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馬明華,涂爭鳴 主編 頁數(shù):268 字數(shù):348000
前言
文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培育人的素質的關鍵。著名物理學家勞厄曾言,“當所有學過的知識都忘記之后,剩下的就是素質”。大腦的開發(fā)在于文化、知識的教育,素質關注人的人性及靈性,兩者密不可分。大學的基礎是治學,而素質是在精神層面上與科學互通共求的。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zhàn)略,把堅持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再次強調了我們的教育要立足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健康發(fā)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越來越引起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高等學校不僅應注重治學,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素質。哈佛大學的《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提到:“中國在不久的將來預計會達到16億人口。如果沒有很高的素質,會是一個沉重的包袱;相反,則是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源。高校將在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上起到關鍵作用?!薄 〈髮W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專業(yè)知識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文化科學素質是基礎。我們所進行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理工科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大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1995年,針對當時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實際,教育部提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并在全國部分高等學校進行試點。
內容概要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理論為理論基礎,針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現(xiàn)狀和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實際,全面闡述了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價值與作用,解析了人文素質教育的構成要素和精神元素,提出了人文素質教育的規(guī)格、原則、途徑和方法,構建了以文學藝術教育、史學哲學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社會適應教育為具體內容的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新體系。全書具有理論可讀性和實踐操作性,對于高校教師具有參考作用,也可作為大學生提高人文素質的讀物之一。
書籍目錄
導論人文素質教育的當代境遇 一、人文素質教育涵義之釋 二、人文素質教育目標之立 三、人文素質教育與相關教育之辨第一章 人文素質教育的價值與功能 第一節(jié) 人文素質教育的個體價值 一、成人的要素 二、明辨的前提 三、創(chuàng)新的基礎 第二節(jié) 人文素質教育的社會價值 一、信念與社會穩(wěn)定 二、常識與社會進步 三、思想與社會批判 第三節(jié) 人文素質教育的社會功能 一、協(xié)調個體與社會 二、明晰思想和知識 三、醇化素養(yǎng)與能力第二章 人文素質教育的構成要素 第一節(jié) 教育者:欲為人師,先為己師 一、為人師表的人文素質儲備 二、誨人不倦的教育品質要求 三、因材施教的多樣化教育方式 第二節(jié) 受教育者:善學者,師逸而功倍 一、兼容并蓄的知識結構 二、均衡發(fā)展的學習能力 三、主動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第三節(jié) 教育環(huán)境及條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適宜的校園文化 二、仿真的修煉環(huán)境 三、現(xiàn)實的磨礪條件第三章 人文素質教育的精神元素 第一節(jié) 人文素質精神元素的歷史印痕 一、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精神元素 二、異域文化的人文素質精神元素 三、中華民族人文素質精神元素的特色與其現(xiàn)實傾向性 第二節(jié) 人文素質精神元素的當代問題 一、當代中國人文素質精神的負面面相 二、當代中國人文素質精神負面面相的思考 三、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精神構筑 第三節(jié) 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核心精神品質 一、真誠:誠信、自律、敬畏 二、善良:慈悲、寬恕、助人 三、尚美:正義、勇敢、崇高 四、愛的覺悟:感恩與高貴第四章 人文素質教育的規(guī)格 第一節(jié) 內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質教育規(guī)格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 一、中國思想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脈絡 二、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素質教育規(guī)格 三、傳統(tǒng)社會人文素質教育規(guī)格的現(xiàn)代啟示 第二節(jié) 外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質教育規(guī)格的西方文化資源 一、西學東漸的歷史過程 二、西方思想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素質教育規(guī)格 三、西方社會人文素質教育規(guī)格的“本土化” 第三節(jié) 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規(guī)格 一、大學生人文素質知識結構上的全面發(fā)展 二、大學生人文素質要素規(guī)格第五章 人文素質教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第一節(jié) 人文素質教育的原則 一、科學性與方向性相統(tǒng)一 