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雷玲 頁數(shù):26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雷玲,網(wǎng)名紅袖子(教育在線、成長等網(wǎng)站)。曾在中專、大學任教多年。資深教育記者。多次獲教育部新聞獎、北京市新聞獎等獎項。主編《聽名師講課》(晤文卷、數(shù)學卷)、《好課是這樣煉成的——品讀名師經(jīng)典課堂》(語文卷、數(shù)學卷);策劃《名師備課繹驗》、《推敲新課程課堂》、《另類課堂》等叢書。
書籍目錄
吾學篇
學校與管理
1.像丁超那樣把鄉(xiāng)村學校辦“活”
2.“辦貧窮的學校如同管貧窮的家”——“陶行知管理藝術”系列解讀之一
3.“要有好的學校,先要有好的教師”——“陶行知管理藝術”系列解讀之二
4.“學校里誰也無權搞特殊”——“陶行知管理藝術”系列解讀之三
5.“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陶行知管理藝術”系列解讀之四
教書與育人
1.蘊含在“四顆糖”中的教育原則
2.和孩子一起創(chuàng)造“真善美的人生”
3.這樣做教師——向陶行知先生學“為師”
4.“教到老,學到老”
5.師愛是關懷、寬容、欣賞、平等
6.陶行知人格魅力對教育工作者的啟迪
教與學
1.“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熠熠生輝
2.“倡導手腦并用”“推行因材施教”帶來的啟示
3.陶行知先生“教學合一”的現(xiàn)實意義
4.感悟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兒童的教育”理念
5.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啟迪
吾行篇
學校與管理
1.校園管理,踐行陶行知人文管理思想
2.學校德育,從“知“到”行“
3.發(fā)展人,學校管理的關鍵要素
4.建“紅領巾道德銀行” 立德育評價機制
5.用“生活”來教育 給“生活”以教育──我校構建“生活化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6.“學而自治”與“文明自律工程”嘗試
教書與育人
1.從小事作起,教學生做人
2.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歷史教學中的實踐
3.以真換真的真教育
3.當“小先生”走上講臺
4.案例教學這樣還原生命課堂
5.有種教育叫潤物無聲
6.懂學生才能真正愛護好學生
教與學
1.“解放兒童”與“深度課堂”探索
2.課堂的生命活力:“教學做合一”(陳其浩)
3.小學數(shù)學中運用“小先生制”提高課堂效率
4.我和學生一起進行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造
5.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實踐活動中“優(yōu)化”兒童作文
6.“行而知之”真妙境——“行知理念”的一次成功體驗
7.“活”教育教出“活”數(shù)學
8.邊教邊學邊做——蹦蹦跳跳認方向
9.從陶行知先生“喂雞”談合作學習
10.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設計童趣性、分層性作業(yè)
11.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問”的主人
11.重視兒童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設計開放性、綜合性作業(yè)
12.從生命的角度開展閱讀教學
13.誦篇·釋言·析文·悟道——以《歸去來兮辭》為例談談“六步兩階”古詩文教學法
14.讓學生樂于質(zhì)疑善于解疑
吾思篇
學校與管理
1.促進教師的潛能不斷釋放——學習陶行知學校管理思想有感
2.學校管理中的“用心”和“達情”
3.反思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長
4.四塊糖的領導力與校長的科研素質(zhì)
5.學校之“課程領導” 教師之“課程智慧”
教書與育人
1.做從容而有“人情味”的教師
2.教育,從用心愛開始
3.那些細節(jié)間的教育
4.從陶公的“新教育”審視“新課程改革”
5.放飛純真的童心
6.感悟“愛滿天下”
7.從“誰能明白我的心”到“心心相印”
教與學
1.“陶”花盛開的課堂——“教學做合一”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2.行而后知——體驗四重奏——五下“找規(guī)律”案例與反思
3.真實,源于生活——淺談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習作教學
4.“做中學”:根除“聾子的耳朵”現(xiàn)象
5.從“生活教育”的角度點擊“科學探究”
6.“完美”的缺失——對一節(jié)課遲到的反思
章節(jié)摘錄
學校與管理 像丁超校長那樣把鄉(xiāng)村學校辦“活”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丁校長是陸軍小學出身,并經(jīng)過甲種師范講習科的訓練。未任本校職務之前,曾在堯化門國民學校充任校長八年,著有成績。我們看他的人,聽他的話,察他的設施,覺得他是個天才的校長。他能就事實生理想,憑理想正事實。他有事實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實。他事事以身作則。他是教員的領袖,學生的領袖,漸漸地要做成社會的領袖……這個學校不但教學生讀書,并且教學生做事。做什么?改造學校!改造環(huán)境…… ——陶行知 (摘自《陶行知文集》中《半周歲的燕子磯國民學?!芬晃模?26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筆者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結識了許多鄉(xiāng)村中小學校長。什么樣的鄉(xiāng)村學校是“活”的鄉(xiāng)村學校?辦“活”鄉(xiāng)村學校的校長該有怎樣的形象?當我讀到陶行知先生的《半周歲的燕子磯國民學?!芬晃臅r,眼前才豁然一亮。燕子磯國民學校就是辦“活”了的鄉(xiāng)村學校的典范,而丁超校長就是想辦“活”鄉(xiāng)村學校的校長們的一面旗幟。視點一:丁超校長是改造鄉(xiāng)村生活的精神首席 “學校生活只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學校不是道士觀、和尚廟,必須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而鄉(xiāng)村學校要辦“活”,除了要打通生活與教育、學校與社會的任督二脈外,鄉(xiāng)村學校還必須成為鄉(xiāng)村精神和文化的中心與策源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鄉(xiāng)村學校負有的改造鄉(xiāng)村文化生活的責任不能變,鄉(xiāng)村教師擔任的改造鄉(xiāng)村精神生活的使命不能變?! 》从^當今的鄉(xiāng)村學校,仍然是鄉(xiāng)村的獨立王國——學校與社會,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學校與社會之間修筑了一道高墻,不僅沒有搶占鄉(xiāng)村精神生活的制高點,引領村民心向文化,反而和各種封建沉渣、低俗文化沆瀣一氣、同流合污。 那么,如何拯救這“死”了的鄉(xiāng)村學校呢?陶行知說:“作為師者之師的校長,非得做改造鄉(xiāng)村生活的先行者不可。丁超校長就是這樣一位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的精神首席——他敢做教員的領袖、學生的領袖,甚至敢做當?shù)厣鐣念I袖。”且看丁超校長是如何做改造鄉(xiāng)村生活的精神首席的: “燕子磯坡上因有人時常倒垃圾,太不潔凈,丁校長就領著學生們把所有的垃圾掃除一空。村民不知衛(wèi)生,仍是時常把垃圾倒在此處。但村民一面倒,他就一面掃。村民倒一回,他就掃一回。后來鄰居漸漸地出來責備倒垃圾的人,燕子磯坡上從此清潔了。” ……
編輯推薦
陶行知可謂中國教育的一座豐碑,《現(xiàn)代教育報》主編雷玲,選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以教師隨筆的形式,從思想、行動、反思等方面,敘寫教師們學習、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動故事?!督處熞獙W陶行知》可以為一線教師系統(tǒng)學習陶行知思想提供借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