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童心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范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范曾  頁數(shù):144  
Tag標簽:無  

前言

十翼童心說兩千五百年前,老聃有復歸于樸、無極、嬰兒之說。嬰兒者,童心之載體也。亦李贄所謂人之初心也。歷代碩彥大儒于“童心”皆有闡述發(fā)明,童心遂于大人之心、圣人之心異名而同義。張載所謂“為天地之心”者,主圣人之心也,亦即孟子所云之“善之端也”。孟子固主性善之說者,“端”者正人之初也。玉明王陽明萬物一體之說出,總括前修后啟來者,心學之本亦正此心當與大造佯合。其中儒佛道之論心與宇宙本體皆有之全。溯其發(fā)軔著與復歸嬰兒諳合,士哉孝子之說也。余殊愛寫童子百態(tài),揮毫之際每覺心珠獨朗,瑩“然燁”然。杜甫所謂“丹青不知老將玉”,不亦吾寫童子之心態(tài)乎,門生曉源編撰是帙,是知吾心者也。

內(nèi)容概要

  《十翼童心》(范曾精品系列)首次薈萃了范曾先生對古今童心的獨到評述:從老莊到李贄,從孟子到朱熹、陸九淵、赤子之心,天地可鑒。范曾行生用如椽之大筆、心懷澎湃之激情,化作論文繪畫書法,展開了與古今哲人智者的心靈對話。“精理為文,秀氣成采。鑒懸日月,辭富山?!薄?/pre>

作者簡介

范曾,江蘇省南通市人。1955年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一年后轉入中國畫系,1962年畢業(yè);1962年至1978年供職中國歷史博物館,創(chuàng)作歷史畫,研繪中國古代人物服飾史料;1978年至1984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1984年回南開組建東方藝術系并任教授、系主任。 現(xiàn)為南開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北大中國文化書院導師,青島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特聘教授。 著有《范曾詩稿》、《莊子顯靈記》、《范曾的藝術》、《范曾散文三十三篇》等五十余種。 本人自評有二十四字: 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詞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書籍目錄

