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1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瓦萊加-諾伊 頁數(shù):158 譯者:李強
Tag標簽:無
前言
經(jīng)典是影響一個悠久文明走向的文本源頭。它不限于時間上的源頭,還意味著重現(xiàn)思想與人生開端的溯源能力。這也就是說,它能讓我們重回起頭處,體驗到最初的、邊緣上的取向如何發(fā)生,并由此而生出某種邊際處的敏感。非經(jīng)典的文本則已經(jīng)處于某種框架之中,近代以來的反經(jīng)典潮流則指一種以“靠最先進手段直接解決問題”為標榜的傾向,否認經(jīng)典有當下及未來的活的真身。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沒有經(jīng)典的國度,只有西方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技術(高科技)的至高無上與無處不在。形而上學與科學同屬于一個觀念普遍主義的思路?!艾F(xiàn)代自然科學、現(xiàn)代數(shù)學和現(xiàn)代形而上學都是源出于廣義上的數(shù)學因素”(《海德格爾選集》,第875頁)。但我們也知道,數(shù)學同樣是古希臘形而上學的形成因素。只通過傳統(tǒng)西方形而上學的視野來研究中國古代經(jīng)典,也屬于這個高科技崇拜的現(xiàn)象。科學無經(jīng)典可言。培養(yǎng)一位物理學家,根本無須去讀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甚至牛頓的《原理》,只需要最應時(updated)的教科書、成果報告和實驗手段。但要成為一個承載文明命運的士(儒士、道士)、思想家,或完整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則必讀經(jīng)典,非如此就無法以“究際通變”(司馬遷語)的方式來進入生活。
內容概要
本書是美國哲學家瓦萊加一諾伊介紹海德格爾《哲學獻文(從本有而來)》的一本導讀性著作。作為德國著名海德格爾專家赫爾曼的弟子,作者在書中秉承了赫爾曼忠于海德格爾思想的研究風格,“忠實地”撰寫了這部《海德格爾導論》?!墩軐W獻文》以艱深和晦澀著稱,有鑒于此,對于一部導論而言,“忠實的”介紹也許恰恰是它的優(yōu)點。不過,它并不是一本一目了然的著作。希望接近《獻文》的革命性思想的讀者,需要熟悉和理解與這種思想相對應的,專屬于它的,與傳統(tǒng)哲學迥然有別的術語和行文風格。艱深的思想閃爍在晦澀的表達和玄機重重的暗示之中,需要耐心的推敲。雖然本書對《獻文》做了“全面的”介紹,但是無論在問題的深度上還是廣度上,一本導讀都無法取代對《獻文》本身的閱讀,正如作者所說,它只是一根幫助大家進入《獻文》的拐杖。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瓦萊加-諾伊(D.Vallega-Neu) 譯者:李強
書籍目錄
致謝書名縮寫導言第一部 從《存在與時間》到《哲學獻文》 前言 第一章 語言的失效 第二章 更本源地契入歷史第二部 《獻文》的六道接縫 前言 第三章 諧鳴 第四章 傳送 第五章 跳躍 第六章 建基 第七章 未來者 第八章 最后之神 第九章 存有后記索引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為其自身之故意味著為了此在的最本己的存在可能性之故。鑒于此在的本源的界限(死亡)包含著不存在的可能性,所以此在的存在自行展露于其中的“為其自身之故”也意味著,并且更本源地意味著為了此在的死亡可能性之故,此在的存在就出于這一可能性得到展露。我們還可以把將來的這個境域格式與此在的存在可能性在其中帶有“不”性質的其他意義聯(lián)系起來。為其自身之故也意味著為了不一基礎之故,當此在在世界中寓于存在者而存在,并把自己投設到確定的存在可能性之中,使得其他的可能性由此而被排除之際,此在就是不一基礎。與將來境域相同,過去和當前境域也在此在的“不”性中本源地界定并敞開此在的存在。曾存在的境域格式,即被拋的“在……面前”,本源地意指被拋入不存在的可能性之中,以及被拋入對存在的確定可能性的排除之中。當前的格式,即“為了”,與此在的不一基礎相關聯(lián),因為它是此在在逃避存在和不存在本身的可能性時,由之而與存在者相關聯(lián)的境域。在日常操勞于事物之際與事物發(fā)生的關聯(lián)中,此在并不直面它的存在和不存在的最本己可能性。因此,“為了”格式以逃避不一基礎的方式實施此在的本源的不一基礎?!洞嬖谂c時間》的超越境域性路線隨后的也是最后的一個步驟表明了存在一般在境域格式中得到揭露的方式。此在在其時間性綻出環(huán)節(jié)中,超越到這些境域格式中。
后記
《哲學獻文(從本有而來)》是一系列堪稱深奧的海德格爾著作①中的第一部書。這些著作之所以是深奧的不在于它們包含著什么秘密的宗教內容或神秘學說。相反,它們是在希臘詞“esoterikos”的意義上是深奧的,即它們是內在的,更多地從內部而被思想的,它們是在不按照占統(tǒng)治地位的公共言論而寫成的意義上是深奧的?!东I文》包含著海德格爾最內在的爭斗,它在語詞的邊緣思想,并且把處于書寫和言談的語詞之外的東西帶人語言,即為了語詞本身之給予,為了本源之思想與言說生成于其中的被調校的并且調校著的靜默的斗爭。就理想效果而言,一本對海德格爾《哲學獻文》的導論應該“引導(讀者)進入”(intro-duce)海德格爾思想的這一最內在的爭斗。它的這種努力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決于它的作者。如果這種努力成功了,讀者將發(fā)現(xiàn)一個開啟,即不僅對被遮蔽的領域——所有海德格爾30年代以后的公開著作都是從這一領域中形成的——有了某些理解,而且對《獻文》之后另一些“深奧的”著,作——其中只有《沉思》和《存有(Seyn)的歷史》已經(jīng)出版(而且只有德文版)——也有了某些理解。在這些著作中,《獻文》依然顯得是結構上最系統(tǒng)的著作,因為它分別表述為六道接縫。讀者可能會禁不住認為,理解了這一結構也就理解了海德格爾哲學的核心。
編輯推薦
《海德格爾導論》編輯推薦:“獨一注”植根于存有的唯一性,并且可能是本-有的最陌生的命名。因為無物可供存有與之分離,或者根據(jù)它而被理解,存有只借助無物來“包含”自身,這個“無物”可能在寂靜中發(fā)出鳴響。在作為居有著的隱逸的存有之發(fā)生的核心處,我們發(fā)現(xiàn)這寂靜是一種超越語詞的靜默?!墩軐W獻文(從本有而來)》是一系列堪稱深奧的海德格爾著作中的第一部書。這些著作之所以是深奧的不在于它們包含著什么秘密的宗教內容或神秘學說。相反,它們是在希臘詞“esoterikos”的意義上是深奧的,即它們是內在的,更多地從內部而被思想的,它們是在不按照占統(tǒng)治地位的公共言論而寫成的意義上是深奧的?!东I文》包含著海德格爾最內在的爭斗,它在語詞的邊緣思想,并且把處于書寫和言談的語詞之外的東西帶入語言,即為了語詞本身之給予,為了本源之思想與言說生成于其中的被調校的并且調校著的靜默的斗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