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楊力、 丁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1-12出版)
內容概要
《中國鄉(xiāng)土司法修正研究》以中國鄉(xiāng)土司法的實踐現狀為研究背景,深入探討了風險語境下中國鄉(xiāng)土司法修正的命題,對于走出修正現代鄉(xiāng)土司法之路的新能動主義進行了從語義到機制的解構,特別是對“能動”本身可能遭受的“法治”質疑進行了回應?!吨袊l(xiāng)土司法修正研究》不僅對于中國現代鄉(xiāng)土司法理論必須加以修正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對一些傳統(tǒng)的司法理念立場也進行了大膽的論證嘗試。對于新能動司法的案件衡量原理、多邊實現主義以及自由裁量限定進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論證?!吨袊l(xiāng)土司法修正研究》作者之一楊力,主要研究為領域為法社會學、司法制度和法律教育。楊教授在法社會學上的深厚造詣在本書中得以凸顯。《中國鄉(xiāng)土司法修正研究》對于鄉(xiāng)土司法的現象和實質進行的社會學分析,為中國鄉(xiāng)土司法的修正之路奠定了理論根基?!吨袊l(xiāng)土司法修正研究》中對于社會學理論的熟練和巧妙運用,使得本書充滿了哲理性思考以及對于鄉(xiāng)土司法發(fā)展的深刻關切。本書立意深刻、內涵深遠、論述精辟,橫跨法學和社會學兩大學科,通過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對于鄉(xiāng)土司法的修正進路進行了視角獨特、論證有力的研究。綜上,本書作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科研項目贊助,以及上海市曙光計劃資助項目之一,編寫質量優(yōu)良,分析論證深刻,觀點鮮明,邏輯清晰,是一本研究鄉(xiāng)土司法的法社會學的佳作。
作者簡介
楊力,男,江蘇南京人,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興趣為法社會學、司法制度、法學教育。已在《中國法學》、《華文摘》國內外刊物發(fā)表中英文論文70余篇,轉載和引證率較高,曾在最高人民法院、美國北卡大學和杜克大學等機構掛職、訪學。丁冬,男,山東淄博人,現為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為司法制度、法理學、食品藥品安全法律監(jiān)管等。曾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與社會高等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應用法學研究所等機構學習、研修。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風險社會與現代鄉(xiāng)土司法的切入點第一節(jié) 拉斷的風險社會與實質判斷的問題一、鄉(xiāng)土與現代之間的拉斷張力二、何以把實質判斷納入視野三、進行實質判斷的前見共識第二節(jié) 跨越風險的立法悖論與行政困境一、“制度風險”與立法決策悖論二、“依附風險”與行政逆向選擇第三節(jié) 現鄉(xiāng)土司法:臨對風險的“第三條道路”一、轉向個人化風險決策方式二、引入修正后的鄉(xiāng)土司法概念三、為什么以現代鄉(xiāng)土司法為切入點第二章 當下鄉(xiāng)土司法理論的梳理與批判第一節(jié) 鄉(xiāng)土司法理論的兩大問題一、缺乏理論上的主流認同二、源于傳統(tǒng)的立場偏面性第二節(jié) 國內鄉(xiāng)土司法研究的三大流派一、基于本土資源的研究二、本土資源的反證研究三、法律史學的進路研究第三節(jié) 國外對中國鄉(xiāng)土司法的研究一、面對調解和審判的研究二、可以歸納的共識性特征第四節(jié) 簡單的結論第三章 現代鄉(xiāng)土司法的理念與立場修正第一節(jié) 兩大理論問題的法理反思一、能動性:獲得主流認同二、法治化:糾正片面立場第二節(jié) 能動性與法治化的社會學解釋一、借入一種新的分析工具二、間于“繼承”與“自致”的解釋第三節(jié) 現代鄉(xiāng)土司法理論的修正一、現代鄉(xiāng)土司法的修正之維二、作為修正兼及的協(xié)調第四章 新能動司法:修正鄉(xiāng)土司法之路第一節(jié) 何提出能動司法一、風險社會及實質判斷的契機二、司法的積極功能擴張三、能動司法的話語模第五章 現代鄉(xiāng)土司法的新能動語義第六章 新能動司法的案件衡量原理第七章 新能動司法的多邊主義實現第八章 新能動主義的自由裁量限定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章 中國風險社會與現代鄉(xiāng)士司法的切入點第一節(jié) 拉斷的風險社會與實質判斷的問題一、鄉(xiāng)土與現代之間的拉斷張力從組織社會學角度上看,整體社會可分為互動、組織和社會系統(tǒng)。就社會系統(tǒng)而言,當今世界從能源危機到金融風暴,從氣候變化到糧食短缺,從信息安全到恐怖襲擊等,已經出現貝克意義上的風險社會。事實上,當下中國無論是宏觀的物價上漲、食品安全、房價高企、醫(yī)療改革、失業(yè)率上升,還是微觀的歧視待遇、谷賤傷農、拆遷糾紛等,市場經濟和社會轉型所蘊含的風險,也都讓人們充滿了不確定性,并承受較大的壓力。社會性不滿情緒正在積累,一旦超出了人們對于社會不公的容忍與接受程度,就可能發(fā)生比較嚴重的危機事件。顯然,風險社會離中國并不遙遠。那么,現實中國的風險社會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確定一個語境。社會學理論認為,社會系統(tǒng)的核心是社會結構,因為一切社會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結構中運行的,任何單一部分的變動都會引起社會結構的變化,同時也受到社會結構變遷的制約。
編輯推薦
《中國鄉(xiāng)土司法修正研究》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