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新傳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孔祥驊  頁數(shù):354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孔子新傳》的特點是將孔子放在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歷史長河中和殷周以來作為東方文明代表的魯國的文化背景下,以最可靠的研究孔子的《論語》、《左傳》等文獻為根據(jù)加以展開的。本書將《論語》中的孔子語錄,盡可能地納入孔子生平傳記。使孔子傳記具體而微地與《論語》結合。這樣做,一是便于理解《論語》中每句話的真實含義;二是希望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墩撜Z》的問世已經兩千多年,分《上論》和《下論》編排,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總匯,但《論語》中的語錄,往往是孤立地被記載下來,篇章問缺少內在的聯(lián)系,大多數(shù)沒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既沒有按照孔子的成長過程、心路歷程來編排,也沒有按照一定的專題來編排。《論語》中的語錄,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如同一串斷了線撒散在地上的銅錢。估計孔子去世后,弟子們聚集在一處紀念老師的時間局促,他們在匯集孔子生前教導時,沒有來得及按孔子生平完整地進行編排。由于《論語》的編訂可能是在比較短促的時間內完成的,因此它不像《老子》有著內在的邏輯,不像《孟子》有著明顯的主題,也不像《春秋》按時間順序編排,以致后人將《論語》一書比喻為  “云中之龍”,在云霧中,只是見到孔子思想的一鱗半爪?!犊鬃邮兰摇房梢哉f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孔子傳》,也是研究《論語》的最早的重大成果。司馬遷之后,兩千多年來,歷代的學者和無數(shù)的研究者們對《論語》這部書的研究和詮釋從未中斷,由于《論語》中的每一句話對孔子的生平和具體的歷史人物、事件缺少交待,使得后人的研究往往眾說紛紜。在《論語》一書中,孔子對自己有如下自敘: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本人認為,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看作是孔子自己一生概括的總綱。根據(jù)個人的思考并結合對司馬遷的《孔子世家》的研究,我以為孔子和《論語》的思想線索大致分為四個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十五歲至三十五歲從學詩、學禮、學樂到成為春秋時代的著名禮樂大師??鬃訌氖鍤q到三十歲,在學完了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小學課程后,他更進一步用功學習了《詩》、《書》、禮、樂等大學課程?!对姟肥俏膶W,是語言學,也是政治外交的必修課;《書》是三代的政治檔案和歷史文獻;“禮”是自周公以來制定的國家制度、社交禮儀和西周以來各社會階層立身處世的行為規(guī)范;“樂”是三代以來的廟堂和民間的樂曲。這也就是《論語》中孔子所說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精神成人的過程??鬃拥饺畾q時,不獨自己已經很精通《詩》、《書》、禮、樂了,后來他教導他的兒子和他的學生也要以《詩》、《書》、禮、樂作為必修的課程??鬃拥饺鍤q時,已經成為魯國著名的禮樂大師??鬃觿?chuàng)辦私學,把作為“王官之學”的《詩》、《書》、禮、樂下移為“平民之學”?!墩撜Z》中有關孔子論《詩》、論《書》、論禮、論樂的話,大致是在這個時期說的。因此可以這么說,兩周的禮樂文明是由孔子集其大成而傳承后世的。 …… 李白則有詩云:“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杜甫向被公認為“詩圣”。杜甫教人學詩“法自儒家有”、“應須飽經術”。他志在孔子,“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他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千古名句,實來自孔子的愛民思想。 唐代的韓愈是新儒學的先驅,他提出了儒家的道統(tǒng)說,并開創(chuàng)了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合一的先河,從而將對孔子的圣人崇拜揉人到“道統(tǒng)說”中去。 韓愈所著《原道》,除了辟佛老而發(fā)揚孔子之道外。他又被公認為古文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一位“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大家。究其成功的原因,首先是發(fā)揚孔子之道。 在宋、明儒者的心目中,孔子已非漢人之“素王”,也不是何晏、王弼、郭象心目中的“體無”之圣人,更不是佛教徒心中的菩薩化身。這時,孔子已經成為一位真正從事教育的“至圣先師”。 明清之后,歷代帝王也就不再以“文宣王”封孔子,而只以“至圣先師”封孔子。 宋明諸儒雖尊孔子,但認為孔子之圣德可學而致之。如周濂溪說:“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二程亦深信“圣人可學而至”。孔子這時之所謂圣,對學者而言,只是師。學者之學可與師相等。在宋明儒者看來,一切人與孔子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一思想到了王陽明那里則成了“個個人心有仲尼”,亦即人人心中,都有個圣人。于是將孔子的圣人地位,安置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從此,不必以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或者是古代的圣人,而是認為孔子這位圣人就活在當下人們的心中。 佛教、道教均認同孔子為圣人。在中國的宗教史上,外來的佛教與基督教,傳人中國后,為了爭取中國民眾的信服,也都先后自附于中國的儒教,尊孔子為圣人。佛、道、基督三教之間互相排斥,彼此視為異端邪說,而只有孔子在任何宗教中,皆居為首位。中國的佛教徒、道教徒與后來的基督教徒,各于其教主之外,皆推尊孔子,尊之為“孔圣人”。 到了清代,孔子在文化中的地位,又與宋、明不同,鑒于宋、明之儒的空談心性,清代重經史之考證,傾向漢代經師之法。及至晚清,公羊學興起,于是孔子又變?yōu)橐唤ㄖ屏⒎ㄕ摺⑼泄鸥闹普?、革命排滿者。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自辛亥革命之后百年來,孔子和儒學幾度遭遇沖擊打壓,處于“明夷待訪”的困難境地。時至今日,我們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終于取得了一些共識:中華民族要面向未來,走向復興,就應當從孔子那里尋找智慧。而每—個中國人只有回到孔子那里去,才會找到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

