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12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作者:范忠信
Tag標簽:無
前言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tǒng)。在我們的古典文化中,經學、史學、文學等學術領域都曾有過極為燦爛的成就,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一樣,中國古典學術文化的發(fā)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雖然我們有著漫長的成文法傳統(tǒng),但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卻遲遲得不到發(fā)育、成長。清末以降,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法律學校的設立,法學才作為一門學科而確立其獨立的地位。然而,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坎坷曲折的歷史終于使法律難以走上坦途,經常在模仿域外法學與注釋現行法律之間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間更索性徹底停滯。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調,中國法學真可謂命運多舛、路途艱辛。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國策的確立、法律教育的恢復以及法律制度的漸次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huán)境。十多年來,我國的法學研究水準已經有了長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劇增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樣的成績。不過,至今沒有一套由本國學者所撰寫的理論法學叢書無疑是一個明顯的缺憾。我們認為,法學以及法制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深層次的理論探索。比起自然科學,法學與生活現實固然有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但這并不是說它僅僅是社會生活經驗的反光鏡,或只是國家實在法的回音壁。法學應當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須在價值層面以及理論分析上給實在法以導引。在建設性的同時,它需要有一種批判的性格。
內容概要
本書共分十四章,其內容包括原“原罪”:中、印、歐犯罪終極原因說比較思考、“法自然”與“自然法”:中西比較、中西法觀念之比較、從中西比較中認識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特征等。 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晰,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理論性及實用性,可供廣大相關人士參閱。
作者簡介
范忠信,男,1959年生,湖北英山人。先后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蒲刑庨L、臺灣所所長。主要著作有:《情理法與中國人》、《一國兩法與中國的完全統(tǒng)一》、《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基本精神》;近年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多種刊物發(fā)表論文百余篇,1999年6月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書籍目錄
我準備這樣做貢獻(自序)第一章 原“原罪”:中、印、歐犯罪終極原因說比較思考第二章 “法自然”與“自然法”:中西比較第三章 中西法觀念之比較第四章 從中西比較中認識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特征第五章 中西法律傳統(tǒng)中的“親親相為隱”第六章 容隱制的本質與利弊:中外共同選擇的意義第七章 “親親尊尊”與“親屬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第八章 中西倫理與法律中的“和奸罪”第九章 西法的市民精神與中法的親倫精神之比較第十章 性犯罪懲治:中西刑法“嚴以治吏”傳統(tǒng)的暗合第十一章 道德刑法化:西方刑法與中國舊法的暗合及其意義第十二章 公民社會決定法治:從西方經驗看中國第十三章 大陸法系對中國法律的影響第十四章 中西法倫理合璧與法治模式的中國特色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原“原罪”:中、印、歐犯罪終極原因說比較思考一、《圣經》原罪說的法哲學含義“人生而有罪”,這就是“原罪”?!霸铩笔窃趺捶赶碌??《圣經》說是人類的那兩位不爭氣的、有福享不住的祖先亞當和夏娃犯下的。本來,我們這一對祖先在伊甸園過得好好的。無喜無怒、無憂無慮,飲瓊漿玉液,無生老病死之患。然而一經那連上帝都管不住的魔鬼撒旦的讒言哄騙,他們終于偷吃了“禁果”:“知善惡果”或“智慧果”,觸犯了“天條”,被上帝定了罪,趕出了伊甸園,也就是判了“流放”之刑。至于他們被定了個什么罪名,至今不得而知,于是人們姑名之日“原罪”。這個“原罪”是亞當和夏娃夫妻倆犯下的。要是根據“罰弗及嗣”的原則,我們這些亞當后裔也就沒有任何責任可負了,“罪責自負”嘛??墒巧系厶珰埧?,非“株連”亞當和夏娃的子孫不可,要我們世世代代為他倆贖罪。這大概是我們所聽說的株連最廣的“判決”了。我曾反復地思索過《圣經》里的這個關于人類的“原罪”的傳說?,F在總算理出了一點頭緒。第一,我看到,“原罪”的“犯罪動機”不是別的,而是好奇心,也就是探索未知的心。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為天地間之最貴者,正是由于這種好奇心。
后記
我的書,每本都有后記。并非一定要落人這個“老套”,而是因為確實“有些話兒要交待”,正文里解決不了,就要借助后記。這本書,是我近15年間關于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的全部論文的匯集,在編書時作了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我不愿按在各刊發(fā)表的原文編人,是因為許多刪節(jié)是我本來就不知道、不同意,或者即使同意也很不情愿的。同時,有些內容系根據后來的研究心得補入。總之,這本書是一個新的整體,有新的“自我屬性”,不是原文的堆積。讀者看我的章節(jié)編排就知道。之所以要編為章節(jié),就是要展示我這些研究分題的總體性、系統(tǒng)性、內在聯(lián)系或邏輯。感謝我的老師楊景凡先生、俞榮根先生把我引進了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學術殿堂。楊先生于今年8月3日辭世,喪師之痛一度使我不愿提筆?,F整理出這本書,權志對楊師的哀思。感謝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促成了本書的面世。感謝李傳敢、張越、朱蕓等熱心而負責的編輯。感謝我的研究生湯建華、顧曄同學為本書校對所付出的勞動。
編輯推薦
《中西法文化的差異與暗合》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