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玉珮珩 頁數(shù):25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城與園》是一本早該于2008年下半年就出版的集子,只是因為本刊十幾位編輯都投入到第29屆奧運城市與建筑、奧運文化與人文類各種書籍的編撰中,所以極不情愿地將它拖至現(xiàn)在;這確是—本早該面世并應在建筑界及公眾中予以傳播的集子,因為它用看似普通但頗具寓意的文字講事件、說人物、評書刊。玉先生是我的前輩,我是不該在這集子前寫這段文字的,只是,玉先生已多次表示要我為之寫個前言,我推辭無效,可轉念一想,恰好借此機會寫個讀書體會吧,也算是對讀者的一個真誠的薦書文章。今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它讓我們想到青春飛揚的歲月,想到文化傳統(tǒng)下的文學精神,想到“五四”給中國帶來的偉大文藝復興。據(jù)此我十分欽佩玉佩珩的《城與園》一書,因為他用為建筑、為社會的文字,書寫著需要做大做強的建筑文化與建筑評論,這一點是極難能可貴的,其可貴點正在于通過他的踐行,使建筑文化的傳播扎實而有力,文中不僅殷切、熱誠、情思、宏厚,更為中國建筑的發(fā)展與復興孜孜追求活力充沛的新生。哲人說:好的寫作恰似一部大典,可供我們反復學習和品味,我愿玉兩佩珩《城與園》的隨筆小書成為這樣的“大典”,使之成為點亮建筑師心中書寫的明燈,成為讓社會認知并理解建筑師的“新閱讀”。
作者簡介
玉珮珩:196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建筑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從事建筑設計至退休,一級注冊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
書籍目錄
他點亮著建筑師書寫的 “明燈”建筑師的守望關于新現(xiàn)代主義的思考本土化: 漸進并充滿樂趣的過程奧運的說道建筑與文學引起的話題翡冷翠到塞納河 (一)翡冷翠到塞納河(二)薩爾茨堡的旋律建筑與異教徒:回望科爾多瓦清真寺蒙古訪 “古”粉紅的啟示南歐歸來想到了些什么臺北離我們并不遠龍應臺說 “現(xiàn)代”城市的 “復興”珍惜建筑的生命我們城市的“肺”健康嗎城市的后現(xiàn)代生活建筑師妥協(xié)與無奈下的焦慮建筑也可 “惡搞”嗎理性與自然,矛鋒與盾里——從深圳雙年展想到的攝影和建筑誰更真實城市混響中的建筑師角色蘇州的城與園圓明園的難題家住手帕口文與質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永恒和活力粗與細簡約和豐盛知識和信息藝術取勝或技術取巧真古董與假古董建筑畫和建筑師的畫算賬與不算賬胡同和四合院小城鎮(zhèn)和大話題舊建筑的建筑學過早凋零的林徽因我讀《北京中軸線建筑實測圖典》建筑美學和今昔美學建筑的留存 歷史的閱讀遠遠望去張開濟和張永和大師安藤忠雄的 “中國挑戰(zhàn)”崔健的執(zhí)著和他的闡釋林鶴和毛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他點亮著建筑師書寫的“明燈” 自2007年本刊先后推出“建筑學人隨筆”系列之馬國馨院士的《學步存稿》及《建筑創(chuàng)作》雜志社主編的《建筑師的非建筑閱讀》兩書后,在馬院士的舉薦下我們特別找到玉佩珩高級建筑師。玉先生是我印象中建筑作品頗為細膩,且是我結識的建筑師中頗具文采的。初步接觸且交談還是2002年在西子湖畔的“第二屆建筑與文學研討會”上,他就建筑與文學的關系及建筑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的發(fā)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令人欽佩的是,近年來他在建筑創(chuàng)作之余,以特有的敏銳及洞察力(事實上是一位建筑師的社會責任感)撰寫了大量文風樸實的文章,其新穎的視角及理性的構建不僅為建筑師贏得話語權,更從多側面表述了作為一名建筑師的特有思索。因此,盡管玉先生多次謙虛地表示他的集子并不成熟,但我們還是愿意為他出版這本隨筆集?! ∵@是一本早該于2008年下半年就出版的集子,只是因為本刊十幾位編輯都投入到第29屆奧運城市與建筑、奧運文化與人文類各種書籍的編撰中,所以極不情愿地將它拖至現(xiàn)在;這確是一本早該面世并應在建筑界及公眾中予以傳播的集子,因為它用看似普通但頗具寓意的文字講事件、說人物、評書刊。