 組織你所看過的文獻 8 如何寫一個好的引言 8.1 寫一個好的引言 8.2 突出你研究的重要性的策略 8.3 陳述你的研究問題和假設 8.4 常見的錯誤 8.5 核查清單 9 取樣的考慮 9.1 取樣的考慮 9.2 概率取樣 9.3 非概率取樣 10 獲得用于心理學研究的材料和測量工具 10.1 獲得材料和測量工具 10.2 獲得心理學設備 10.3 測驗使用者的倫理 10.4 評估測量工具第二單元 定量研究方法 11 定量研究方法 11.1 定量研究方法的特征 11.2 定量研究過程的模型 11.3 實驗的研究方法 11.4 非實驗方法 11.5 概念化到操作化 11.6 測量的理論 12 分析定量數(shù)據(jù) 12.1 定量數(shù)據(jù)分析 12.2 使用SPSSV14做假設檢驗作為回答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12.3 步驟一:陳述假設 12.4 步驟二:探索性數(shù)據(jù)分析和正態(tài)分布檢驗 12.5 步驟三:做適宜的推論檢驗,包括描述、置信區(qū)間、效應大小和效力 12.6 步驟四:弄清結果的意義 12.7 顯著性高和邊緣顯著的結果 12.8 顯著結果的意義 12.9 對統(tǒng)計軟件包和閱讀SPSS結果的一些警示 13 設計和實施實驗性研究項目 13.1 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13.2 計劃和設計研究的重要性 13.3 實施研究 13.4 預實驗 13.5 核查清單 14 撰寫定量研究的方法 14.1 撰寫方法部分 14.2 設計子部分 14.3 被試子部分 14.4 材料子部分 14.5 程序子部分 14.6 數(shù)據(jù)處理子部分 14.7 核查清單 15 撰寫定量研究的結果 15.1 結果部分的結構 15.2 回顧目標和假設 15.3 數(shù)據(jù)總結:描述統(tǒng)計 15.4 假設檢驗:推論統(tǒng)計 15.5 結論 15.6 呈現(xiàn)表和圖 15.7 撰寫結果部分的指南 15.8 核查清單 16 撰寫定量研究的討論 16.1 討論包含什么 16.2 核查清單第三單元 質性研究方法 17 質性研究方法 17.1 質性研究方法的特征 17.2 數(shù)據(jù)收集的質性方法 18 質性數(shù)據(jù)分析 18.1 編碼 18.2 質性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概念化過程 18.3 做備忘錄 18.4 生成意義(GeneratingMeaning) 18.5 涉及的認知過程 18.6 反思性 18.7 質性數(shù)據(jù)的分析方法 18.8 評價質性數(shù)據(jù)分析 19 扎根理論中的半結構化訪談 19.1 作為一種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的訪談 19.2 設計一個基于訪談的研究 19.3 進行訪談 19.4 轉錄 19.5 關于反思性 20 設計、實施和分析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項目 20.1 扎根理論 20.2 取樣、數(shù)據(jù)收集和數(shù)據(jù)分析:同時發(fā)生的過程 20.3 編碼 20.4 寫備忘錄 20.5 反思性 21 撰寫質性研究的方法 21.1 方法部分的寫作 21.2 理論背景 21.3 環(huán)境背景子部分 21.4 參與者子部分 21.5 測量和儀器子部分 21.6 程序子部分 21.7 分析策略 21.8 核查清單 22 撰寫質性研究的結果和討論 22.1 質性研究的結果和討論部分 22.2 質性研究的結果和討論部分的寫作格式 22.3 寫作風格的注意事項 22.4 核查清單第四單元 最后一筆 23 標題和摘要 23.1 標題和摘要的目的 23.2 標題 23.3 設計一個好標題的指導原則 23.4 摘要 23.5 關于定量研究的摘要 23.6 關于結構式摘要 23.7 寫作一個好摘要的指導原則 23.8 寫作摘要常犯的錯誤 24 參考文獻 24.1 參考文獻部分 24.2 參考文獻的類型 24.3 在文中引用參考文獻 24.4 文中的引文 24.5 跟蹤你參考文獻的小技巧 25 最終成文 25.1 基本格式 25.2 研究報告的前面部分 25.3 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 25.4 研究報告的后面部分 25.5 編輯和復查你的研究報告附錄A 學生完成心理學研究的個人經驗附錄B 使用SPSSV14進行常見的統(tǒng)計分析參考文獻索引專有名稱漢英對照表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目的取樣在目的取樣中,你根據(jù)頭腦中的目的進行取樣。例如,你通常有一個或多個你想要探索的預先定義明確的群體。當你需要迅速得到一個目標樣本,以及成比例的取樣不是最主要關注的因素時,目的取樣非常有用。理論取樣隨著研究的進行,你找出感興趣的特征,從而招募具有這些特征的被試,例如,可以利用訪談,每次訪談都給你提供可資利用的數(shù)據(jù)。因此,通過同時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和分析,你要避免被很可能得不到什么新東西的大量泛泛而無焦點的數(shù)據(jù)所壓倒。這種累積過程稱為理論取樣,將在本書第三部分的質性研究方法中詳細介紹。便利取樣當心理學本科生為他們的研究招募被試時,便利取樣也許是最常用的取樣技術。心理學本科生使用其他大學本科生作為被試也非常常見。如果你使用便利取樣,你應該在方法的被試部分描述你的被試構成,因為你選取的樣本構成和類型會影響外部效度以及你能從分析中得出的結論。這一點在本書的第二和第三部分還會多次討論。配額取樣在配額取樣中,你根據(jù)某些固定的配額非隨機地選取被試。有兩類配額取樣:比例的和非比例的。在比例配額取樣中,你想要通過抽取一定的比例,代表總體的主要特征。