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查明昊  頁數(shù):23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絢爛多姿、波瀾宏闊的唐詩發(fā)展歷程中,詩僧的世俗化的詩歌創(chuàng)作構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獨特的文學景觀。禪僧從佛教天國走進了塵俗的文學領域,用他們的禪筆描繪著萬丈紅塵的世俗生活與眾生相,作詩成了他們的僧侶生活中與習禪同等重要的“功課”與追求。這樣一個龐大的詩僧創(chuàng)作群體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唐五代是一個以門閥士族知識分子為代表的貴族社會向以庶族出身的官僚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庶族社會轉型的時代,庶族知識分子逐漸取代士族知識分子成為社會文化生活的中心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社會的轉型推動了佛教的轉型,唐代佛教發(fā)展到頂峰,儒、佛、道三教交融,孕育出了詩僧這樣一個特殊的文學創(chuàng)作群體。詩僧群體是唐五代社會轉型與儒、佛、道交融的產物,一方面,禪師衲僧的佛理玄思向文士儒生的詩歌文學領地滲透;一方面,文士儒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從佛門禪境汲取詩情禪意,文士佛禪化,禪僧文士化,文士在“詩人”與“僧人”之間的身份轉換(如賈島),更進一步擴大了詩僧群體的活動空間及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影響,加深了“詩僧”與“詩人”之間的文學聯(lián)系。文士具有了詩僧的禪質心性(如王維),詩僧也具有了文士的詩性情貌(如貫休)。唐代的詩人尤好同詩僧交游唱酬,以至連他們的文學思想與佛學思想也主要是通過詩僧接受和形成的,在他們成功的詩歌文學創(chuàng)作背后,都不乏站著一個“詩僧”的影子。因此可以說,唐五代的詩人創(chuàng)作與詩僧創(chuàng)作兩大文學潮流之間的交往互動,正是推動促進唐詩發(fā)展演變的一個重要動力,是我們研究唐五代詩歌史、文學史乃至文學思想史所不可忽視的。詩僧群體是唐五代詩歌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支“生力軍”,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構成了唐五代文學富有生氣的一部分。但是長期以來人們都忽視了詩僧的文學創(chuàng)作,詩僧甚至未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學創(chuàng)作群體進入到現(xiàn)代學者的唐代文學史研究的視域。我以為不研究詩僧文學創(chuàng)作的唐代文學史是殘缺的文學史??上驳氖牵F(xiàn)在查明昊博士的《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的出版,填補了這一唐五代文學史研究長留的“空白”。

內容概要

唐五代處于從以門閥士族知識分子為代表的貴族社會向以庶族出身的官僚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庶族社會轉變的轉型期?!鞍彩分畞y”后,庶族知識分子逐漸取代此前的士族知識分子,成為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較之士族知識分子,庶族知識分子一方面喪失了與以皇權為代表的政治勢力相抗衡的資本,另一方面由追求形而上的理論性轉向追求形而下的實用性。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是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者,佛學理論的中國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士大夫們的態(tài)度,因而知識分子的轉型,必然帶來佛教的轉型。知識分子中的居士階層和失意科場、遁入佛門的知識分子分別從外部和內部影響了唐代佛教,使其由此前追求化外獨立而逐漸屈服于皇權,由注重義理的研求轉向注重對心性的體悟。    在這個轉型的時代,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詩僧群體。這一群體是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影響下的產物:一方面,唐五代詩僧群體嘗試著將佛教融會于儒學、書、詩、畫等當中來化導眾生,以擴大佛教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在學習儒學、詩、書、畫等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向士大夫階層靠攏。有唐一代,詩僧們掙扎在“入世”與“出世”、“佛學”與“外學”之間。他們不像魏晉六朝的詩僧那樣,嚴格恪守佛門的教律,于外學只是偶爾為之;也不像入宋后的詩僧那樣,完全地融入世俗社會,與士大夫們打成一片,“除卻袈裟在,其余便是士”。唐代詩僧是在試探中走出佛門的,在這一過程中,來自佛門和世俗社會的責難,以及詩僧們對于自身僧人角色的定位,使他們經受了痛苦的煎熬。        唐代詩僧群體經歷了“詩為外事”——“詩禪并舉”——“詩禪合一”的心路歷程。在這一歷程中,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上,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在不少方面為文人文學開創(chuàng)了新路,在某些方面已開了宋詩的先聲。然而,隨著他們文人化的加深,他們對文人及文人文學的影響亦漸漸衰退,入宋后終于消泯于文人文學的大海中。        本書將整個唐五代詩僧作為一個大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之下,又分別從地域(宮廷詩僧群體、江左詩僧群體和敦煌詩僧群體)、生平經歷(還俗應舉詩僧群體和通俗詩僧群體)以及國籍(日本、朝鮮來華詩僧群體、中國赴印求法僧人群體和西域入唐僧人群體)等角度將他們分為數(shù)個小的群體,來具體考察唐代詩僧群體的轉型過程,從而得出世俗化和文人化是唐代詩僧群體的共同趨向這一結論。

