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政法大學 作者:鄭尚元 頁數(shù):47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tǒng)。在我們的古典文化中,經(jīng)學、史學、文學等學術領域都曾有過極為燦爛的成就,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一樣,中國古典學術文化的發(fā)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雖然我們有著漫長的成文法傳統(tǒng),但以法律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卻遲遲得不到發(fā)育、成長。清末以降,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法律學校的設立,法學才作為一門學科而確立其獨立的地位。然而,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坎坷曲折的歷史最終使法律不可能走上坦途,經(jīng)常在模仿域外法學與注釋現(xiàn)行法律之間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間更索性徹底停滯。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調, 中國法學真可謂命運多舛、路途艱辛。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國策的確立、法律教育的恢復以及法律制度的漸次發(fā)展為我國法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huán)境。十多年來,我國的法學研究水準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劇增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樣的成績。不過,至今沒有一套由本國學者所撰寫的理論法學叢書無疑是一個明顯的缺憾。我們認為,法學以及法制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深層次的理論探索。比起自然科學,法學與生活現(xiàn)實固然有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但這并不是說它僅僅是社會生活經(jīng)驗的反光鏡,或只是國家實在法的回音壁。法學應.當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須在價值層面以及理論分析上給實在法以導引。在建設性的同時,它需要有一種批判的性格。就中國特定的學術背景而言,它還要在外來學說與固有傳統(tǒng)之間尋找合理的平衡,追求適度的超越,從而不僅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法制建設提供藍圖,而且對世界范圍內(nèi)重大法律課題作出創(chuàng)造性回應。這是當代中國法學家的使命,而為這種使命的完成創(chuàng)造條件乃是法律出版者的職責。 “中青年法學文庫”正是這樣一套以法學理論新著為發(fā)表范圍的叢書。我們希望該文庫能夠成為高層次理論成果得以穩(wěn)定而持續(xù)成長的一方園地,成為較為集中地展示中國法學界具有原創(chuàng)力學術作品的窗口。我們知道,要使這樣的構想化為現(xiàn)實,除了出版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海內(nèi)外中國法學界的鼎力推助和嚴謹扎實的工作?!皬R廊之才,非一木之枝”;清泉潺潺,端賴源頭活水。區(qū)區(qū)微衷,尚祈賢明鑒之。
作者簡介
鄭尚元,1965年11月生,山西靈丘人?,F(xiàn)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法學會社會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勞動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央機關及直屬事業(yè)單位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委員。1988年7月畢業(yè)于山西大學經(jīng)濟系,獲經(jīng)濟學學士學位,1993年3月畢業(yè)于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7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1993年3月至1998年7月曾在原國家勞動部政策法規(guī)司工作。主要學術著作:《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法的現(xiàn)代化》、《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研究》,主編過中國政法大學新紀元法學教材之《勞動法學》。自1991年以來先后在《法學與實踐》、《法學雜志》、《中國法學》、《法律科學》、《行政法學》、《法學》、《法學家》、《當代法學》等各類期刊發(fā)表論文50余篇。代表性論文有:《社會法的定位與未來》、《城郊農(nóng)民失地及其權利救濟》、《建立中國特色罷工法律制度》、《雇傭關系調整的法律分界》等。