例如,如果你知道總體有40%的女性和60%的男性,而且你想要一個100人的樣本,你會繼續(xù)取樣直到你得到這兩個比例,然后停止。因此,如果你的樣本中已經有了40名女性,而男性還不夠60名,你會繼續(xù)抽取男性。即使合格的女性參與者出現(xiàn),你也不會抽取她們,因為你已經“滿足了你的配額”。關鍵問題是你根據(jù)研究問題,決定配額基于的具體特征。非比例配額取樣的限制還要少一些。在這種方法中,你規(guī)定在每個類別中想要抽取的單元的最小數(shù)量。在這里,你不關心數(shù)量是否與總體的比例匹配,你只是想要有足夠的數(shù)量,讓你能夠討論即便是總體中最小的群體。這種方法相當于分層隨機取樣的非概率版本,它通常用于確保較小的群體在你的樣本中得到充分代表。雪球取樣在雪球取樣中,你從找到滿足你研究的包含標準的個體開始。然后,你要求他們推薦他們認識的其他滿足標準的人。盡管這種方法幾乎不可能得到代表性樣本,但有時候它可能是最好的可用方法。當你試圖獲得難接近或難找到的人群時,雪球取樣格外有用。例如,如果你研究的是吸毒者,你幾乎不可能找到吸毒者的完全列表。但是,如果你找到一個或兩個吸毒者,你可能發(fā)現(xiàn)他們認識其他吸毒者以及知道如何找到他們。
后記
每年都要指導各種層次的學生做本科生基金研究或畢業(yè)論文,每次都要強調書中涉及的這些內容。常常在實驗室的例會上說,這次說過了,就不能再出現(xiàn)這類問題啦!其實不可能的。原則和規(guī)范是定的,而學生是常新的。所以如果這本書能夠作為一本很實用的簡明指導手冊,在學生進行自己研究工作的時候能時不時地翻看一下,以減少迷茫和困惑,少走很多彎路的話,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這本書是黃希庭教授領導的中國心理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組織翻譯的心理學方法叢書中的一本。當時在幫助黃老師與重慶大學出版社的小雷一起挑選原版書籍、組織翻譯隊伍的時候,由于各方面工作很多,又有不少翻譯和寫作的欠賬,并未將自己列入其中。怎奈黃老師親自點將,要求我承擔此書的翻譯工作,惶惶然應允。考慮到這本書涉及研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我請了有過研究經驗、已經獨立開始從事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學生參與進來,討論并啟動了翻譯工作,整個2008年的暑假和接下來的一年,與出版社來回溝通修改,直到2009年的暑假校對書稿的清樣,斷斷續(xù)續(xù)終于完成。作為責任人,首先非常感謝黃希庭老師的信任和鞭策,完成這項工作的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積累的過程,同時還要感謝所有參與這項工作翻譯及重慶大學出版社的編校人員。本書的翻譯出版是多人合作的成果,具體分工是:王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第一單元第2~10章;張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第三單元;王異芳(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第二單元;趙婧(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第四單元第23章及本書附錄A;覃婷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第四單元第25章及本書附錄B;于悅(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第四單元第24章;另外,蘇彥捷完成了本書序言、第一單元第1章、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的部分內容以及全書統(tǒng)校的工作。雖然參與翻譯的我們都有過心理學研究工作和撰寫論文的經驗,但由于不同研究方向和所熟悉領域的差異,難免會有不夠貼切準確甚至錯誤的地方,請讀者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便于我們在適當?shù)臅r候修正,以免誤人誤事。謝謝!
編輯推薦
《心理學研究要義》編輯推薦:萬卷方法,是重慶大學出版社自2004年7月以來陸續(xù)出版的一套深入、系統(tǒng)地介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問題的書系,至今已出版圖書60余個品種?!碽r〉“萬卷方法”的理想〈br〉為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傳播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學者和研究生提供一個內容規(guī)范、使用便捷的“研究方法工具箱”?!碽r〉“萬卷方法”的受眾?圖書館及大學社會科學各院系的資料室?!碽r〉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人員?!碽r〉社會科學各專業(yè)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碽r〉社會及市場調查的實務工作者。〈br〉每年都要指導各種層次的學生做本科生基金研究或畢業(yè)論文,每次都要強調書中涉及的這些內容。常常在實驗室的例會上說,這次說過了,就不能再出現(xiàn)這類問題啦}其實不可能的。原則和規(guī)范是定的,而學生是常新的。所以如果《心理學研究要義》能夠作為一本很實用的簡明指導手冊,在學生進行自己的研究工作時能時不時地翻看一下,以減少迷茫和困惑,少走很多彎路的話,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br〉——蘇彥捷(選自本書“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