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鄭金洲,程亮 著 頁數(shù):403
前言
步入21世紀,“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數(shù)字化時代”、“學習化社會”、“城市化”、“后現(xiàn)代”等一連串字眼,已經成為新世紀詞典中的重要詞匯。它們所預示的,不僅僅是社會的一些外在變化,更意味著社會轉型時期所產生的深刻的內在變革。處于社會變革宏大場景中的教育,與時俱進,與時同變?! ∶總€年度對教育所展開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有新的課題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每個年度都會對先前一些課題的已有研究有所推進。教育研究的歷程,也正是在這樣年復一年的進展中向前發(fā)展著;對教育的規(guī)律性認識,也正是借助于這樣年復一年的研究向前提升著。努力匯總中國教育研究每個年度的一些熱點課題,努力展示中國教育研究每個年度的發(fā)展狀況,努力辨察中國教育研究每個年度后續(xù)研究的態(tài)勢,回溯過去,梳理現(xiàn)狀,鋪墊未來,這就是《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以下簡稱《進展》)的旨趣。 纂輯《進展》的想法由來已久。在1995年由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組織的“教育學學科調查”中,我們承擔了“教育基本理論”學科的調查任務,調查結果最后體現(xiàn)在《教育基本理論之研究(1978-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當時,就曾設想將這樣的學科調查經?;?、系統(tǒng)化,每個年度進行一次,每次以年度進展報告的形式反映出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想法當時并未踐行。在步入新世紀之前,這一想法在實施上有了時間上的依據(jù),遂以2000年為開端,逐年積累相關的研究素材,為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實踐工作者提供各年度的資料借鑒。
內容概要
《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2008》是一本資料書,是著眼于“工具”的角度來考慮書的篇章結構的,我們期望通過《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2008》,理論工作者能夠明了自身研究的一定的基礎與價值,實踐工作者能夠知曉教育研究的一定的概況,使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定位清一些、韜略明一些。
書籍目錄
前言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30年二、教育政策分析三、汶川地震與教育四、奧林匹克與教育五、教育公平六、教育與幸福七、農村教育問題八、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九、課程改革反思十、學校文化建設十一、道德教育的理論反思十二、教師知識十三、校長專業(yè)發(fā)展與校長領導力十四、普通高中改革十五、高考改革研究十六、后現(xiàn)代主義與教育十七、國際教育新動向后記
章節(jié)摘錄
2.教育政策 改革開放30年來,基礎教育政策發(fā)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表現(xiàn)在基礎教育發(fā)展政策的價值取向上,由主要重視社會工具價值向關心社會綜合利益轉變,由重視整體利益向關注教育利益的公平分布轉變,由重點關注數(shù)量發(fā)展到關注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經費責任方面,由官民共擔向政府擔綱轉變,基礎教育的公益性得到進一步彰顯。[高鴻源,2008(11)] 有論者以北京市為例,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基礎教育政策的發(fā)展:①撥亂反正,百廢待興(1978-1987年)。這一階段主要是推翻“文革”中對教育的“兩個估計”,恢復高考制度,恢復重點中小學制度與發(fā)展職業(yè)高中。②站在市場門口(1988-2006年)。這一階段主要是加強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學校“自籌資金”,使基礎教育站在了市場門口;同時,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過重,基礎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附庸”。③從均衡走向公平(2006~2008年)。在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的推動下,特別是新《義務教育法》的修訂出臺,基礎教育在取向上逐漸從均衡走向公平。[王晉堂,2008(20)] 還有論者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政策的演進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5年):農村基礎教育“身陷囹圄”,撥亂反正顯現(xiàn)發(fā)展契機,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中央果斷出臺一系列文件與指示,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第二階段(1985-1994年):農村基礎教育穩(wěn)步發(fā)展,“以鄉(xiāng)為主”蘊涵“普及”希望,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政策的制定已經開始圍繞農村基礎教育自身發(fā)展的目標展開,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正規(guī)的政策制度體系,完成了新舊農村基礎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基本過渡;第三階段(1994-2001年):農村基礎教育處境尷尬,“以鄉(xiāng)為主”難逃“分稅”陰霾,1994年“分稅制”實行后,農村基礎資金不足導致政策實踐性與可操作性下降;第四階段(2001-2005年):農村基礎教育體制重整,“以縣為主”透射“統(tǒng)籌”光芒,“以縣為主來統(tǒng)籌管理全縣的義務教育”。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