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羅?;?nbsp; 頁數(shù):31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舉一可以反三。中國現(xiàn)代的歷史敘事,黨派成見影響甚深,蒽識形態(tài)束縛尤多,所以很難求得客觀、公正、深切的理解。必須以更為超越的心態(tài)、廣博的胸懷,把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并真正置于世界之中,作百年以上長時段的宏觀考察與分析,才可以談得上史學的創(chuàng)新。思想的解放,對中國、對世界,于學術、于現(xiàn)實都大有裨益。我認為這是對辛亥百年最好的紀念。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之際,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在學校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隆重推出了“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文庫”,其中包括學術研究系列和人物文集系列,總計多達30余種著作。這套文庫的出版,稱得上是一項規(guī)模較大的學術文化工程。盡管由嚴昌洪教授擔任主編的十卷本《辛亥革命史事長編》等新書未收入文庫,而是由其他出版社出版,但這套文庫仍然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多年以來華中師范大學在辛亥革命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書籍目錄
厚
前言
第一章 時空與文化變革
一 對環(huán)境與時代之自覺
二 近代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
三 中國文化變革的常見形式
四 對康嚴譚梁文化范式的揚棄
第二章 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非主流與西學
一 主流文化的自救與困守
二 國粹派與“古學復興”
三 固有學科和文化門類的轉型
四 新型的社會科學萌芽
五 自然科學和技術的奠基
第三章 政治文化:時論與社會思潮
一 鑄國魂,造國民
二 體制內改革的延續(xù)與探索
三 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文化
四 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的濫觴
第四章 新式知識分子的成長與集結
一 權力邊緣與社會中下層的新生代
二 新式知識分子的知識結構和思想特征
三 新式知識分子與新型團體
第五章 新式知識分子與文化新工具
一 報刊——新的文化傳播利器
二 白話文登上大雅之堂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20世紀初年中國精英文化的發(fā)展,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是眾多的新型社會科學學科的出現(xiàn)。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國從生產方式到社會經濟結構,從政治制度到人們的思想觀念,都處于穩(wěn)定少變的狀態(tài)之中。傳統(tǒng)士人的思維方式是模糊綜合而非縝密分析,因而中國文化的部門分類簡單粗糙,“詩古文辭”即前面所說的“文學”的總稱,或稱“詞章”,遠不及“義理”、“考據(jù)”之學受人重視,而占據(jù)最顯赫地位的是經史之學,尤其是經學。經學長期被視為無所不包的學問,因為讀經必先通文字語言,故首先就涉及文字語言之學;經書中包含歷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于是涉及史學、考據(jù);歷代王朝尊崇經書,是為了宣傳和維護“三綱五?!边@“天人合一”之大道,因此又包括政治學、倫理學、義理之學(可視為哲學);經書中的內容還有各種“考工”、天文歷算乃至草木魚蟲,于是經學又涉及一些工藝、科技、天文、數(shù)學,以及動植物學(20世紀初有人稱之為博物學)。由于經學范圍廣大,所以人們相信通經即足以致用,而且自炫以“一物不知,儒者之恥”,以為經學足以包舉一切學問。這種認識既不利于各種學科的發(fā)展,也妨礙了士人治學的專精。鴉片戰(zhàn)爭之后,首先是西方傳教士零星地、不系統(tǒng)地帶入了西方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隨后中國人自己走出國門,逐漸接觸到西方各種專門之學。尤其是從19世紀末開始,大批留學生進入歐洲和日本的各類學校,接受各種普通或專門教育,一些新的知識和新的學科名稱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20世紀初嚴復的翻譯著作風行一時,這些譯著即分別屬于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邏輯學等學科的范圍。有的學者和留學生或者翻譯(主要是從日本),或者撰寫了諸如社會學、政治學、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等名目的著作或教科書,因而建立新型社會科學學科的問題,引起社會和學校的普遍注意。
編輯推薦
《辛亥革命時期的精英文化研究》是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文庫?學術研究系列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