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材料與新材料

出版時間:1994-1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貽瑞  頁數(shù):297  字數(shù):503000  

內容概要

本書對基礎材料和新材料進行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分七章,系統(tǒng)扼要地闡述了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綜述了非晶態(tài)材料、復合材料、功能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的關系以及它產(chǎn)在工農(nóng)業(yè)、國防、高科技等方面的應用;對材料領域最新發(fā)展趨勢,例如靈巧材料、智能材料等的開發(fā)動向和前景也進行了介紹。    本書內容豐富、取材新穎,很好地反映了當前材料領域的現(xiàn)狀,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專業(yè)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材料科學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 固體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第二節(jié) 晶體中的缺陷 第三節(jié) 相圖 第四節(jié) 工程材料的力學性能 第五節(jié) 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能 習題第二章 金屬材料 第一節(jié) 金屬材料的強化機制 第二節(jié) 鐵碳相圖與鐵碳合金 第三節(jié) 鋼的熱處理 第四節(jié) 合金化原理與合金鋼 第五節(jié) 鋼的表面強化 第六節(jié) 鑄鐵 第七節(jié) 非鐵基合金(有色金屬及其合金) 習題第三章 工程陶瓷材料 第一節(jié) 陶瓷材料的物質結構 第二節(jié) 陶瓷材料的性能特點 第三節(jié) 普通陶瓷的工藝過程 第四節(jié) 特種陶瓷的工藝過程 習題第四章 聚合物材料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聚合物分類 第三節(jié) 聚合物的制備 第四節(jié) 熱塑性聚合物 第五節(jié) 聚合物的液晶態(tài)結構 第六節(jié) 橡膠和熱塑性彈性體 第七節(jié) 熱固性聚合物 第八節(jié) 聚合物合金和互穿聚合物網(wǎng)絡 第九節(jié) 聚合物添加劑 第十節(jié) 聚合物材料的老化 第十一節(jié) 自降解聚合物 第十二節(jié) 聚合物加工成型 習題第五章 非晶態(tài)材料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非晶態(tài)材料的結構 第三節(jié) 非晶態(tài)材料的玻璃化轉變 第四節(jié) 非晶態(tài)聚合物 第五節(jié) 無機非晶態(tài)材料 第六節(jié) 非晶態(tài)半導體 第七節(jié) 非晶態(tài)金屬 習題第六章 復合材料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粒子改性復合材料 第三節(jié)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第四節(jié) 聚合物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第五節(jié) 纖維增加金屬基復合材料 第六節(jié) 纖維增強陶瓷復合材料 第七節(jié) 層狀復合材料 習題第七章 功能材料 第一節(jié) 非金屬導電材料 第二節(jié) 超導材料 第三節(jié) 壓電材料 第四節(jié) 光學功能材料 第五節(jié) 生物材料 第六節(jié) 分離膜 第七節(jié) 形狀記憶材料 第八節(jié) 磁性材料 第九節(jié) 儲氫合金 第十節(jié) 智能材料 第十一節(jié) 梯度功能材料 習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陶瓷材料作為材料科學的一個分支,其名稱與含義幾經(jīng)變遷。早期,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總稱。陶瓷是指以各種粘土、長石和燧石(石英)為主要原料,成型后在高溫窯爐中燒成的制品。硅酸鹽材料曾是這一材料科學分支的另一名稱,它包括陶瓷器、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在近代,硅酸鹽材料又稱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陶瓷材料是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一種,主要包括先進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如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材料等。陶瓷是人類在征服自然中獲得的第一種經(jīng)化學變化而制成的產(chǎn)品,它的出現(xiàn)比金屬材料早得多。近20年來,隨著許多新興技術的興起及基礎理論和測試技術的發(fā)展,陶瓷材料得到了驚人的發(fā)展。目前生產(chǎn)和使用的許多陶瓷材料,在一二十年前還是不存在的。陶瓷材料具有熔點高、硬度高、化學穩(wěn)定性高、耐高溫、耐磨損、耐氧化和腐蝕,以及重量輕、彈性模量大、強度高等優(yōu)良性能。因此,陶瓷材料能夠在各種苛刻的環(huán)境(如高溫、腐蝕、輻照環(huán)境)下工作,成為非常有發(fā)展前途的工程結構材料。另一方面,陶瓷材料具有性能和用途的多樣性與可變性,因而在磁性材料、介電材料、半導體材料、光學材料等方面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并展現(xiàn)了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一種非常有發(fā)展前途的功能材料。本章將闡述常見陶瓷體系的微觀結構及陶瓷材料的特殊力學與物理性能,陶瓷材料的一般生產(chǎn)工藝過程,最后介紹近代陶瓷材料及其工程上的應用。一、陶瓷材料的組成組成陶瓷材料的基本相及其結構要比金屬復雜得多。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陶瓷材料的顯微結構通常由三種不同的相組成,即晶相、玻璃相和氣相(氣孔)。晶相是陶瓷材料中最主要的組成相。決定陶瓷材料物理化學性質的主要是主晶相。由于結構緊密,因而具有機械強度高、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玻璃相是非晶態(tài)結構的低熔點固體。對于不同陶瓷,玻璃相的含量不同。日用瓷及電瓷的玻璃相含量較高,高純度的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鋁瓷)中玻璃相含量較低。玻璃相的作用是充填晶粒間隙,粘結晶粒,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程度,降低燒成溫度,改善工藝,抑制晶粒長大。氣相(氣孔)在陶瓷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氣孔是在工藝過程中形成并保留下來的,有些氣孔則通過特殊的工藝方法獲得。氣孔含量(按材料容積)在0~90%之間變化。氣孔包括開口氣孔和閉口氣孔兩種。在燒結前全是開口氣孔,燒結過程中一部分開口氣孔消失,一部分轉變?yōu)殚]口氣孔。陶瓷的許多電性能和熱性能隨著氣孔率、氣孔尺寸及分布的不同可在很大范圍內變化。合理控制陶瓷中氣孔數(shù)量、形態(tài)和分布是非常重要的。

編輯推薦

《基礎材料與新材料》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基礎材料與新材料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