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華東師大 作者:教師資格考試研究中心、國聯(lián)資格考試研究中心 組編 頁數(shù):420
前言
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法定的教師職業(yè)許可制度。我國于1993年10月31日頒布的《教師法》第十條明確規(guī)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y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guī)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边@是首次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為了貫徹落實《教師法》,1995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1996年,根據(jù)《教師法》,原國家教委頒布了《教師資格認定的過渡辦法》,至1997年底,完成了1993年12月31日《教師法》實施前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的教師資格過渡工作;2000年9,1目,教育部頒發(fā)了《(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至此,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基本形成。2001年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教師資格實施工作會議,標志著教師資格制度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處熓锹男薪逃虒W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根據(jù)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教師應當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是當代教師質量的集中體現(xiàn)。教師應當具備學科知識素養(yǎng),這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是有別于其他專業(yè)人員學習相同學科的要求。教師在具有一定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之外,還必須有比較廣博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是教書育人的職業(yè),因此教師還要有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包括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理論,懂得教育規(guī)律以及具備教育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教育學、教育一L,N學、學科教育學的相關知識,懂得青少年身心發(fā)展、個性和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以及如何根據(jù)這些規(guī)律教育學生等。
內容概要
《2012-2013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小學教育心理學(第6次修訂華東師大)》主要供考生考試過關使用,因此編寫過程緊密結合考試大綱,對大綱涉及的考查重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和分析,實用性強。每章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本章重點”,把章節(jié)重點內容以條目的形式列出,讓考生對本章內容有總體了解。第二部分“章節(jié)內容”,詳解大綱規(guī)定的所有知識點,讓考生準確把握考試內容。第三部分“同步訓練”,用于檢測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強化記憶,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012-2013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小學教育心理學(第6次修訂華東師大)》突破傳統(tǒng)教科書單一講解的模式,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以圖框的形式插入相關的歷年真題,一方面打破了形式上的局限,另一方面使考生及時了解考試信息,把握考試方向。章后緊跟同步訓練,便于考生鞏固所學知識。書后附有兩套模擬試卷,供考生全面了解考試形式,進入備考狀態(tài)。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第二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第三節(jié)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概況
同步訓練
第二章 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小學生心理發(fā)展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小學生的人格與社會性發(fā)展
第四節(jié) 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同步訓練
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學習的實質與類型
第二節(jié)聯(lián)結學習理論
第三節(jié)認知學習理論
同步訓練
第四章 學習動機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學習動機概述
第二節(jié) 學習動機的理論
第三節(jié) 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
同步訓練
第五章 學習的遷移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學習遷移概述
第二節(jié) 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jié) 遷移與教學
同步訓練
第六章 知識的學習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知識學習概述
第二節(jié) 知識的獲得
第三節(jié) 知識的保持
同步訓練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節(jié) 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節(jié) 心智技能的形成
同步訓練
第八章 學習策略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典型的學習策略
第二節(jié) 學習策略的學習和訓練
同步訓練
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性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問題解決概述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
同步訓練
第十章 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態(tài)度與品德的實質及其關系
第二節(jié) 小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jié) 態(tài)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
第四節(jié) 良好態(tài)度與品德的培養(yǎng)
同步訓練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jié) 心理評估
第三節(jié) 心理輔導
同步訓練
第十二章 教學設計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設置教學目標
第二節(jié) 組織教學過程
第三節(jié) 選擇教學策略
同步訓練
第十三章 課堂管理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課堂管理概述
第二節(jié) 課堂群體的管理
第三節(jié) 課堂紀律的管理
同步訓練
第十四章 教學測量與評價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教學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jié) 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同步訓練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本章重點
第一節(jié) 教師的心理特征與職業(yè)成就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
附錄一
附錄二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節(jié)教育的發(fā)展 大綱解讀 一、教育的概念 我們先從詞源上看看“教育”這個詞的含義,我國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庇纱丝梢姡逃巧蠈ο?、成人對兒童的一種影響,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手段是模仿。在古希臘語中,“教育”一詞與“教仆”一詞相關,教仆是指專門帶領兒童的奴隸。從這兩種文字的“教育”的詞源分析中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含義是對人類社會撫育新生一代的特殊活動的概括,可見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教育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二、學校教育制度形成與發(fā)展歷史上曾經有過從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再到正規(guī)教育的演變。正規(guī)教育的主要標志是近代以學校系統(tǒng)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稱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為參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規(guī)教育都可稱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規(guī)化的教育則都歸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發(fā)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