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談兒童能力培養(yǎng)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張啟福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張啟福 著  頁數(shù):261  

內(nèi)容概要

  《大師談兒童能力培養(yǎng)》按照教育類別從浩瀚的大師創(chuàng)作中遴選出經(jīng)典的教育篇章,將大師們的教育思想和智慧系統(tǒng)、集中、分類地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為讀者親近大師提供了一條比較便捷的途徑。該書主題鮮明,它們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甚或是將來,都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教育話題,也是教育中最為重要的話題;內(nèi)容經(jīng)典,書中所選取的文章是在以人為本的教育前提下,從眾多的大師著作中選出的經(jīng)典教育美文,都有一定的高度,融故事性和哲理性于一體;大師眾多,全書所選大師以教育家為主,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等,既有先輩,也有就在我們身邊的智者?! ∪珪倪x文時空跨度大,觀點和主張精彩紛呈,在遴選過程中未受某種體系限制,在一個主題下盡量讓多種觀點并存,以期給讀者多元的思考及吸收之用。

書籍目錄

第一篇 教育者應具備的智慧記憶、思維和學習能力如果我當教師十四歲前的課程智能是什么智育盯住你孩子的強勢智力談人的潛力家庭教育的擴展保護的沖突——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第二篇 發(fā)展兒童思考的能力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手和理智“學習”不只是“記誦”使思考的力量完善論科學訓練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是人的最高本性沒有創(chuàng)造力就不可能有領悟發(fā)展學生的研究能力不會提問的學生不能算是好學生第三篇 按照成長的需求鍛造孩子的能力家庭經(jīng)濟練就你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兒童對自己機體的支配力讀書的方法怎樣精讀怎樣略讀和摘讀掌握性學習的一種策略受教育與受教材教育須適應自然培養(yǎng)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保證考場的發(fā)揮教海倫寫作時間與金錢改變想法,從決策力培養(yǎng)開始第四篇 培養(yǎng)兒童的獨立能力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做培養(yǎng)孩子自我訓練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自由探索的精神疑思問造就發(fā)動性質(zhì)的教育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想象力: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孩子不需要“代言人”第五篇 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孩子快樂智力的培養(yǎng)論天賦才能的培養(yǎng)談初級階段的計算教學怎樣學習外國語文字教育和記憶教育以后幾年的教育勞動教育增進技能和知識政治教育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專業(yè)知識與通用知識之間的平衡海倫的語言教育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教育者應具備的智慧記憶、思維和學習能力教學是從基本的科學原理——基本知識開始的,缺乏基本知識不可能掌握知識的頂峰。牢固地、自覺地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是進行完備的智能教育的最重要的條件。孩子們在低年級掌握了起碼的書寫知識(牢記單字的正確寫法),掌握了算術概念、規(guī)則和公式。少年期仍然要目的明確地繼續(xù)進行這項工作。如果在記憶中沒有牢固地保存最基本的科學原理,就談不上自學。在準備給五至七年級上課時,我們每個教師都明確哪些內(nèi)容是應當牢記的;哪些內(nèi)容只要理解,不用識記。我們制訂了學習烏克蘭文、俄文、法文的最基本的書寫知識的3年計劃。我們認為,少年的思想應當為創(chuàng)造性的智能工作作準備,這項創(chuàng)造性的智能工作要求對事實和現(xiàn)象進行思考、探索。