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哲學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國榮  頁數(shù):248  字數(shù):189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實證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思潮,興起于19世紀中葉的西方。從哲學的邏輯演進看,實證主義的理論先導可以上溯到近代西方的經(jīng)驗主義,而其更廣的歷史根據(jù)則內(nèi)在于近代科學的發(fā)展。經(jīng)驗論傳統(tǒng)的制約,使實證主義將哲學的論域主要限制在現(xiàn)象界,拒絕討論可經(jīng)驗的現(xiàn)象之外的“形而上”問題;近代科學的凱歌行進,則使實證主義一開始便較為關注與實驗科學相關的邏輯及科學方法,并力圖實現(xiàn)科學的統(tǒng)一及哲學的科學化。實證主義的如上趨向在某種意義上適應了中國哲學走向近代的歷史需要。自19世紀后期開始,隨著東漸的西學從聲、光、電、化等具體科學擴及哲學觀念,實證主義亦被系統(tǒng)地引入中國,并逐漸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沖撞交融,成為近代中國引人矚目的哲學流派。西方近代的實證主義在其衍化過程中,歷經(jīng)數(shù)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支流,這種變遷演化,在中國控也幾乎一一得到了再現(xiàn)。

作者簡介

楊國榮,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諸暨人。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lián)理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實證主義的東漸  一、實測內(nèi)籀之學  二、實證原則與功利主義  三、無對之域的雙重意蘊第二章 徘徊于形而上學與實證論之間  一、從形而上學到實證論  二、實證論的雙向展開  三、實證論的限度:二難困境第三章 實用主義的引入與變形  一、拒斥超驗之道與認同自然主義  二、善與真  三、方法論上的中西會通  四、實用主義與馬赫主義的合流第四章 新實在論的融入與逸出  一、重建形而上學  二、命題的二重化與辨名析理  三、人生境界說:揚棄元倫理學第五章 走出實證主義  一、元學的邏輯構造與超邏輯的道 二、對唯主方式的詰難 三、概念論 四、接受總則與歸納問題余論 附錄一 存在與境界 附錄二 認識論的廣義視域 附錄三 科學的泛化及其歷史意蘊 附錄四  中國哲學的近代衍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實證主義的東漸一、實測內(nèi)籀之學當嚴復超越“技”、“器”,從哲學的層面向西方尋求實測內(nèi)籀之學時,他所遇到的首先是以孔德、穆勒、斯賓塞等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實證主義。從認識論與方法論上看,早期實證哲學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對近代實證科學方法的詮釋與引申??椎聦⑴喔詠碜⒅厥聦嵉木瘢暈閷嵶C哲學的基本要求,并把觀察、實驗、比較及歷史等方法,列為自然科學與社會學的主要方法。穆勒進一步將實證科學方法加以系統(tǒng)化與具體化,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科學歸納法。斯賓塞則把科學方法分為三類,即抽象科學的方法(邏輯與數(shù)學方法)、抽象一具體科學的方法(物理學與化學等方法),以及具體科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等)的方法,并主張將這些方法同時引入社會學研究。盡管實證主義者對科學方法的規(guī)定存在種種缺陷,如孔德將邏輯學排斥在實證科學之外,穆勒則表現(xiàn)出歸納萬能的偏向,等等,但是,注重近代實證科學方法,并將其納入實證哲學之中,確實構成了實證主義的顯著特征。

后記

本書原由臺灣五南圖書公司于1995年出版。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從嚴復到金岳霖——實證論與中國哲學》為書名,出版了簡體字版。此次重版,除訂正了若干訛誤及調整了若干附錄外,未作其他的實質改動。我對實證主義哲學的接觸,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在閱讀西方哲學著作的同時,也兼及實證主義。碩士研究生期間,我的學位論文以中國近代哲學為主要對象,由此又涉足于受實證主義影響的中國近代哲學。當然,對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哲學關系較為系統(tǒng)的考察,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那一段時期,我參加了馮契先生主持的一項有關中國近代哲學的研究課題,其中涉及實證論與中國近代哲學的關系,本書便是關于以上問題考察的結果。

編輯推薦

《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哲學》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哲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楊先生的力作代表當代哲學的最好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