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重慶大學 作者:薛曉螺 頁數(shù):215
前言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國家課程標準已經(jīng)頒布了7年,按理說,我國課程評價領域“基于標準”的研究應該比較深入了,但事實上,我國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作為語文素養(yǎng)評價組成部分的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則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性難題。作者開展的基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生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研究,屬于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更是國內最前沿的研究?! ∽鳛檠枣械膶?,我自己對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研究并不深入,特別邀請了倪文錦教授協(xié)助提供更多的專業(yè)指導。薛曉嫘在博士論文《基于課程標準的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研究》基礎上修改完成了學術專著《新課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其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此書建構了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場,引導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進入到理性的質性評定體系中,以言語描述的評價統(tǒng)整量化指標評判的學業(yè)成就體系,可以避免繁瑣的表面化的評價形式對于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本質的干擾?! ∑浯危藭嬃苏Z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內容框架,這個框架以語文閱讀能力評價框架為重心,同時搭建起語文閱讀方法評價框架和語文閱讀情感態(tài)度評價框架,從“言語實踐、情感體驗和主體參與”這三個立場具體分解《語文課程標準》閱讀目標,使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有了明確的評價范圍參照,可以避免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實踐中的盲目性。
內容概要
本書在理論研究方面的主要貢獻在于,建構了以“言語實踐、情感體驗和主體參與”為立足點的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場,強調在評價過程中重視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內在價值,強調欣賞學生的閱讀學習經(jīng)驗;在實踐研究方面的主要貢獻在于,以《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為依據(jù),初步建構了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內容框架,同時開發(fā)了部分適應新課程評價理念的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工具,提出了可操作的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方案,因而本書對于中小學語文課程評價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規(guī)范意義。 鑒于上述特征,本書的讀者對象首先是在崗語文教師和語文教研員;它可以作為語文教師的繼續(xù)教育教材,幫助基層語文教師和教研員更好地了解新課程的評價理念,參與并實施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與語文評價。其次,師范生和中小學學生也是本書的讀者對象。本書適合于用做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簡稱“漢教”)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選修課教材,它可以幫助漢教師范生在職前培養(yǎng)階段了解語文新課程,為大學畢業(yè)后更好地參與語文新課程的實施與評價打下良好基礎。本書第3章所設計的調查問題,適合于中小學學生自我檢查閱讀學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目標維度的進展狀況;第4章所開發(fā)的閱讀能力核對清單和閱讀過程自評工具,可以幫助中小學學生自我檢查閱讀過程,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同時,這一章中所展示的評價案例,可以幫助中小學學生了解新課程的閱讀評價理念和閱讀評價方式,從而調整自己的閱讀方式和閱讀評價方式,注重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建立起閱讀學習的自信心;第5章所建議的閱讀考試范圍和閱讀考試題型,可以幫助中小學學生了解新課程閱讀考試的改革方向,提高復習效率。所以,本書也是一本適合于中小學學生和家長使用的評價學生語文閱讀學習過程和閱讀學習結果的操作手冊,它對于糾正廣大中小學學生和家長的閱讀評價觀念和評價方式都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薛曉嫘,博士,重慶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97年獲得浙江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得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得重慶市教委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重慶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研究成果
書籍目錄
