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學術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編委會 頁數:196
內容概要
《學術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以科學研究者的基本研究過程為脈絡,穿插各個學科在研究過程中針對與科學嚴謹、規(guī)范性、真實性研究等有關的問題,如什么是抄襲剽竊、什么是學術不端,以及如何避免各種違反嚴謹規(guī)范和誠信的行為等,《學術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從概念、理論并加以典型案例進行較為具體的闡釋。通書將“真實性原則”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以期對科學工作者在學術研究中應該遵守的學術誠信和學術規(guī)范進行基本界定、教育宣傳和指導約束。
書籍目錄
導言一、學術不端現象的原因分析二、學術不端的社會影響及危害第一章 學術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相關概念一、學術研究二、學術道德三、學術誠信四、學術規(guī)范五、學術不端第二章 加強學術誠信和學術規(guī)范建設一、國外關于學術誠信規(guī)制和管理的發(fā)展趨勢二、國內關于學術誠信規(guī)制和管理的進展三、加強學術誠信和學術規(guī)范建設第三章 學術規(guī)范基本要求第四章 學術研究概述一、學術研究的流程(一)自然科學研究的流程(二)技術研究的流程(三)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流程二、學術研究寫作與成果呈現的形式(一)學術研究寫作(二)成果呈現的形式(三)確保成果呈現的真實性第五章 選題及搜集資料一、選題(一)選題的要求(二)選題的原則(三)選題的來源二、搜集和整理資料(一)資料來源的種類(二)搜集資料的方法(三)做讀書筆記(四)完全占有資料第六章 研究與寫作過程一、研究計劃二、研究方法(一)哲學方法(二)一般研究方法(三)特殊的研究方法(四)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三、寫作過程(一)擬訂提綱(二)起草初稿(三)修改定稿(四)稿件審改第七章 學術論文的格式一、標題二、署名(一)署名的作用(二)署名的原則三、摘要、關鍵詞和分類號(一)摘要(二)關鍵詞(三)分類號四、正文(一)正文的結構(二)正文的構成(三)引文和注釋(四)遣詞與標點符號五、圖表、符號和計量單位(一)插圖(二)表格(三)符號的使用(四)量的使用(五)計量單位的使用六、參考文獻(一)參考文獻的目的(二)種類和格式(三)參考文獻著錄中常見問題七、致謝第八章 學術成果的呈現和保護一、學術論文的發(fā)表和保護(一)學術期刊及會議的選擇(二)論文發(fā)表的流程(三)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發(fā)(四)學術論文發(fā)表前的保護問題二、學位論文的答辯和管理(一)答辯準備與答辯(二)學位論文的管理三、專利的申請和保護(一)專利的作用(二)專利申請(三)專利保護主要參考文獻附錄一 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附錄二 教育部《關于加強學術道德的若干意見》附錄三 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guī)范(試行)》附錄四 教育部《高等學??茖W技術學術規(guī)范指南》附錄五 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guī)范(試行)》后記
編輯推薦
《學術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力求突出并貫穿“真實性”的原則。學術道德的核心在于誠信和責任,真實性是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判別學術行為是否不端或失范的最基本的標準。比如,在“一稿多投與多發(fā)”的問題上,本書指出,問題的實質不在于是否“多”而在于是否“真”,即論文的主要內容是否真實呈現出此文曾經或同時以相同或不同的語言重復地發(fā)表這一“真實”狀態(tài)?又如,在署名問題上,本文指出,關鍵在于署名是否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對于該文學術內容的實質性貢獻和責任,等等。關于學術行為和成果是否符合規(guī)范的審思,實際上就是“真實與否”的拷問。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