內容概要

本書根據(jù)《左傳》的編年,并從司馬遷的《孔子世家》中,尋找孔子的蹤跡,又從歷代學者的《論語》注本中,對孔子的語錄進行了編年的研究,并將其納入到孔子的生平傳記中去,以求盡可能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孔子一生的思想言行,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在三十歲前后,以禮為核心;五十歲前后,才提出仁的思想,并將“仁”作為“禮”的核心價值;大約在六十歲之后,他在研究《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仁”與“禮”加以綜合,提升到以“和”為核心價值的最高境界。

作者簡介

孔祥驊,教授,山東曲阜人,孔子后裔,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審。一生坎坷,頗具傳奇色彩,著有長篇回憶錄《老爸青春無歌》。青少年時代在貧賤中憑著擔食瓢飲不改其樂的精神,發(fā)奮學習。大學時代憑著“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真理。二十年監(jiān)獄與勞改農場中,在“談孔色變”的極左歲月里,憑著圣祖孔子的精神,在苦難中從儒家經典里尋求智慧,支撐生命。四十歲平反后進華東師大,堅持研究孔學,從中尋找安身立命的根據(jù)。先后發(fā)表孔學論文20余篇;參與《孔子大辭典》編寫;著有《萬世師表:文圣孔子》,合著《孔子本紀·孔子百問》。退休后,發(fā)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本著“儒門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堅持弘揚孔學,著有《國學入門》。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沒落貴族貧賤出身 一、殷商后裔 二、“野合而生” 三、天感生圣子 四、三歲喪父 五、在禮儀之邦長大 六、奇異的外貌 七、勇武的大力士第二章 十五有志勤學周禮 一、入太廟每事問 二、魯國的尚武風俗 三、孔子的服裝 四、十七歲前喪母 五、合葬父母于防 六、季氏饗士 七、十九歲結婚 八、委吏、乘田、相禮 九、孔子的夢 十、問學于郯子 十一、學琴師襄 十二、儒的來歷第三章 三十而立辦學成名 一、子產逝世 二、景公來魯 三、晏嬰論“和”、“同” 四、孔子前的“學?!薄∥?、始教于闕里 六“圣人出世”的預言 七、孟僖子誡子 八、禮樂大師 九、赴京都洛邑 十、參拜明堂 十一、問禮老聃 十二、八佾舞于庭 十三、昭公失國 十四、壯年游齊 十五、齊魯文明比較 十六、在齊聞韶 十七、對管仲的褒貶 十八、齊景公問政 十九、晏嬰與孔子 二十、孔子去齊第四章 四十不惑 修身待時第五章 五十知命 為政以德第六章 周游列國 傳道救世第七章 六十耳順 南下陳楚第八章 晚年歸魯 講學洙泗第九章 刪述六經 垂憲萬世第十章 七十國老 關心國事第十一章 西狩獲麟 《春秋》絕筆第十二章 孔子的宗教精神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周靈王二十一年(前551)夏歷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魯哀公十六年、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夏歷二月十一日,享年七十三歲??鬃拥淖嫦缺鞠荡呵飼r宋國的貴族,宋國貴族原是殷商子姓王族的后裔。據(jù)說孔子自稱他是軒轅氏皇帝的后代。黃帝傳至契,佐堯、舜有功,封于商,賜子姓。孔子的先祖微子啟為商王帝乙之長子、紂的庶兄,曾為紂的卿士。周武王伐紂克殷時,曾封紂王之子武庚于朝歌,以續(xù)殷祀,并使管叔、蔡叔傅相之。武王死后,周公代年幼的成王行政當國。后來,管、蔡與武庚反叛作亂,周公承成王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大亂平息后,乃命殷遺臣微子啟代武庚“奉殷祀”、“國于宋”,成為宋國第一代君主。當其死時,其子已亡,僅有孫遁尚存。按照殷代“兄終弟及”的傳統(tǒng),便不立遁而立其弟微仲衍。微仲衍傳位給宋公稽,稽傳位給丁公申,申傳位給滑公共,共傳位給煬公熙,熙后被滑公兒子鮒祀所殺,以讓位其兄弗父何,何不受位,鮒自立為厲公。從此,弗父何以讓位的美名聞名于后世,自弗父何以下,世為宋卿??鬃泳褪歉ジ负我恢?。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正考父是孔子第七代祖先,他以謙恭儉樸和熟悉古文獻見稱,是輔佐過宋國戴、武、宣三公的三朝元老,而成為三命上卿,他的地位顯赫而持久。他在家廟中的鼎上作銘文: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佘敢侮。馇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他是一個以謙讓退守為處世原則的政治家。每當接受任命、提升官位時,他都顯得很低調,他明白地位越高,越象走鋼絲,他總是越來越恭敬,始則低頭,繼則曲背,二三則彎腰,連走路也小心謹慎地靠著墻邊走,他對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總是恭恭敬敬,然而誰也不嫉恨侮慢他。他的生活極為儉樸,平日飲食只是用鼎煮一些極普通的馇和粥,聊以充饑糊口而已。正考父是一個柔遜的人,這種柔弱從何而來?胡適說:“柔遜為殷人在亡國狀態(tài)下養(yǎng)成的一種遺風,與基督教不抵抗的訓條出于亡國的猶太民族的哲人耶穌,似有同樣的歷史原因。……不但柔道的人生觀是殷十的遺風,儒的宗教也全是‘殷禮’?!睋?jù)傳《詩經》中的《商頌》就是正考父整理出來的。正考父之子就是孔父嘉,他是孔子的第六代祖先,在魯隱公初年,任宋宣公之弟宋穆公的大司馬,魯隱公三年,宋穆公病重,“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他曾做過宋殤公的大夫,被任命為主管軍事的大司馬。孔父嘉深受宋穆公敬重,同朝的宋太宰華父督見孔父嘉之妻的美貌而攻殺孔父嘉,奪取其妻,并將宋殤公也殺了??赘讣紊暇嗨螄甲嬉呀洺^五代,因此從他開始才別為公族,改姓孔氏,自成一系,有了自己的族姓。確切地說,孔父嘉在孔氏家族史上是一個關鍵人物,孔氏家族到孔父嘉才算正式確立。如果從有族算起,孔父嘉才是孔子的第一位先公。又在他之后,孔氏家族才從宋國遷往魯國??鬃拥南裙窃诳赘讣沃笾饾u沒落的??赘讣紊窘鸶?,木金父為華氏所逼,逃到魯國。木金父生祈父,祈父生防叔。木金父逃到魯國后,父子兩代為平民,至第三代孔防叔才做了魯貴族臧孫氏的家臣,出任防邑宰,故人們呼其為“防叔”。但也有說“防叔奔魯”的。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即孔子之父。由于當時一般取五代祖先的字為“族名”,因此,孔父嘉的“孔”成了孔子的“族名”??鬃拥母赣H叔梁紇是孔父嘉的五代孫,前四代從宋國逃難到魯國后默默無聞,孔氏家族傳到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時已經沒落了。由上述可知,孔子是殷微子啟的后裔,其祖封于宋,而后移民到魯國的。二、“野合而生”叔梁紇在魯襄公十七年突圍之戰(zhàn)勝利歸來時,年已六十三歲左右,他曾娶過魯國人施氏為妻,生了九個女兒,沒生兒子,又娶妾生了一個兒子,是個有殘疾的跛子,取名孟皮。叔梁紇感到孟皮不能繼承他的家業(yè),又向顏家求婚,顏家是魯都的大姓,有三個女兒,只有未滿二十的小女顏征在愿意嫁給叔梁紇。這個孔子父母成婚是出于叔梁紇求婚、顏征在自愿出嫁的說法,在《孔庭摘要》和《闕里述聞》中,有所記載。