導論第1章 新課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場 第1節(jié)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 第2節(jié)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情感體驗立場 第3節(jié)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主體參與立場第2章 新課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內容框架 第1節(jié) 語文課程目標分析 第2節(jié) 語文閱讀目標內容分解 第3節(jié)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內容框架第3章 新課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取證分析 第1節(jié) 取證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第2節(jié) 三維閱讀學習結果的取證設計 第3節(jié) 取證調查結果與分析 第4節(jié) 取證調查的結論與建議第4章 非考試類新課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方案 第1節(jié) 學業(yè)成就評價方案的特征 第2節(jié) 單項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方案 第3節(jié) 綜合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方案第5章 考試類新課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方案 第1節(jié) 語文閱讀考試材料范圍 第2節(jié) 單項語文閱讀能力考試方案 第3節(jié) 綜合性語文閱讀能力考試方案結語附錄 附錄1 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一上半期學習情況總結表 附錄2 語文閱讀能力與閱讀方法調查問卷 附錄3 語文閱讀興趣、習慣、態(tài)度調查問卷 附錄4 小心袋熊! 附錄5 斑羚飛渡 附錄6 圖目錄 附錄7 表目錄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新課程語文閱讀 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場所謂學科立場,是指區(qū)別于課程性質的學科特征,它是評價學業(yè)成就的學科立足點,不同的課程內容具有不同的學科特征,也就隨之帶來了不同的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例如,語文課程以言語實踐為學科特征,語文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為語言理解與語言運用的具體行為;數(shù)學課程以數(shù)字運算為學科特征,數(shù)學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為解決數(shù)字運算為主的具體行為;體育課程以增強體能和動作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學科特征,體育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為肌肉能力的增強,動作技能的協(xié)調性與熟練程度的增強等具體行為。確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場,就是要找到以語文課程品質為核心的、評價學生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的學科立足點。這一學科立足點是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區(qū)別于其他學科課程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分界線?! ”菊聫恼n程是發(fā)展學生經(jīng)驗的育人方案這一根本立場出發(fā),結合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培養(yǎng)目標,探討發(fā)展學生語文閱讀經(jīng)驗和評價學生語文閱讀經(jīng)驗的品質特征與根本立足點。確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場,離不開閱讀理論本身的支撐,更離不開評價理論價值取向的指導。 語文課程具有言語實踐的學科品質,從分析語文課程品質人手,可以確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閱讀理解過程是讀者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建構意義的過程,閱讀理解具有讀者情感體驗的品質,從梳理閱讀接受理論的發(fā)展時期人手,可以確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情感體驗立場;學業(yè)成就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因此,學生自己對自身學習經(jīng)驗的評判解釋具有重要意義,從剖析評價理論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入手,可以確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主體參與立場?! 〉?節(jié)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是指以學生獲取書面語言信息的言語實踐為核心來評價學生的閱讀學業(yè)成就,強調從辨析閱讀材料的言語形式人手,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考察學生在閱讀能力、閱讀方法和閱讀情感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的收獲與改變。強調在具體的閱讀活動中考查學生在文本信息的獲取、思想感情的提煉和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的變化等方面的實際表現(xiàn)。從言語實踐立場出發(fā),就應當考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書面語言信息的實踐能力的改變情況,研制開發(fā)適應不同目標領域的評價工具,以獲取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目標維度的閱讀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證據(jù),作出綜合的價值判斷?! ∫?、語文課程的言語實踐品質 探討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場,需要剖析語文課程的課程品質。因此,我們至少應當理清以下幾個概念:課程、語文課程、語文課程品質。課程是什么?不同的學者對課程有不同的定義。課程定義的典型類型大致有六種:①課程即教學科目;②課程即有計劃的教學活動;③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④課程即學習經(jīng)驗;⑤課程即社會文化的再生產(chǎn);⑥課程即社會改造。作者贊同廖哲勛關于課程是育人方案的定義,同時也贊同張華關于課程發(fā)展學生經(jīng)驗的觀點?! ≌n程是在一定學校培養(yǎng)目標指引下,由具體的育人目標、學習內容及學習活動方式組成的,具有多層組織結構和育人計劃性能、育人信息載體性能的以指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育人方案,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概括而言,課程概念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課程作為學科,課程作為目標或計劃,課程作為經(jīng)驗或體驗。晚近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發(fā)展中,課程概念的內涵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出現(xiàn)了新的趨勢,主要包括:從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習者的經(jīng)驗,從強調目標、計劃到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從強調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因素的整合,從只強調顯性課程到強調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并重,從強調“實際課程”到強調“實際課程”與“空無課程”并重,從只強調學校課程到強調學校課程與校外課程的整合。