書籍目錄

序緒論  一 概念之梳理            二 研究綜述               (一)“單兵作戰(zhàn)”階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  ?。ǘ┒兰o九十年代中期到現(xiàn)在  三 詩僧作品的校輯與整理狀況     四 當前唐五代詩僧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詩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研究資料的匱乏,作品亟待整理    (三)亟待“復合型”學者的出現(xiàn)      (四)重個體研究而輕群體研究,且基本局限在詩僧詩歌領域  第一章 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    第一節(jié) 唐宋社會轉型與佛教轉型   第二節(jié) 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  第三節(jié) 唐五代詩僧創(chuàng)作的興盛及其成因 第四節(jié) 唐五代詩僧對文人的影響   第五節(jié) 唐五代詩僧的時空分布     第二章 唐五代宮廷詩僧群體           第一節(jié) 唐五代宮廷詩僧群體活動背景的歷史演變   一、佛道之爭與政治斗爭的糾葛              二、貫穿佛道之爭始終的“三教論議”            三、三教爭斗中的儒教   第二節(jié) 唐五代宮廷詩僧群體詩風的流變          一、前期宮廷詩僧——繼承與新變            二、中后期內供奉詩僧——與文人的同質化      第三章 唐五代江左詩僧群體    第一節(jié) 初唐至中唐前期——名士型詩僧           第二節(jié) 中唐——文人化詩僧   第三節(jié) 晚唐五代——“干謁型”詩僧           第四章 唐五代敦煌詩僧群體   第一節(jié) 陷蕃時期——淪陷區(qū)文學 第二節(jié) 張氏歸義軍政權時期——光復期文學        第三節(jié) 曹氏歸義軍政權時期——孤島文學        第五章 唐五代還俗應舉詩僧群體 第一節(jié) 唐五代佛門與科舉之交涉              一、文人因科舉而逃禪與僧人因科舉而還俗         二、僧道還俗后仕途之比較   三、僧道還俗應舉政策之變遷   四、僧人影響科舉之方式    五、試經度僧與科舉    第二節(jié) 還俗應舉詩僧群體及其文學           一、初盛唐還俗應舉詩僧——宮廷酬唱的富貴祥和      二、中唐應舉詩僧群體——科場蹉跎的哀歌          三、唐末五代還俗應舉詩僧——關切民生的悲憫     第六章 唐五代通俗詩僧群體   第一節(jié) 通俗詩僧群體的形成及其群體特征           一、通俗詩僧群體的形成    …… 第七章 唐五代朝鮮、日本來華詩僧群體第八章 唐五代中國赴印僧人群體與西域入唐胡僧群體第九章 唐五代僧人行記文學研究(存目)第十章 初盛唐詩僧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一章 中唐詩僧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二章 晚唐五代詩僧文學理論研究附錄一:唐代詩僧作品輯佚附錄二:唐代詩僧藝文志附錄三:唐五代功德使補考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  第一節(jié) 唐宋社會轉型與佛教轉型  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又有譯作“內藤虎次郎”,1866—1934)認為,中國唐末與北宋之交是“中世”中國向“近世”中國的轉折點,這就是著名的“唐宋變革說”。  中世時期由五胡十六國到唐代中葉(9世紀初)為止,這一時期的一大特點,就是貴族政治(土族,門閥)的興起,君主也只是貴族階級的一員:中國被若干貴族集團控制,它們不但壟斷了高級官職,而且大力推行強調出身和社會地位的官員舉薦制度,這樣,它們的勢力就深深地在各級政府中扎下了根。它們一直是一個封閉的圈子,實行內部通婚,只有在為取得政治利益時才與圈外人結婚。有些貴族與北方的非漢族征服者聯(lián)姻,6世紀北方諸王朝及隋、唐的統(tǒng)治王室就是從這部分貴族中產生的,其他大氏族把王室看做它們中的佼佼者,統(tǒng)治王室不過是一個特定的、暫時為帝的貴族氏族。一些重大政務,皇帝只有在與這些貴族非正式會晤后,方能決定?;实鄄坏貌煌ㄟ^貴族同伴并在與他們相互獲益的情況下進行統(tǒng)治?! 〉搅怂宕貏e在唐代,隨著全帝國的再統(tǒng)一,這種狀況起了變化:貴族的力量逐漸衰弱,他們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職業(yè)官僚所代替,這些職業(yè)官僚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教育程度并通過科舉登仕,成了統(tǒng)治王朝的代理人,而不是本社會集團的代表。由于沒有貴族的挑戰(zhàn),由于有了依靠王朝才能取得官職、權勢和勢力的官僚集團,中國社會就由貴族政治過渡到君主獨裁政治,君主具有超越統(tǒng)治階級之上的地位?!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老公買來讀的,應該不錯。
  •   此書是博士畢業(yè)論文,雖有電子版,但還是買個紙質版的看著舒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