二、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 三、專業(yè)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 四、教育與自我教育相呼應 第二節(jié) 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一、第一課堂:人格綜合塑造 二、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洗禮 三、第三課堂:行為踐履強化 四、第四課堂:虛擬網(wǎng)絡歷練 第三節(jié) 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 一、學科交叉法 二、中西融合法 三、古今搭橋法 四、就地取材法第六章 文學藝術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起始 第一節(jié) 文學藝術教育概述 一、美麗人心:文學與文學教育 二、無用之用:藝術與藝術教育 三、大道至簡:文學藝術教育的內涵 第二節(jié) 文學藝術的教育功能 一、走向自失:文學藝術教育的審美功能 二、理性智慧:文學藝術的理想教化功能 三、情感寄托:文學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 第三節(jié) 文學藝術教育的途徑 一、君子人格:文學藝術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二、萬世師表:文學藝術教育的楷?! ∪⒍Y樂合一:文學藝術教育的形式與手段 四、欣賞與創(chuàng)作:文學藝術教育的具體措施第七章 史學哲學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支撐 第一節(jié) 史學教育的涵義與功能 一、史學的內涵:在歷史與史學、科學與藝術之間 二、歷史的載體:從口頭敘事到電子媒介 三、史學教育的功能:審美、警世與定向 第二節(jié) 哲學教育的內涵與功能 一、哲學及哲學教育的內涵 二、人是哲學與哲學教育的契合點 三、哲學教育的功能:啟智、植根與關懷 第三節(jié) 史學哲學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教科書、通俗讀物與原典 二、博觀與約取 三、勤思與篤行第八章 媒介素養(yǎng)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拓展 第一節(jié) 媒介素養(yǎng)教育概述 一、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緣起 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內涵 三、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結構特征 第二節(jié) 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現(xiàn)狀與成因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狀況 二、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缺失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jié) 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一、國外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二、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建構 三、構建我國媒介素養(yǎng)教育體系的新路徑和方法第九章 社會適應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提升 第一節(jié) 社會適應概述 一、社會適應的內涵及標準 二、社會適應的內容 三、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現(xiàn)狀 ……第十章 人都全面反戰(zhàn):人文素質教育的歸宿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于當代的不斷重提,既緣于經(jīng)濟發(fā)展后人文關懷的興起,又有教育體系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的動因。前者可以說是植根于一種“文化自覺”的沖動,后者則屬于更為緊迫的對教育狀況及前景的憂思?! ‖F(xiàn)代化進程作為不可抗拒的世界性潮流,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心靈,也不可避免地泛起一撥撥只崇尚物欲和金錢的沉沙,造就一批批“不差錢”但缺失精神支柱的“單面人”,形成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使得有識之士疾呼精神回歸與人文復興?! 〉鞣秸瓶氐默F(xiàn)代化進程對中國及其傳統(tǒng)文化卻更多的是異質元素。當代人如何依托原有的文化基因去融會成現(xiàn)代文明和世界文化的視角,又如何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趕上世界的整體步伐從而進入人類文明的前沿?這需要文化建設從最基礎的教育開始抓起,在人的培養(yǎng)上下功夫,從古今中外批判地吸收、更新和聚合愈加豐富的教育元素,在自覺意識層面上重視人才培養(yǎng)的素質水平?! 闹袊逃F(xiàn)狀看,人文素質教育的重提在某種意義上是在對單純的科技理性教育反思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由此人們不僅明確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而且從科學與人文的分合狀態(tài)出發(fā),把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富足與關注生命價值、生活意義結合起來,倡導既能用“工具理性”做事,又會用“價值理性”做人,克服只注重其中一個方面而造成不完整的人的狀態(tài)。所以,通過對單純知識教育的反思,逐步認識到“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要成長為“完整的人”,人文素質是何其重要。 高等學校作為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人才的搖籃和集散地,大學生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使者和建設者,責無旁貸地代表和引領著社會文明發(fā)展的未來走向。如何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和“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兩個根本性問題?如何把把高校真正辦成文明校園,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人才?如何為全社會樹立一個協(xié)調人格的標桿,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