多年的經(jīng)驗使我相信,持續(xù)不斷的死記硬背是學生智能勞動中的反?,F(xiàn)象,它會造成只注意熟記的人可能記了很多東西,但是如果需要他從記憶中找出最基本的原理,他腦袋中就一片糊涂,他面對基本的智能題目束手無策。如果一個人不會選擇去記最需要的東西,他也不會思考。假如說,1個少年在寫作文時,他要考慮怎樣寫每一個單字,而在解題時,他要冥思苦想簡化乘法的公式,這樣他是什么也想不出來的。學生對許多東西不需要考慮,在智力工作中應當運用自如。正如熟練的鉗工拿工具時不需細看一樣,因為它熟悉自己工具的每個特征。同樣的道理,智能工作熟練的學生從自己記憶的庫房中去取出最基本的原理也用不著緊張的集中思想。這對少年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抽象思維的蓬勃發(fā)展使少年對必須牢記的基本原理產(chǎn)生獨特的輕視心理。(既然世界在時間空間上都是無限的,為什么去記某一個公式?)但是進行抽象思維不可能沒有對具體事實和具體事物的了解。如果一個人的記憶中沒有“隨手可取的”基本原理,他在少年時期就會思想表達不清楚——因為他的思想很亂,而這對整個智力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很重視引導學生對最基本的原理進行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八枷虢逃摇敝蟹胖庇^教具和儀器,專門用來做自我測驗和訓練記憶(例如,數(shù)學電筆)。每個少年都有一本筆記本“供自我測驗”用,學生在筆記本上記著,什么是需要永遠保存在記憶中的:代數(shù)公式,物理公式,化學方程式。在有關心理素養(yǎng)的座談會上我教少年們把時間分成幾段,每隔一段時間檢查一下記住教材的情況。在低年級我們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學會閱讀、書寫、議論、觀察和表達思想上。如果到了少年期這些能力得不到加強和提高,少年學習起來就很困難。我們每個教師都十分重視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少年期最重要的是訓練默讀。六七年級學生應當會抓住長句各個部分的完整意思。不具備這種能力少年的思維就遲鈍,思想仿佛停留在無數(shù)死胡同面前。如果抓不住長句中各個完整的、邏輯上獨立部分的意思,不能猜出句子某一部分的內(nèi)容,甚至一個句子讀不到底——這一切不僅會影響當時學生的成績,而且影響他大腦中的生理解剖過程。不會閱讀的情況壓抑了最細的聯(lián)想纖維的可塑性,而這些纖維是保障思維器官中樞之間的聯(lián)系的。誰不會閱讀,誰就不會思維。所有這些事物都不是無足輕重的,其間潛伏著智能上局限、智力生活貧乏的可怕危險。不僅在低年級需要進行訓練。對少年進行這種訓練要求所有教師具備很高的教育素養(yǎng)。我們每個教師都做到了在五六年級繼續(xù)訓練表情朗讀。訓練表情朗讀是必要的。沒有表情朗讀不可能培養(yǎng)既用眼睛又從意思上抓住長句中的邏輯完整部分的能力,培養(yǎng)理解并及時轉(zhuǎn)到閱讀下面部分的能力。換句話說,需要教少年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這種能力所形成的心理上的難度是激起大腦內(nèi)部力量的外部動因。教會少年閱讀!為什么有的學生在童年期思想靈敏、接受力強、好鉆研,到了少年期都變得智能平平,對知識冷漠、怠惰呢?因為他不會閱讀。人腦——這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如果某一部分不夠發(fā)達,整體的工作就停滯。腦半球的皮層上有管理閱讀的部位,它們是同大腦的最積極的、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部分聯(lián)系著的。如果在管理閱讀的部位有了死角,皮層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發(fā)展就停滯。還有一種危險性:腦半球皮層上完成的過程是不可逆轉(zhuǎn)的。如果一個人在少年期沒有學會既用眼睛又從意思上抓住句子的邏輯完整部分和整個句子,那么他將永遠也不會有這種能力了。我們思考一下這種情況:個別少年很少做家庭作業(yè),卻仍然成績不差。這不一定能用他們有非凡的才能來解釋,這往往是由于他們善于閱讀。善于閱讀本身發(fā)展了他們的智力。我們也注意使書寫運用自如。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書面練習體系,少年們每門課程所規(guī)定的單字和詞組練習書寫。我們教少年分頭注意聽和寫的訓練。誰在課堂上完成不了這個工作,就要做補充練習。在語文課上發(fā)展觀察力和正確表達思想的能力。去思想和語言的源泉旅行已納入自我教育的范疇?! ∪绻耶斀處煛∪~圣陶我現(xiàn)在不當教師。