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5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羅焌 著,羅書慎點校 頁數(shù):41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諸子學述》乃據(jù)羅暖先生在湖南大學任教時的講義整理而成.全書分三編,上編為總論《子學概論》,論述諸子的產(chǎn)生、淵源、興廢、派別、異同,諸子書之真?zhèn)?,歷代諸子學研究;中編為分論《周秦諸子學史》,詳細介紹了儒家、道家的人物及思想;下編為結(jié)論《周秦學說平議》,惜未成稿而先生卒。
作者簡介
羅焌(1874-1932),字樹棠,一字庶丹,長沙人。經(jīng)學家,古文字學家,自音韻、訓詁、???,乃至儒墨,無不精通。光緒二十八年(1902)成舉人。1928年為湖南大學教授。講授諸子,頗能溝通漢宋,究極精微。主要著述有《諸子學述》、《經(jīng)子叢考》、《石鼓文集釋》、《金文隸古定》、《韓子校注》等。
書籍目錄
上編 總論(一名子學概論) 第一章 諸子釋名 第二章 諸子部居(附表) 第三章 諸子家數(shù)(附表) 第四章 諸子書之真?zhèn)渭按尕ǜ奖恚? 第五章 諸子學之研究 第六章 諸子之淵源 第七章 諸子之興廢 第八章 歷代之諸子學 第九章 子與經(jīng) 第十章 子與史 第十一章 子與集 第十二章 諸子之異同中編 各論(一名周秦諸子學史) 第一章 儒家 一 曾子 二 子思子 三 漆雕子 四 宓子 五 世子 六 魏文侯 七 李克 八 公孫尼子 九 孟子 十 荀子 十一 內(nèi)業(yè) 十二 儒家諸子 晏子 公孫固 董子 虞卿 第二章 道家 一 黃帝 二 伊尹 三 太公 四 辛甲 五 鬻子 六 管子 七 老子引用書目 引用書目目錄 引用書目 諸子學述點校后記(蘿書慎)附錄 羅君事述(李肖聃) 李肖聃一九三四年序 楊樹達一九三五年序 張舜徽一九九二年重印序 羅焌的生平奧學術(黃曾甫)
章節(jié)摘錄
上編 總論(一名子學概論) 第二章 諸子部居 隋書經(jīng)籍志曰:“古者,史官既司典籍,蓋有目錄以為綱紀。體制湮減,不復可知。孑乙子刪書,別為之序,各陳作者所由。韓、毛二詩,亦皆相類。謂二詩皆有序。漢時,劉向別錄,劉歆七略,剖析條流,各有其部。推尋事跡,疑則古之制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別,但記書名而已。博覽之士,疾其渾漫,故王儉作七志,阮孝緒作七錄,并皆別行,大體雖準向、歆,而速不逮矣。”今案向、歆父子,先后承詔,校讎秘府羣書,分別部居,著為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shù)略,又作敷術。有方技略。輯略一篇,即六篇之總最。班固殆以此篇之文,分綴六篇之后,故漢書藝文志雖本七略,實止六略耳。志末總計云:“大凡書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以六田各言,則一為六藝略,二為諸子略矣。晉荀勖因魏中經(jīng),更著新簿,總括羣書,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古諸子家,列乙部中。宋王儉別撰七志,而諸子志仍居第二。至梁阮孝緒博采家藏,參校官簿,更為七錄,以王氏經(jīng)典志中之史記雜傳,別為記傳錄第二,又以班志之兵書略、王志之軍書志并人諸子,為子兵錄第三。其意本諸荀勖中經(jīng)簿,惟以史傳列子兵錄前,為小異耳。至隋志經(jīng)籍,始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唐志遂以甲部為經(jīng),乙部為史,丙部為子,丁部為集。而經(jīng)、史、子、集之部居,幾成定論。清倪燦明史藝文志序云:“四部之名,至廬而始定,曰甲部,經(jīng)典小學諸書;曰乙部,史家編年紀傳等類;曰丙部,諸子百家在焉;曰丁部,騷賦別集系焉。下逮有宋,亦沿其制。”宋、明暨清,四部分類,大體悉從隋、唐。蓋自阮錄以來,古諸子家,始由乙部降居丙部矣。附歷代書錄分合異同表于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