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翻譯教程

出版時間:2006-6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作者:安菊梅  頁數(shù):145  字數(shù):180000  

前言

  初學翻譯者對翻譯的認識基本上局限于字面翻譯,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翻譯無須理論或技巧。無論什么題材和體裁,只要語法和閱讀能力提高了,翻譯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增強了。但是,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和教學實踐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表明事實并非如此。本教材就是筆者在多年翻譯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的?! ”緯晒└呗殞W生和英語自學者學習英漢翻譯時使用。高職教育強調(diào)實用性人才的培養(yǎng),本書的目的旨在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實用翻譯能力,同時解決初學者在翻譯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窘滩耐怀鰧嵱眯院椭R性,題材新穎,體裁廣泛,范文真實,富有新意,與時代緊密結(jié)合。其具體特點如下:  1.徹底改變目前翻譯教材“一邊倒”的現(xiàn)象,拓寬方向,增強實用性,內(nèi)容涉及面廣泛,如餐飲、廣告、新聞、信函、合同、旅游等,以適應社會對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根據(jù)社會對高職學生的需求,本教材注重技能教學,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適當降低“人口”的難度,但不降低“出口”的水平?! ?.注重所選資料在現(xiàn)代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實用性,體現(xiàn)強烈的時代性?! ?.簡單介紹翻譯的基本理論、策略和技能要領,提供大量的以時代生活為背景的不同題材和體裁的范文和練習?! ?.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教材的編寫,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從語篇分析人手,將譯者的視野從字、詞、句擴展到句群和篇章,強調(diào)篇章是翻譯的理想單位。翻譯必須考慮原語社會文化環(huán)境,即翻譯的情景。培養(yǎng)、強化學生的語篇意識,提高他們的翻譯能力。  在編寫過程中,作者參考了國內(nèi)近年出版的許多專著和教材,從中選用了一些練習,也吸取了很多益處,在此一并感謝。本教材是作者在教學工作之余編寫的,由于水平有限,時間倉促,紕漏難免,誠懇地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和廣大使用者提出寶貴意見。

內(nèi)容概要

《英漢翻譯教程》是一本通過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來講解積譯技巧的中高職教材。其內(nèi)容難度適中,且實例較多,方便學生更好更直接地揣摩學習。從旅游到美食,從演講到節(jié)日,該書翻譯內(nèi)容涉及到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讀者在感受文化差異的同時,也學會了兩種語言的表達之法。另一方面,書中內(nèi)容還極大地提高了讀者學習英語的興趣。

書籍目錄

緒論 翻譯歷史和翻譯理論簡介第一章 英漢兩種語言對比第二章 英漢文化差異第三章 翻譯的過程及方法第四章 求職、求學申請第五章 信函第六章 商務合同第七章 產(chǎn)品說明和廣告第八章 演講第九章 旅游第十章 節(jié)日第十一章 新聞翻譯第十二章 標語和標志第十三章 餐飲第十四章 名片和機構名稱第十五章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章節(jié)摘錄

  據(jù)史書記載,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了與各鄰近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貿(mào)易往來。漢武帝時(約公元前二世紀),張騫兩度出使西域,為開辟著名的“絲綢之路”做出了巨大貢獻,東西方的文化、經(jīng)濟交流也日益遞增,翻譯人員為此所做的功績也是不可磨滅的。但是,真正意義上,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翻譯時期的形成,始于漢末佛教的傳人。從那時到北魏、隋唐、宋初一千多年間,以佛經(jīng)翻譯為主的筆譯工作有了長足發(fā)展,期間著名的翻譯家有鳩摩羅什、玄奘等僧人。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展開了關于翻譯標準與方法的探討與爭論,由此初步形成了我國的翻譯理論體系?! ∷未笃?,譯經(jīng)事業(yè)衰微,加上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翻譯事業(yè)處于停滯衰退的狀態(tài)。明代鄭和下西洋,重開了我國對外交流史的新紀元,沿海的對外貿(mào)易和商品經(jīng)濟開始活躍,西方的文化也隨著經(jīng)濟往來逐漸傳人我國,出現(xiàn)了明清之際介紹西歐各國科學文化的第二個重要翻譯時期。這期間的重要翻譯家有徐光啟、林紓、嚴復等,其中對翻譯實踐和理論做出杰出貢獻的當首推嚴復。嚴復首次把赫胥黎的《天演論》介紹到中國;“天演競爭,優(yōu)勝劣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詞匯。嚴復隨后翻譯的亞當·斯密《原富》(即《國富論》)、孟德斯鳩《法意》(即《論法的精神》)、斯賓塞《群學肄言》(即《社會學研究法》)、約翰·穆勒《群己權界論》(即《自由論》)和《穆勒名學》(即《邏輯學》)等西方資產(chǎn)階級名著,第一次把外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論介紹到封建、落后的舊中國,打開了人們的眼界,給政治上敏感的知識分子敲響了警鐘。嚴復提出了“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激進思想。指出中國要改變因經(jīng)濟落后、政治腐敗而遭到列強欺侮的國家民族危機,必須痛下決心,維新改革,學習西方,才能走向富強。嚴復的翻譯,一百多年來影響了好幾代中國知識分子,至今仍受到國人的重視。他在大量翻譯了西方政治、經(jīng)濟名著的基礎上,總結(jié)出至今仍為人們所推崇的“信、達、雅”翻譯三標準。在他之前,馬建忠提出了“善譯”說,即“譯成之文,適如其所譯……使閱者所得之益,與觀原文無異。”可以說,馬氏的“善譯”和嚴氏的“信達雅”為我國近代乃至以后的翻譯理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編輯推薦

  初學翻譯者對翻譯的認識基本上局限于字面翻譯,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翻譯無須理論或技巧。無論什么題材和體裁,只要語法和閱讀能力提高了,翻譯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增強了。但是,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和教學實踐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表明事實并非如此。本教材就是筆者在多年翻譯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的。  《英漢翻譯教程》可供高職學生和英語自學者學習英漢翻譯時使用。高職教育強調(diào)實用性人才的培養(yǎng),《英漢翻譯教程》的目的旨在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實用翻譯能力,同時解決初學者在翻譯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本教材突出實用性和知識性,題材新穎,體裁廣泛,范文真實,富有新意,與時代緊密結(jié)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英漢翻譯教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些小冊,各有千秋,多買些閑來一讀,會有收獲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