如果我當教師的話,在“教師節(jié)”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話告訴自己,策勵自己,這無非“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的意思。以前種種是過去了,追不回來了;慚愧是徒然,悔恨也無補于事;讓它過去吧,像一個不愉快的噩夢一個樣。我如果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里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家伙,惹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都要稱他們?yōu)椤靶∨笥选?。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唇邊,油腔滑調(diào)地喊一聲;而是出于忠誠,真心認他們做朋友,真心要他們做朋友的親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贏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有了歡快,我將永遠保持它;有了憂慮,我將設法消除它。對朋友的忠誠,本該如此;不然,我就夠不上做他們的朋友,我只好辭職。我將特別注意,養(yǎng)成小朋友的好習慣。我想“教育”這個詞兒,往精深的方面說,一些專家可以寫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淺方面說,“養(yǎng)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無論怎樣好的行為,如果只表演一兩回,而不能終身以之,那是扮戲;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一反三,那是語言的游戲;都必須化為習慣,才可以一輩子受用。養(yǎng)成小朋友的好習慣,我將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物人手;但硬是要養(yǎng)成,決不馬虎了事。譬如門窗的開關,我要教他們輕輕的,“砰”的一聲固然要不得,足以擾動人家的心思的“咿呀”聲也不宜發(fā)出;直到他們隨時隨地開關門窗總是輕輕的,才認為一種好習慣養(yǎng)成了。又如菜蔬的種植,我要教他們經(jīng)心著意地做,根人土要多少深,兩本之間的距離要多少寬,灌溉該怎樣調(diào)節(jié),害蟲該怎樣防治,這些都得由知識化為實踐;直到他們隨時隨地種植植物,總是這樣經(jīng)心著意,才認為又養(yǎng)成了一種好習慣。這樣的好習慣不僅對于某事物本身是好習慣,更可以推到其他事物方面去。對于開門關窗那樣細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擾動人家的心思,還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擾動社會安寧的事嗎?對于種植蔬菜那樣切近的事,既因功夫到家,收到成效,對于其他切近生活的事,抽象的如自然原理的認識,具體的如社會現(xiàn)象的剖析,還肯節(jié)省工夫,貪圖省事,讓它馬虎過去嗎?我當然要教小朋友識字讀書,可是我不把教識字教讀書認作終極的目的。我要從這方面養(yǎng)成小朋友語言的好習慣,有一派心理學者說,思想是不出聲的語言;所以語言的好習慣也就是思想的好習慣。一個詞兒,不但使他們知道怎么念、怎么寫,更要使他們知道它的含義和限度,該怎樣使用它才得當。一句句子,不但使他們知道怎么說、怎么講,更要使他們知道它的語氣和情調(diào),該用在什么場合才合適。一篇故事,不但使他們明白說的什么,更要借此發(fā)展他們的意識。一首詩歌,不但使他們明白詠的什么,更要借此培養(yǎng)他們的情緒。教識字教讀書只是手段,養(yǎng)成他們語言的好習慣,也就是思想的好習慣,才是終極的目的。我決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經(jīng)一樣,把各科課文齊聲合唱。這樣唱的時候,完全失掉語言之自然,只成為發(fā)聲部分的機械運動,與理解和感受很少關系。既然與理解和感受很少關系,那么,隨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么意義?現(xiàn)當抗戰(zhàn)時期,課本的供給很成問題,也許臨到開學買不到一本課本,可是我決不說“沒有課本,怎么能開學呢!”我相信課本是一種工具或憑借,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或憑借。許多功課都是不一定要利用課本的,也可以說,文字的課本以外還有非文字的課本,非文字的課本羅列在我們周圍,隨時可以取來利用,利用得適當,比利用文字的課本更為有效,因為其間省略了一條文字的橋梁。公民、社會、自然、勞作,這些功課的非文字的課本,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書鋪子里沒有課本賣,又有什么要緊?