因此,課程作為一種育人方案,它包含著學生在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兩方面的發(fā)展。直接經(jīng)驗是指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及其需要直接相關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及其技能的總和,如社會生活經(jīng)驗、學生處理與自然事物關系的知識和經(jīng)驗、技能技巧,等等。直接經(jīng)驗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直接相關,是課程內容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課程性質的不同,有的課程甚至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主,如活動課程。間接經(jīng)驗即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書本知識,它是人類認識的基本成果,間接經(jīng)驗具體包含在各種形式的科學中?! ≌Z文課程是什么?基于課程是學校的育人方案,它包含著學生經(jīng)驗的發(fā)展這樣的前提,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是發(fā)展學生“語文”經(jīng)驗的學校育人方案。那么,“語文”又是什么呢?目前國內公認的關于語文的定義源于葉圣陶對“語文”的解釋。即“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什么叫語文?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這個名稱是從1949年下半年起用的。解放以前,這個學科的名稱,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解放以后才統(tǒng)稱‘語文’?!狈治觥鞍芽陬^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這句話,其實是說,語文是關于口頭運用的語言和關于書面運用的語言的學習科目。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語言運用的不同憑借和方式,前者憑借發(fā)音器官所發(fā)出的語音來表達思想感情,后者憑借文字符號來表達思想感情。這種語用意義上的“語言”其實就是言語行為。 因此,可以這樣定義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是發(fā)展學生言語經(jīng)驗的學校育人方案,它是發(fā)展學生口頭言語經(jīng)驗和書面言語經(jīng)驗的知識體系與活動方式的總和。語文課程的知識體系以語言知識為核心,雜糅了文字學、語法學、閱讀學、寫作學、修辭學、邏輯學、文學等多學科內容,從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兩個層面展開,其活動方式包括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其根本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言語經(jīng)驗。在發(fā)展學生言語經(jīng)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學生的健全人格也應成為學生言語經(jīng)驗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Z文課程品質是什么?語文課程品質是語文課程的學科特征,是語文課程區(qū)別于其他課程學科特征的個性標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辈贿^,工具性與人文性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剖析這種比喻說法的本體,它們都是指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因此,語文課程品質是言語實踐?! 。ㄒ唬┱Z文課程工具性的言語實踐品質 關于語文課程工具性的言語實踐品質,可以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找到解答。巢宗祺教授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明確指出:“這里的‘工具’是一個比喻的說法?!ぞ咝浴塾谡Z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運用的實用性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币簿褪钦f,其實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就是語言的“實用性”和言語活動的“實踐性”的結合,是學生的具體言語實踐行為,是聽說讀寫行為的具體化?! ⊥跛扇淌谡J為,語文包含著一個民族的語言系統(tǒng)和規(guī)則,還包含著按照這一語言規(guī)則所進行的言語活動及其所形成的言語作品?!叭魏蚊褡澹魏紊鐣?,任何國家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本民族的母語課程,究其本意,都是為了讓下一代熱愛并掌握祖國的語文,即熱愛并掌握母語,包括母語的知識系統(tǒng)——語言和母語的實際運用一言語,這一階段的教育重點則是提高下一代的言語能力。顯而易見,語文教育,說到底,就是要讓學生在言語訓練中把握語言規(guī)律,從而發(fā)展他們做人所必須的言語能力。其過程應當是:言語——語言——言語?!薄 娜~圣陶先生對“語文”的定義,到王松泉教授對“語文”的注解,都不難看出,語文課程的內涵是言語實踐活動。因此,巢宗祺教授關于“語文運用的實用性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的解釋,其實也就是指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 【C上,語文課程工具性的言語實踐品質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具體的言語實踐活動,這些言語實踐活動具體表現(xiàn)為讀寫聽說各個方面,也就是《語文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五個方面的課程目標內容: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換句話說,語文課程的言語實踐品質就是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和日常生活中的聽說讀寫行為?! 。ǘ┱Z文課程人文性的言語實踐品質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征,是由語文課程的教材內容決定的。語文課程的教材內容,都是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又以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文學作品為主。