玉先生是我的前輩,我是不該在這集子前寫這段文字的,只是,玉先生已多次表示要我為之寫個前言,我推辭無效,可轉念一想,恰好借此機會寫個讀書體會吧,也算是對讀者的一個真誠的薦書文章。 今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它讓我們想到青春飛揚的歲月,想到文化傳統(tǒng)下的文學精神,想到“五四”給中國帶來的偉大文藝復興。據(jù)此我十分欽佩玉佩珩的《城與園》一書,因為他用為建筑、為社會的文字,書寫著需要做大做強的建筑文化與建筑評論,這一點是極難能可貴的,其可貴點正在于通過他的踐行,使建筑文化的傳播扎實而有力,文中不僅殷切、熱誠、情思、宏厚,更為中國建筑的發(fā)展與復興孜孜追求活力充沛的新生。哲人說:好的寫作恰似一部大典,可供我們反復學習和品味,我愿玉佩珩《城與園》的隨筆小書成為這樣的“大典”,使之成為點亮建筑師心中書寫的明燈,成為讓社會認知并理解建筑師的“新閱讀”?! IAD傳媒 《建筑創(chuàng)作》雜志社主編 金磊 2009年5月7日 建筑師的守望 近年來非建筑專業(yè)類的報刊常有關注或涉獵“建筑”的文章引起人們注意,這些文章又多出自業(yè)外人士之筆。文字透出一股清新味道,筆頭觸角伸及哲學、心理、倫理和藝術諸領域,視角自然也與建筑師不同,讀來大有異趣?! ∠窆P者這樣的普通建筑師,原也把“建筑”當作自己的夢中情人。實際的工作卻遠非想象的那么灑脫,上學時不屑二顧的種種重復性或煩瑣的勞動占去一生里的大半時光,回首看成績才那么一點點,還并不滿意。說起來有點不敬不敏,因為太懶不怎么翻閱業(yè)內雜志,除非工作的需要。原因是有的文章看不大明白,不怪別人,賴自己淺薄;有的文字又太過于干巴,常識性的評論,打不起精神,有時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眼高手低? 業(yè)外人士,由于他們不像建筑師那樣和建筑太貼近,這就好了,其文字有了縱深,論說的空間就大,即使讓建筑師看來頗為可笑的地方,看看聽聽也是有益的,還有趣。我讀它們,不把它當作專著,因而也包含了我的寬容?! ∨笥呀杞o我一本近日出版的書,趙鑫珊先生的《建筑是首哲理詩》,趙先生讀了好多書,走了好多地方,我和我周圍不少建筑師是自愧不如的。我最欣賞的是他的恣意筆耕。厚厚的一本書,作者一定也不想讓讀者全盤接受他的觀點,我想借用趙先生的一句話,表達我對不能茍同的地方的態(tài)度,就是“我尊重這種創(chuàng)新,但不贊美”。我還是被這本書吸引了。而最直接的受益,就是它引動了我想寫下面這些文字的欲望。 日子一天天臨近新的世紀,大家都在說進入21世紀。建筑師們如何進入新的世紀?我倒是想先不忙,先靜下心來,想想在即將過去的世紀里留下了些什么。新中國成立5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20年以來,我們國家就像是一個沸騰的工地,城市空氣質量差,不能不說與此也大有關系,這是笑話。這么短的時間里有這么大的建筑量,建筑設計的思想、觀念、理念,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變化又如此激烈,這在歷史上都是少見的。有深度的評說那是需要建筑史學家和建筑評論家慢慢去做的事?! 〗ㄖ熞膊环琳務勛约旱目捶?,和專家們比,猶如相對于專業(yè)演唱,我只是卡拉0K一下,不用怕跑調兒?! ‰娪叭顺S谩皺n期”這個詞兒。借用—下,建筑師群體或個人的事業(yè)的興敗,也可以說是和整體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檔期”相關的?! 〖热皇菢I(yè)余唱幾句,也就為了談說方便、不怕唐突,憑直覺弄出三個檔期。建國以來我國建筑事業(yè)發(fā)展曲線有三個比較觸目的高潮,鮮明地構成每一個時期的建筑風格,也推出一批成熟的建筑師。這三個高潮均有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經濟形勢支持。直至今天仍可以在這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建筑物上找到時空印記。以下具體的拉雜是以北京為例的,因為首都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有其不可代替的代表性?! 〉谝粋€高潮是建國初期,當時的經濟形勢是共和國進入經濟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百廢待興。蘇聯(lián)遵照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規(guī)定援建中國的156項工程建設主要是工業(yè)項目,對城市面貌沒有造成大的影響。倒是幾個大城市幾乎同時興建的不多的幾座文化、展覽類建筑非常令人注目。