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公法權利體系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作者:格奧格·耶利內克  頁數:32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帝國建立之后,在國家法文獻的令人驚異的迅猛發(fā)展中,眾多全面的、系統(tǒng)性的著作紛紛問世。帝國法,尤其是重要的成員國的國家法得到了多樣和詳盡的論述。人們或許會認為,公法學的發(fā)展早已終結,因為新的著作研究的只是細技末節(jié)的問題,或只在立法工作有了新的進展時才能有新的論述。然而,人們僅需概覽系統(tǒng)性著作之外的專題著作就會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性著作的根基是何其薄弱。人們在將來的研究中必須致力于建立這些難以確立的基礎,但不必否定一切已經取得的成果。如今,沒有哪個法學的學科根基比公法學的根基更不確定了。在一些關于具體問題的研究中,這一問題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處理具體問題時人們需要對基礎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而這些問題一般應由針對整個領域的系統(tǒng)性研究解決。因此,公法學的持續(xù)發(fā)展,在如今比在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針對具體問題的、富有成效的研究。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格奧格·耶利內克(Georg Jellinek) 譯者:曾韜 趙天書

書籍目錄

翻譯說明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總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公法權利的問題 第三章 國家的法律屬性 第四章 個人的主觀公法權利 第五章 公法主觀權利與法主觀權利 第六章 反射權利與主觀權利 第七章 個人的公法權利體系 分論 第一編個人的權利 第八章消極地位(自由地位)、個人的自由領域 第九章積極地位(市民地位)、國家成員資格 第十章主動地位(主動市民地位)、國家機關的承擔者資格 …… 第二編 國家與團體的權利 尾論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人利益有重要意義的不是官員身份而是公務員身份。這一請求權完全不取決于國家公務員擔任的官職,并且也為那些仍未獲得官職或者等待被授予官職的人所擁有。因此,存在一個要求承認通過聘用獲取的作為國家公務員資格的請求權。這個請求權受到公務員法的保護,法官的這種請求權甚至受到憲法規(guī)范的保護。直接國家機關的請求權要求的是機關地位本身,而國家公務員的請求權內容僅為承認其獲得國家機關地位的高級的被動資格,因為這一資格與其他方面的一系列請求權相關聯(lián)。因此,國家公務員針對國家的法律請求權的內容是維持公職關系,而非要求官職。牧師和教會之間的關系是這一請求權的范本。授予神職的儀式向牧師賦予了不可剝奪的被承認為牧師的請求權,而未賦予牧師要求指派任務的請求權。無官職的公務員在教會法上的對應物是沒有審判權的牧師。 與任何具體的國家機關地位一樣,國家公務員關系改變了權利人的消極和積極地位。如前所述,二者都在特定方面被擴展而在其他方面被限制。此外,官員通過客觀法的反射獲得了更高級別的刑法保護。毫無疑問,他們擁有要求級別和官銜的公法請求權。針對國家經濟上的請求權情形則較為特殊,人們在此種請求權的屬性上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看法。一些權威學者將它們歸人私法請求權的范疇。此外,這些請求權在德意志帝國及其成員國由民事審判機關審理的實施也促進了這一觀點的形成,[1]當然這種情況并不普遍。這些請求權其實是公法請求權,因為這些請求權具有公法上的法律基礎,它們主要服務于公法上的目的。出于國家利益制定的薪金等級制是確定官員對國家的薪金和退休金請求權的主要標準。因此,它們都被恰當地稱為按等級要求薪金的請求權。[2]與之相反的觀點雖然承認薪金請求權的公法屬性,卻將國家向官員支付的薪金理解為官員履行公務的對待給付。[3]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因為某些國家官員并未獲得對待給付,然而他們的工作量和個人對工作的付出卻并不比獲得薪金的官員少。而另一方面,無官職的國家公務員通常也享有薪金請求權。最后,薪金的確定并不取決于被履行公務的種類和數量。人們不能認為州高等法院的法官承擔的職務本身應獲得比基層法院的法官承擔的職務更多的對待給付。人們也不能認為一個行政機關的首腦為國家承擔的職務比咨議人員承擔的職務更重要。在確定官員的薪金等級上,純粹公法上的因素實際上發(fā)揮著遠遠大于對待給付觀念的主導作用。當然,私法因素在薪金的給付中也起到輔助作用,但根據已闡述的原則,必須依照主導因素認識事物的整體屬性。 薪金請求權作為公法請求權僅受特殊公法規(guī)范的調整,這些規(guī)范是為這一請求權專門制定的,所以這一請求權是特別請求權。官員的其他針對國家的經濟性請求權也具有公法屬性,如搬遷費用、工作津貼、差旅費和職務津貼等。這些請求權也由特殊公法規(guī)范所調整。

編輯推薦

《主觀公法權利體系》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主觀公法權利體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書很好,譯文流暢,值得一讀。
  •   終于譯成中文版了,盡管書的歷史悠久,但其總論部分依然具有實用價值意義。
  •   還不錯,很滿意的說,但第二次幫別人買的時候書有些破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