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勞動合同的一般理論 第一節(jié) 勞動合同的概念、特征、性質及其作用 一、勞動合同的概念 二、勞動合同的特征 三、勞動合同的性質分析 四、我國勞動合同的作用 第二節(jié) 勞動合同與民事雇傭合同——關于民法與勞動法調整雇傭關系的區(qū)界 一、民事雇傭契約和勞動法上勞動合同之界別 二、傳統(tǒng)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調整法律定位之匡正 第三節(jié) 勞動合同之分類——以合同期限為視角 一、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現(xiàn)狀、形成原因和價值評判 二、我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現(xiàn)狀、形成原因及價值評判 三、我國勞動合同期限制度的選擇與判斷 第四節(jié) 試用期之法學分析 一、試用期制度設計之意義及試用期之法律性質 二、試用期間勞動合同當事人之權利義務 三、我國試用期制度之濫用分析 四、《勞動合同法》之制度設計 第五節(jié) 勞動合同與承攬合同及內(nèi)部承包“合同”關系之分析 一、勞動合同與承攬合同之間的關系 二、勞動合同與承包合同的關系 第六節(jié) 勞動合同主體之法律分析 一、《勞動合同法》起草過程中關于適用范圍之大討論 二、“用人單位”的法律內(nèi)涵之理解 三、勞動法上勞動者之界定第二章 勞動合同制度比較研究——歷史沉思與制度借鑒 第一節(jié) 民國時期勞動契約理論及勞動契約立法評述 一、民國時期《勞動法典》的起草與《勞動契約法》的頒布及其對后世之影響 二、史尚寬先生與《勞動契約法》及勞動契約法理論 三、民國時期勞動契約法理論與制度的歷史價值評判 四、我國臺灣地區(qū)勞動契約法律規(guī)范定位及制度傳承與繼受 第二節(jié) 勞動合同制度之工具化與勞動力市場法律調整之重新定位 一、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之勞動用工形式與存在的勞動合同 二、經(jīng)濟體制改革時期勞動合同的沉重使命——使企業(yè)進放活力之工具 三、行政主導勞動合同制與法律制度相對疏離的勞動合同 四、法學研究與勞動合同制度 五、《勞動合同法》的動議、起草與出臺 第三節(jié) 域外勞動合同制度與勞動合同立法 一、法典化國家勞動合同制度之典型——法國勞動合同制度 二、德國勞動合同制度及其主要內(nèi)容 三、日本勞動契約法理論及相關法律制度第三章 勞動合同之訂立及其法學分析 第一節(jié) 勞動合同簽訂前當事人之權利義務 一、民法之要約承諾理論與勞動契約訂立當事人權利義務之差異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簽訂前階段的稱謂和含義 三、我國臺灣地區(qū)“雇用內(nèi)定”理論與內(nèi)定單位及內(nèi)定者的相關權利與義務 四、大陸地區(qū)就業(yè)協(xié)議書之法律性質及當事人之權利義務分析 ……第四章 勞動合同內(nèi)容及形式之法學分析第五章 勞動合同之履行、變更第六章 中國大陸地區(qū)勞動合同解除制度第七章 勞動合同的終止第八章 勞動合同之效力第九章 特別雇用第十章 勞動合同之公法干預與特殊法律責任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勞動合同的一般理論 第一節(jié) 勞動合同的概念、特征、性質及其作用 勞動合同在今日生活中,是一通識詞匯,使用頻率很高。然而,什么是“勞動合同”?其性質如何?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些問題普通百姓不清楚,也沒有必要完全弄清楚,即便是法學界的相關人士也未必對其有清晰的認識。由于勞動合同制度在中國創(chuàng)立時間不長,概念形成時日尚短,且國外專業(yè)書籍從沒有直接表述“勞動合同”概念,使得解釋概念的工作異常困難。本書作為一本專業(yè)性書籍,還是按照傳統(tǒng)格調作一些基本介紹,進而逐步引申對勞動合同本身的理解?! ∫?、勞動合同的概念 “勞動合同”一詞,屬于中國大陸的原生漢字詞匯,對應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合同工”?!昂贤ぁ笔桥c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的“固定工”、“臨時工”等概念并列的一種用工方式,是“劉少奇同志在1958年前后倡導兩種勞動制度時提出的概念,指企業(yè)、事業(yè)單位通過簽訂勞動合同錄用的從事短期和臨時性工作的工人。在當時進行兩種勞動制度試點的地方和單位,合同工的工資、勞動保險和生活福利等待遇,一般按臨時工的規(guī)定辦理。1971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fā)出《關于改革臨時工、輪換工制度的通知》,大部分合同工被作為臨時工轉為固定工,此后一般不招收合同工?!痹摃r期使用的“合同工”,是一種用工方式,從勞動力市場和勞動者獨立人格形成作為勞動合同制度建立的基礎看,顯然,該時期的“合同”不具備任何勞動合同制度運行的基礎,“合同工”之“合同”徒有虛名。但是,這種稱謂卻影響至今,成為改革開放后,尤其是勞動力市場逐步形成過程中的一個真實概念。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