《十翼童心》小序十翼論童心童心論寂靜的世界警世鐘——寫在世紀末科學家的好奇心中秋談月阿翁吟蘆獲波影——記我的母親我記得,那一縷輕煙干一杯,再干一杯!和她共赴天涯沙塵,我奉上永恒的詛咒飛來石老子與童子米顛拜石夏塘赤子復歸于嬰少年讀詩從騷始奉獻獻一顆真誠的心——在東方藝術大樓奠基典禮上的致辭十翼說童心童子與老人童子與動物十二生肖與人物組畫神勇小童子童趣唐宋詩意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童心論因了明代出了一位桀驁不馴的奇才李贄,著了一篇名標千古的《童心說》,五百年來爭議論說不斷。李贄是一位汪洋恣肆的人,對先賢往哲的不恭,大似戰(zhàn)國時的莊周。于是重禮而主敬的大儒們,對李贄的“不敬”往圣是有些惱怒了。我們知道,李贄是一位愛罵人的先生,但他自己似乎也知道社會上的物議,干脆著《三蠢記》以描述當時的歲寒三友:定見、深有和李贄。此三人者,李贄皆稱之為“蠢物”。李贄愛罵人,而定見、深有不惟不恨李贄,反而親善之,李贄則自詡,“以我口惡而心善,言惡而意善也”。細審之,李贄的《童心說》有幾點確乎是他敏銳而智慧的創(chuàng)見:一、“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倍⑼氖菚岫鴣G失的,當此之時,“童心既障,于是發(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本段將界定一下童子和童心。李贄以為,童子是年齡之界標,是“人之初”,而“童心”則與年齡無關,李贄說童心乃是“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李贄此處所強調(diào)的是童心本真說,與孟子性善之說本無齟齬。孟子以為那不學而能的為“良能”,不慮而知的為“良知”。在他論述惻隱之心:仁、羞惡之心:義、恭敬之心:禮、是非之心:智的時候,以為這是“性”中已具其端的“根本善”,乃“性”之所固有,非本來無有而勉力得之者。李贄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之喪失,與荀子的性惡說則殊途而同歸。荀子以為人生就的本性是惡,是“不事而自然”的存在,那是已經(jīng)完成了的自在之物。惡向善的轉化則需要學習。李贄說,如果你遇到不是“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那你便會遇到三種不測的危機:一、“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于其內(nèi)而童心失”;二、“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以為主于其內(nèi)而童心失”;三、“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于是焉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谷欠以掩之而童心失”。也就是孟子所謂“良知”、“良能”的喪失,即那人生已具其端的“根本善”的喪失。李贄所說的三種不測的危機,則是荀子“不事而自然”的罌粟之花、魔鬼之果。荀子講,人性之初本身已惡矣,向善則需學習,不學習則惡果是自然的;李贄則說,人心之初:童心是善的,然則學而不當則惡:童心失。茍子是不學則惡,李贄是學而不當則惡,雖本初徑庭,而后果則一。中國古人學未嘗不,所缺者往往是邏輯,影響了他們審問的精當和明辨的準確。孟、荀、李贄之間,恐怕本質上都有相通之處。如果我們將童心理解為本真之性,那么在此領域談得最徹底的還是東周時代的老子和莊子。他們共認為當下的自然狀態(tài)即絕對之善。天下之所以有“善”與“不善”,乃是混沌的大樸已散、大道廢除之后,滋生出仁、義、禮、智,都不是善果,都是本真之性的喪失。在他們心目之中,至善乃是任其性命之情,性命之情是自然的,而仁義之類則是人為的。莊子在《駢拇》中講:“夫待鉤繩規(guī)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彼衷凇恶R蹄》中說:“及至圣人,蹩蹙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因此,道家的終極目的是復歸,復歸于嬰兒,復歸于無極,復歸于樸;是知其白而守其黑,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榮而守其辱;是以柔弱而勝剛強。因循至虛極,守靜篤的天道,則歸本根,在老莊看來本根之性便是嬰兒、無極和樸?;蛟?,以《老子》之辯證法觀古往今來之治亂興亡、成敗得失,后發(fā)制人,所有“無為”后面隱含的“無不為”的巨大功利目的,顯然離“自然狀態(tài)”的“絕對的美”的境界不可以道里計,何以在有關童心的論述中竟會發(fā)現(xiàn)老子的透辟和周贍?固然《老子》是一部不可比量的大雄略的著述,他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老子·第四章》)、“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老子·第五章》)、“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老子·第二章》),此中固有種種處世為人的透徹之說,可謂慧智;又如“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第二十二章》)、“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第四十五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老子·第三十六章》),這一切簡直證明了老子是一位老謀深算的大策士,治國平天下,老子絕不會稍讓孔子專美于世。