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品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天津大學  作者:藍先琳  頁數:258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天_丁開物的碩果,是燦爛文化的結晶。歷經千年滄桑,我國傳統(tǒng)建筑風韻猶存,類型豐富浩如煙海,裝飾精美巧奪天工。留傳至今的建筑遺存彌足珍貴,既是中華民族的無價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裝飾是建筑發(fā)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是建筑風格的時代表征:遠古時期,史前建筑萌芽,先民們“筑巢”、“營窟”,以智慧的“星星之火”,迎來了文明的曙光;夏、商、周三代,建筑已具雛形,裝飾形態(tài)初見端倪,風格古拙、質樸;秦漢時期,建筑全面發(fā)展,木結構體系基本形成,裝飾工二藝全面開拓,風格硬朗、豪放;隋唐時期,建筑漸趨成熟,裝飾成就雄視前朝,風格華美、大氣、不拘一格;宋元時期,建筑全面成熟,裝飾工藝規(guī)范注重修飾,風格柔美、矜持;明清時期,建筑高度成熟而至巔峰,裝飾刻意雕琢窮其工巧,風格精致、繁麗、煩瑣。中國建筑的細部裝飾,歷經千百年的錘煉,巧奪天工、精美絕倫,是傳統(tǒng)建筑最亮麗的風景線。建筑裝飾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材料技術是產生特定藝術品質的前提。材料既是建筑的物質基礎,也是影響裝飾風格的重要因素。裝飾與結構有機結合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一大特點,建筑節(jié)點往往是裝飾的“點睛”之處。民間工匠在承襲前人的基礎上探索、創(chuàng)造,將木雕、石雕、磚雕、琉璃、彩畫等建筑裝飾工藝發(fā)展至爐火純青,在建筑的不同結構界面上,裝飾技藝各顯其能、盡情發(fā)揮,并形成各具特色的風格流派。風格是時代、民族、地域、文化、藝術等綜合因素的產物。成熟的風格都具有鮮明的特色、穩(wěn)定的品質與深刻的內涵。中國傳統(tǒng)建筑根植于深厚的歷史積淀之上,地大物博,民族眾多,豐富的物質、文化形態(tài)導致建筑類型的多樣化以及裝飾風格的多姿多彩。按建筑的文化屬性分類,中國傳統(tǒng)建筑可概括為官式建筑、民間建筑兩大體系。官式建筑以皇家建筑為主導,裝飾風格雍容、大度,美輪美奐。民間建筑包括鄉(xiāng)土建筑、市井建筑等內容,作品出自民間,惠于自然,建筑風格淳樸、清新、豐富多變。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展示中國傳統(tǒng)建筑屋頂藝術風采的圖集,以精美且有專業(yè)針對性的圖片為基礎,輔之以精練的文字。全書圖文并茂,資料豐富,信息量大。    本書通過相關背景資料,說明中國傳統(tǒng)建筑屋頂的演變發(fā)展歷程;從建筑環(huán)境入手,介紹其地域風格;從材料、結構入手,介紹其豐富類型;從屋脊、屋檐、屋角和山尖等細部裝飾入手,展示其藝術風貌;從功能屬性入手,揭示其深厚的人文內涵。    本書針對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廣大中外讀者,針對從事建筑設計、造型藝術設計和相關教學工作的專業(yè)人士。

書籍目錄

序綜述壹  地域風格 華北風格 華東風格 華南風格 西北風格 西南風格貳  類型特征 材料類型 屋脊類型 結構類型叁  屋脊裝飾 正脊飾 垂脊飾、戧脊飾 博脊飾、圍脊飾 寶頂飾 陶灰塑脊飾肆 屋檐裝飾 檐口類型 屋檐組合伍  屋角裝飾 屋角造型 細部裝飾陸  山尖裝飾 硬山頂山尖 懸山頂山尖 歇山頂山尖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一 類型與風格城門中國的城池承襲先秦古制,多為坐北朝南的方形,大城每面墻開三門,小城每面墻開一門。城門主要由城臺、城樓、城門洞三部分組成。城臺是城門的基礎,比城墻寬一些,以土夯筑而成,外包青磚。城臺上建有城門樓,城門樓不僅是城門的定位標志,更是觀察、監(jiān)控、警戒的場所。明清時期的城門樓,多為一至三層重檐的磚木結構。城門洞尺度宏大,多為拱券形。除交通之外,城門的主要功能是防范,因此門扇多選用堅固的實榻門,主要的城門內還要增設甕城。宮門即皇家建筑之門,是最高級別的門,包括宮城門、宮院門、宮殿門等,特別是尺度大,造型華美,選材考究,工藝精良。宮廷建筑受宗法禮制影響,講求中軸對稱,空間序列進然,因此宮門的形制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必須沿皇城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編輯推薦

《門》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建筑小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很好哦,當古建筑常識來學習。圖片精彩,解說豐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