語文教材中的這些文學作品,包容了形式美與內容美,具體表現(xiàn)為語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它包容了社會美與自然美,表現(xiàn)為人物美與事件美,景物美與環(huán)境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課文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的審美鑒賞活動,通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的言語實踐活動,他們可以在思想感情和思想認識上都得到改變與提升。巢宗祺教授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也明確指出:“‘工具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那么,語文課程的人文學科特點與中小學其他學科課程的人文學科特點相比,有哪些差異呢?政治課程和歷史課程的人文性特點都比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點強,為什么一提到語文課程,就總會讓人們想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征呢? 由于語文課程作為一種學校育人方案,其課程內容廣泛龐雜,包含了極強的人文性特點,不僅涉及相關學科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而且具體的課文材料本身還包含了社會規(guī)范與人的尊嚴、價值、個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內容,也就是包含了我們常說的社會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內容,這些都是人文性的具體體現(xiàn)。學生在言語學習的過程中,憑借課文所提供的語言學習的材料,在獲得理解語言與運用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能獲得智慧的啟迪,道德的教化,情感的培養(yǎng),習慣的養(yǎng)成等多方面發(fā)展。換句話說,語文教學的過程,是語言材料影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言語信息與智慧技能)和發(fā)展健全人格的過程?!罢Z言教育的過程是學生讀寫聽說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因此,盡管在語文課程中學生學習的是語言,發(fā)展的是言語實踐能力,但在言語活動的語文實踐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受到課文思想內容的影響,這種人文性影響,有時會表現(xiàn)得比政治課程和歷史課程的影響更加深刻。所以,一提起語文課程,人們就會立刻想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點。不過,我們還是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內容與政治課程、歷史課程的課本內容相比較,具有完全不同的課程目的和課程功能。語文課程的根本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言語經(jīng)驗。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點是在發(fā)展學生言語經(jīng)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完成的,語文課程的人文學科特點是在學生的言語審美實踐中傳遞和傳承的。因此,強調“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不能脫離語文課程的言語實踐品質?! 【C上,語文課程人文性的言語實踐品質是特指學生言語實踐中的言語審美實踐活動。這些言語審美活動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在課文學習和課外閱讀活動中,對課文(文本)語言在形式美和內容美方面的鑒賞,對課文(文本)中人性美和思想美的感悟;因此,學生在獲得理解語言與運用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能同時獲得智慧的啟迪,道德的教化,情感的培養(yǎng),習慣的養(yǎng)成等多方面發(fā)展。語文課程具有言語實踐的課程品質,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對學生言語實踐活動的比喻說法。所以,言語實踐應當成為語文課程品質區(qū)別于其他學科課程品質的個性標志和分界線,言語實踐應當成為評價學生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學科立足點?!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 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是指要圍繞閱讀中的言語實踐來考察學生的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考察學生在閱讀能力、閱讀方法和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的收獲與改變。也就是說要從具體的閱讀實踐出發(fā),具體考察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實際表現(xiàn),從文本信息的獲取、思想感情的提煉和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的變化等方面的實際表現(xiàn)來對學生的閱讀學業(yè)成就作出價值判斷。從言語實踐立場出發(fā),就應當選擇不同的評價工具,獲取學生閱讀學習收獲在不同目標領域的表現(xiàn)信息,作出綜合的價值判斷。具體說來,確立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在評價實踐的操作中,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的言語實踐立場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和閱讀鑒賞能力。 ?。ㄒ唬┛疾鞂W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運用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指獲取課文(文本)信息意義的能力,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獲取課文(文本)詞語的字面信息意義的能力;一是獲取課文(文本)詞語語境意義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理解詞語隱含意思的能力。以朱自清先生的課文《背影》為例,課文中有兩個地方使用了“聰明”這個詞語。“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聰明”這個詞語的字面意思在詞典里的解釋是“智力發(fā)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焙茱@然,“聰明”這個詞語在課文中的語境意義是要強調作者在當時并沒有能夠真正理解父親的關愛。因此,作者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用“聰明過分”和“太聰明”來強調在父親去世后才終于理解了父親的關愛所帶來的內疚的情感。