正因為老子深知物極必反,故提出“柔弱勝剛強”,“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第七十六章》)。老子看清了宇宙萬有包括社會人生的發(fā)展,他發(fā)現(xiàn),生命的嬰孩時期雖然柔弱,但卻包含著無窮的活力,未來絕對屬于他,柔弱必然取代堅強,而宇宙萬物在坍塌垂?;蚶闲嗨〉臅r節(jié)絕對是堅硬而枯槁的。我們所應做的應該是甘于居卑而處微、功成而身退。復歸于嬰兒者,乃閱盡人間春色之后的返璞歸真,使自己真正做到“為而不爭”(《老子·第八十一章》),老子所謂“嬰兒之未孩”者,童心也,無爭之心、混沌之心也(《老子·第二十章》)?!拔矣奕酥囊苍?!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也許鄭板橋愛題的“難得糊涂”正是這種老子式的大慧智?!盎壑浅?,有大偽”,我們很容易誤以為這種聰明之后的糊涂是“大偽”的所在,我想,這種理解是不公正的。倘若然,老子正可以不說,鄭板橋正可以不寫,免生俗世置喙。學會看古人之文,知其良苦之用心,是會看書、看懂書的基本條件。在此就可以仔細地鑒賞我畫的《老子出關》了。那老子慈眉善目,潭壑碧水似的眼神,表明他無與倫比的智慧,正所謂情深而不詭,風清而不雜者也。而天下第一等的難事是,既有大智慧而又避免了大偽的浸染。從那飄拂的須眉和身在化外的情態(tài),我們似乎可以回憶那《道德經(jīng)》八十一章的全部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無疑是一部心靈的實錄,它終極皈依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根本回歸。那于牛側踏歌的童子,神情清純,氣質非凡,是具備了孟子“善之端”的少年,也可以說是克除了荀子本然自在的“惡”,經(jīng)歷了善的修為的一種當下的至善。你們不難看出一幅好的中國畫,必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它是歷史的、哲學的而又是高度筆墨技巧的展示。初心:童心,在孟子和荀子那里的區(qū)別是可以統(tǒng)一的。孟子說的是“善之端”,并未保證其永善。而荀子也不曾否認已然的惡向善的轉化。西方古代民諺說上帝造人時,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而近代科學的DNA和RNA基因,未來必可分析出善和惡的構成基因之不同。孟子和荀子如果在戰(zhàn)國之時有如此高度的生物學修養(yǎng),他們會攜手而笑。孟子說,當我稱性善的時候,那惡的DNA和RNA在休眠;荀子說,當我痛恨本然存在的惡的時候,那善的DNA和RNA也在休眠。今天,人類惟一最大的修為,不在身外的一切,而在身內(nèi),在于心,讓惡的基因休眠吧!時間孔亟,不能久待,一旦全人類在核武器的轟鳴中同歸于盡的時候,那就還得再等億萬斯年,出現(xiàn)新的物類,那和人類當然不是一回事,等待他們善的基因再來扼制惡的基因,那已是不用我們著急操心的事了。人類,難道我們不能同心同德地將身內(nèi)的基因趨向于善?這已是拯救地球和人類的惟一通道。契約?世界曾有這樣那樣的契約,即使將來有全世界的和平憲章,而它對于“道法自然”的偉大皈依,不過是廢紙。心靈的事只有用心靈的方法去解決,你會相信那些契約嗎?因為簽訂那些契約有的天真的浮士德,也有窮兇的靡菲斯特。主宰宇宙的永遠是善,惟其如此,才會有天地之大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皭骸?,即使會得逞于一時,但宇宙的大規(guī)律會使它速朽,不得永年?!帮h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老子·第二十三章》)所以老子希望人們能做與天地道德同步的事,過一種“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生活(《老子·第十九章》)。至此,我們大體知道此文之標題“童心論”的涵義?!巴摹倍种粸榉奖忝魑≈?,且童心二字代有賢者使用,似已然有甚多附加之深義在。其實,“童心”可以視為中國亙古至今的一個永恒命題,“童”與大人、圣人,“童”與天地、宇宙、本初、樸、無極有并列不悖之義,可謂同姓而異名。古人就心、性、情(張載)、性善(孟)、性惡(荀)的種種議論發(fā)明,都有張載所見到的大氣遷流,萬象紛陳,“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無一物非我”的感慨。童心者,大人之心也,圣人之心也,豈其有他哉?那是無瑕無疵、無邪無垢的心靈境域,那是一個純粹高潔的代號,是追逐之象征,而非辯說之結果,亦宛若孔子之“仁”,也是一種道德的標示,即人生最高的當然準則,那也是無需辯說而后存在的。論及“童心”,必論及中國作為士的階層道德的構建,在此我們必須提及的有宋明理學家張載、朱熹和王陽明。談及張載,我們知道他是宋代理學劃時代的大師,他的成長過程中似乎與我們范家有著一定的淵源。