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孫培青,杜成憲 頁數(shù):515 字數(shù):81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編寫教材的指導思想,按各個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階段分章,把各時代各階級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歷史條件下進行考察,揭示其內在聯(lián)系。對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養(yǎng)為中心,論述其方針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內容和方法,以及經(jīng)驗與教訓;對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視,通過對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介紹,來反映各歷史時期教育思想的發(fā)展,以總結教育理論思維的經(jīng)驗。運用辯證方法對教育歷史作實事求是的評價,區(qū)分精華與糟粕,以便古為今用,提供歷史借鑒。
作者簡介
孫培青,華東師范大學教授。1958年于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教育系主任,現(xiàn)為國家重點學科點中國教育史學科博士生導師、教授。從事中國教育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中國教育制度史。主編的論著有《中國教育史》、《中國教育思想史》、《中國教育管理史》等;參編《中國古代教育文選》、《中外教育比較史綱》(第一卷)等。其主編的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中國教育史》獲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育一等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原始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jié) 中國教育的起源
一、中國大地最早的人類
二、教育的起源
第二節(jié) 氏族公社時期的教育
一、生產(chǎn)勞動的教育
二、生活習俗的教育
三、原始宗教的教育
四、原始藝術的教育
五、體格和軍事訓練
第三節(jié) 氏族公社末期學校的萌芽
一、部落顯貴世襲引起教育的變化
二、文字的產(chǎn)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三、學校萌芽的傳說
第二章 夏、商、西周與春秋時期的教育
第三章 戰(zhàn)國時期的教育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教育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教育
第七章 宋遼金元時期的教育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第九章 清朝至鴉片戰(zhàn)爭前的教育
第十章 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第十一章 維新運動到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
第十二章 民國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十三章 新文化運動時期和20世紀20年代的教育
第十四章 國民政府時期的教育
第十五章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jù)地教育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一、夏代的教育 據(jù)歷史傳說,夏部落的首領禹在他執(zhí)政時期,為廢除推選的“禪讓”制而實行傳子的“世襲”制鋪平了道路。他的兒子夏啟取得政權,正式揭開奴隸社會的帷幕,開始建立軍隊,修筑城池,對外掠奪,對內鎮(zhèn)壓平民和奴隸,從此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直接統(tǒng)治的是以伊洛為中心的黃河兩岸地區(qū),夏政權所及的范圍則包括參與聯(lián)盟的各部落,大約北起長城以南地區(qū),南至長江中下游,東到沿海地帶,西到陜西中部渭河中下游地區(qū),縱橫千余公里,是當時世界疆域最大的國家。 在奴隸社會的井田制條件下,農(nóng)業(yè)發(fā)展到人工灌溉的百谷種植,手工業(yè)也發(fā)展到能制造有多種紋飾的陶器和青銅器,這些都表明生產(chǎn)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在這種經(jīng)濟基礎上,建立了國家軍隊和以國王為核心的國家行政管理機構,以此來維護奴隸主的統(tǒng)治。 由于經(jīng)濟上擴大交流范圍和政治上實施政令的需要,使文字有了新的發(fā)展。山東發(fā)掘出夏代的歷史文物,在莒縣陵陽河出土的四件灰陶缸各刻有一個圖像文字,有兩個為工具象形字,有兩個刻著。據(jù)文字學家的分析,這兩個字是有聯(lián)系的,上部。像日形,中間像云氣形,下部像有五峰的山形,意思是山上的云氣,承托著初出山的太陽,為早晨旦明的景象,可能就是原始的“旦”字,是會意字。這表明當時已有了由三個偏旁構成的復體字。由此可見,夏代的文字已有相當?shù)陌l(fā)展。 夏代已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時代。先秦典籍《左傳》、《國語》等書就引用了《夏書》的材料,如《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故《夏書》日: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這是最早一次日食記錄,也說明已有夏代之書?!抖Y記·禮運》說孔丘曾到杞作歷史調查,獲得《夏時》,說明春秋末期還能見到《夏時》這本夏代有關天文歷法的書籍,這再次證明夏代已有文字記載。文字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可以記錄人類的思想活動,積累知識經(jīng)驗;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把知識傳授給下一代。文字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促使教育發(fā)生質的變化。掌握文字是貴族中的文化人,借助文字接受教育的只是少數(shù)貴族的子弟。 教育工作是國家的重要事務,由國家機構中六卿政務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關于夏代學校的設置,古籍中有些記載?!抖Y記·明堂位》:“序,夏后氏之序也?!薄锻踔啤罚骸跋暮笫橡B(yǎng)國老于東序,養(yǎng)庶老于西序。”《古今圖書集成·學校部》:“夏后氏設東序為大學,西序為小學?!边@些古籍都提到夏代有“序”這種學校。它的性質,古人已加以探索?!睹献印る墓稀罚骸靶蛘撸湟?。”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教育類專業(yè)基礎課系列教材:中國教育史(第3版)》運用辯證方法對教育歷史作實事求是的評價,區(qū)分精華與糟粕,以便古為今用,提供歷史借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