如果學生閱讀課文后理解為作者想要表明自己“很聰明”,就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課文中作者的用意。 因此,在評價閱讀理解能力時,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理解語境意義的能力。各種閱讀考試中的選擇題,其實就是考查學生根據(jù)上下文語境辨析詞語含義的能力,即考查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運用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將閱讀課文(文本)后的所得運用于自己的思想表達中,這種所得,包括詞語和語句、表達手法或思想內容。例如《巷口》這段作文片斷,一看就知道作者運用了課文《背影》的表達方法?! ∥易x初一那年,是在校駐讀。那年冬天特別冷,我的鼻炎犯了,十分難受,本來打算順其自然,熬一熬算了。不料在打電話的時候被爸爸聽出來了,他讓我晚上到學校大門前的巷口等他送藥來。那天晚上風特別大,爸爸的短發(fā)被寒風吹得全部直立了起來,猶如頂著沖冠的怒發(fā)。爸爸默默地遞給我那些藥,只說了一句“自己小心些”就匆匆離開了。望著爸爸匆匆遠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模糊起來。那一瞬,我認識了他。他不再是那個扼殺我童年美夢的大恐龍,他是為了我健康成長而默默澆水施肥的辛勤園丁。從此,我會加倍小心照顧自己?! 倪@段練筆可以看出該學生理解了課文《背影》中“背影”的含義,并且能夠正確地運用到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中。 另一段學生的作文練筆,則是對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詞語和句式方面的運用: 我一邊走一邊觀賞起園中景物來,不必說那碧綠的草坪,那種滿奇花異草的花壇;也不必說那色彩斑斕的孔雀,婉轉嗚叫的黃鶯,伊呀學舌的鸚鵡;單是那明鏡般的人工湖就有無限的趣味?! ”緯谒恼轮小堕喿x我身邊的建筑》評價案例,也是考察學生閱讀運用能力的例子?! 。ǘ┛疾鞂W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和閱讀鑒賞能力 閱讀審美能力和閱讀鑒賞能力本來應當合起來說的,在這里分開來講,主要在于強調二者在評價實踐中的區(qū)別。閱讀審美能力,重點強調學生在閱讀中對美的感知和體驗;閱讀鑒賞能力重點強調學生在閱讀中對美的欣賞與評判。換句話說,閱讀審美能力重點考查學生在閱讀中是否產(chǎn)生了愉悅的體驗與感受,而閱讀鑒賞能力則重點考查學生在閱讀中是否能夠說出這些愉悅體驗的原因和理由。 以課文《散步》為例,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和體驗作者在課文中表達的尊老愛幼的親情,說明他具備了閱讀審美能力;學生能夠在閱讀中說出這種尊老愛幼的親情由哪些文字傳達出來,自己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說明他具備了閱讀鑒賞能力。本書第四章的評價案例《在散步中感悟生命》,是考查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例子?! ∪?、言語實踐立場在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中的異化 由于對語文課程工具性品質在認識上存在著偏差,導致了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中言語實踐立場的缺損,具體表現(xiàn)在對課文(文本)閱讀運用的忽視和對閱讀鑒賞的忽視。長期以來,語文教學被異化為對文本的分析講解,特別是對文本思想內容的講解,而忽視了文本言語形式的重要作用。表現(xiàn)在語文學業(yè)成就評價中,則常常以一篇作文的思想內容是否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作為評價學生語文成績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代替了學生的閱讀感受,作品的思想內容代替了學生的閱讀感悟,導致了學生在閱讀中對于自我的迷失?! 。ㄒ唬爸乩斫廨p運用”的言語實踐異化 所謂“重理解輕運用”的言語實踐異化,是指在語文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實踐中,重視對學生在思想內容方面的閱讀理解評價,輕視學生對課文(文本)語言形式方面的閱讀運用評價。這樣的閱讀評價現(xiàn)狀,源于對語文課程工具性言語實踐品質認識的偏差,這種認識上的偏差,與古代語文教育的本質緊密相關。中國古代的教育,實質上是“大語文教育”,它包括了當時幾乎所有用文字表述的內容,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文學、語言學、文藝學、哲學、政治學、倫理學、道德學、宗教學、社會學、民俗學、歷史學、地理學、經(jīng)濟學、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在古代都是通過語言研習的方式完成的,其任務是為當時的社會培養(yǎng)一切非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才。在中國古代,學好了語文,就等于學好了一切。因此,古代的語文學業(yè)成就評價方式往往以一篇命題作文作為唯一形式,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有所改善。閱卷人的主觀意識在作文評價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文章的思想內容是否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則成了決定文章成敗的主要因素,文章的言語形式對于表達思想內容的作用,則退居于次要地位?! ‰S著國外教育理論與評價理論傳人我國,語文學業(yè)成就評價也由原來的單一計分方式逐步轉變?yōu)槎囗椨嫹址绞剑耙砸黄魑臑檎Z文測試項目的單一方式,是舊式八股科舉考場的遺物,新式學堂成立之初還沒有完全取消。辛亥革命以后,這種單一的測試方式開始有所改變,直至“五四”時期,閱讀、寫作、語文基礎知識多項結合的綜合測試法逐步推行,逐步完善。又由于國外教育界流行的較為科學的測試評價標準和方法的引進,給分方式也從主觀評價的單一計分法逐步改變?yōu)橹骺陀^結合、平時成績與測試成績結合的多項計分法?!钡趯嶋H操作中,卻依然秉承著古代語文教育的“精髓”,無論閱讀、寫作還是基礎知識測試,都以文本思想內容作為評價的主要參照,忽視言語形式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作為語文素養(yǎng)評價組成部分的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則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性難題。作者開展的基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生閱讀學業(yè)成就評價研究,屬于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更是國內最前沿的研究?! 拊抒鳌 ”緯孕蕾p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改變?yōu)閷W業(yè)評價的價值取向,從“評價什么”和“怎么評價”人手來建構研究框架?! ”緯淖x者對象首先是語文教師和教研員,其次是師范專業(yè)的學生及中小學學生。本書可以作為中小學學生及家長的案頭工具書,方便學習和指導。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