只有國語,是非有課本不可的;然而我有黑板和粉筆,小朋友還買得到紙和筆,也就沒有什么關系。小朋友頑皮的時候,或者做功課顯得很愚笨的時候,我決不舉起手來,在他們的身體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覺至多幾分鐘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們身體上起了紅腫,隔一兩天也就沒有痕跡;這似乎沒有多大關系。然而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們的身體,同時也打了他們的自尊心;身體上的痛或紅腫,固然不久就會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損傷,卻是永遠不會磨滅的。我有什么權(quán)利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呢?并且,當我打他們的時候,我的面目一定顯得很難看,我的舉動一定顯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鏡子在前面,也許自己看了也會顯得可厭。我是一個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對著他們有這種可厭的表現(xiàn)呢?一有這種可厭的表現(xiàn),以前的努力不是根本白費了嗎?以后的努力不將不產(chǎn)生效果嗎?這樣想的時候,我的手再也舉不起來了。他們的頑皮和愚笨,總有一個或多個的緣由;我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從觀察和剖析找出緣由,加以對癥的治療,那還會有一個頑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圍嗎?這樣想的時候,我即使感情沖動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會立刻轉(zhuǎn)到心平氣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來出氣了。我還要做小朋友家屬的朋友,對他們的親切和忠誠和對小朋友一般無二。小朋友在家庭里的時間,比在學校里來得多;我要養(yǎng)成他們的好習慣,必須與他們的家屬取得一致才行。我要他們往東,家屬卻要他們往西,我教他們這樣,家屬卻教他們不要這樣,他們便將徘徊歧途,而我的心力也就白費。做家屬的親切忠誠的朋友,我想并不難;拿出真心來,從行為、語言、態(tài)度上表現(xiàn)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們的子女弟妹好。誰不愛自己的子女弟妹,還肯故意與我不一致?我如果當中學教師,決不將我的行業(yè)叫做“教書”,猶如我決不將學生入學校的事情叫做“讀書”一個樣。書中積蓄著古人和今人的經(jīng)驗,固然是學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學生方面說,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經(jīng)驗成為自身的經(jīng)驗,說成“讀書”,便把這個意思抹殺了,好像入學校只須做一些書本上的工夫。因此,說成“教書”,也便把我當教師的意義抹殺了,好像我與從前書房里的老先生并沒有什么分別。我與從前書房里的老先生其實是大有分別的:他們只須教學生把書讀通,能夠去應考試、取功名,此外沒有他們的事兒;而我呢,卻要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

編輯推薦

《大師談兒童能力培養(yǎng)》:有不少書能讓讀者馬上“按圖索驥”“依葫蘆畫瓢”,獲得想要的“東西”。如教學指南類的書能讓教師完成一篇教案,考試參考類的書能讓學生通過一場考試,健康手冊類的書能讓家長學會一些烹飪技法等。然而,還有一些書,它們的作用是間接的、潛在的,它們看似對讀者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卻能在無形中給人啟迪、發(fā)人深省、怡人性情。古今中外大師們的經(jīng)典著作就屬于那些看起來沒有什么“實用價值”的書。閱讀它們,不會讓我們立即掌握一項技術、學會一門語言、通過一次測試、獲得一種資格認證。但它們能慢慢地豐富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氣質(zhì)、滋養(yǎng)我們的生命。它們就像是“名貴中草藥”,在不知不覺中強健我們的體魄;它們還是一幅“山水畫”,能讓我們看到云蒸霞蔚的風景,產(chǎn)生魅力無窮的遐想,讓我們的心靈豐富和豐滿起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師談兒童能力培養(yǎng)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