如北京的蘇聯(lián)展覽館(后來易名為北京展覽館)和中央廣播電臺(現(xiàn)為廣電總局辦公樓)。它們高傲地矗立在灰灰的平和的年久失修的民居中,其實并不讓人舒服,可也給老百姓帶來一種欣喜。記得當時我們瘋狂地擁入剛剛揭幕的蘇聯(lián)展覽館,這是北京老百姓可以進入的第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張德沛老師至今還把中央廣播電臺這棟建筑稱作小白樓,其實它的裝飾和用料都很粗糙和不大高級?! √K聯(lián)的建筑藝術以正統(tǒng)的“學院派”的觀點看是不入流的,只是由于政治的原因,才引入新生的共和國。當時年輕的中國建筑師把這些建筑視為“社會主義內容和民族形式”相結合的典范。幸好大家明白這是蘇聯(lián)建筑師在俄羅斯的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并非中國。他們也就沒有全面照搬。 從舊社會轉入新社會的建筑師受到黨和政府的重用,他們有了從未有過的大有作為的機遇。大家通過學習,努力適應新社會。建筑師們自有自己心目中的“社會主義內容和民族形式”。為人民服務和聽人民政府的話,好像不言而喻,社會主義內容不是問題,民族形式是什么?中國的建筑師在工作中也不乏自己的探索。就以20世紀50年代初先后落成的北京幾個旅館而言吧,張镩先生主持設計的西郊友誼賓館,采用了華麗的傳統(tǒng)形式的大屋頂,楊廷寶先生主持設計的位于金魚胡同的和平賓館雖然采用現(xiàn)代建筑的處理手法,但與周圍的環(huán)境和原有古代建筑巧妙過渡,不愧為大師之筆。而戴念慈先生設計的北京飯店西樓則采用了折中的手法,比例尺度和色調均非常得體,尤其和老的北京飯店的相互關系處理得無可挑剔。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建筑創(chuàng)作領域的氛圍是相當寬松的,才得以為我們留下了這許多堪稱“經典”的建筑實例。寬松的創(chuàng)作和學術環(huán)境還可以從建筑教育中找到例子,吳冠中先生從中央美術學院被“打入冷宮”——清華大學建筑系。卻意想不到地找到了知音,吳先生不止一次說過,建筑專業(yè)學生最理解他的形式美,這時美術院校已對形式美談虎色變了。 后來批判“大屋頂”屬經濟領域的革命,是和“三反”、“五反”運動相關的。1955年社會主義改造運動開展之前,社會上還有私人執(zhí)業(yè)的建筑師事務所,有些人勾結私人營造廠、不法資本家一塊干了損害國家利益的違法事。當年不法資本家用“假冒偽劣”藥棉坑害抗美援朝前線的最可愛的人,引起人民群眾的無比憤怒?! 〗ㄖO計中的大手大腳受到責難是對的。艱苦的歲月剛剛結束,人們總想有限的財物能省著點花。所以,批判或批評其實都是非形而上學的范疇。意識形態(tài)的革命還只限于文化藝術的中心敏感地帶,如對電影《武訓傳》、《清宮秘史》的批判,對于處在藝術邊緣的門類,如建筑,人們也只是更多注意的是它的物質性。一本雜志(《新觀察》)上刊登的漫畫也只是諷刺建筑師比慈禧太后還會花錢,被諷的建筑師只是背影,酷似張鑄先生,業(yè)外人是不大注意的?! ?0世紀50年代初期,除了上文提到的例子以外,北京還建成大量可圈可點的宏偉建筑或建筑群,今天看來還挺宏偉。不怕掛一漏萬,略舉幾例;北京市百貨大樓,四部一會辦公樓,北京市委辦公樓,北京市兒童醫(yī)院等都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 ≈档迷诖艘惶岬倪€有一樁公案。就是建國伊始,關于首都城區(qū)規(guī)劃的一場爭論。原由是梁思成、陳占祥二位先生于1950年呈文周總理,提出關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qū)位置的建議。最終這個“政府行政中心區(qū)域最合理的位置是西郊月壇以西,公主墳以東的地區(qū)”的建議未被采納。近年來舊事重提,爭論好像沒有結束,從梁先生當年的學生的論文的闡述和陳總工程師的遺文就能感覺到。平心靜氣而論,這是一個永遠的課題。我們大家為維護北京這座精美的古城,為首都的現(xiàn)代化,做了多少有益的事,也干了多少有害的事。希望21世紀里,比上一代人做得更好?,F(xiàn)實與懷舊的矛盾卻會永遠給人們提出考題讓你求解?! 〉诙€高潮是國慶10周年前。這個時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fā)展的最好時期。大興土木本來是隆重的慶?;蚣o念的活動之一,工程一旦建成,它們又凝固為歷史的一部分,比原本要慶?;蚣o念的初衷更雋永,更有意想不到的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