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學淵 頁數(shù):366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研究北方民族只有十一二年的功夫,之于畢生從事某一課題的專家來說,只是樂在其中的瞬間。然而,在大陸出版的《中國北方諸族源流》和在臺灣出版的《秦始皇是說蒙古話的女真人》卻在海峽兩岸冷寂的學術類書籍市場中得到熱情回報,這對于涉史不深的我來說,自然是非常鼓舞的?! ∨u意見主要是關于我采用的方法,即以比較語言來達成對人類遷徙的認識.這種批評的根據(jù)可以總結為:語言是用文字記載的,而漢語則是用圖形構造的漢字記載的,它們是表義而不表音的,每一個漢字在各個時代的讀音也未必是一致的,因此用漢字記載的語音數(shù)據(jù),如人名、地名、族名,都必須逐字逐代地辨認其讀音。而這樣的工作已經由古代訓詁家和西方漢學家完成了。 一位語言學者建議我常備一本瑞典人高本漢(Bem-hard Karlgren)的《漢文典》(Grammata Set CoRecensa)。他說:“大多數(shù)漢字的上古和中古讀音及其轉換規(guī)則都可以在里面查出來。對這些讀音的理解不是靠現(xiàn)代方言能夠取代的。歷史語言學就像文科里面的理科,自有其嚴格的科研規(guī)范,音轉規(guī)則就像數(shù)學公式,其間并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間?!毖酝庵馐牵阂磺袧h字語音的“正確”結論已由前人締造完畢,新的努力就只能產生“謬誤”了。
內容概要
中國北方諸族的遷徙能動力是無與倫比的;然而,許多它們的征伐活動都被移接到其他人種——民族的名下去了?!缎掳嬷袊狈街T族的源流》作者從語言線索出發(fā),探討了若干與中國北方諸族相關的重要問題,即尋找它們的“源”和辨析它們的“流”,為這些甚至在史前期就遠徙四方的人類集團找到了源頭:他們是出自中原的北方諸族;不僅中華民族,世界上許多民族多融有他們的血緣基因。
作者簡介
朱學淵,博士,1942年生于廣西桂林,1965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曾于四川、南京等地任中學教師十余載。1978年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83年于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曾于能源部屬下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1987年起經商。他以自然科學之學力,有志于人文科學的探索,從史料中星星寥寥的語言記載切入,洞察了許多人類科學的重要線索。
書籍目錄
新版前言——為中國史學的實證化而努力/1原族——對《中國北方諸族的源流》一書的幾點看法 周策縱/6舊版自序/13第一篇 Magyar人的遠東祖源/17第二篇 蒙古語民族中的通古斯血緣成分/43第三篇 歐亞草原諸族的通古斯成分/57第四篇 鮮卑民族及其語言線索/73第五篇 匈奴的族源、語言和遷徙/91第六篇 Hun人的鮮卑一通古斯族源/109第七篇 噘噠與唐代中亞蒙古人種諸族/131第八篇 西域族國名與北方民族族名之關聯(lián)/149第九篇 藏民族中的北方諸族成分——兼證“西羌”與“北狄”同源/169第十篇 古代中原漢語中的通古斯語、蒙古語和突厥語成分/201第十一篇 西羌民族的血緣和語言/221第十二篇 東方民族對西方世界的早期入侵/251第十三篇 中國北方民族的族名/281第十四篇 族名、人名、地名關聯(lián)擬譜/297參考文獻/355后記/361
章節(jié)摘錄
根據(jù)《蒙古秘史》的記載,早先“蔑里乞”和“塔塔爾”都是蒙古部落的世仇,等到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高原諸部以后,它們又都成了蒙古民族的重要成分?!赌洗遢z耕錄》記載的“蒙古七十二種”中,名似“蔑里乞”的部落就有:“木里乞”、“滅里吉”、“滅里吉歹”、“末里乞歹”四種。其實,通古斯族名“秣揭”亦作“勿吉”,“蔑里乞”是“勿吉”的變音?! ∈聦嵣希段簳?官氏志》中記載的北方民族部落名“勿忸”、“茂眷”、“秘刊”,都是參與拓跋鮮卑入侵中原的“秣輻”氏族;《隋書.鐵勒傳》記載的“蔑促”也是一個“勿吉”部落;《遼史》的《營衛(wèi)志》和《兵衛(wèi)志》記載的契丹屬部名“慢押”、“梅只”、“梅里急”等都是“蔑里乞”的轉音?! ∥魇分幸灿小懊锢锲颉泵褡宓男畔?,認為它是由突厥人傳遞到西方去的。據(jù)忒俄費拉克圖斯的記載,公元五九八年初,有西突厥使者指責拜占庭庇護一支西逃的Avis人(通常認為是“柔然”之一部)。①在使者遞交的國書中,還述及Avas人逃人中國和一個名叫Murb的東方部落的事情: 著名東方突厥之可汗……。與室點密可汗共同征服“阿瓦爾”(Avas)。…… 其余眾奔亡入“桃花石”(Taugas,突厥語之“中國”)之中,別有一部分阿 瓦爾余眾逃入Murki,此民族居地與“桃花石”極近,人頗好戰(zhàn)。法國人伯希和早就猜測Murb民族就是“蔑里乞”,還有西方學者進一步指出它就是通古斯族名“株輻”。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