年輕時,張載崇拜先祖范仲淹,他嘯聚了幾個有血性的哥兒們,要與黨項人一拼,收復洮西失地。范仲淹大概看出這書生還是回去讀書為好,這次的勸阻,的確為中國留下了一個大哲學家。從這件事卻看出了張載的童心。在張載看來,人性有二,一日本然之性,這是天地宇宙的全體之性,是一種“純善”之性;一日氣質之性,在宇宙大氣遷流中(或如現(xiàn)代天體物理學之大爆炸所引致的沖擊波),各種物類形成,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物類既異,氣質且殊,因此氣質之性有善有不善,而這種有善有不善的氣質同樣存于人性之中。張載看來,以上所述之性是根本的,有性矣,復有知覺,便成為心。這心包含了性(純善之性和氣質之性:有善有不善之性),性之發(fā)為情,情亦在心中。這時我們還不可以認為這“心”便可稱“童心”,在氣質沒有修為之前,稱之為“童心”還過早。他在《理窟·氣質》中說:“人之氣質美惡與貴賤夭壽之理,皆是所受定分。如氣質惡者,學即能移。”在張載心目中,人生頭等大事是變化氣質,這變化的是“氣質之性”。而與此同時,要悉心呵護天地之性,人人都有與宇宙全體之性同在的純善之性,這種反省自明的作圣的工作,能使“天道合一,存乎誠”(《正蒙·誠明》)。這兒與天道合一的性,便是我們要證明的“童心”了。“童心”原來便是天人合一的偉大勝果。當人性中保持住了張載所稱的天地本然之性,又誠懇地進行了氣質的變化,那就做到了洛陽二程所說的“天人本無二,何必言合”(《河南程氏遺書·第六章》)的無間隙的天即人、人即天的境界。在這里,“童心”化成了一種宇宙最本然的存在。體現(xiàn)了這種大存在的是為大人、圣人。由此引出一位大人、圣人,那就是南宋的大理學家朱熹。在奸佞當?shù)?、殘害忠良的時節(jié),宋寧宗朝發(fā)生了“慶元黨禁”,首當其沖的是良臣趙汝愚和大儒朱熹。黨禁迫害變本加厲,朱熹之學由“偽學”而為“偽黨”,由“偽黨”而為“逆黨”,群丑蹀躞跳蕩,丑態(tài)畢現(xiàn),而于風云之中有兩位足具“童心”者在焉:朱熹和辛稼軒。辛稼軒雖與黨禁之禍無涉,但他是朱熹的好朋友,習相遠而性相近,而且都具備著“舍德之厚,比于赤子”的一顆純粹不染的童心。有了這樣的童心,他們就柔弱勝剛強,“毒蟲不蜇,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老子·第五十五章》)。朱熹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在險境中安坐教席,拂塵而談經(jīng),在從容應對時變中去世。遲暮的英雄辛稼軒哭拜于朱熹墓前,寫下了“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宋史》卷四百《列傳第一百六十》)的名句,還寫下了“算不如閑,不如醉,不如癡”(《行香子》)的痛疾時弊的詞句?!独献印窌性啤俺嘧印苯K日“號而不啞,和之至也”,辛稼軒為了朱熹所作的憤怒呼號,不止終日而不啞,而且亦當干秋而不啞。朱熹的著述,有一部專談為人之氣質、氣象者日《近思錄》。宋代的理學家是重氣質、氣象的。張載之論已如前述,又如洛陽二程說:“人須當學顏子,便入圣人氣象?!庇浀谩墩撜Z》有關顏回的有:“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第二章》)、“回也聞一以知十”(《論語·公冶長第五章》)、“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第六章》)、“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章》)看出了顏回的君子儒雅風范和內(nèi)美修能,也看出了他的剛毅木訥。進問之,顏回“不改其樂”,其樂為何?真正地能行仁,“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第七章》),時刻“欲仁”,那便是推己及人,力行忠恕,不以巧偽以贏人心,那便是顏回的至極快樂,樂以忘憂,仁者不憂,便入于圣人氣象矣。“不違如愚”,似聽話之學子;“聞一以知十”,絕對是聰穎之學子;“三月不違仁”,有弘毅精神之學子;“一簞食,一瓢飲”,固力行而克己復禮之學子。瞻其氣質,“如嬰兒之未孩”,而視其氣象炎炎其揚靈之大哲也。微顏回“童心”具足為無疑者矣。朱熹對孔子、顏回、孟子有精辟簡賅的評語云:“仲尼,天地也;顏子,和風慶云也;孟子,泰山巖巖之氣象也。”“仲尼無跡,顏子微有跡,孟子其跡著?!敝祆湮┭云錉顟B(tài)之不類,而并不欲辨其高下軒輊。

編輯推薦

《十翼童心》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十翼童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我先是買一本看 看~真的好~然后買了同一出版社的其他幾本~只要你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你都可以看看~書前都付有范的字~很美~
  •   漂亮,字畫都很好看,值得收藏!
  •   買書就是因為喜歡內(nèi)容才買來收藏的。結果收到很是失望。書面及封底臟且破損。沒有包裝。像是那種被人已看過多遍然后才拿來賣的東西。因為是別人幫收的貨,否則一定是拒收的。對愛書的人來說收到這種書是非常令人憤怒的事。
  •   文章灑脫,插圖很美。
  •   錢付了,貨卻沒有!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