編輯推薦

《孔子新傳》:將《論語》中的孔子語錄盡可能地納入孔子生平傳記中,使孔子傳記具體而微地與《論語》結合,便于理解《論語》中每句話的深刻含義,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孔子新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了解論語中,孔子不同年齡所講的話,了解孔子真正的學問,是在六經當中,因材施教,對弟子的教育也是用六藝,晚年得道,喜易,為易作十翼。弟子中有傳經與傳道之分。真正得到真?zhèn)鞯牡茏?,鮮矣。而后世人卻把論語奉為孔子的學問大成,有待商榷。論語中,提到中上之人可語上,中下之人,不可語上。高級的學問,顯然很多弟子都不可得知。真正中華文化的精髓應該去學習孔子所學所著,應當是在六經當中,而非論語,這只是一本孔子與弟子的一些言論集而已。感謝編者的用心。感恩孔圣先師。揚我中華文化!
  •   才開始看,希望孔子的后人給我們一個全面的孔子,真實的孔子。
  •   作為孔子后人評價孔子比較客觀,特別是對孔子思想發(fā)展的觀點有新意。
  •   這本書對易經讀過百遍的人來說,看起來是小菜一碟。
  •   還沒開始看,聽朋友介紹很值得一看。
  •   喜歡,正在看!
  •   朋友覺得不錯就買了。待看了再來評!
  •   還行吧!作者自稱是孔子的第多少代孫,對自己的祖先很崇拜,因而有些話說的太過了!語言一般,不是很簡潔、生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