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整合學業(yè)獲得

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易克薩維耶·羅日葉  頁數:241  字數:272000  譯者:汪凌  

前言

  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關于什么是素質,有不同的解釋,而從根本上來說,它是針對于我國傳統(tǒng)上過分注重書面知識、注重分數的學校教育提出來的。在這套關于整合教學法和其實踐的譯叢中,我們可以認為,“素質”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為“能力”(competence)。比利時的整合教學法倡導者認為,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在他那里有具體的界定。  和羅日葉教授的結識多少有些偶然。三年前,我和比利時教育和培訓工程所(BIEF)聯(lián)系,希望能夠了解德·克特勒教授關于學業(yè)評估中教師主觀因素作用的研究,BIEF現(xiàn)任主任羅日葉教授處理了我的郵件,熱情給予答復,并給我推薦了幾本書,其中就包括本譯叢中的幾本:《整合教學法》、《學校與評估》和《為了學習的教科書》。2007年12月,羅日葉教授應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的邀請,到北京參加了全國首期教研室主任研修班,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大會上做了相關報告,并與中國同仁進行了學術交流。  其時,我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從學術評估角度探討影響學生學業(yè)成敗的因素問題,關注學校正式學業(yè)評估(認證性評估)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具有社會合法性特征的學業(yè)評估構成了一種場域,其間充滿了利益爭奪和各類資本的運作——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師生關系、學生的學習意愿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業(yè)成敗的結果。而在教育政策水平上,尤其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學業(yè)評估的政策導向、各級水平上的具體演繹引導著的教學實踐以及各類行動者的資本投入和努力方向是否在為讓學生成為真正自主的現(xiàn)代公民這一目標服務,因為對于學生個體而言,這些構成了一個真實的、顯性的或隱性的教育環(huán)境。

內容概要

整合,是對一種完滿的尋求,對一種和諧的追求,以及從理論上性質不同的因素出發(fā)實現(xiàn)一種和諧的雄心。     易克薩維耶·羅日葉的著作正是關于整合的闡述。作者對情境的性質,以及被稱為靶向情境的建構方式提出質疑,這些情境可以讓我們認為,學校學習就像一個有序的和平衡的整體,可以幫助我們把學業(yè)獲得整合到復雜的情境中去。于是,教師的活動應當考慮教學論的和教學的整個情境鏈,這條情境鏈從學生和某個概念的最初對質出發(fā),最后導向對這個概念的整合。

書籍目錄

感謝譯者前言提請注意前言引言  1.本書的線索是什么?  2.本書是給誰看的?  3.本書涉及的問題是什么?  4.針對哪些年級?  5.情境案例來自哪里?  6.本書結構是如何安排的?第一章  情境、問題、問題情境  1.何謂“問題情境”  2.一個靶向情境的輪廓  3.靶向情境的教學功能第二章  細究靶向情境  1.問題情境的組成部分  2.情境和復雜性  3.若干情境的等價和情境族  4.情境的意味深長的特征第三章  情境和學科選擇  1.教學語言課中的情境  2.外語課中的情境  3.體育課中的情境  4.道德和或宗教教育中的情境  5.數學教育中的情境  6.覺醒和科學學科教育中的情境  7.物理和化學教育中的情境  8.技術課中的情境  9.歷史課中的情境  10.地理課中的情境  11.公民教育中的情境  12.飲食教育中的情境  13.手工和藝術教育中的情境  14.計算機教育中的情境第四章  一個靶向情境的類型學  1.辨別參數  2.內容參數  3.裝扮參數第五章  一個好的靶向情境  1.一個真正的靶向情境  2.一個對學習有用的情境  3.一個激發(fā)學生動機的情境  4.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情境第六章  如何準備一個靶向情境   1.一般建議  2.按學科提出的建議詞匯表參考文獻概念索引情境索引譯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學校里,問題情境則呈現(xiàn)出達龍日維勒和胡貝爾(Dalongeville& Huber,2001)所謂的建構性的不穩(wěn)定。這種不穩(wěn)定不僅是建構性的(constructive),而且它還常常是建構而成的(construite),因為問題情境屬于一組被計劃好的學習的一部分。比如,其中出現(xiàn)的干擾性信息沒有生活情境中的那么多;或者按照某個順序向學生呈現(xiàn)一些信息,以讓他按照某種進度逐步克服困難?! ≡凇皢栴}隋境”概念中,有一種來自教師的企圖,即針對一組學習來利用情境和問題做一些事情:有一種教學論的企圖。換句話說,問題情境涵蓋了教學論三角形的三個極點?!  皩W生一支持工具”以某種方式經過“教師”,教師在這兩者之間扮演著靈媒(medium)的角色:正是教師按照一組學習來選擇或建構教學支持工具的,正是教師選擇什么時候并以什么方式把支持工具呈現(xiàn)給學生。換句話說,這其中有一個把問題加以教學論化(didactisation du problSme)的過程。  下面的圖示表明了教學論三角形中的這一雙重關系(教師一學生一內容/問題/支持工具,譯者注)以及問題和情境,并表明問題情境在教學論三角形的三個極點上發(fā)揮著作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為了整合學業(yè)獲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對教學的情境設計,有一個比較透徹的分析。教學情境,不但應用于教學,還應用于學業(yè)評價,并對其應用方法有比較星系的分析。本書還對良好的教學情境題注若干方面的指標,很有啟發(fā)。案例比較豐富,便于學習。比較遺憾的是,所有的案例都是基于普通學校的,而且基本上都是8年級以下的。案例部分對職業(yè)教育的參考價值不大。
  •   和書店買的一樣,不用自己出去買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