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作者:徐乃斌 編 頁數(shù):468 字數(shù):550000
內容概要
質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線,教學工作始終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多年來,我校始終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根本任務,弘揚老延大“政治堅定、實事求是、勇于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改革進取,提高教學質量,為全國特別是西北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主法制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近年來,學校按照適度穩(wěn)定規(guī)模、合理調整結構、充實辦學條件、全面提高質量的工作原則,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狠抓教學與管理工作,正在向著“法學特色鮮明、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教材作為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改革成果的重要載體,是我校新一輪課程建設的重點。為了適應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目標的要求,學校決定緊緊抓住實施“質量工程”的有利時機,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合作,啟動新一輪的教材建設工作。 本輪教材建設圍繞各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和方向課程進行,命名為“高等政法院校專業(yè)主干課程系列教材”,由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承擔編寫任務。第一批立項建設完成的教材將在近期由校本科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后,陸續(xù)出版發(fā)行,后續(xù)教材也將按照學校教材建設規(guī)劃分批次推出。我們力求教材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新穎性和適應性,也希望這套教材能夠為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徐乃斌,男,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副教授、國際法碩士研究生導師。在《中國法學》、《現(xiàn)代法學》、《法律科學》、《西北大學學報》等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參編教材和著作主要有:《國際法》(副主編)、《現(xiàn)代國際法學》(副主編)。撰寫本書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二章、第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國際法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jié) 國際法的歷史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國際法的淵源 第四節(jié) 國際法的編纂 第五節(jié)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第二章 國際法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法學的歷史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國際法學流派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立中國特色的中國國際法學第三章 國際法基本原則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內容第四章 國際法主體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法上的國家 第三節(jié) 國際法上的承認 第四節(jié) 國際法上的繼承 第五節(jié) 國際法律責任第五章 國際法上的居民 第一節(jié) 國籍制度 第二節(jié) 外國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節(jié) 引渡與庇護 第四節(jié) 外交保護 第五節(jié) 國際法上的難民第六章 國際人權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人權文件 第三節(jié) 國際人權保護的專門領域 第四節(jié) 國際人權機構及國際人權法的實施 第五節(jié) 聯(lián)合國人權改革 第六節(jié) 區(qū)域性人權保護制度第七章 國家領土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國家領土的組成 第三節(jié) 國家領土的變更 第四節(jié) 領土主權的限制 第五節(jié) 國家邊界和邊境制度 第六節(jié) 中國領土邊界的幾個問題 第七節(jié) 南北極第八章 海洋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海洋內水 第三節(jié) 領?!〉谒墓?jié) 毗連區(qū)和專屬經濟區(qū) 第五節(jié) 大陸架 第六節(jié) 公?!〉谄吖?jié) 國際海底區(qū)域 第八節(jié) 群島國與群島水域 第九節(jié) 海峽第九章 空間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航空法 第三節(jié) 外層空間法第十章 國際環(huán)境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環(huán)境污染防治……第十一章 外交和領事關系法第十二章 條約法第十三章 國際組織法第十四章 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第十五章 國際刑法第十六章 戰(zhàn)爭與武裝沖突法
章節(jié)摘錄
應該說,國家元素、國際交往是國際法產生的基本前提。但在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摧毀舊有的國際秩序之前,真正意義的國際法是不存在的。從17世紀以來,作為調整新型國家(主權國家)之間關系的國際法,已經經歷了四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但人們對于何謂國際法卻從來沒有形成統(tǒng)一認識。這其中的原因十分復雜,有囿于學者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因素,也有國家利益的影響。但人們卻從來沒有放棄揭示國際法內涵的努力。據(jù)估計,目前關于國際法的定義就有100多種。奧本海在《奧本海國際法》第七版中指出,萬國公法或國際法是一個名稱,用以指文明國家認為在它們彼此交往上有法律的拘束力的習慣和條約規(guī)則的總體。但自第八版以后的版本刪去了“文明”二字。阿庫斯特認為,國際法(又名國際公法或萬國公法)是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體系。1978年,前蘇聯(lián)出版的伊格納欽科和奧斯塔頻科主編的《國際法》,對國際法作了如下解讀:國際法是一個特殊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這些規(guī)范調整國家及其他主體的相互關系,表現(xiàn)國家的協(xié)調意志和通過國家的協(xié)議產生,由國家以包括使用強制手段在內的單獨或集體的力量予以保障。
編輯推薦
《高等政法院校專業(yè)主干課程系列教材?國際法學》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主辦的高校法學類專業(yè)出版機構,其宗旨是為中國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服務。多年來我社始終把法學教材建設放在首位,向廣大讀者提供研究生、本科、???、高職、中專等各種層次、多種系列的精品法學教材,其中很多教材榮獲國家教育部、司法部、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的優(yōu)秀教材獎,是我國重要的法學教材出版基地之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曾多次榮獲國家良好出版社、先進高校出版社榮譽稱號。在新時期,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真誠為廣大讀者服務,努力為中國的法學教育事業(yè)做貢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