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魯玉桃,唐青女 著 頁數(shù):244
前言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yè)教育要以培養(yǎng)高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yǎng)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為此,高等職業(yè)院校都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恢萋殬I(yè)技術學院率先在湖南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并形成了“六位一體”課程教學模式:課程教學以職業(yè)能力需求為導向,確定明確、具體、可檢驗的課程目標;根據(jù)課程目標構建教學模塊、設計職業(yè)能力訓練項目;以真實的職業(yè)活動實例做訓練素材;以職業(yè)能力訓練項目為驅動;根據(jù)職業(yè)能力形成和知識認知規(guī)律,“教、學、做”一體化安排,促使和指導學生進行職業(yè)能力訓練,在訓練中提高能力,認知知識;課程考核以平時項目完成情況和學習過程的考核為主。這種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完全擺脫了傳統(tǒng)學科型課程教學的思維定勢?! 』诠ぷ鬟^程導向的“六位一體”創(chuàng)新型系列教材作為“六位一體”教學模式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以學科知識邏輯順序來編寫教材的模式,以一種全新的模塊式、項目式結構來構架整個教材體系。 本系列教材較于傳統(tǒng)教材有以下創(chuàng)新之處: 1.教材編寫以職業(yè)活動過程(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任務為驅動,按照工作過程形成應用性教學體系。改變傳統(tǒng)教材篇、章、節(jié)式的編寫體例,采用創(chuàng)新性的模塊、項目為編寫體例,以一個工作過程為一個模塊,下設若干個任務項目,按真實工作過程來編寫教材?! ?.教材的編著有現(xiàn)場專家或者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參與,編著人員“雙師”結合,即教師和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相結合,把行業(yè)、企業(yè)的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標準引入教材內容,并根據(jù)行業(yè)、企業(yè)需要確定教材中各方面知識的比例結構,從而保證教材的內容質量?! ?.強調能力本位,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符合國家職業(yè)教育精神,適合職業(yè)教育特點?! ‰S著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我們還將推出適合機電、工商管理、旅游、財會等專業(yè)的一系列工作過程導向“六位一體”教學改革教材,從而推動和促進職業(yè)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 我們相信,職業(yè)教育的明天定會更加燦爛!
內容概要
全書由5個模塊23個項目組成,通過討論評析典型事例、社會熱點難點、大學生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以及實踐系列素質能力訓練項目,引導大學生學習和踐履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提升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和政治素質,提高道德能力、法律能力和政治覺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思想道德法律知識。同時引導大學生圍繞自身成長成才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大問題,重點解決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愛國主義、誠實守信、社會責任感、艱苦奮斗、團結協(xié)作、心理健康等問題,切實解決大學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惑?! 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學習踐履》既適合于用作大學生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輔助資料,也適合于用作教師講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教學資料,還適合于用作各層次人員學習和踐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讀本。
書籍目錄
模塊1 理想信念觀學習與踐履項目1.1 認識大學生活 自覺規(guī)劃人生項目1.2 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觀學習與踐履項目1.3 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學習與踐履項目1.4 馬克思主義人生環(huán)境觀學習與踐履項目1.5 愛國主義觀學習與踐履(一)項目1.6 愛國主義觀學習與踐履(二)項目1.7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實踐體驗)模塊2 道德觀學習與踐履項目2.1 社會主義道德觀學習與踐履項目2.2 社會公德觀學習與踐履項目2.3 戀愛婚姻觀學習與踐履項目2.4 職業(yè)道德觀學習與踐履項目2.5 社會公德踐履(實踐體驗)模塊3 法制觀學習與踐履項目3.1 社會主義法律精神學習與踐履項目3.2 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學習與踐履項目3.3 國家安全觀學習與踐履項目3.4 我國憲法基本制度學習與遵守項目3.5 我國主要實體法律制度學習與遵守項目3.6 我國程序法律制度學習與遵守項目3.7 庭審旁聽(實踐體驗)模塊4 立志做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模塊5 貫穿全課程的訓練項目——踐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項目5.1 時事點評項目5.2 良好行為習.隕的養(yǎng)成項目5.3 自建個人檔案 提高完善自我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誠信。這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是一條底線,也是現(xiàn)代社會良性運行的基本保障。如果說“知禮”教育強調的是對社會秩序的遵守的話,那么誠信教育強調的就是對個人內在道德感的培養(yǎng)。只有內誠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誠信是由內心誠實表現(xiàn)的自愿行為,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熏陶。誠信危機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痼疾,建立誠信的社會道德體系是我國當今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學要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首先就要培養(yǎng)具有誠信素質的學生。講“誠信”,首先就要“知恥”,內心不知恥,就無所謂“誠信”。 ?。?)擔當。敢于擔當,是一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孫中山先生對大學生“做大事”的期待,正在于“擔當”二字,他親筆題寫的校訓中強調“篤行”,意義也在于此。大學生要敢于接受并承擔責任,首先是要有道德心去擔當社會責任,要有愛心去奉獻社會。一個有擔當?shù)?、有責任心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就是社會的建設者,而不是社會發(fā)展的觀望者。這種責任心,從大處講是將自己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和國家、民族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一種愛國精神,是一種勇于將責任放在自己肩頭的勇氣;從小處講是一種意志堅韌而富有愛心的精神。如果一個人總是遇事推諉,逃避責任,那么與此同時,他就可能錯過了成就事業(yè)的機會,擔當和成功是相伴隨的,是離開校門后有所建樹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勤奮。我們還是要強調讀書的勤奮。知識的獲得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不勤奮,一切都無從談起。這里我想強調的是,如果說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要提倡給學生減負,那么在大學階段,學生已經(jīng)是成年人,應該自覺地“加負”,主動地“汲識”。 這里其實包含了兩種態(tài)度,一是要“非功利”地讀書,一是要“去惰性”地生活。把讀書,尤其是“非功利”的讀書當作一種習慣,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才有助于克服惰性的生活??偠灾?,勤奮就是好學,是善于學習,一個善于學習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地訓練自己,從而達到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目的?! 。?)超越。敢于超越,是社會進步、國家強大的要求。中國的發(fā)展需要一大批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我們培養(yǎng)的大學生要在國家現(xiàn)代化和社會進步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須要有超越意識,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識。只有敢于超越,才會產(chǎn)生創(chuàng)造力,才會成為我們常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超越又具有人生態(tài)度的意義,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真正具有超越的意識,遇到各種事情的時候都能夠超越世俗,超越個人的利害得失,能夠理性、通達地直接面對內心不愉快的感覺,能夠“將心比心”地去理解自己不喜歡或有感情沖突的人和事,那么,我們所取得的,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教書育人”的成就,而是某種道德上的成就。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