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老學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書系/華大博雅學術文庫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華中師大  作者:劉玲娣  頁數(shù):35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興起了一股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熱潮,至今仍可以說方興未艾。這股研究熱潮的興起,一方面是有一批海內(nèi)外學者(如王明、湯一介、陳鼓應、卿希泰等許多學者)的推動,另一方面又是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發(fā)展一致的。

作者簡介

  劉玲娣,女,出生于1970年,湖北省宜昌市人。曾先后求學和工作于湖北師范學院、華中師范大學、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道家道教文化,兼及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歷史文獻研究。已出版?zhèn)€人專著《秦漢道家和道教》,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四十余篇。

書籍目錄

緒論上篇 漢魏六朝時期的老子觀第一章 漢代老子觀的變化一、從《史記》看老子角色的轉(zhuǎn)化二、從“黃老”和“黃老道”看東漢的老子觀三、從《老子銘》看東漢的老子觀第二章 漢魏六朝時期道教和佛教的老子觀一、老子化生說、化胡說與道教的老子觀二、老子化胡之爭與佛教的老子觀三、牟子《理惑論》的老子觀四、《抱樸子》的老子觀第三章 魏晉士人的老子觀一、孔圣老賢論二、大人先生論三、老聃非大賢論下篇 漢魏六朝時期的《老子》注第四章 《老子》注的黃老化一、漢代

章節(jié)摘錄

  早期天師道經(jīng)典《老子想爾注》將《老子》的“道”注解為:“道者,一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這是較早把道、氣和老子三者等同的例子。該注還把《老子》中的第一人稱“吾”都解釋為“道”,從而使“道”人格化。如注“及我無身,吾有何患”:“我,道也。吾,我同?!蹦媳背牡澜?jīng)一仍其舊,繼續(xù)神化老子,用老子替代“道”、“氣”等抽象的物質(zhì)性存在,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shù),如大量記述太上老君化生及降世故事的劉宋天師道經(jīng)典《三天內(nèi)解經(jīng)》宣稱:“道源本起,出于虛無,溟悻鴻蒙,無有所因,虛無自然,變化生成。道德丈人者,生于元氣之先,是道中之尊,故為道德丈人也?! ∫虼硕刑逍獰o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地君、九老仙都君、九氣丈人等百千萬重道氣,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令世人上章書太清,正謂此諸天真也……”大道出于虛無自然,在虛無自然中,生成道中之尊“道德丈人”,道德丈人在元氣之前就已存在,太上老君等諸天真都是道德丈人之后產(chǎn)生的。其中,太上老君的誕生過程如下:道德丈人從虛無之中化生玄、元、始三氣,三氣化生玄妙玉女,玄妙玉女再生老子。老子出生后,開始創(chuàng)造宇宙萬物?!度靸?nèi)解經(jīng)》對老子“布氣”創(chuàng)世是這樣描述的:  老子者,老君也,變化成氣,天地人物,故輪傳而化生,煉其形氣。老君布散玄元始氣,清濁不分,混沌狀如雞子中黃。因而分散,玄氣清淳,上升為天,始氣濃濁,凝下為地,元氣輕微,通流為水,日月星辰于此列布。老君因沖和氣化為九國,置九人,三男六女。至伏羲、女媧時各作姓名,因出三道以教民……①  道生萬物、氣化萬物是道家的宇宙觀,道教把老子置于道、氣之上,或者等同于道和氣,使道和氣喪失了在缺乏外力作用的條件下無為而無不為的特點,道和氣需要借老子之力作用于萬物,萬物接受了老子布散的玄、元、始三氣才成其為萬物。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魏六朝老學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書系/華大博雅學術文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漢魏六朝老莊學復興,值得關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